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耦合协同度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卓 刘一新 谷静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0,共6页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是了解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4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体系,并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进行测量,最终以江苏省为样本进...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是了解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4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体系,并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进行测量,最终以江苏省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正处于中度协同向高度协同过度的阶段,且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能力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是影响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增长提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能力 耦合协同度模型 测评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同度模型的长三角协同创新效应评价
2
作者 高俊杰 薛原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第9期24-30,共7页
在评价区域创新现状与潜力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科学评价该能力至关重要。从区域知识获取能力、区域知识创造能力、区域环境支撑能力以及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4个维度来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 在评价区域创新现状与潜力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科学评价该能力至关重要。从区域知识获取能力、区域知识创造能力、区域环境支撑能力以及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4个维度来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同度模型来综合测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一市三省的协同创新能力均在稳步提升,均从严重失调逐渐上升至不同程度的协调阶段。四个地区4个维度的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缺失,需根据各省市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同度模型 协同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评价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同度模型的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
3
作者 薛原 高俊杰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第8期30-33,共4页
科学评价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从区域知识获取能力、区域知识创造能力、区域环境支撑能力以及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4个子系统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同度模型测量评价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 科学评价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从区域知识获取能力、区域知识创造能力、区域环境支撑能力以及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4个子系统构建相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同度模型测量评价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果显示: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正从中级协调逐渐上升至良好协调。区域环境创新支撑能力进步明显,区域知识创造能力缓慢增长,而区域知识获取能力、区域创新资源协同配置能力是进一步提升泰州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同度模型 协同创新能力 熵值法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测度研究
4
作者 王欣雨 魏静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0期148-153,共6页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所有市为研究对象,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同度模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计算了经济圈2019年细分产业的区位熵,对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所有市为研究对象,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同度模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计算了经济圈2019年细分产业的区位熵,对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水平逐年升高,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最后对当前现状提出建议,一方面立足于传统产业,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协调好产业协同创新的资源共享机制和转变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产业协同创新 耦合协同度模型 区位熵
下载PDF
内河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武汉新港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孟魁 张晨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7,共8页
我国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通过水运带动城市经济,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湖北省政府强调争取到2030年建成具有产业支撑力的以武汉新港为核心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探究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采用优化耦... 我国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通过水运带动城市经济,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湖北省政府强调争取到2030年建成具有产业支撑力的以武汉新港为核心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探究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采用优化耦合协同度模型对2008—2017年武汉城市圈产业与武汉新港港口物流耦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度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产业发展差距明显;港口物流与武汉城市圈产业耦合作用显著;各市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耦合类型空间差异明显;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关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港口 耦合协同度模型 评价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度评价——基于中国实际数据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娜 彭灿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2,共11页
科学评价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同)度模型,构建了一个新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和1998-2018年有关统计数据,对中国29个省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学评价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同)度模型,构建了一个新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和1998-2018年有关统计数据,对中国29个省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了定量评价、横向比较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体系(其由基于耦合协同度模型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权重确定方法构成)优于前人的同类评价体系;(2)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与其三个子系统的协同度(有序度)正相关,且与交互子系统有序度的正相关关系尤为明显;(3)根据协同度水平,可以将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特性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耦合协同度模型 协同评价 交互子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