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蜗神经交替声束治疗联合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春丽 张圣林 +5 位作者 齐智伟 袁玉洁 曹静 张洁 黄跃雁 张淑君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评估运用耳蜗神经交替声束治疗(CeAABT)联合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耳鸣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iCBT(56例)采取iCBT治疗,CeAABT联合iCBT组(56例)在iCBT的基础上给予CeA... 目的评估运用耳蜗神经交替声束治疗(CeAABT)联合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耳鸣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iCBT(56例)采取iCBT治疗,CeAABT联合iCBT组(56例)在iCBT的基础上给予CeAABT,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耳鸣残疾量表(TH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耳鸣响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HI、VAS、耳鸣响度评分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CeAABT联合iCBT组THI评分(35.34±7.51)分、VAS评分(3.38±1.34)分、耳鸣响度评分(34.53±5.77)分比iCBT组[(40.13±10.95)(3.91±1.38)(39.39±6.92)分]更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eAABT联合iCBT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耳鸣响度和由耳鸣带来的负面情绪,能提高慢性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耳鸣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交替声束治疗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 慢性特发性 疗效
下载PDF
仅有部分底回的耳蜗发育不全畸形
2
作者 赵堃 王乐 +2 位作者 郝少娟 魏楠楠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7,共7页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征探讨一种有别于目前Sennaroglu分类标准的特殊耳蜗畸形种类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1例(13耳)特殊耳蜗畸形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CT(HRCT)、3D-核磁(3D-MRI)表现和听力学结果,归纳此类耳蜗畸形的特点。结果此类耳蜗畸形...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征探讨一种有别于目前Sennaroglu分类标准的特殊耳蜗畸形种类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1例(13耳)特殊耳蜗畸形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CT(HRCT)、3D-核磁(3D-MRI)表现和听力学结果,归纳此类耳蜗畸形的特点。结果此类耳蜗畸形的影像学表现为仅有部分耳蜗底回自前庭腹侧发出,无转弯或仅有部分内侧转弯,无上底回、中回及顶回(耳蜗不足0.5圈),无蜗轴及阶间隔;在HRCT轴位图像上均未见到耳蜗与内听道(IAC)产生连接。MRI均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CND),听力学均表现为全聋;大多伴有发育异常的前庭(12/13)和畸形的半规管(12/13),对侧耳蜗也多伴有严重畸形(10/13)。根据影像学特点,此类耳蜗畸形仅有部分底回发育,属于耳蜗发育不全(CH),本研究将其命名为耳蜗发育不全X型(CH-X)。结论仅有部分底回(不足0.5圈)的耳蜗发育不全(CH-X)是一类严重的内耳畸形,约占内耳畸形的2%左右,患耳表现为全聋,由于畸形的耳蜗无明显的蜗孔和蜗神经,人工耳蜗植入可能获益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发育不全畸形 共同腔畸形 发育不全I型
下载PDF
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玲 王乐 +3 位作者 户红艳 朱晓丹 李红敏 叶放蕾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 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老年性聋 词表识别率评估 Nijmegen人工植入量表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的影响
4
作者 李玲 王乐 +3 位作者 户红艳 李红敏 李盼盼 叶放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 目的 探究成人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进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47例成人语后聋伴耳鸣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开机6个月进行耳鸣问卷评估,评估材料为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耳鸣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开机6个月时THI评分别为36.94±13.337、14.48±12.726分,VAS评分分别为5.13±1.676、2.34±1.903分,术后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8例患者耳鸣完全消失,13例患者耳鸣减轻,14例患者耳鸣无变化,2例患者耳鸣加重,总体耳鸣有效率为66.0%(31/47);术前耳鸣病程与耳鸣严重程度对术后耳鸣预后有影响(P<0.05),术前耳鸣病程≤5年、中度及以上耳鸣组耳鸣有效率分别高于耳鸣病程>5年(P<0.05)、轻微及轻度耳鸣组(P<0.001)。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对成年语后聋患者植入侧耳鸣具有抑制作用;术前耳鸣病程短、耳鸣程度重的患者术后耳鸣改善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鸣障碍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电极深度和位置
5
