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价值感知--西宁市郊区案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琼 蔡运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针对耕地非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采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西宁市郊区5个样本村190户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到市区距离和种植类型等条件,将调查样本村分为近郊城区化农村、近郊农村... 针对耕地非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采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西宁市郊区5个样本村190户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到市区距离和种植类型等条件,将调查样本村分为近郊城区化农村、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就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基本认知及耕地非农转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征用后农户能理性感知和判别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并普遍认为失去耕地后生活费用增加、生活保障降低、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少;感知主要受耕地数量、区位条件、耕地开发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区位条件的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性,城区化农户已逐渐适应城市生活,近郊农户的非农转换经济和社会感知压力最大,远郊农民也感知经济和生活保障压力,但更希望能通过打工增加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转换 价值感知 农户调查 西宁市区
原文传递
城乡交错区耕地非农转换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识别——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段鑫宇 蔡银莺 张安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3,共10页
精准识别城乡交错区耕地非农转换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城乡交错区典型例证,从微观地块非农转换概率和转换比率两个维度构建跨栏模型识别耕地非农转换的关键影响因素... 精准识别城乡交错区耕地非农转换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城乡交错区典型例证,从微观地块非农转换概率和转换比率两个维度构建跨栏模型识别耕地非农转换的关键影响因素,综合运用耕地非农转换风险评估模型与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内未来耕地非农转换的潜在分布空间。结果表明:(1)浦东新区耕地的非农转换存在部分转换或渐进转换现象,平均转换比率仅有19%,多以"带状"和"片状"的形式出现;(2)耕地非农转换过程较为复杂,耕作地块与水源、农路及城镇的距离以及地块是否处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管控范围或位于城市发展边界内等是影响其非农转换的关键因素;(3)依据耕地非农转换风险将浦东新区耕地划为非农转换风险区、脆弱区、敏感区及安全区四类,其中2426.86 hm^(2)耕地面临大规模非农转换胁迫的高风险,5449.7和3793 hm^(2)耕地处在非农转换脆弱和敏感区,15253.5 hm^(2)耕地处在非农转换概率低的农业生产安全区,是城市永久基本农田重点建设的耕地。该研究尝试识别出浦东新区耕地非农转换的潜在胁迫地块及空间分布,为地方政府加强耕地保护及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转换 空间分布 跨栏模型 风险评估模型 城乡交错区
原文传递
经济补偿对耕地非农转换的抑制成效检验——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准自然实验为例证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霞 蔡银莺 张安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9-1240,共12页
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准自然实验为例证,根据2005~2018年LUCC遥感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估算补偿政策对耕地非农转换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能显著抑制耕地非农转换,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 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准自然实验为例证,根据2005~2018年LUCC遥感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估算补偿政策对耕地非农转换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能显著抑制耕地非农转换,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随着政策的持续实施,耕地非农抑制成效逐渐显化。特别在抑制耕地向城镇用地转换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避免更多耕地转换为农村居民点,但对交通道路、机场等其他建设用地增长的抑制成效不明显。建议总结补偿试点经验,加快推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同时,提高耕地保护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的地位,调动耕地保护内在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补偿 耕地非农转换 抑制成效 PSM-DID 成都
原文传递
农户的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及态度模型--基于西宁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琼 蔡运龙 +3 位作者 刘峰贵 魏晓燕 周强 张海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47-2458,共12页
耕地非农转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并对城乡不同农户产生差异性影响。立足农户层面,针对耕地非农转换过程的特征,建立多元情景,分析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及差异性,构建农户的耕地非农转换态度模型。并以西宁市市区为例,... 耕地非农转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并对城乡不同农户产生差异性影响。立足农户层面,针对耕地非农转换过程的特征,建立多元情景,分析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及差异性,构建农户的耕地非农转换态度模型。并以西宁市市区为例,完成22个村812户农户的入户调查,建立了耕地征用程度、土地开发方向、空间区位和城市位置4个分析框架,形成13种情景农户的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及态度模型。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内容呈现多元化特征,影响农户征用态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较为复杂多样,经济来源增加成为耕地非农转化农户生活满意度和征用态度模型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提高对耕地价值的全面系统认知,可为丰富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转换价值 态度模型 农户调查 西宁市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