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竞技运动中耻意识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健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2,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竞技运动中耻意识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高耻群的主要心理特征是 :体育信念、态度的好意度较低 ,焦虑倾向大 ,情绪不稳 ,意志薄弱 ;高耻群的社会因素基本特征是 :运动年限较短 ,参加正式比赛的次数少 ,女性...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竞技运动中耻意识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高耻群的主要心理特征是 :体育信念、态度的好意度较低 ,焦虑倾向大 ,情绪不稳 ,意志薄弱 ;高耻群的社会因素基本特征是 :运动年限较短 ,参加正式比赛的次数少 ,女性、非主力替补队员多 ,技术、技能水平较低 ;对耻意识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是 :胜利意识、丢脸的比赛、特质焦虑、状态焦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运动 耻意识 心理现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司马迁的雪耻意识与《史记》的创作——读《报任安书》 被引量:2
2
作者 聂鸿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1-102,共2页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48岁时,因替李陵辩护而以“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了宫刑。正象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蒙受宫刑确实是一种奇耻大辱。孔夫子特别教人要“有耻”(《论语·子路》)要“远...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48岁时,因替李陵辩护而以“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了宫刑。正象他在《报任安书》中所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蒙受宫刑确实是一种奇耻大辱。孔夫子特别教人要“有耻”(《论语·子路》)要“远耻辱”(《论语·学而》)。孟子也说:“耻之于人大矣。”(《孟子·尽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意识 《史记》 司马迁 《报任安书》 腐刑 李陵 辱感 诬罔 论语 孟子
下载PDF
论森鸥外《舞姬》的耻与罪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娟娟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日本人在集团社会里,大多数人存有他律的耻意识和自律的罪意识。依据"耻意识"按照相同的规则一起行动,对集团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情的话则一定报恩。"罪意识"是自己能够意识到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集... 日本人在集团社会里,大多数人存有他律的耻意识和自律的罪意识。依据"耻意识"按照相同的规则一起行动,对集团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情的话则一定报恩。"罪意识"是自己能够意识到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集团,注重自律。而森鸥外的文学作品《舞姬》体现了耻与罪意识的重要特征。从小说的主人公去德国留学经历可以清晰了解,日本人的耻意识的统一性、责任感以及报恩意识。罪意识在日本自古就有,但是自己意识到背叛了集团时,耻与罪意识在同一个人物同时体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鸥外 舞姬 耻意识 意识
下载PDF
论儒家的耻感意识 被引量:4
4
作者 任文京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6期28-35,共8页
儒家学说认为,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之一,也是四种善端之一。知耻是一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耻感意识与人的气节操守密切相关。知耻与无耻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耻感意识是社会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耻感意识淡化必然导致... 儒家学说认为,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之一,也是四种善端之一。知耻是一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耻感意识与人的气节操守密切相关。知耻与无耻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耻感意识是社会伦理标准和道德准则的基础。耻感意识淡化必然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下降。缺乏耻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缺乏耻感意识的社会是不健康的。树立耻感意识,人们才能分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呼唤耻感意识回归,弘扬耻感文化,对于社会健康发展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说 意识 人生价值 道德准则
下载PDF
耻感文化的内涵及大学生耻感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4
5
作者 台秀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09年第9期36-37,共2页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容丰富,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道德教化的前提,更是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耻感意识的缺失,既与社会机制不完善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道德意识淡薄和缺乏知耻感等因素有关。...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容丰富,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道德教化的前提,更是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耻感意识的缺失,既与社会机制不完善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道德意识淡薄和缺乏知耻感等因素有关。要培养大学生耻感意识,应着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耻感意识培养的良性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下载PDF
论高校大学生耻感意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伏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5期162-163,共2页
分析了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荣辱不分、耻感淡化现象的原因。认为增强大学生耻感意识,必须加强知耻教育,联系实际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
关键词 大学生 意识 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
下载PDF
日本人的耻感意识及其根源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国忠 先世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1,53,共4页
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把日本的文化定性为“耻感文化”,可以说切中要害,因为日本的社会的确是一个十分看重“脸面”,并“以羞耻为道德原动力”的社会。
关键词 意识 儒家思想 武士道 团队意识
下载PDF
浅议大学生耻感意识缺失原因
8
作者 王玉芳 《知识经济》 2015年第1期176-176,共1页
耻感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积淀。中国的古人向来把"知耻"作为重要的个人修养和自身的道德规范,耻感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耻... 耻感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积淀。中国的古人向来把"知耻"作为重要的个人修养和自身的道德规范,耻感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耻感意识逐渐淡化,不知廉耻、荣辱不分等道德示范现象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意识 缺失
下载PDF
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李静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第5期41-42,共2页
本文选取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城市为样本,对浙江人耻感意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推进当代浙江人树立和增强耻感意识的思路。指出,在构建和维系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 本文选取杭州、绍兴、宁波、温州等城市为样本,对浙江人耻感意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推进当代浙江人树立和增强耻感意识的思路。指出,在构建和维系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充分发挥窗口行业的表率作用,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覆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浙江人 意识 现状 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耻感意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底线