作者 孟娟 王涛 +1 位作者 张帆 秦兆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植入深度、位置与耳蜗大小、盘旋方式的关系,探讨植入后电极深度的影响因素和电极移位的原因。方法选取植入CI24RE(CA)弯电极30例和SONATA ti100 Standard直电极人工耳蜗装置41例,利用锥形束CT测量术后电极植入长度、植入深度角、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前CT评估的耳蜗大小、倾斜角度的关系。结果①术后电极植入深度角和长度均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直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702±53度,平均植入长度为30.02±1.29 mm;弯电极组平均植入深度角为441±45度,平均植入长度为18.4±1.0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电极植入深度角与耳蜗底回的长径和宽径均呈负相关:直电极组r=-0.768(P<0.001)、r=-0.678(P<0.001),弯电极组r=-0.467(P=0.008)、r=-0.471(P=0.008)。电极植入长度与植入深度角呈正相关:直电极组r=0.578(P<0.001),弯电极组r=0.748(P<0.001)。③术后电极移位6例,均为弯电极且位于耳蜗180度位置。弯电极组中电极移位者与未移位者耳蜗底回倾斜角以及第一回和第二回之间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度vs 8.75度,P=0.006;15.23度vs 14.00度,P=0.033)。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长度和深度角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耳蜗大小密切相关;耳蜗盘旋方式不同是引起电极移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锥形束CT 植入长度 植入深度角 电极位置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对患儿听觉言语变化规律的影响
6
作者 孙小龙 郭娟丽 李晓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 探究双耳重度感音神经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听觉言语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单侧CI治疗... 目的 探究双耳重度感音神经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听觉言语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单侧CI治疗的患儿216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203例,人工耳蜗开机后漏诊32例,最终纳入171例。R软件spline函数拟合术后24个月听觉能力轨迹;多变量线性混合回归模型动态分析影响听能发育的协变量;Cox模型明确年龄与听能发育的关联性;E值法行敏感性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与语言交流相关性。结果 CI植入后患儿语前听能恢复轨迹为Y=16.14+10.89X-0.54X2+0.01X3(0≤X≤24)。CI植入前协变量为听阈、语言模仿能力和术前佩戴助听器,CI植入后6~12月协变量为语言模仿能力和术后佩戴助听器,CI植入后24月协变量为术后佩戴助听器和语训时长。经Cox模型调整后,植入年龄与听能发育程度存在显著负关联效应(HR=2.07,95%CI:1.81~2.30)。在CI植入后3~24月,患儿轮流交流能力、主动交流能力、视觉交流能力和听觉注意力逐步提高,并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结论 CI植入年龄越早SNHL患儿术后听觉言语发育越好,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儿术后听力恢复、语言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聋 人工植入 听觉能力 语言交流
下载PDF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情况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杨琛 袁泉良 +1 位作者 杨荣松 尹中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 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耳聋儿童临床资料,术后均随访24个月,比较所有儿童开机前及术后1、3、6、9、12、24个月听... 目的 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耳聋儿童临床资料,术后均随访24个月,比较所有儿童开机前及术后1、3、6、9、12、24个月听觉行为分级、语言可懂度分级、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分,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4个月听觉言语康复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开机前及术后1、3、6、9、12、24个月,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行为分级、语言可懂度分级、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残余听力且佩戴助听器、植入时年龄≤3岁、人工耳蜗植入术电极类型为弯电极、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为中及以上、康复模式为康复机构联合家庭、基因突变类型为GJB2、监护人为父母均为影响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4个月听觉行为分级评分、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分的保护因素(P<0.05);术前有残余听力且佩戴助听器、植入时年龄≤3岁、人工耳蜗植入术电极类型为弯电极、康复模式为康复机构联合家庭、基因突变类型为GJB2、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均为影响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4个月语言可懂度分级评分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影响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4个月婴幼儿听觉言语康复的相关因素包括植入时年龄、术前有残余听力且佩戴助听器情况、人工耳蜗植入术电极类型情况、监护人情况、康复模式、基因突变类型,临床可针对以上因素对耳聋儿童进行干预,促进其听觉言语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工植入术 听觉 言语 康复 因素
下载PDF
成人双侧序贯植入人工耳蜗调机病例报告
8
