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锄灭蛹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1
作者 王厚振 原永兰 许立瑞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6年第5期15-16,共2页
耕锄灭蛹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王厚振,原永兰,许立瑞(山东省植保总站济南250100)(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棉铃虫蛹期对外界环境及不良因素的抵御处在被动状态,是一个世代的薄弱环节,采取灭蛹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者1... 耕锄灭蛹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王厚振,原永兰,许立瑞(山东省植保总站济南250100)(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棉铃虫蛹期对外界环境及不良因素的抵御处在被动状态,是一个世代的薄弱环节,采取灭蛹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者1994~1995年对耕锄灭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耕锄灭蛹 控制
原文传递
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以云南稻作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管彦波 《古今农业》 2004年第3期66-74,共9页
文章以云南稻作为例 ,追溯稻作技术演进过程中的从徒手而耕到役象、牛等动物踏耕 ,从耜耕到锄耕再到犁耕等各个关键的技术环节 ,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稻作技术演进过程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 云南 稻作技术 演进 旧石器时代
下载PDF
微地形尺度对地表水文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龙山 梁心蓝 +2 位作者 张青峰 宋向阳 吴发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2-36,共5页
通过GIS技术模拟了黄土高原坡耕地人工锄耕10°坡面的微地形模型,并将栅格大小划分为0.3,0.6,1.0,3.0,5 cm和7.5 cm,以期探讨微地形尺度对地表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RR、MUD和T指标计算的地表糙度各不相同。其中,RR和MUD受栅... 通过GIS技术模拟了黄土高原坡耕地人工锄耕10°坡面的微地形模型,并将栅格大小划分为0.3,0.6,1.0,3.0,5 cm和7.5 cm,以期探讨微地形尺度对地表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RR、MUD和T指标计算的地表糙度各不相同。其中,RR和MUD受栅格大小的影响较小,T值随栅格的增大明显减小。②MDS值与地表糙度指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③栅格大小对Linsley产流模型(1949)影响明显,当P-F值小于2.5 cm时,微地形对地表产流和蓄水特征具有影响。④地表蓄水面积与地表水位线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当地表水位线高于0.015 m后,蓄水面积迅速增大,原来相互分离的洼地相连,地表产流增大。因此,微地形尺度对地表水文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空间尺度 荷顿氏漫地流 地表糙度 人工
下载PDF
距今3800~8000年期间西汉水上游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海洋 《农业考古》 2016年第6期32-39,共8页
受寒冷气候影响,前仰韶文化结束至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1000年间,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出现断层。半坡类型晚期至仰韶文化晚期,气候温暖湿润,加上仰韶中期以来水稻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食盐贸易的发展,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连续发展,至... 受寒冷气候影响,前仰韶文化结束至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1000年间,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出现断层。半坡类型晚期至仰韶文化晚期,气候温暖湿润,加上仰韶中期以来水稻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食盐贸易的发展,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连续发展,至仰韶文化晚期,聚落分布密度达到同时期陇山以西最大值。龙山文化早期,气候寒冷干燥,旱灾频发,新石器文化迅速衰落,来自陇山以东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泾河上游的常山下层文化乘虚而入,并以盐官镇为界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的齐家文化时期,虽然气候重归温暖湿润,但由于西汉水上游所处的秦岭山地地势陡峻、森林茂密,限制了"锄耕"农业和畜牧经济的发展,以及食盐争夺引发的战争和社会动荡,使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强度远没有恢复到仰韶晚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水上游 新石器时期 ”农业 畜牧业 食盐
下载PDF
探讨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国庆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0年第9期98-98,145,共2页
栽培无公害茶叶主要是防止茶叶农药污染,从而改善茶叶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无公害茶叶栽培主要从选择园地、种苗选择、土壤管理、施肥与肥培管理、树冠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控制。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 栽培 土壤耕锄
下载PDF
山地茶园除草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满平 唐志刚 +1 位作者 沈继军 孙光德 《西北园艺(综合)》 2023年第5期26-28,共3页
在多年实践基础上,通过对茶园人工除草、化学除草、覆盖除草、生物控草的优缺点分析,提出在山地茶园管理中,将山地茶园深耕、中耕、施肥、修剪、采摘等管理技术措施与山地茶园锄草相结合,是山地茶园除草和丰产最有效的方式,总结了山地... 在多年实践基础上,通过对茶园人工除草、化学除草、覆盖除草、生物控草的优缺点分析,提出在山地茶园管理中,将山地茶园深耕、中耕、施肥、修剪、采摘等管理技术措施与山地茶园锄草相结合,是山地茶园除草和丰产最有效的方式,总结了山地幼龄、成年茶园锄草的时间、方法、技术等,提出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山地茶园锄草与覆盖、间作控草、放养动物控草、机械省力化锄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茶园 耕锄 除草 施肥 技术
下载PDF
越南早期农业的三个发展阶段 被引量:4
7
作者 郑生 罗耀 《农业考古》 2000年第1期40-46,共7页
关键词 越南 早期农业阶段 点种农业 农业 农业
下载PDF
试论姜寨一期文化的劳动分工 被引量:2
8
作者 庞雅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45,共13页
