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理论视域下的艺术批评——兼论耿建翌作品《怎一个“的”字了得!》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永强 雍晴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20世纪以来,创伤理论从文学批评发端,日益影响到艺术批评。在此,创伤与语言的关系被深刻追问,这让艺术批评不再停留于揭示创伤的"真相",而是致力于打开一个理解人类行为的新视界。那些看似断裂、矛盾乃至"疯癫"的行... 20世纪以来,创伤理论从文学批评发端,日益影响到艺术批评。在此,创伤与语言的关系被深刻追问,这让艺术批评不再停留于揭示创伤的"真相",而是致力于打开一个理解人类行为的新视界。那些看似断裂、矛盾乃至"疯癫"的行为,和那些过去被笼统归之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艺术语言引起了批评者们的浓厚兴趣。创伤批评同样能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带来灵感。例如对待耿建翌的作品,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其表面的故事、言语行为甚至那些机智的象征,则有可能留意到其文本的缝隙和不透明之处。我们将会在这些地方发现,作者那些"无意识铭写",实为一套"具有表现印迹的系统",指向他想说而没有说出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理论 艺术批评 无意识铭写 耿建翌
原文传递
他是谁?耿建翌
2
作者 白家峰 《艺术当代》 2012年第7期18-23,共6页
他是谁?他是耿建翌。《他是谁?》它是耿建翌在1990年代初创作的一件作品。“他是谁?”它是耿建翌一系列艺术追问的发端。
关键词 耿建翌 艺术家 艺术作品 《他是谁?》
原文传递
现实后面的几种动作——耿建翌的工作和“做一作”
3
作者 刘畑 多多 《艺术界》 2012年第6期152-163,共12页
耿建翌为什么会对“客观”好奇?在耿建翌动作之下“显影”出的客观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从“不确定”开始,也许是理解耿建翌艺术实践的一个有效开端。
关键词 艺术家 艺术界 艺术理论 耿建翌
原文传递
耿建翌作品展
4
《现代艺术》 2002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耿建翌 艺术家 艺术作品 艺术展览 艺术样式
原文传递
耿建翌对话小汉斯:重复与差异
5
作者 赵念 《艺术界》 2018年第1期36-53,共18页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杭州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艺术的中心。你是如伺接触到艺术的?或者说,艺术是如何进入你的生活的?这一过程中是否有一个觉醒的时刻?
关键词 耿建翌 艺术创作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原文传递
耿建翌:小桥东面
6
作者 Frank Qian 《艺术界》 2015年第6期187-187,共1页
比起“创作”.艺术家耿建翌更倾向用“做事”来描述“做作品”.也透出“这件事”本身的水到渠成。这种状态贯穿于耿建翌的个展中,没有策展人、没有庞杂的叙述,标题和前言被纳入唯一的作品《小桥东面》。
关键词 耿建翌 艺术家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中国“极多主义”——一种另类“形而上”艺术(续二)
7
作者 高名潞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17,共11页
李华生的线'日记'近两年来,李华生画了一批水墨'抽象画',作为一位颇有传统的文人画造诣的中国画家,画出如此接近西方'极少主义'的作品则使人们大跌眼镜。表面看去,李华生新画的一批大画,只是墨线画成的方格,似... 李华生的线'日记'近两年来,李华生画了一批水墨'抽象画',作为一位颇有传统的文人画造诣的中国画家,画出如此接近西方'极少主义'的作品则使人们大跌眼镜。表面看去,李华生新画的一批大画,只是墨线画成的方格,似乎与西方的'抽象画'差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艺术批判 另类艺术 李华生 文人画 “极多主义” 宋涛 “轮回”意识 耿建翌 张培力 “定量灰色幽默” 市民意识 禅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