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超声成像技术在分娩时耻骨直肠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均佳 应涛 +2 位作者 陈爱萍 王凤翎 赵奕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探讨断层超声成像技术(TUI)在分娩期间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86例采用阴道试产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9例转剖宫产而退出,最终纳入77例。分别于宫口未... 探讨断层超声成像技术(TUI)在分娩期间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86例采用阴道试产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9例转剖宫产而退出,最终纳入77例。分别于宫口未开、宫口开全和产后即刻经会阴采集盆底三维容积超声图像,利用TUI评估盆底耻骨直肠肌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77例初产妇均经阴道分娩,宫口未开时均未显示耻骨直肠肌撕脱,宫口开全时1例显示耻骨直肠肌撕脱,产后即刻10例显示耻骨直肠肌撕脱。直肠肌撕脱产妇孕末体质量指数(BMI),胎儿头围、胎儿体质量及第二产程平均时程与直肠肌未撕脱产妇比较均显著增加(均P <0.05);经阴道分娩77例患者中69例阴道自然分娩,8例产钳助产分娩,TUI显示产钳助产分娩撕脱率(5/8,62.5%)明显高于自然分娩(5/6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此认为TUI技术能准确评估分娩时耻骨直肠肌损伤情况,可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超声成像 经阴道分娩 耻骨直肠肌损伤 应用
下载PDF
三维超声影像下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春梅 葛晖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6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滨湖医院和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128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天~5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滨湖医院和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128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天~5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育龄期无流产史、无生育史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进行三维超声影像检查,分析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并对耻骨直肠肌损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AP(6.22±0.59)cm、LR(4.52±0.62)cm、HA(16.84±1.41)cm^2均大于对照组(5.00±0.51)cm、(4.19±0.46)cm、(14.52±1.34)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LPR(0.56±0.09)cm、T-RPR(0.58±0.11)cm均小于对照组(0.48±0.04)cm、(0.73±0.0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女性依据直肠肌是否损伤分为损伤组(52例)和未损伤组(76例),未损伤组胎儿头围(30.35±1.63)cm、腹围(33.85±1.57)cm均小于损伤组(32.37±1.42)cm、(35.48±1.5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第二产程、三产程时间(41.52±28.53)min、(7.69±3.72)min均低于损伤组(69.92±48.12)min、(10.52±9.4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孕末BMI(25.83±3.29)低于损伤组(27.45±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维超声影像对两组AP、LR、HA、T-LPR、T-RPR、A-PR进行重复性测量,结果显示组内、组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影像技术这一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女性盆底支持系统结构有较好的评估作用,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会伴随盆隔裂孔结构异常情况,耻骨直肠肌损伤与第二产程、三产程时间,胎儿头围、腹围及母体孕末期BMI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影像技术 阴道分娩后早期 盆隔裂孔 耻骨直肠肌损伤
下载PDF
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在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5 d产妇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80名无生育史的育龄女性为常规组,均...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5 d产妇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80名无生育史的育龄女性为常规组,均予以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女性的盆底特征,并根据有无耻骨直肠肌损伤对观察组进行分组,对比其各项参数。结果:三维超声影像结果显示,观察组盆膈裂孔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盆膈裂孔左右径(left to right diameter,LR)、盆膈裂孔面积(hiatal area,HA)均显著大于常规组,耻骨直肠肌厚度(puborectal muscle thickness,T-PR)显著小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中耻骨直肠肌损伤组AP、LR、HA均显著大于未损伤组,T-PR显著小于未损伤组(P<0.01)。结论: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盆底支持系统结构能够起到良好评估效果,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阴道分娩后女性的耻骨直肠肌损伤等异常状况,为疾病改善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阴道分娩 耻骨直肠肌损伤 影像技术 盆底特征 盆底结构
下载PDF
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薛千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4期191-192,共2页
目的:分析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观察诊断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为对象,让其分别接受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以及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其耻骨直肠肌损伤的... 目的:分析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观察诊断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为对象,让其分别接受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以及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其耻骨直肠肌损伤的检查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出耻骨直肠肌损伤的例数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较为贴近,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检查中,让其接受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损伤 阴道二维腔内超声 三维超声 盆底 产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