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共轨发展中的耦合要素解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苏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37,共4页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区域高等教育更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与人力资源保障。通过精准剖析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共轨发展中的耦合要素,揭示其内在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经济...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区域高等教育更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与人力资源保障。通过精准剖析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共轨发展中的耦合要素,揭示其内在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耦合机制的途径与方式,为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提供科学理性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耦合要素
下载PDF
基于多要素耦合的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思路与方法
2
作者 刘震 赵钟楠 陈康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6期50-53,61,共5页
水网建设需要规划先行,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是各层级水网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针对水网空间格局设计的研究通常聚焦于水资源要素或某一层级、区域,存在与其他行业协同谋划不足等问题,从多要素空间耦合系统、自然-人工复合系统、多功能网络... 水网建设需要规划先行,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是各层级水网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针对水网空间格局设计的研究通常聚焦于水资源要素或某一层级、区域,存在与其他行业协同谋划不足等问题,从多要素空间耦合系统、自然-人工复合系统、多功能网络系统等内涵特征出发,结合空间格局设计理论方法对水网空间格局设计的启示,提出了以水系布局为基础、以经济社会水安全保障重点区域为核心、以支撑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为前提的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总体思路,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布局、生态保护布局、其他行业发展布局和水系空间布局,提出了水网空间格局设计方法,进而分析了省级水网和市县级水网空间格局设计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 水网规划 空间格局 要素耦合
下载PDF
基于主体与要素耦合性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3
作者 张燕 潘亚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产业振兴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根本之策。从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农户为主的“合作社”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以政府、农户、企业多力量联合的“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和以政府为核心... 产业振兴是发展乡村经济的根本之策。从乡村产业的发展历程看,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农户为主的“合作社”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以政府、农户、企业多力量联合的“政府+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和以政府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模式。根据不同发展模式要素需求与禀赋结构的一致性,构建“要素组织主体利益博弈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主体与要素耦合性下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即在要素与主体耦合下资本形成,在资本形成与利益博弈匹配下产生异质性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其耦合性并根据具体案例探究“主体要素”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框架,为乡村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振兴 产业发展模式 模式选择 “主体要素耦合
下载PDF
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关键要素耦合及演替过程动态模拟
4
作者 杨岚 寇旭阳 +4 位作者 付晓 郑栓宁 吴钢 陆兆华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77-5388,共12页
认识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耦合机制,揭示复合生态系统功能规律,对促进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修复和保护工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以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 认识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耦合机制,揭示复合生态系统功能规律,对促进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修复和保护工程中出现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等问题,以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对其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进行耦合建模。通过分析模型的运行机理,探究重要子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子模块内部生态关键要素的耦合机制,并以长白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组成树种和环境因素为对象构建模型参数,通过运行林窗模型1000次,得出长白山温带森林的动态演替过程。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中,“水土气生”体现为模型中有效积温、干旱天数(低于土壤凋萎点的天数)、土壤可利用氮以及可利用光,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综合决定着每棵树木的更新、生长、死亡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在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动态演替过程中0—70 a, 70—170 a, 170—280 a, 280—400 a四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树种组成特征,与真实演替过程比较发现模拟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白桦、山杨为演替先锋树种,0—70 a期间生物量共占比为55%,70 a后生物量减少最后消失;紫椴、蒙古栎、水曲柳等为过渡树种,这些树种进一步改变了生长环境。红松在170 a前生物量占比仅为3%左右,随演替的发展生物量持续增加,170—280 a期间生物量占比15%,280 a之后红松生物量占总林分的50%。该结果模拟森林动态过程符合演替规律,充分说明多关键要素“水土气生”耦合机制的合理性,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尺度上多生态要素耦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关键要素耦合 耦合机制分析 林窗模型
下载PDF
基于“老人-空间-资源”三要素耦合视角下的乡村养老聚居基本单元构建研究
5
作者 郎圣伟 丁瑜坚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82-85,共4页
