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耦合原理的一种新描述及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冀清发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削边镗杆减振原理的研究对振型耦合原理提出一种新的描述.经过实验验证了文章提出的论点并得出了减振的稳定区.
关键词 削边镗杆 刚度 减振原理 稳定区 振动耦合原理 切削加工 切削速速
下载PDF
分支井流固耦合原理渗流场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臣兴 练章华 +2 位作者 林铁军 王延民 郭衍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2,156,共3页
以流固耦合原理为基础,考虑渗流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将渗流场与应力场进行耦合计算,得到了耦合渗流场的压力、渗透率在垂直于主井眼方向的分布曲线,用以分析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在井底附近区域变... 以流固耦合原理为基础,考虑渗流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将渗流场与应力场进行耦合计算,得到了耦合渗流场的压力、渗透率在垂直于主井眼方向的分布曲线,用以分析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在井底附近区域变化明显,耦合渗流场的整体压力分布大于单纯渗流场,计算产量小于单纯渗流场产量。由此可知,流固耦合原理作用下的渗流场才是地下渗流的真实反映。通过对各种地层参数采取体积加权平均处理,对比了3种不同类型分支井对地层参数的影响,为油藏开发提供分支井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井 渗流场 应力场 流固耦合原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空间电容耦合原理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及其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秀 吴旭涛 +5 位作者 汲胜昌 周童浩 罗艳 李秀广 田天 何宁辉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9,共7页
针对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基于空间电容耦合原理研制了一种新型局部放电传感器。其分为工频电压波形传感器和局部放电传感器两部分。两者集成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使用时无需接地或与被测物体接触,只需将传感器对准被测... 针对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基于空间电容耦合原理研制了一种新型局部放电传感器。其分为工频电压波形传感器和局部放电传感器两部分。两者集成在同一块印刷电路板上,使用时无需接地或与被测物体接触,只需将传感器对准被测物体的高压引出线,即可同时对工频电压和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检测。基于针—板电极模型搭建了局部试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文中研制的工频传感器可准确获取工频波形及相位信息;对于局部放电信号,文中研制的局放传感器与无感电阻测得的波形基本一致,可以对放电信号的极性进行判别,且两者的峰峰值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此外,其相对于HFC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尤其对于短时间内的重复放电信号,即使无感电阻测得的波形具有较大重叠,文中研制的传感器也可准确分辨,对于放电脉冲重复率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空间电容耦合原理 在线监测 电压波形测量
下载PDF
基于电容耦合原理的非接触式家用电压测量装置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正伟 殳国华 李丹 《电气自动化》 2020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为实现家用电压的非接触测量,进一步降低配电网的安全风险,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家用电压测量装置。装置基于电容耦合原理,在电缆外包裹铜皮形成圆柱形电容器,选择合适参数输入阻抗,设计合理的信号采集及硬件调理电路,结合单片机控制模... 为实现家用电压的非接触测量,进一步降低配电网的安全风险,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家用电压测量装置。装置基于电容耦合原理,在电缆外包裹铜皮形成圆柱形电容器,选择合适参数输入阻抗,设计合理的信号采集及硬件调理电路,结合单片机控制模块,实现了家用电压的非接触测量与实时显示。结果表明,装置灵敏度高、测量稳定精确,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满足家用电压的非接触测量要求,为未来家用电表的新形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测量 电容耦合原理 家用电压 配电网 单片机系统
下载PDF
耦合原理的光通信系统回波损耗测量方法
5
作者 苏宝玺 李银成 冯志斌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受菲涅尔反射影响,损耗测量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大,为此对基于耦合原理的光通信系统回波损耗测量方法展开研究。根据光部件材质与传输通道界面产生的瑞利散射损耗与波导散射损耗,采用对数形式描述回波损耗,通过光连续波反射法的测量原理结... 受菲涅尔反射影响,损耗测量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大,为此对基于耦合原理的光通信系统回波损耗测量方法展开研究。根据光部件材质与传输通道界面产生的瑞利散射损耗与波导散射损耗,采用对数形式描述回波损耗,通过光连续波反射法的测量原理结构,分析角向偏离耦合原理,依据光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偏角与间隙,得到不同区域的对应模场表达式,经过计算与改写,求取最终的透射率。构建角度变化与耦合效率的关联性,将反射率待确定的光部件设定成标准反射件,测量接收的反射光功率,从而完成参考反射校准。通过在端口位置的终止棒上缠光缆,实施终止反射校准,利用得到的回波损耗对数公式,获取待测件的回波损耗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测得回波损耗,而且具有理想的测量精准度,自适应性与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原理 光通信系统 回波损耗 光功率 菲涅尔反射