作者 洪梦迪 冀飞 +2 位作者 王倩 陈艾婷 李佳楠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调机改善序贯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患者的听觉感受,实现双侧听觉的对称和匹配,改善人工耳蜗言语分辨能力。方法利用人工耳蜗调机硬件、软件测量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所需各电刺激参数,根据双侧人工耳蜗响度、音色等设置两侧的... 目的通过人工耳蜗调机改善序贯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患者的听觉感受,实现双侧听觉的对称和匹配,改善人工耳蜗言语分辨能力。方法利用人工耳蜗调机硬件、软件测量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所需各电刺激参数,根据双侧人工耳蜗响度、音色等设置两侧的平衡及对称匹配;通过声场助听听阈测试、言语测听和主观量表评估量化人工耳蜗疗效;辅导患者使用听觉辅助无线调频系统改善在噪声环境下的信噪比,评估不同信噪比噪声下语句测试改善效果。结果(1)双侧对称匹配调机后,双侧助听听阈为20~30 dHL,左侧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46.7%,双音节词得分63%,安静下语句得分74%,+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32%。右侧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66%,双音节词得分60%,安静下语句得分45%,+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45%。双侧人工耳蜗使用1年调机后言语识别率分别为单音节词得分76%,双音节词得分75%,安静下语句得分96%,+10 dB信噪比噪声下语句得分34%。(2)使用无线调频系统辅助下人工耳蜗言语测试语句识别率分别为+10 dB信噪比52%,+5 dB信噪比64%,0 dB信噪比30%,-5 dB信噪比34%,-10 dB信噪比18%。结论对重度以上听障患者,序贯双侧植入效果优于单侧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调机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人工耳蜗患者在复杂情况下言语分辨困难时应使用辅助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双侧植入 序贯植入 无线调频系统
下载PDF
不同开机年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早期语前听能康复效果的研究
9
作者 王芳 郑芸 +4 位作者 钟萍 王寻懿 顾海玲 尹晓玲 郭兰欣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开机年龄人工耳蜗(CI)植入儿童术后早期语前听能(EPLAD)康复效果,并与健听儿童进行横向比较。方法 选取2015-202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CI术后开机的1~4岁听障儿童共141例,按开机年龄分为1~2岁组(n=50)、2~3岁组(n=50)、... 目的 探讨不同开机年龄人工耳蜗(CI)植入儿童术后早期语前听能(EPLAD)康复效果,并与健听儿童进行横向比较。方法 选取2015-202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CI术后开机的1~4岁听障儿童共141例,按开机年龄分为1~2岁组(n=50)、2~3岁组(n=50)、3~4岁组(n=41)。采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进行评估,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受试者在开机前和开机后1、3、6、12个月时的EPLAD,并与健听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141例1~4岁CI植入儿童在开机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ITMAIS/MAIS得分均有提高,各个随访时间点量表得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3组不同开机年龄组的ITMAIS/MAIS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I植入患儿在开机12个月内与健听儿童12个月内的得分水平相当。结论 1~4岁CI植入患儿在开机后12个月内,其听能发展水平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EPLAD康复效果与健听儿童一致。不同开机年龄对CI植入患儿术后开机12个月内的ITMAIS/MAIS得分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儿童 早期语前听能 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下载PDF
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
10
作者 王漾 朱晓丹 +2 位作者 齐景翠 张园 叶放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皮层诱发电位(CAEP)的差异。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3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型号为澳大利亚CI512)的无残存听力,且SLC26A4基因、GJB2基因或TMPRSS3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不同致聋基因突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皮层诱发电位(CAEP)的差异。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32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型号为澳大利亚CI512)的无残存听力,且SLC26A4基因、GJB2基因或TMPRSS3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A、B、C组。于术后1个月/ba1/和/ba4/声刺激下分别行CAEP检测,记录/ba1/和/ba4/声刺激下P1波引出率、潜伏期、振幅。结果/ba1/和/ba4/声刺激下,A、B组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引出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1/和/ba4/声刺激下,A、B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潜伏期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1/和/ba4/声刺激下,A、B、C组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26A4基因、GJB2基因突变的CAEP的P1波引出率高于TMPRSS3基因突变,且LC26A4基因、GJB2基因突变的CAEP的P1波潜伏期短于TMPRSS3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诱发电位 基因突变 人工植入
下载PDF
听觉重塑中时间因素对人工耳蜗植入后电诱发中潜伏期反应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鲁兆毅 潘滔 +1 位作者 王宇 马芙蓉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 对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电诱发中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middle latency response,EMLR)的时间因素,包括植入时年龄、植入后时间及现年龄等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听觉重塑过程中不同时间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46例2008年... 