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19世纪私法科学视阈中的人格权保护:以耶林的教义学和方法论为中心
1
作者 肖伟 《南大法学》 2024年第3期1-23,共23页
耶林将罗马法中的“侵辱之诉”更新为人格权保护制度,并区分了抽象的和具体的“侵辱之诉”,二者大致上分别对应了一般人格权保护和具体法律关系中的人格利益保护。基于此,耶林极大扩展了人格权和人格利益的保护深度和广度,乃至有泛化和... 耶林将罗马法中的“侵辱之诉”更新为人格权保护制度,并区分了抽象的和具体的“侵辱之诉”,二者大致上分别对应了一般人格权保护和具体法律关系中的人格利益保护。基于此,耶林极大扩展了人格权和人格利益的保护深度和广度,乃至有泛化和过度之嫌。也正因如此,从方法论层面,耶林的人格权理论对法学家提出了极大挑战,即如何实现人格权保护的体系性和技术性的教义化。立法者赋予法学家的法学建构以形式效力,进而将人格权保护完全纳入到融贯的制定法体系之中,但这种做法,在耶林看来,几乎无法成行。为在法律的明确性和个案正义之间达成平衡,实现人格权保护的“可实践性”,耶林选择了开放的“法学家法”或“法官法”,其一方面尽可能进行技术性的教义化,另一方面持续以直观的决疑术为参考。就此而言,耶林提前指明了德国20世纪以来的人格权保护之路,其实际上更是深深植根于19世纪私法科学的方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人格权 侵辱之诉 私法科学 方法论
下载PDF
耶林式缔约过失责任的再定位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金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111,共14页
缔约过失责任本系旨在克服德国民法的弊漏的制度。就耶林式的合同不成立或无效型缔约过失责任来说,其为在纯粹经济损失依德国民法难以获赔的背景下围绕缔约时的诸情景而进行的类型化作业,本质为侵权责任"体外循环"的渠道之一... 缔约过失责任本系旨在克服德国民法的弊漏的制度。就耶林式的合同不成立或无效型缔约过失责任来说,其为在纯粹经济损失依德国民法难以获赔的背景下围绕缔约时的诸情景而进行的类型化作业,本质为侵权责任"体外循环"的渠道之一。明确耶林式缔约过失责任的侵权责任性质,非惟有助于澄清"第三条道路"之说并不成立,对于责任成立与否的判断、是否一概采纳过错要件等问题亦均有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式缔约过失责任 纯粹经济损失 违法性 再定位 一般财产利益
下载PDF
耶林的思想转型与现代民法社会化思潮的兴起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晓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6,共8页
概念法学和自由意志论是19世纪欧陆主流的法律思想,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早期也是概念法学的追随者。从19世纪后半叶起,耶林基于社会目的理论,提出纠正概念法学的目的法学,并从多个理论角度对自由意志论的民法思想作出批判。耶林的... 概念法学和自由意志论是19世纪欧陆主流的法律思想,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早期也是概念法学的追随者。从19世纪后半叶起,耶林基于社会目的理论,提出纠正概念法学的目的法学,并从多个理论角度对自由意志论的民法思想作出批判。耶林的理论对后世的利益法学、社会学法学、法学自然主义以及种种反概念主义法学思潮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意义上,本文认为耶林的思想转型体现了现代民法社会化思潮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思想转型 目的法学 民法社会化
下载PDF
再思耶林之问:法学是一门科学吗?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世明 《法治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20-134,共15页
"法学是一门科学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直挑战着法律人的智慧。法学在欧洲也是近代的产物。耶林1868年在维也纳大学就任教职时著名演讲中使用的是"法律学"一词。这也是耶林在演讲一开始就将炮轰的目标指向法律... "法学是一门科学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直挑战着法律人的智慧。法学在欧洲也是近代的产物。耶林1868年在维也纳大学就任教职时著名演讲中使用的是"法律学"一词。这也是耶林在演讲一开始就将炮轰的目标指向法律实证主义的原因所在。中国学术界对译者的书名和正文内容关于该概念的处理视若无睹,所以常常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紊乱现象。萨维尼将法学定性为一门融合语文学、历史学和哲学的学科,奠定了德国法学的方法论基础。耶林同样强调历史学家、法哲学家和法学家的联合行动,但与萨维尼的思想取向大相径庭。萨维尼偏向于史论,耶林偏向于理论;萨维尼强调法律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耶林强调通过比较法获得一般性理论,强调保持法律与现实生活联系。在法学研究中,理论不同于史论与策论,是一种稀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化 耶林 萨维尼 方法论
下载PDF
去社团的社团理论——耶林论社会团体的功能与地位 被引量:2
5
作者 仲崇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5-193,共9页