针对乡村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化、需求异质化及乡村养老聚居建设零散化、粗略化、无序化等问题,依靠剖析“单元”理论和耦合理论等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一种适合新时代养老需求的乡村养老聚居形态。基于对老人(主体)、空间(载体)、资源(客... 针对乡村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化、需求异质化及乡村养老聚居建设零散化、粗略化、无序化等问题,依靠剖析“单元”理论和耦合理论等概念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一种适合新时代养老需求的乡村养老聚居形态。基于对老人(主体)、空间(载体)、资源(客体)三大乡村养老聚居基本单元要素间多维互动关系的思考,逐步将复杂的乡村养老问题结构化、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乡村养老聚居基本单元的基础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耦合 乡村养老 基本单元 理论构建
下载PDF
管理会计工具在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子画布中的应用——基于要素耦合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先鹿 任莉莉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165,共5页
创业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很难初步实现商业画布所有要素的整合联动,划分不同子模块实现各子模块要素耦合可降低创业风险,助力商业模式成功。本文基于Osterwalder提出的商业模式画布,重点研究画布中明确价值和创造价值模块,从要素耦合视角... 创业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很难初步实现商业画布所有要素的整合联动,划分不同子模块实现各子模块要素耦合可降低创业风险,助力商业模式成功。本文基于Osterwalder提出的商业模式画布,重点研究画布中明确价值和创造价值模块,从要素耦合视角探究价值主张子画布和运营模式子画布要素耦合机制,创新性的将管理会计工具嵌入耦合机制中,并对应用原理展开具体描述。研究框架为创业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子模块要素耦合提供新型思路与工具,同时进一步拓展了管理会计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模式 创业企业 管理会计工具 要素耦合
下载PDF
出众还是出局: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要素耦合与发展路径——基于西安市特色小镇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段永彪 杨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1,共10页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大多基于个案进行分析,尚未系统揭示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要素及其内在机制。以陕西省西安市首批创建的35个特色小镇中的8个典型案例为样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采集到的相...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大多基于个案进行分析,尚未系统揭示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要素及其内在机制。以陕西省西安市首批创建的35个特色小镇中的8个典型案例为样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采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编码并构建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要素耦合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耦合,其中“产业丛”“文化源”是必备要素,“生态域”“创新力”“融合度”“基础项”是核心要素;因此必须聚焦特色和优势,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此外,缺乏核心产业、特色不彰、急于求成、变形走样、缺乏管理和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着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在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中寻求帮助,谋求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 要素耦合 发展路径 多案例研究
下载PDF
内部控制系统要素功能耦合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21
8
作者 钟玮 唐海秀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6,共5页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指导下的内部控制是一种静态权变配置模式,为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效率,本文首先借助系统理论和动力学的相关方法,对当前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障碍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探讨内部控制系统要素功能耦合过程、结果,...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指导下的内部控制是一种静态权变配置模式,为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效率,本文首先借助系统理论和动力学的相关方法,对当前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障碍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探讨内部控制系统要素功能耦合过程、结果,尝试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动力模型,从法制规则、结构、行为方面进行系统动力源挖掘,演绎其运行机理,并提出了促进系统动态演进与趋优的相关措施。本文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单纯依靠制度规范本身的静态完善是不够的,要获得持续有效的控制能力需要从系统整体入手,以动态分析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系统要素和功能进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系统动力 要素功能耦合 动态演进
下载PDF
要素耦合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知桂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29,共4页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现实基础,决定了二者各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在我国,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产业集群组织内部的产业链不长、产品技术含量低和知识流动与扩散半径狭小以及公共品...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现实基础,决定了二者各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在我国,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产业集群组织内部的产业链不长、产品技术含量低和知识流动与扩散半径狭小以及公共品供应不足等;地方行政区划的空间壁垒;科技创新缺乏特色和资金投入有限。为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地方政府的制度和政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RIS) 产业集群 要素耦合 创新
下载PDF
横断山地水土要素时空分布格局与耦合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斌涛 张素 +1 位作者 熊东红 吴汉 《自然杂志》 2018年第1期55-63,共9页
水土要素耦合是影响横断山地资源环境安全、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保育的重要因素。根据横断山地地理环境与水土要素构成特征,构建了面向农业生产空间的水土要素耦合指数,利用多源空间数据计算得到了横断山地时间序列月、年水土要素耦合指... 水土要素耦合是影响横断山地资源环境安全、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保育的重要因素。根据横断山地地理环境与水土要素构成特征,构建了面向农业生产空间的水土要素耦合指数,利用多源空间数据计算得到了横断山地时间序列月、年水土要素耦合指数值。研究表明:横断山地水土要素耦合格局受宏观气候-地貌格局控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以及横断山地纵向岭谷的"阻隔-通道"作用造就了横断山地3个水土要素耦合明显分异的区域;地形起伏度、海拔、坡度和坡位等地形指标对水土要素耦合指数都有明显影响,在微观尺度上坡度对水土要素耦合的影响最大;受两大季风气候进退、水热时空匹配、气候-植被耦合作用的影响,横断山地水土要素耦合指数年内分异明显,在6月份水土要素耦合指数最高,在年际尺度上近15年来横断山地水土要素耦合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以年际波动为主。本文初步揭示了横断山地耕地的水土要素耦合时空格局特征,对横断山地的水土要素调控及国土空间功能优化管理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要素耦合 时空格局 横断山地 GIS