下载PDF
基于爆压耦合约束原理的双锥复合药型罩成型及侵彻特性
6
作者 钟昊宇 郭珉 +3 位作者 郑超 杜忠华 韩继龙 张全孝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为有效应对大容积中、轻型装甲目标,提升破甲战斗部综合毁伤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爆压耦合约束原理的双锥药型罩,通过小锥角上锥与大锥角下锥的配合,兼顾侵彻深度与扩孔直径。设计了双锥药型罩的射流模拟方案,通过靶场实验结果与数... 为有效应对大容积中、轻型装甲目标,提升破甲战斗部综合毁伤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爆压耦合约束原理的双锥药型罩,通过小锥角上锥与大锥角下锥的配合,兼顾侵彻深度与扩孔直径。设计了双锥药型罩的射流模拟方案,通过靶场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得出了穿深和孔径数值仿真结果误差分别为4.8%、8.1%,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案的可靠性。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药型罩罩高比、装药高度与装药直径比和壁厚对射流成型参数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侵彻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爆压耦合约束原理的双锥药型罩可以保持射流的侵彻深度,提升射流的扩孔能力;探究了罩高比、装药高径比、壁厚3个因素对射流头部速度与断裂时间的影响趋势。其中药型罩壁厚、罩高比不会对射流头部速度与断裂时间产生明显影响关系,装药高径比增加使得射流断裂时间提前,射流头部速度增加。最后,通过大量数值模拟确定了装药高径比对射流头部速度、断裂时间的影响曲线,并根据曲线结果,优化了双锥药型罩的结构和炸高,使得药型罩侵彻深度增加23%,穿孔孔径增加了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射流 爆压耦合约束原理 药型罩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高温下混凝土结构全耦合参变量变分原理及有限元列式
7
作者 李淮 陈荣毅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5-87,共3页
根据Perzyna粘塑性模型 ,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 ,建立了高温 (火灾 )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全耦合变分原理 ,给出了原理应用的有限元列式 .该原理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表达形式规范 ,可以为数值手段实现 ,为混凝土结构在高温 (火灾 )
关键词 粘塑性模型 参变量变分原理 有限元列式 高温 混凝土结构 损伤累积 火灾 耦合变分原理
下载PDF
正反馈端面摩擦耦合器的研发 被引量:3
8
作者 崔希海 陈付坤 任建鹏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针对国内外现有摩擦耦合器所存在的只能用主动端的运动产生惯性力进而产生摩擦力矩来传递功率和运动以及传递功率较小的问题,提出了在主、从动端都使用带外锥面的惯性块和带内锥面的摩擦片,并利用标准干式摩擦片传动的正反馈耦合传动方... 针对国内外现有摩擦耦合器所存在的只能用主动端的运动产生惯性力进而产生摩擦力矩来传递功率和运动以及传递功率较小的问题,提出了在主、从动端都使用带外锥面的惯性块和带内锥面的摩擦片,并利用标准干式摩擦片传动的正反馈耦合传动方案;利用惯性块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的径向移动并借助锥面扩力机构实现摩擦片的轴向压紧以产生摩擦力矩,既用主动端的运动产生惯性力进而产生摩擦力矩来传递功率和运动,又利用从动端运动产生的惯性力正反馈控制传递功率所需的摩擦力矩,实现了正反馈控制摩擦耦合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馈端面摩擦耦合 正反馈摩擦耦合原理 惯性块 锥面摩擦片 复位弹簧
下载PDF
基于耦合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体系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陆莎 吴伟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3期194-198,共5页
基于耦合原理建立参数系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参数化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经过设计机制的参数化重组,目标与层次的耦合,实行景观体系的人为干预与方案整体优化。充分发挥耦合原理的指导作用,并利用参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最终进行... 基于耦合原理建立参数系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参数化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经过设计机制的参数化重组,目标与层次的耦合,实行景观体系的人为干预与方案整体优化。充分发挥耦合原理的指导作用,并利用参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最终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详细的参数景观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原理 参数化 景观规划设计 设计系统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光纤与一维纳米材料集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
10
作者 李丹然 周康虎 +3 位作者 邢欢 丁梓轩 王好尚 徐飞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9-220,共12页