目的 对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电诱发中潜伏期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middle latency response,EMLR)的时间因素,包括植入时年龄、植入后时间及现年龄等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听觉重塑过程中不同时间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46例2008年~2014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在术后进行EMLR测试。比较语前聋儿童与语后聋成人EMLR的差异,以及语前聋儿童中现年龄、植入时年龄及植入后时间等因素对EMLR的影响。结果 语前聋儿童EML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潜伏期普遍较成人组长,各波间幅值普遍较成人组大,其中Po、Na、Pa、Nb及Pb波潜伏期,PoNa、NaPa及PaNb波间潜伏期,PoNa、NaPa、PaNb及NbPb波间幅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语前聋儿童中,Pa、Nb波潜伏期及NaPa波间期与现年龄及植入后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植入时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MLR在语前聋儿童与语后聋成人存在较显著差异,对于语前聋儿童,较大的年龄、较长的植入时间、较小的植入年龄对应更为成熟的EMLR波形,提示上述因素在听觉重塑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中潜伏期反应 人工植入 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重塑
下载PDF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在人工耳蜗中的应用
12
作者 亓贝尔 董瑞娟 李海云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是人工耳蜗使用者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已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法用于改善这一问题。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是其中之一,旨在通过改进人工耳蜗前端信号采集系统性能,提高信噪比提升人工耳蜗使用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 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是人工耳蜗使用者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已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法用于改善这一问题。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是其中之一,旨在通过改进人工耳蜗前端信号采集系统性能,提高信噪比提升人工耳蜗使用者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麦克风阵列与语言增强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以期为深入探索技术创新对改善人工耳蜗使用者噪声下言语可懂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风阵列 语音增强 波束形成 人工
下载PDF
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13
作者 蔡爱军 张社江 +2 位作者 王团 马喆 逯鹏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接诊的80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将40例非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对照组,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将40例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观察组,行双... 目的分析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接诊的80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将40例非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对照组,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将40例对称性听力损失患儿纳入观察组,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分析两组开机前和干预6、12、36个月后的听觉行为分级(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后影响CAP、SI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36个月CAP、SI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3岁、术前未使用助听器、植入时间<1年、内耳畸形是影响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CAP、SI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听觉补偿的有效手段,年龄、植入时间、内耳畸形等因素可能影响患儿的听觉、言语功能康复,尽早为患儿植入双侧人工耳蜗,加强相关干预,才能有效促使患儿听觉言语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极重度 人工植入 听觉能力 言语功能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电生理特征与参数优化研究
14
作者 王宇 林以鹏 +3 位作者 鲁兆毅 潘滔 银力 高珊仙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6-350,36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测试参数对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波形的影响,选择优化的人工耳蜗术后EABR测试参数,探讨EABR与人工耳蜗术后行为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名人工耳蜗植入者,记录和分析不... 目的研究不同测试参数对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波形的影响,选择优化的人工耳蜗术后EABR测试参数,探讨EABR与人工耳蜗术后行为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名人工耳蜗植入者,记录和分析不同刺激电极位置、脉冲间隔和交替/非交替双相脉冲电流下EABR波V的引出率、阈值和潜伏期等特征,分析不同刺激电极位置下EABR阈值与行为学T、C值的相关性。结果(1)蜗顶处EABR的V波阈值(90.58±27.39 CU)显著小于蜗中处(106.98±15.66 CU);(2)蜗顶处的V波潜伏期(4.47±0.357 ms)显著短于蜗中处(4.72±0.335 ms);(3)采用交替双相脉冲电流的电伪迹幅值(9.40±12.35μV)显著小于非交替脉冲(19.49±15.12μV);(4)蜗顶处EABR阈值与行为测试的T值和C值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EABR的刺激电极位置和脉冲电流类型均影响波形结果,蜗顶电刺激比蜗中更易引出理想的EABR波形,使用交替双相脉冲电流刺激可有效减少电伪迹的影响。EABR阈值可为人工耳蜗术后开机和调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人工植入 脉冲间隔 电极位置 交替双相脉冲电流