在耶林看来,就功能价值而言,社会组织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正面功能,但由于其无限扩张的本性,使其内部关系和外部功能都产生了异化,从而在根本上具有负面价值;而从团体—国家关系上来说,团体迟早将被国家兼并,尚未兼并的团体则必须依赖... 在耶林看来,就功能价值而言,社会组织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正面功能,但由于其无限扩张的本性,使其内部关系和外部功能都产生了异化,从而在根本上具有负面价值;而从团体—国家关系上来说,团体迟早将被国家兼并,尚未兼并的团体则必须依赖国家的扶持方能正常运行。于是,耶林不仅从根本上否认了团体的正面价值,而且还从终极意义上否认了团体的独立存在。这些观念与耶林的"受益人主体说"及"法人否认说"不同,乃是一套政治学意义上的"社团否认说",与耶林全能国家的政治观念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社团理论 社团否认说 全能国家主义
下载PDF
耶林权利思想及其对培养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雷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02-306,共5页
论述了耶林权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指出对于法权感的重视、权利义务观和权利斗争思想构成了耶林权利思想的内涵,他的权利思想具有通俗性与理论性、普遍性与先进性的特征。认为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权利感觉、培养公民树立正... 论述了耶林权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指出对于法权感的重视、权利义务观和权利斗争思想构成了耶林权利思想的内涵,他的权利思想具有通俗性与理论性、普遍性与先进性的特征。认为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权利感觉、培养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培养公民以合法的途径实现自身的权利是其权利思想给予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培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权利意识 耶林 权利思想 法权感
下载PDF
法情感:“自然”的抑或“历史”的?——重温布伦塔诺与耶林的一个论争
7
作者 郝亿春 张智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97,共8页
“法情感”是自然法领域一个重要却被严重忽视了的主题。本文重温百年前布伦塔诺与耶林的一个论争,希望借此唤起对“法情感”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在对“法情感”进行三层划分且分别考察的基础上,耶林进一步认为“法情感”完全是特定社会... “法情感”是自然法领域一个重要却被严重忽视了的主题。本文重温百年前布伦塔诺与耶林的一个论争,希望借此唤起对“法情感”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在对“法情感”进行三层划分且分别考察的基础上,耶林进一步认为“法情感”完全是特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既不在“天赋”意义上是“自然”的,也不在“普遍有效”的意义上是“自然”的。布伦塔诺认同“法情感”不是“天赋”的,但认为作为一种法情感的“正当之爱”是普遍有效的。这种内在的普遍有效性来源于所爱对象之所以“值得爱”的“本质优越性”,而“正当之爱”之所以“正当”也正在于它能够明见这种作为对象“自然”本性的“本质优越性”。本文认为,耶林的“法情感”与布伦塔诺的“正当之爱”在某种意义上都既是“自然”的也是“历史”的;其主要分歧在于:“法情感”中出现的是“个体权利”这种“法原则”,而“正当之爱”所呈现的是“实践至善”这种伦常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布伦塔诺 权利 法情感 正当之爱
下载PDF
目的与利益:法范式的“哥白尼革命”——以耶林和海克为中心的利益法学思想史之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龙 《清华法律评论》 2015年第1期123-147,共25页
利益法学在德国法律史上既有重要的方法革新,也有难以洗刷的历史耻辱。不过,唯有将其置于世界法律史的坐标系中,方能看到利益法学的历史意义及其贡献。利益法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耶林的目的法学,其关于法律目的之思想为利益的语意进... 利益法学在德国法律史上既有重要的方法革新,也有难以洗刷的历史耻辱。不过,唯有将其置于世界法律史的坐标系中,方能看到利益法学的历史意义及其贡献。利益法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耶林的目的法学,其关于法律目的之思想为利益的语意进入法律的论证系统奠定了基础,及至海克以此为"底盘"构建出一个圆满的方法论体系,从而标志着利益法学时代的崛起。利益法学的出场,不仅是对19世纪"概念法学"的支配性范式之批判,而且推动着世界法范式的变迁:从形式主义法范式突进到福利国家的法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法学 耶林 海克 法范式
下载PDF
萨维尼、耶林的法哲学方法对马克斯·韦伯方法论体系影响之初探
9
