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后肌筋膜骨膜瓣设计和血管网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潘小萌 黄谢山 +6 位作者 余海 翦新春 石小田 刘德裕 陈尧卉 白真玉 韩静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测量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内耳后动脉的走行长度、分布宽度及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例尸体头颅标本行血管铸型,其中1例行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后X线摄影,分别测量耳后动脉走行的长度、分布的宽度及范围。结果:耳后... 目的:测量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内耳后动脉的走行长度、分布宽度及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例尸体头颅标本行血管铸型,其中1例行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后X线摄影,分别测量耳后动脉走行的长度、分布的宽度及范围。结果:耳后动脉走行平均最大长度12.54(11.54-13.70)cm;平均最大宽度分布6.74(5.54-7.93)cm;聚乙烯醇-氧化铋灌注造影测得耳后动脉走行平均最大长度为7.84(7.72-7.95)cm;平均最大分布宽度为4.57(4.28-4.85)cm。结论:在临床上,制取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平均最大切取面积为12.54cm×6.7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肌筋膜骨膜瓣 血管铸型 应用解剖学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及改良除皱切口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海 刘德裕 +2 位作者 李传真 黄谢山 钟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及改良除皱切口在腮腺手术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收治28例腮腺良性病变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19~79岁,平均50岁。混合瘤20例,腺淋巴瘤5例,腮裂囊肿、嗜酸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肌上皮瘤... 目的探讨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及改良除皱切口在腮腺手术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8月,收治28例腮腺良性病变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19~79岁,平均50岁。混合瘤20例,腺淋巴瘤5例,腮裂囊肿、嗜酸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肌上皮瘤各1例。肿物均有突出,直径2.4~3.8cm,质韧偏硬。病程3~18个月,平均9.5个月。手术采用耳后发际内隐蔽切口,切除腮腺及肿物,遗留3.0cm×2.0cm×1.0cm~3.5cm×2.5cm×1.5cm的凹陷缺损,采用大小为4.0cm×3.0cm×1.0cm~5.0cm×4.0cm×1.5cm的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带蒂翻转180°修复。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坏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在耳后发际内隐蔽,腮腺区外形良好,无涎瘘、面瘫、耳垂麻木,经局部碘-淀粉试验未发现Frey综合征。结论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及改良除皱切口应用于腮腺手术,切口隐蔽,局部凹陷畸形修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肌筋膜骨膜瓣 美容切口 腮腺切除术 修复
原文传递
耳后区肌骨膜瓣的临床应用尸体解剖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谢山 余海 +1 位作者 刘德裕 李传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区肌骨膜瓣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取经过甲醛溶液固定、动静脉内分别灌注红色及蓝色乳胶的10具尸体半侧成人头颅标本,解剖耳后区解剖层次、血供来源及其分布。结果:耳后区耳后动脉的双层状供血形式及其伴行的耳后静脉能为... 目的:探讨耳后区肌骨膜瓣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取经过甲醛溶液固定、动静脉内分别灌注红色及蓝色乳胶的10具尸体半侧成人头颅标本,解剖耳后区解剖层次、血供来源及其分布。结果:耳后区耳后动脉的双层状供血形式及其伴行的耳后静脉能为耳后肌骨膜瓣提供良好的血供;制备的耳后肌骨膜瓣最大可达10.0 cm×6.0 cm×1.5 cm。结论:耳后肌骨膜瓣存在血液供应的解剖基础,可覆盖整个腮腺术区,其面积、容积、厚度均达到术区凹陷填充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肌筋膜骨膜瓣 耳后动静脉 腮腺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