下载PDF
伴有中耳胆脂瘤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
15
作者 张志利 蒋壮 +2 位作者 李鹏军 肖念慈 周水洪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伴有中耳胆脂瘤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行胆脂瘤切除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0月我科收治的7名伴有中耳胆脂瘤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总... 目的探讨在伴有中耳胆脂瘤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行胆脂瘤切除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0月我科收治的7名伴有中耳胆脂瘤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总结手术方案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和观察。结果1例患者由于耳蜗骨化程度超过360°,因此仅植入了8个电极,其余患者均成功植入全部电极。截至目前,除首例患者随访6个月,其余患者随访12~20个月,均未出现电极裸露、移位、术腔感染、面瘫或胆脂瘤复发等并发症。1例部分植入电极的患者有听觉,但言语功能不佳,其他患者的听觉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对人工耳蜗装置的使用感到满意。结论对于伴随中耳胆脂瘤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彻底切除胆脂瘤并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胆脂瘤 感音神经性
下载PDF
基于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病人家属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
16
作者 邱晶 王淼 +2 位作者 官春燕 李菲 陈珊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5期2940-2944,共5页
目的:了解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CI)病人院前就医过程的内心体验,明确病人家属就医决策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其决策制定提供解决思路,帮助病人家属权衡治疗利弊,做出决策。方法:2022年9月—12月基于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设... 目的:了解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CI)病人院前就医过程的内心体验,明确病人家属就医决策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其决策制定提供解决思路,帮助病人家属权衡治疗利弊,做出决策。方法:2022年9月—12月基于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设计访谈提纲,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例CI病人家属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 7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一级主题和8个二级主题,分别为决策需求(信息需求、利弊分析需求、经济需求)、决策支持(国家政策支持、社会群体支持、自我认知)及决策结局(决策过程质量一般,决策结果较满意)。结论:CI病人家属就医决策障碍亟待解决,以增加信息支持和提高认知为前提,以培养良好的应对方式为关键,以提高社会支持力度为保障,对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促使CI病人家属及时做出符合价值观和自身情况的就医决策,让更多耳聋病人能够重获新声,同时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渥太华决策支持 语前聋人工植入 决策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特殊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
17
作者 潘滔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37-339,共3页
从20世纪80年代起,多通道人工耳蜗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人工耳蜗植入进入了成熟的临床应用阶段。对于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难度较低,术后效果较为确定。对于特殊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风险大、疗效存在不确定性。特殊病例的人工耳蜗植... 从20世纪80年代起,多通道人工耳蜗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人工耳蜗植入进入了成熟的临床应用阶段。对于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难度较低,术后效果较为确定。对于特殊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风险大、疗效存在不确定性。特殊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包括内耳畸形、听神经发育异常、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耳蜗骨化、单侧聋和非对称性聋等疾病的人工耳蜗植入与再植入等。本文就上述特殊病例人工耳蜗植入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植入 特殊病例 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职业噪声暴露听力正常人耳蜗突触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翩 毛杭泽 +2 位作者 彭逹 郑书坤 赵乌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下的不同听力学检查方法,对发现常频听力正常人群耳蜗突触损伤的临床意义,为噪声性耳蜗突触病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体检者104例(104耳)为研究对象,按照噪音强度分为...