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国19世纪私法科学视阈中的人格权保护:以耶林的教义学和方法论为中心 |
肖伟
|
《南大法学》
|
2024 |
0 |
|
2
|
耶林式缔约过失责任的再定位 |
张金海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7
|
|
3
|
耶林的思想转型与现代民法社会化思潮的兴起 |
朱晓喆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4
|
再思耶林之问: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
张世明
|
《法治研究》
CSSCI
|
2019 |
9
|
|
5
|
去社团的社团理论——耶林论社会团体的功能与地位 |
仲崇玉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6
|
耶林权利思想及其对培养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启示 |
张雷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7
|
法情感:“自然”的抑或“历史”的?——重温布伦塔诺与耶林的一个论争 |
郝亿春
张智涛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8
|
目的与利益:法范式的“哥白尼革命”——以耶林和海克为中心的利益法学思想史之考察 |
张文龙
|
《清华法律评论》
|
2015 |
1
|
|
9
|
萨维尼、耶林的法哲学方法对马克斯·韦伯方法论体系影响之初探 |
袁俊杰
|
《理论月刊》
|
2004 |
0 |
|
10
|
耶林法人学说的内涵、旨趣及其对我国法人分类的启示 |
仲崇玉
|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1
|
“法律的斗争”抑或“为权利而斗争”--耶林本意的探求与百年汉译论争考辩 |
杜如益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
2018 |
7
|
|
12
|
耶林对私法教义学与方法论的影响 |
沃尔夫冈·费肯杰(著)
乌尔里希·辛默曼
张焕然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
2019 |
5
|
|
13
|
耶林对法学的戏谑与认真——德国法学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 |
张焕然
|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
2022 |
0 |
|
14
|
“为权利而斗争”:从话语到理论 |
雷磊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15
|
论缔约过失责任之构成要件 |
吴一平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9
|
|
16
|
习近平关于传承人类法律文明之思想解读 |
何勤华
张顺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静默的辉煌:英国法律史的学术史 |
李红海
|
《清华法律评论》
|
2015 |
1
|
|
18
|
论澳门民法中的缔约前过失 |
余中根
|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0 |
|
19
|
法人本质学说的法律技术和价值理念 |
仲崇玉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1
|
|
20
|
缔约过失理论的产生与影响 |
叶建丰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