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压型阻尼器的复合刚度和能量耗损因子
1
作者 王根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3期180-184,共5页
本文从轴向振动的运动方程出发,推导了任意边界条件下三对称粘弹性层拉压型阻尼器的复合刚度和耗能因子的计算公式,对工程上常用的一种阻尼器形式的复合刚度和耗能因子进行了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阻尼器 复合刚度 能因子 抗震结构
下载PDF
高温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性能
2
作者 王兵 郁舒敏 +2 位作者 刘晓 侯东序 崔洧瑄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了研究高温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吻合良好。研究表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黏结应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 为了研究高温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吻合良好。研究表明: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黏结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黏结应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径厚比的增大而减小;长径比在2.74~7.72的范围内,随着长径比的增加,黏结力逐渐增加;黏结界面破坏的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缓;随着温度的增加耗能因子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黏结滑移 钢管高强混凝土柱 能因子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粘弹性耗能器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欧进萍 邹向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9年第3期12-19,共8页
本文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用三种国产粘弹性材料制作相应的耗能器,分别进行了变频、变温、变应变、常温与低温疲劳及极限变形等大量试验,研究了这些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剪切模量、耗能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频率、温度、应... 本文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用三种国产粘弹性材料制作相应的耗能器,分别进行了变频、变温、变应变、常温与低温疲劳及极限变形等大量试验,研究了这些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剪切模量、耗能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频率、温度、应变和疲劳效应等因素对粘弹性材料性能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 剪切模量 能因子 粘弹性 建筑结构
下载PDF
粘弹性耗能器的性能与结构减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邹向阳 欧进萍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2期237-243,共7页
根据土木结构的特点和要求,选用三种国产粘弹性材料制作相应的耗能器,分别进行了变频、变温、变应变、常温与低温疲劳及极限变形等耗能器性能试验,并选用ZN-22型粘弹性材料制作的耗能器进行了结构减振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根据土木结构的特点和要求,选用三种国产粘弹性材料制作相应的耗能器,分别进行了变频、变温、变应变、常温与低温疲劳及极限变形等耗能器性能试验,并选用ZN-22型粘弹性材料制作的耗能器进行了结构减振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这些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剪切贮能模量、耗能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频率、温度、应变和疲劳效应等因素对粘弹性材料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结构减振试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粘弹性耗能器设计和制作的一些要求以及国产粘弹性材料用于土木结构减振时进一步改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结构减振 粘弹性耗能 能因子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振动中的阻尼耗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益斌 唐谢兴 夏栋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首先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振动过程中阻尼耗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不同的阻尼耗能定义及其适用范围。然后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振动中的阻尼耗能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中把阻尼耗能看成是一种空间分布的能量损失,研究了... 首先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振动过程中阻尼耗能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不同的阻尼耗能定义及其适用范围。然后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振动中的阻尼耗能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中把阻尼耗能看成是一种空间分布的能量损失,研究了受弯构件阻尼耗能与振动应力幅值、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箍率和最大剪应力的关系,并通过他人试验资料确定了振动应力幅值系数n和阻尼耗能因子J,为阻尼耗能的计算提供了另一种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弯构件 阻尼耗能 应力幅值 能因子
下载PDF
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预测方法
6
作者 李晓敏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7-91,共5页
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开销受到不同权重因素影响,为了提高能耗预测水平,提出基于组合权重分析和神经网络的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预测方法。以室外温度、照明和设备使用率等作为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的组合权重,建立基于空调使用... 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开销受到不同权重因素影响,为了提高能耗预测水平,提出基于组合权重分析和神经网络的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预测方法。以室外温度、照明和设备使用率等作为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的组合权重,建立基于空调使用率的能耗模拟的能耗开销数据分配模型,采用数据挖掘和神经网络动态拟合的方法,实现对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参数检测和估计,得到空调能耗模式、能耗异常数据、能耗预测模型参数,进而建立空调排放因子、耗电因子预测模型,实现对空调能耗的动态预测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能耗预测的拟合度较高,预测精度较好,可有效降低能耗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双通道暖通空调 预测 能因子 神经网络 组合权重分析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柱损伤演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晓晖 王社良 +2 位作者 刘康宁 张世民 奚圣华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5-412,共8页
通过对现有的两种混凝土损伤评估模型的分析,本文以刚度退化和累积滞回耗能两个指标来描述在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累积过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柱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24组文献数据拟合出模型参数的合理值与耗... 通过对现有的两种混凝土损伤评估模型的分析,本文以刚度退化和累积滞回耗能两个指标来描述在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的损伤累积过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柱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通过24组文献数据拟合出模型参数的合理值与耗能因子β同再生混凝土多因素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同时对再生混凝土柱的损伤量化标准进行了细分.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损伤模型同另外两种模型作了比较.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损伤模型计算出来的损伤值标准差较小,离散性较低,能够更好地反映再生混凝土柱的累积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柱 损伤演化模型 耗能因子β
下载PDF