下载PDF
山地水土要素耦合效应及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培礼 耿守保 《自然杂志》 2018年第1期25-32,共8页
针对已有水土要素的耦合研究多强调水土资源的匹配及其对资源开发的影响,而较少关注水分的有效性和土壤养分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论文提出了"格局—效应—土地利用优化"的水土耦合研究框架,以水、土要素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综合作... 针对已有水土要素的耦合研究多强调水土资源的匹配及其对资源开发的影响,而较少关注水分的有效性和土壤养分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论文提出了"格局—效应—土地利用优化"的水土耦合研究框架,以水、土要素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为基础,在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的约束下,对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估,并考虑土壤、坡度、土壤水、温度等约束因子,协调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对山地垂直带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优化,提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途径,为变化环境下的生态功能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水土要素耦合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及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优先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要素耦合 土地利用优化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 水土耦合研究框架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优势要素的识别与耦合
12
作者 孙利娟 刘艳秋 《铜陵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2-65,共4页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 皖江城市带的发展思路就是与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等互动发展。运用EF指数分析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要素禀赋状况,发现皖江城市带在劳动、资本、农产品、教育、研发和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长三角地区在研发、通讯、旅游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并针对不同的要素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耦合方式,对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长三角地区 资源禀赋系数 要素耦合
下载PDF
上海滨海地区乡村聚落与河流要素耦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帅 高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36-643,共8页
以上海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的海湾镇、柘林镇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对1994、2003、2007年两镇的农村居住景观与水体(河流)要素进行耦合分析.研究表明:海湾镇和柘林镇属于滨海地区两种不同的乡村景观类型,海湾镇的乡村聚落更为密集,规模... 以上海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的海湾镇、柘林镇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对1994、2003、2007年两镇的农村居住景观与水体(河流)要素进行耦合分析.研究表明:海湾镇和柘林镇属于滨海地区两种不同的乡村景观类型,海湾镇的乡村聚落更为密集,规模较大且规则;与河流的短距离内,海湾镇农村居住景观斑块数量百分比均低于柘林镇,说明柘林镇乡村聚落与水系有更加密切关系.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滨海地区不同乡村聚落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优化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河流景观 要素耦合 上海滨海地区
下载PDF
网络联结与要素耦合视角下辽宁省新型创新载体建设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骞 代广松 田语嫣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68-77,共10页
以"网络联结-要素耦合"理论视角为切入点,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常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4个载体进行多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创新载体以打破创新水平不均衡和提升创新要素协调水平为建设目标,通过吸收式网络联结和... 以"网络联结-要素耦合"理论视角为切入点,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常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4个载体进行多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创新载体以打破创新水平不均衡和提升创新要素协调水平为建设目标,通过吸收式网络联结和协调式网络联结搭建复合型网络关系平台、促进创新要素高效耦合,以实现分散性创新要素跨部门、跨领域、跨载体的有序流动,继而形成"复合型载体平台-创新要素协调机制"的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创新载体 网络联结 创新要素耦合 区域创新 多案例研究
下载PDF
城市双元创新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以生物医药多元创新要素耦合分区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璐玮 汪涛 张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56-1568,共13页
构建有向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生物医药技术、资金、人才在城市间流动的协同水平,依此划分耦合分区。利用均方差-突变级数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00—2018年间双元创新冷热点演化格局、双元创新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在不同耦... 构建有向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生物医药技术、资金、人才在城市间流动的协同水平,依此划分耦合分区。利用均方差-突变级数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00—2018年间双元创新冷热点演化格局、双元创新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在不同耦合分区内的主导效应。结果发现:(1)城市集聚多元创新要素时"脱钩"现象突出,对外配置多元要素时"雁阵效应"明显。根据多元要素协同流动情况,将地域划分为以依附式耦合为主的保守区、以互惠式耦合为主的平衡区和以吸收式耦合为主的明星区;(2)渐进式创新具有时空惰性,突破式创新具有时空间歇性,两者相互反哺,存在时空连锁效应。保守区是主要的双元创新冷点区,平衡区内渐进式创新热点呈现出点-轴扩散的空间增长趋势,突破式创新热点在重要节点城市间跳跃分布,明星区内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双元创新热点呈圈层式分布;(3)双元创新的驱动因素具有时序不稳定性和空间异质性,不同耦合分区内城市资产对双元创新的时空主导效应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创新 突破式创新 多元要素耦合 城市资产
下载PDF