微光纤器件由于其优异的光波导特性、较高的机械强度、操作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实现了在传感、激光、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二氧化硅微光纤器件尺寸相对较大、材料折射率较低,使其在微纳尺度... 微光纤器件由于其优异的光波导特性、较高的机械强度、操作灵活性和易于集成的特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实现了在传感、激光、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二氧化硅微光纤器件尺寸相对较大、材料折射率较低,使其在微纳尺度的气、液态环境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一维纳米材料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由于其具有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折射率,基于单纳米线集成的微光纤器件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可以实现更高灵敏度和更高空间分辨率,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器件制备、耦合原理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对纳米线集成的微光纤器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以及南京大学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纤 一维纳米材料 耦合原理 传感应用
下载PDF
大案例贯穿与探究式教学的耦合及应用——以审计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伍瑞斌 《商业会计》 2022年第16期111-113,共3页
在高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尤为重要。文章以审计学课程为例,利用审计学课点教学矩阵,对大案例贯穿与探究式教学的耦合原理及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教学方法耦合对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能够产生叠加效... 在高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尤为重要。文章以审计学课程为例,利用审计学课点教学矩阵,对大案例贯穿与探究式教学的耦合原理及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教学方法耦合对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能够产生叠加效应,耦合教学产生的教学效果比单向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效果要好。研究也可为其他财经类课程教改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案例贯穿 探究式 耦合原理 审计学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的边坡流固耦合分析
12
作者 赵志强 纵岗 《四川建材》 2015年第5期82-83,86,共3页
本文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依据渗流与固结耦合原理和降雨入渗理论对降雨条件下的边坡进行分析。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土体特性建立边坡模型,对降雨过程中土体不同时刻的的孔压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不... 本文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依据渗流与固结耦合原理和降雨入渗理论对降雨条件下的边坡进行分析。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土体特性建立边坡模型,对降雨过程中土体不同时刻的的孔压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不仅为边坡的优化设计和滑坡预测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耦合原理 降雨入渗理论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耦合关系模型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有为 《改革与开放》 2020年第23期16-22,共7页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对特色保护类村庄进行保护、利用与发展。乡村建筑遗产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旅游开发作为最近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的一种方式被广为认可。然而,保护与开发...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对特色保护类村庄进行保护、利用与发展。乡村建筑遗产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旅游开发作为最近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的一种方式被广为认可。然而,保护与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两者之间具体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文章首先对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范围与二者的耦合互动机理进行了阐述,继而通过文献分析法整合出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各自影响因素,并通过耦合原理对两个系统进行整合,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因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遗产 旅游开发 耦合原理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软岩巷道不良部位耦合增强技术研究
14
作者 张生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21,共3页
通过对不良部位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变形特征等技术研究,提出了软岩巷道的耦合支护原理和控制对策。经数值模拟初始设计、工程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测,表明该研究成果实施后能控制软岩持续变形,保证了巷道稳定,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 软岩 不良部位 耦合增强 控制对策 耦合支护原理
下载PDF
聚电解质凝胶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研究
15
作者 王献敏 《粘接》 CAS 2023年第9期50-53,共4页