木结构古建筑中斗栱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高大峰 赵鸿铁 薛建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4,共7页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榫、卯之间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其转动变形刚度退化,凸显出其“柔性”连接特征,使整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降低,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基于试验滞回曲线,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节点力矩-转...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榫、卯之间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其转动变形刚度退化,凸显出其“柔性”连接特征,使整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降低,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基于试验滞回曲线,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节点力矩-转角位移和水平力-位移的恢复力模型,引入了量化其耗能减振能力的“滞回耗能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榫卯节点和斗栱模型的耗能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斗栱结构的滞回耗能因子高于榫卯节点的1-2个数量级,因而从理论上证明了铺作(即斗栱)层应是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减振与隔震作用结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栱 榫卯节点 滞回能因子NL 隔震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地震损伤模型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蓉 王铁成 +1 位作者 赵少伟 王晓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为建立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双参数损伤模型,通过7根方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获得了各构件破坏时的累积滞回耗能,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适合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双参数损伤模型。研究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在模型中的耗能... 为建立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双参数损伤模型,通过7根方钢管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获得了各构件破坏时的累积滞回耗能,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适合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双参数损伤模型。研究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在模型中的耗能因子β应为0.042;大于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耗能因子,方钢管混凝土柱基于累积滞回耗能的损伤比例要远大于圆钢管混凝土柱。模型的建立对于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及震害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 累积滞回耗能 能因子
下载PDF
基于修正Park-Ang模型的PC框架结构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伟 张耀庭 肖云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研究Park-Ang模型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适用性,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依据等效荷载法原理将构所受到的有效预压力作为轴向压力,并以此来计算预应力构件的轴压比;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情况,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 为研究Park-Ang模型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适用性,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依据等效荷载法原理将构所受到的有效预压力作为轴向压力,并以此来计算预应力构件的轴压比;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情况,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拟静力试验,利用1st Opt软件对Park-Ang模型参数β进行非线性拟合;最后,根据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利用本文修正的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Park-Ang模型参数β计算其损伤,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验证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Ang模型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能因子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下载PDF
铝合金内芯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帼昌 张洪恩 +1 位作者 杨志坚 石先硕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3,共8页
提出了一种铝合金内芯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ALB),并以A5083铝合金为支撑耗能内芯设计了4组19个支撑构件,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集中耗能因子Y_(LR)、宽厚比、螺栓间距、核心板与约束板间间隙对支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铝合金内芯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ALB),并以A5083铝合金为支撑耗能内芯设计了4组19个支撑构件,采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集中耗能因子Y_(LR)、宽厚比、螺栓间距、核心板与约束板间间隙对支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Y_(LR)<0.75时,支撑耗能性能会随着Y_(LR)的增加而提高,当Y_(LR)>0.75时,支撑耗能性能随着Y_(LR)的增加开始降低,当Y_(LR)=0.75时,支撑整体表现最佳;支撑耗能性能会随着宽厚比的增加而降低,宽厚比不超过10时,支撑可以获得更好的耗能能力;螺栓间距不宜过大,通过控制螺栓间距L_b与支撑核心板屈曲波长L_w的比值L_b/L_w来控制螺栓间距,当L_b/L_w≤1.5时,支撑约束单元受力更加合理,可以为核心单元提供足够的约束力;核心板与约束单元之间的间隙过小时无法为核心板变形留有足够空间,间隙过大时支撑承载力会有较大降低且不稳定,间隙控制在0.5~2 mm时支撑承载能力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铝合金内芯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 集中能因子 宽厚比 螺栓间距 间隙
下载PDF
三种混凝土本构模型在圆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有限元分析中的比较
12
作者 许福 李科锋 +3 位作者 曾楠 邓旭辉 刘映良 龙志林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基于三种不同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全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从极限承载力、轴压刚度、耗能因子等方面对数值模拟结果与93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基于三种不同核心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全过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从极限承载力、轴压刚度、耗能因子等方面对数值模拟结果与93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极限承载力方面,未考虑约束作用对峰值应力影响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偏安全;基于统一理论的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对套箍系数较大的试件符合较好,而套箍系数较小时结果偏保守;考虑取代率、含钢率、钢材屈服强度对核心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影响的约束再生混凝土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高.轴压刚度方面的分析表明,按照弹性叠加原理计算的构件轴压刚度相对于试验值偏低,而考虑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组合轴压刚度计算方法及本构得到的计算刚度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另外两种本构的计算值偏于不安全.此外,三种本构模型计算的耗能因子均高于试验值,表现为模拟的荷载-位移下降段比试验曲线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再生混凝土 本构模型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轴压刚度 能因子
下载PDF
山岭隧道洞口高陡坡面落石被动防护措施设防位置的确定及其应用研究
13
作者 周晓军 姜波 +3 位作者 周跃峰 朱勇 喻渝 鲜国 《高速铁路技术》 2018年第S01期104-110,共7页
根据山岭隧道高陡斜坡面危岩落石滚落的基本特征及其运动学方程,引入斜坡面上耗散落石冲击能量的消能因子,提出了在斜坡面上被动防护危岩落石措施设防位置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成兰铁路茂县隧道出口斜坡面危岩体的分布特点,利用所提出的... 根据山岭隧道高陡斜坡面危岩落石滚落的基本特征及其运动学方程,引入斜坡面上耗散落石冲击能量的消能因子,提出了在斜坡面上被动防护危岩落石措施设防位置的计算方法,同时结合成兰铁路茂县隧道出口斜坡面危岩体的分布特点,利用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该隧道出口斜坡面上落石防护网设置位置的建议,可为山岭隧道洞口斜坡面危岩落石防护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洞口 危岩落石 高陡斜坡 能因子 落石网设防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