要素耦合视角下省域碳减排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子祎 姚西龙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省级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析环境规制、技术进步、能源结构、对外贸易、城市化以及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单个要素均不构成区域碳减排的必要条件;主要存在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现... 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省级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析环境规制、技术进步、能源结构、对外贸易、城市化以及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单个要素均不构成区域碳减排的必要条件;主要存在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现代服务业型、清洁农业型、融合外资发展的现代城市化3条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路径 要素耦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下载PDF
康养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审美体验的视角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婧倩 时朋飞 李星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3,共10页
康养旅游是以追求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为双重目标的新兴旅游业态,康养旅游的价值内涵蕴含着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内在关联。基于李泽厚审美体验论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审美体验过程,对旅游产业“吃、住、行、... 康养旅游是以追求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为双重目标的新兴旅游业态,康养旅游的价值内涵蕴含着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内在关联。基于李泽厚审美体验论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审美体验过程,对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文”七大要素与健康产业“医、食、康、养、休”五大要素进行耦合,“吃、住、行、购”四要素与健康要素耦合,形成山野美味、康疗居住、景区绿道、身体护理等产品,旨在“满足生理感官需求而悦身”;“游”“娱”两要素与健康要素耦合,形成医疗旅游、美容旅游、森林太极、民族舞蹈等产品,旨在“满足内心情感需求而悦心”;要素“文”与健康要素耦合,形成养生哲学、朝圣灵修等产品,旨在“满足精神理想需求而悦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旅游 审美体验 要素耦合 发展模式
下载PDF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要素耦合与路径优化
18
作者 阳甜甜 董恒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0期26-31,共6页
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系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时空溢出性、复杂性、嵌入性等特征,因而依靠单一治理要素难以实现善治,需要耦合主体、资本、技术、制度、理念等多种要素,综合考量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性、生态资源分配的开放共享性、治理... 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系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时空溢出性、复杂性、嵌入性等特征,因而依靠单一治理要素难以实现善治,需要耦合主体、资本、技术、制度、理念等多种要素,综合考量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性、生态资源分配的开放共享性、治理体系的层次有序性,构建起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双向互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协同推进、共享性与公平性共同维护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秘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主体协同 要素耦合 路径优化
下载PDF
自然资源要素智能解译研究进展与方向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继贤 顾海燕 +4 位作者 杨懿 张鹤 李海涛 韩文立 沈晶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6-1617,共12页
自然资源要素解译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最基础、投入工作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工作,存在可解译类别少、要素边界不准不全、类别属性可靠性不高等诸多挑战。本文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应用场景出发,首先从要素解译到场景要素耦合的解... 自然资源要素解译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中最基础、投入工作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工作,存在可解译类别少、要素边界不准不全、类别属性可靠性不高等诸多挑战。本文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应用场景出发,首先从要素解译到场景要素耦合的解译范式、数据驱动到知识驱动的解译方法、人工目视到人机协同的解译手段3个方面阐述了自然资源要素自动解译的研究进展;然后探讨了6个重点研究方向及其研究内容,包括场景要素耦合解译、知识驱动语义理解、人机协同智能解译、内外一体与三维环境解译、关键参数精准计算与定量反演,以及高可信质量控制与真实性验证;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自然资源要素智能解译研究提供思路,推动解决困扰遥感影像自动解译方法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应用中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智能解译 场景要素耦合解译 语义理解 人机协同 内外一体解译 参数反演 真实性验证
下载PDF
乡村发展要素视域下乡村发展类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探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金晓斌 张晓琳 +1 位作者 范业婷 周寅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0,共9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促进乡村要素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立足乡村发展要素和区域发展理论,根据发展要素强度、耦合格局、演变趋势,划分主导要素培育、辅助要素完善、多要素耦合等3个乡村发展阶段。通过综合解析乡村发展要素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促进乡村要素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立足乡村发展要素和区域发展理论,根据发展要素强度、耦合格局、演变趋势,划分主导要素培育、辅助要素完善、多要素耦合等3个乡村发展阶段。通过综合解析乡村发展要素水平和耦合状态,依据村庄内部主导因素一致性和地域相似性原则,划分多种发展型、主导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不宜发展型等4种乡村发展类型,其中依据主导要素目标维度不同,主导发展型又可细分为特色提升型、产业引导型、农旅融合型、城乡协同型。按照乡村发展类型和发展需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括分3种:①主导提升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通过村庄优势资源整合,识别并提升主导发展要素,促进乡村主导发展要素激活。②短板补齐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通过制定全域整治规划,解决乡村发展的短板问题,提升辅助要素发展水平。③优先发展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完善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促进乡村发展要素全面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要素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要素耦合 乡村振兴 乡村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