为研究聚电解质凝胶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比较基于聚电解质凝胶的多物理场的特征,提取描述更精确物理问题的数学方程,应用计算机模拟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并扩大了测试范围,选择合适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和发展先进的几何模型提高仿真精度,... 为研究聚电解质凝胶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比较基于聚电解质凝胶的多物理场的特征,提取描述更精确物理问题的数学方程,应用计算机模拟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并扩大了测试范围,选择合适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和发展先进的几何模型提高仿真精度,研究耦合问题。结果表明:聚电解质凝胶在不同环境下的耦合效应不一样,要综合考虑多问题环境下的耦合问题,才能研究聚电解质凝胶的物理特性;聚电解质凝胶在不同的环境下存在不同的物理特征,要针对环境的不同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凝胶 微分方程 耦合原理 物理特性
下载PDF
磁路实验深度科教融合教学设计与实践
16
作者 由佳欣 金钊 +2 位作者 周学 齐超 于为雄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针对传统的磁路实验,创新设计了以螺线管式直动式电磁系统为核心的磁路实验,课堂中设计了仿真分析环节、网络App反馈与思考环节,搭建了源于实际科研项目的直流磁路系统,测试并验证了磁路系统理论与仿真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反电动... 针对传统的磁路实验,创新设计了以螺线管式直动式电磁系统为核心的磁路实验,课堂中设计了仿真分析环节、网络App反馈与思考环节,搭建了源于实际科研项目的直流磁路系统,测试并验证了磁路系统理论与仿真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反电动势原理,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设计启发性实验并思考实践。教学设计加深了学生对磁路的理解,实践中深度融合了航天工程项目,激发了学生科研报国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路 电磁耦合原理 科教融合
下载PDF
小孔耦合在圆形槽波导中的应用
17
作者 崔立成 杨鸿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67,共4页
本文应用电磁场的互易原理以及小孔辐射的工程处理方法 ,分析了不同尺寸圆形槽波导间的小孔耦合情况 ,得到了小孔等效感抗公式 ;然后 ,讨论了圆形槽波导与圆形槽波导腔之间的小孔耦合情形 ;最后 ,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 本文应用电磁场的互易原理以及小孔辐射的工程处理方法 ,分析了不同尺寸圆形槽波导间的小孔耦合情况 ,得到了小孔等效感抗公式 ;然后 ,讨论了圆形槽波导与圆形槽波导腔之间的小孔耦合情形 ;最后 ,进行了数值计算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二者吻合 ,从而证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易原理 圆形槽波导 小孔耦合 圆形槽波导腔
下载PDF
浅谈煤矿综采刮板运输机——阀控调速型耦合器技术改造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继国 《科技资讯》 2012年第1期91-91,共1页
介绍了阀控调速型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阀控调速型耦合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
关键词 阀控调速型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设备运行存在的问题 技术改造
下载PDF
非均布温度条件下CRCP+AC复合式路面温度应力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嘉 朱伟平 黄新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8,共6页
根据传热学相关理论,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夏季高温条件下CRCP+AC复合式路面瞬态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利用温度-结构耦合原理计算了日周期气温下路面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温度沿路面深度方向分布的非线性特征及初始... 根据传热学相关理论,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夏季高温条件下CRCP+AC复合式路面瞬态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利用温度-结构耦合原理计算了日周期气温下路面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温度沿路面深度方向分布的非线性特征及初始参考温度的非均匀性,对CRCP+AC复合式路面温度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C层厚度、CRC层厚度、CRC与基层接触条件的改变对路面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大.当AC层厚度小于6 cm后,改变CRC层厚度对混凝土板温度应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学 温度-结构耦合原理 CRCP+AC复合式路面 温度场 温度应力
下载PDF
永磁调速器的磁路结构设计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旭 王大志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5-58,共4页
永磁调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速节能设备,安装在电机与负载之间,采用全新的磁路耦合原理,通过调节气隙实现转速的控制。结合永磁耦合器与永磁电机的相关理论,设计了小功率永磁调速器,通过对磁路结构进行三维动态磁场仿真,分析磁路的形成... 永磁调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速节能设备,安装在电机与负载之间,采用全新的磁路耦合原理,通过调节气隙实现转速的控制。结合永磁耦合器与永磁电机的相关理论,设计了小功率永磁调速器,通过对磁路结构进行三维动态磁场仿真,分析磁路的形成机理、耦合原理。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磁路结构设计合理、可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磁路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调速器 磁路结构 耦合原理 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