试论姜寨一期文化的劳动分工庞雅妮一在我国史前考古界,劳动分工的探讨通常是研究社会性质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在讨论劳动分工时普遍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墓中随葬品来判断其劳动分工;二是通过遗迹遗物之分析,论证当时的农业是处于... 试论姜寨一期文化的劳动分工庞雅妮一在我国史前考古界,劳动分工的探讨通常是研究社会性质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在讨论劳动分工时普遍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墓中随葬品来判断其劳动分工;二是通过遗迹遗物之分析,论证当时的农业是处于锄耕或犁耕阶段,然后进一步指出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生产工具 随葬品 经济文化类型 农业 墓葬 家畜饲养 元君庙 农业生产 性别分工
下载PDF
鄂西地区路家河文化的渔猎经济及有关问题的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林春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9-51,共3页
鄂西地区路家河文化的渔猎经济及有关问题的探析林春路家河文化是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以长江三峡为中心地区,分布范围自川东至鄂西江陵,南抵湘西一带的考古学文化.它的主要遗址有四川忠县井沟遗址[n]和湖北... 鄂西地区路家河文化的渔猎经济及有关问题的探析林春路家河文化是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以长江三峡为中心地区,分布范围自川东至鄂西江陵,南抵湘西一带的考古学文化.它的主要遗址有四川忠县井沟遗址[n]和湖北宜昌路家河遗址[2].由于川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地区 渔猎经济 有关问题 农业 遗址 经济文化类型 文化遗存 大溪文化 探析 经济生活
下载PDF
国外关于畜牧业起源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文锐 徐华 《青海社会科学》 1983年第3期25-30,共6页
一 远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一些思想家就立志要搞清人类的历史。其中有一个构想是由发禄(公元前116——27年,罗马学者)提出来的,对后世影响甚大。这个构想被人们称为历史发展“三段论”:消耗天然产物的蒙昧时代、畜牧业时代和农业时代。一... 一 远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一些思想家就立志要搞清人类的历史。其中有一个构想是由发禄(公元前116——27年,罗马学者)提出来的,对后世影响甚大。这个构想被人们称为历史发展“三段论”:消耗天然产物的蒙昧时代、畜牧业时代和农业时代。一直到十九世纪下半期,欧洲的科学界还存在着这种看法,只不过形式上稍有变化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起源问题 猎人 三段论 农业 十九世纪 有蹄类动物 家畜 历史学派 发源地
下载PDF
“游农”不能解释殷都屡迁的原因
11
作者 黎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年第3期57-63,共7页
关于殷都屡迁的原因,古今学者曾多方探讨,讫无定论。傅筑夫先生曾以“游农”解释迁都原因。拙作《殷都屡迁原因试探》提出“比九世乱”是殷都屡迁主要原因。最近,果鸿孝同志写了《游农与殷人迁居再探》的大作,不同意拙作的观点而维护“... 关于殷都屡迁的原因,古今学者曾多方探讨,讫无定论。傅筑夫先生曾以“游农”解释迁都原因。拙作《殷都屡迁原因试探》提出“比九世乱”是殷都屡迁主要原因。最近,果鸿孝同志写了《游农与殷人迁居再探》的大作,不同意拙作的观点而维护“游农”说。 笔者以为,“游农”说试图从经济原因去探索殷都屡迁原因,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但只要我们研究一下商代历史,就会发现用“游农”去解释殷都屡迁的原因是非常困难的。这里有两个问题须加讨论:一、殷代农业是否还停留在“游农”阶段?二、用“游农”说能否解释殷都屡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都 殷人 殷代 盘庚迁殷 卜辞 农具 农业 甲骨文 帝辛
下载PDF
对元谋大墩子遗址社会性质的探讨
12
作者 葛季芳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66-70,共5页
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云南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大墩子遗址发掘后,有的同志对其社会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但又“可看出某些父权制的萌芽”。读过之后,联系参予发掘的观察,... 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云南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大墩子遗址发掘后,有的同志对其社会性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但又“可看出某些父权制的萌芽”。读过之后,联系参予发掘的观察,感到有些地方互相矛盾,其论点尚值得商榷,故提出以下几点不同看法,以供讨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墩子 新石器时代遗址 元谋 社会性质 母系氏族社会 农业 母系制 葬式 父系制 陶器
下载PDF
从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凤芹 《华夏考古》 1994年第2期50-60,共11页
从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刘凤芹Accordingtotheethnologicaltheoryofeconomic-culturaltypesandtheinvestigationsofth... 从民族学有关资料看中国早期新石器遗址的经济文化类型刘凤芹Accordingtotheethnologicaltheoryofeconomic-culturaltypesandtheinvestigationsoftheancientenvir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遗址 经济文化类型 仙人洞遗址 火种农业 渔猎采集 新石器时代遗址 兴隆洼 独龙族 农业
原文传递
产业创新联盟 为发展高端农业装备带来新的希望
14
作者 晓军 《高端农业装备》 2013年第1期34-35,共2页
长期以来,我国农机工业基本上走的是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路子,自主创新投入少,缺少原创和核心技术,核心部件、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引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关乎国计民生。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正依... 长期以来,我国农机工业基本上走的是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路子,自主创新投入少,缺少原创和核心技术,核心部件、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引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关乎国计民生。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正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由牛犁刀锄耕走向现代。这其中,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而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试点工作中,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壮大,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农业装备工业总产值相继突破500亿元、1000亿元和2000亿元,连续5年增长幅度超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装备 装备产业 创新联盟 农机工业 工业总产值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投入 农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