作者 袁俊杰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本文从一个被众多马克斯·韦伯的研究学者所普遍“忽略”的角度,即萨维尼的历史法学方法和耶林的目的法学方法等传统法哲学方法,探讨了其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冯·萨维尼 冯·耶林 历史法学 目的法学
下载PDF
耶林法人学说的内涵、旨趣及其对我国法人分类的启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仲崇玉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在耶林看来,权利主体就是其利益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法人不能成为法律主体。从法人内部关系来看,作为个人的受益人才是真正的权利主体,法人既无伦理人格,也无独立实体。从法人外部关系上来说,法人不过是其成员与外部世界建立法律关系的... 在耶林看来,权利主体就是其利益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法人不能成为法律主体。从法人内部关系来看,作为个人的受益人才是真正的权利主体,法人既无伦理人格,也无独立实体。从法人外部关系上来说,法人不过是其成员与外部世界建立法律关系的中转形式或法律符号,对于团体内部交往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应提升到"人"的序列之中。耶林法人学说无论在法教义学、研究方法上还是制度构建上,都有正反两面的启示意义。而在法人类型设计上,受益人主体说潜在地表明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分类模式具有局限性,我们应当放弃这一模式,将私法人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法人本质 受益人主体说 法人否认说 法人类型
原文传递
“法律的斗争”抑或“为权利而斗争”--耶林本意的探求与百年汉译论争考辩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如益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2期173-194,共22页
耶林"Der Kampf ums Recht"一书的书名,百年间曾出现9种代表性的汉语译法,核心争论集中在Recht究竟应译为法律还是权利,可算我国法律翻译史上百年来的一段公案。以该书在历史上的40多个德文版本为基础,并截取百年来9种汉译直... 耶林"Der Kampf ums Recht"一书的书名,百年间曾出现9种代表性的汉语译法,核心争论集中在Recht究竟应译为法律还是权利,可算我国法律翻译史上百年来的一段公案。以该书在历史上的40多个德文版本为基础,并截取百年来9种汉译直接采用的的英、法、日等语言的译本,逐个梳理其源流,揭示汉译术语采用与其所据母本之间的决定性联系。进而从德语法律文献史、耶林法律思想发展历程、耶林的时代贡献几个维度,深入挖掘耶林的本意,证明该书的本意更偏重于"为权利而斗争";从而较为深入地展示了19世纪德国法学的风貌。并以百年公案为标本,揭示我国外国法研究和法律名著汉译的一些原则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为权利而斗争 百年论争 法律翻译
原文传递
耶林对私法教义学与方法论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沃尔夫冈·费肯杰(著) 乌尔里希·辛默曼 张焕然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9年第1期157-173,F0003,共18页
耶林是德国19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德国私法教义学、法学方法论以及法学课程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法教义学方面,缔约过失、返还原物请求权的让与作为所有权的转移形式、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的区分、买卖合同中的风险... 耶林是德国19世纪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德国私法教义学、法学方法论以及法学课程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法教义学方面,缔约过失、返还原物请求权的让与作为所有权的转移形式、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的区分、买卖合同中的风险转移等法律制度均可追溯到耶林。耶林的方法论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建构方法阶段",即以"法学建构"为核心的"自然历史方法";后期是"目的方法阶段",其研究重点是"法律中目的"。耶林使目的解释成为德国法律解释的主要方法,利益法学和价值法学都是经由耶林的"目的法学"才得以形成的。耶林还是一位法教育家,是德国当下案例式教学的发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法教义学 法学方法论 建构法学 目的法学 案例教学
原文传递
耶林对法学的戏谑与认真——德国法学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
13