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下的不同听力学检查方法,对发现常频听力正常人群耳蜗突触损伤的临床意义,为噪声性耳蜗突触病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体检者104例(104耳)为研究对象,按照噪音强度分为接噪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接噪组接受高强度噪声暴露,对照组接受非噪声暴露,采用纯音测听、噪声下言语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4种听力学测试,分析两组各测试结果差异和测试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在9~16 kHz纯音听阈显著好于接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噪组噪声下言语测听信噪比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4~10 kHz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V、A、O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快速傅里叶变换F1幅值显著高于接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EHF和D波潜伏期与DPmean呈负相关,除了E波其余各波潜伏期均与V/A斜率负相关。结论职业噪声暴露导致可能的耳蜗突触损伤表现为PTAEHF升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信噪比下降,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和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潜伏期的延迟,联合测试可以提高发现的准确性并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病 噪声暴露 畸变产物声发射 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频率跟随反应
下载PDF
噪声暴露者的噪声下信噪比损失与耳蜗电图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黄渝涵 赵乌兰 +1 位作者 邱伟 徐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究噪声暴露者的噪声下信噪比损失(SNR loss)与耳蜗电图的关系及其对隐性听力损失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有噪声暴露史的工人41例(41耳),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噪声下的言语识别以及耳蜗电图测试,依据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分... 目的探究噪声暴露者的噪声下信噪比损失(SNR loss)与耳蜗电图的关系及其对隐性听力损失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有噪声暴露史的工人41例(41耳),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噪声下的言语识别以及耳蜗电图测试,依据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分为两组,A组:SNR loss<0(19耳),B组:SNR loss≥0(22耳),分析两组耳蜗电图的差异。结果噪声下言语识别测试结果显示,A、B两组受试者的信噪比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电图结果显示,在96、90、80 dB nHL三个刺激强度下A组AP振幅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6、90、80、70、60 dB nHL五个刺激强度下B组SP振幅大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96、90、80、70 dB nHL四个刺激强度下,B组SP/AP振幅比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噪比损失<0与≥0的噪声暴露者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在不同声强下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暴露 噪声下的言语识别 电图 隐性听力损失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噪声损伤后小鼠耳蜗核突触修复中的作用
20
作者 周卫军 刘思迪 +5 位作者 蔡瑞捷 刘宏超 王美建 吴皓 刘辉辉 汪照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461,共8页
目的·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噪声引起的耳蜗核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调节功能。方法·将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暴露在110 dB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宽频噪声下,持续... 目的·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噪声引起的耳蜗核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调节功能。方法·将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暴露在110 dB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的宽频噪声下,持续2 h。然后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7、14、30和90日对小鼠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并对耳蜗核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耳蜗核神经元、听觉突触损伤情况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此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噪声对耳蜗核神经元与神经突触的损伤情况。结果·噪声暴露后,腹侧耳蜗核中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耳蜗核神经元中神经纤维严重丢失,表明噪声对耳蜗核神经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标记的听觉神经突触明显丧失,其中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4日丧失最为严重,随后在第90日呈缓慢恢复趋势。此外,在噪声暴露后,耳蜗核中星形胶质细胞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和激活。通过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染色,提示在噪声暴露之前,大多数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在耳蜗核的周边、颗粒细胞区和听觉神经根周围,并且形态较小。然而,在噪声暴露后的第14日,腹侧耳蜗核中大量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积聚,并且它们都表现出在突触周围生长的模式。结论·噪声暴露导致耳蜗核神经突触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其损伤和修复过程。这些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理解耳蜗核中声音信号分析、整合和神经可塑性的机制提供关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聋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