10
作者 范水涛 《民族论坛》 2006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 思想道德建设 全国政协 道德底线 意识 2006年 青少年
下载PDF
耻感教育,作为底线伦理之拯救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治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61-67,共7页
“八荣八耻”所涵摄的内容其实是为人做事的基本操守,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它为人们找回了那种久违了的社会正气与正义。显然,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少在涉及祖国、劳动两个方面与共产主义境界还存在一定距离。先秦诸子对“耻”及耻之于人... “八荣八耻”所涵摄的内容其实是为人做事的基本操守,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它为人们找回了那种久违了的社会正气与正义。显然,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少在涉及祖国、劳动两个方面与共产主义境界还存在一定距离。先秦诸子对“耻”及耻之于人之为人重要意义早有论述。孟子主张,羞耻是人类告别自身的动物性而与其他动物相区分的第一标准。荀子强调,道德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荣辱便随之而来。各种耻感中,性耻意识埋藏得最深,与道德、伦理法则的连动性也最强。但在现代性浓烈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性耻意识却遭受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解构。最伟大的教育总开始于最微小的细节。在汲取过去思想政治工作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儒家做法,注重道德养成教育,努力把共产主义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要求溶化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荣八 荣辱观 耻意识 底线伦理 德性养成
下载PDF
“耻”──思想道德建设一义
12
作者 杨先举 《中外企业文化》 1997年第3期41-42,共2页
“耻”──思想道德建设-义杨先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我想到了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问题,想到了《论语》中的"耻"字,人要有"耻"的道德观,企业要有"耻"的道德观。《论语》中多次讲"耻"。《学而》篇说... “耻”──思想道德建设-义杨先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我想到了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问题,想到了《论语》中的"耻"字,人要有"耻"的道德观,企业要有"耻"的道德观。《论语》中多次讲"耻"。《学而》篇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建设 《论语》 社会主义生产力 法律制度 且格 行己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耻意识 企业文化建设
下载PDF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知耻教育
13
作者 孙念超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B12期11-11,14,共2页
知耻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思想。树立知耻意识对于塑造健康人格、净化社会风气和弘扬民族精神,都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当代大学生知耻意识淡薄,社会转型和不正当的教育是其主要原因。我们应当把知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帮助大学生树立知... 知耻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思想。树立知耻意识对于塑造健康人格、净化社会风气和弘扬民族精神,都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当代大学生知耻意识淡薄,社会转型和不正当的教育是其主要原因。我们应当把知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帮助大学生树立知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意识 社会转型 荣辱观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服饰角度探讨中国古人三种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万香 《大舞台》 2011年第1期257-258,共2页
根据有关中国古代服饰的一些文献资料,探讨其所折射出的中国古人知耻意识、等级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古代服饰 耻意识 等级意识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儒家传统中的耻论资源对知耻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牟世晶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在我国的儒家经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耻感意识以及耻感意识对于人之为人的重要性的论述,而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荣辱观教育必然会显现出重要意义。
关键词 意识 教育 意义
下载PDF
社会转型时期耻感的缺失与重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贺新春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树立耻感意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实现以德治国的有效途径。社会转型时期耻感的缺失,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运行、发展和完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个人因素。因此,必须从加强... 树立耻感意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实现以德治国的有效途径。社会转型时期耻感的缺失,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运行、发展和完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个人因素。因此,必须从加强道德教育,培养道德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立法等途径入手,多管齐下,重建耻感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意识 缺失 重建
下载PDF
教之耻为先
17
作者 马征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84,共4页
知耻意识是为人本质的特性之一,是一种内向的愤怒,维护着为人的尊严。文章剖析了当今社会知耻意识淡薄的多重原因,并从现代心理学、伦理学的视角论述了知耻意识的当代价值及作用。
关键词 耻意识 良心 道德价值意识
下载PDF
“致良知”:传统文化教学与大学生耻感涵育谫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海荣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4年第6期34-38,共5页
耻感教育乃大学德育最低层级的底线要求。传统文化授课者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掘耻文化蕴涵的现代性力量,将儒家原初的"高大上"教育转化为大学生日常的"致良知"教育。从传统文化中离析出用于疏解现代人迷失的情感因... 耻感教育乃大学德育最低层级的底线要求。传统文化授课者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掘耻文化蕴涵的现代性力量,将儒家原初的"高大上"教育转化为大学生日常的"致良知"教育。从传统文化中离析出用于疏解现代人迷失的情感因素,并与当代精神产生良性互动,寻其常态价值,返本开新,让大学生心体光明,使"知耻"成为一种优秀的心理习惯,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耻感教育的精髓是在具象践履中让那些历久弥新的古老命题重新焕发生机,契合人性并遵循人性发展规律,进一步将"耻感美学"设定为大学校园止于至善的远级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感教育 意识 教学理念
下载PDF
加强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9
作者 夏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35期243-243,共1页
自我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观念的输入着手,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内化。其教育包括:自尊与知耻意识、自爱与爱人意识、自强与创新意识。“自我意识”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加强教育。
关键词 自尊与知耻意识 自爱与爱人意识 自强与创新意识
下载PDF
试论耻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
作者 陈晓杰 王宇飞 《长白学刊》 2012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古人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耻”既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道德... 古人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耻”既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道德防线。以人的耻感意识为切入点,讨论耻感文化的德育功能,进而将之拓展到社会发展领域,分析耻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建设 感文化 人之为人 道德防线 国家安危 社会秩序 意识 德育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