作者 张焕然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27-79,共53页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1884年出版了《对法学的戏谑与认真——给法学读者的圣诞礼物》一书,这一事件在德国法学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运用书信体、对话体等多样的文体以及戏仿、反讽等丰富的修辞对19世纪的德意志法学展开了戏谑,同...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1884年出版了《对法学的戏谑与认真——给法学读者的圣诞礼物》一书,这一事件在德国法学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运用书信体、对话体等多样的文体以及戏仿、反讽等丰富的修辞对19世纪的德意志法学展开了戏谑,同时也认真地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耶林认为当时的多数理论著作仅关注法律规则是否符合体系和逻辑,而不顾其能否在实践中适用或适用后的结果是否合理。他将具有这一特征的法学命名为“概念法学”。为了防止概念法学继续蔓延,耶林的其中一项改革建议即为“将案例研习课设为法学院的必修课”,以便用具体实例去弥补抽象思维的缺失、以决疑式思维来检验先验式建构的正当性。该建议在德国后来的法学教育改革中得以实现。如今,案例研习不仅是德国法学院的必修课,而且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法学院的重视。凭借该书,耶林成为德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和法律与文学运动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法学教育 案例研习 概念法学 法律与文学
原文传递
“为权利而斗争”:从话语到理论 被引量:8
14
作者 雷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61,共8页
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在我国权利研究的学术史历程中具有重要位置。但对这部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存在着两种读法:一种是话语式的读法;另一种是理论式的读法。理论式的读法是更为恰当的学术姿态,它要求将耶林的权利学说还原到耶林的整... 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在我国权利研究的学术史历程中具有重要位置。但对这部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存在着两种读法:一种是话语式的读法;另一种是理论式的读法。理论式的读法是更为恰当的学术姿态,它要求将耶林的权利学说还原到耶林的整体思想脉络中,联系前后多部作品进行解读。通过这种解读可以发现,耶林的权利学说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目的理论是中轴,利益理论和法感理论则是目的理论的两翼。在主观上,权利属于道德的范畴,反映在由历史和经验所促生的法感上;在客观上,维护法感就是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社会生活条件),而用国家强制力来维护这种社会生活条件的就是法律。更完整地理解耶林,乃至在审视和批判的基础上促进中国学界的权利研究,恰是在耶林诞辰两百周年之际,对他及其作品最大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权利 利益 目的 法感
下载PDF
论缔约过失责任之构成要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一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4-79,共6页
自耶林创建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以来,学界纷争一直持续,司法实践难以统一。缔约过失责任是当事人具有可归责事由违反先合同义务致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当事人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违反先合同... 自耶林创建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以来,学界纷争一直持续,司法实践难以统一。缔约过失责任是当事人具有可归责事由违反先合同义务致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当事人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违反先合同义务具有可归责性;相对人有利益损失;违反先合同义务与相对人损失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对缔约过失责任构成要件的解析,既要符合耶林学说之精神实质,更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之时代特征,赋予其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林 缔约过失责任 先合同义务 可归责性 损害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传承人类法律文明之思想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勤华 张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2020年11月,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得到正式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传承人类优秀法律文明的深入思考与论述,不仅包括对于以儒法两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吸收,还包括对于以卢梭、耶林为... 2020年11月,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得到正式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关于传承人类优秀法律文明的深入思考与论述,不仅包括对于以儒法两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吸收,还包括对于以卢梭、耶林为代表的自然法、罗马法等西方法律思想的借鉴。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人类优秀法律思想的传承是关乎中华法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持续推进不仅有助于世界先进法律思想与法律文化的交互和发展,亦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传承人类法律文明 法家 儒家 卢梭 耶林
下载PDF
静默的辉煌:英国法律史的学术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红海 《清华法律评论》 2015年第1期8-19,共12页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法律自古即有,因为从一种意义上说,任何对当下法律的研究都不可能脱离对其过去的追溯。但这一做法蔚然成风,则可能要晚至19世纪历史法学兴起之后。浪漫主义的兴起使得19世纪几乎成为了一个史学的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大批...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法律自古即有,因为从一种意义上说,任何对当下法律的研究都不可能脱离对其过去的追溯。但这一做法蔚然成风,则可能要晚至19世纪历史法学兴起之后。浪漫主义的兴起使得19世纪几乎成为了一个史学的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知名的历史法学的代表人物或法律史学家,萨维尼、耶林、斯塔布斯、梅因、梅特兰……群星闪耀,灿若星河。可以说,历史法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使得我们对法律的关注不再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法学 萨维尼 基本研究方法 群星闪耀 梅特兰 耶林 学术史 斯塔布斯
下载PDF
论澳门民法中的缔约前过失
18
作者 余中根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133-136,共4页
缔约前过失旨在肯定当事人因缔约行为而产生的信赖关系。《澳门民法典》第219条将缔约前过失确立为基本原则,但其规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第219条的规定过于笼统,未能对缔约前过失进行类型化分析,包括缔约前过失的法... 缔约前过失旨在肯定当事人因缔约行为而产生的信赖关系。《澳门民法典》第219条将缔约前过失确立为基本原则,但其规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第219条的规定过于笼统,未能对缔约前过失进行类型化分析,包括缔约前过失的法理基础不准确、法律性质不明确、类型不具体、损害赔偿范围难以确定等。澳门民法现行规定应该进行分析检讨,以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约前过失 耶林 《澳门民法典》第219条 立法建议
下载PDF
法人本质学说的法律技术和价值理念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仲崇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0,共10页
要探究法人本质论争的实质,就有必要揭示其社会背景,这就是近代以来社会组织的现代化变迁。面对这一历史变迁,萨维尼一方面维护封建团体的特权地位,故主张其具有完全超越于其成员的独立本体和伦理人格;另一方面又认为新兴团体虽然具有... 要探究法人本质论争的实质,就有必要揭示其社会背景,这就是近代以来社会组织的现代化变迁。面对这一历史变迁,萨维尼一方面维护封建团体的特权地位,故主张其具有完全超越于其成员的独立本体和伦理人格;另一方面又认为新兴团体虽然具有独立本体,但并不具备伦理人格,其法律人格源于国家的拟制。耶林则将绝对主义观念贯彻到底,彻底解构法人的实体性,完全否认法人的主体地位,因而认为所有法人都没有独立本体,真正的主体是法人的成员或受益人,法人只是一个拟制的法律符号;而基尔克则认为法人不仅具有独立本体,还有伦理人格,其法律人格只是伦理人格在法律上的体现。可见,法人本质的论争不仅是关于法人本质的法律技术之争,也是对于法人人格的哲学和伦理价值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论争 法人本质理论 萨维尼 耶林 基尔克
下载PDF
缔约过失理论的产生与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建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5-38,共4页
按历史发展的脉络 ,首先介绍罗马法中的缔约过失思想和耶林的缔约过失理论 ,继而介绍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缔约过失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情况 。
关键词 缔约过失理论 合同法 罗马法 耶林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