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中部聂尔错地区辉绿岩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的指示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浩 徐祖阳 +2 位作者 严维兵 郝宇杰 刘海永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4-1816,共13页
【研究目的】幔源岩浆活动是探讨深部动力学演化的理想研究对象,西藏中部聂尔错地区广泛发育的基性岩脉无疑是探讨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关键所在。【研究方法】本文对聂尔错辉绿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研究目的】幔源岩浆活动是探讨深部动力学演化的理想研究对象,西藏中部聂尔错地区广泛发育的基性岩脉无疑是探讨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关键所在。【研究方法】本文对聂尔错辉绿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聂尔错辉绿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50.8±0.6)Ma,为始新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辉绿岩具有低Si O_(2)、高Mg O、Al_(2)O_(3)、Ti O_(2)和全碱含量(Na_(2)O+K_(2)O),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等特征,显示碱性洋岛型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辉绿岩可能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同时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结论】结合西藏南部地区广泛发育的同时期碰撞后林子宗火山岩与OIB型基性岩,研究认为西藏地区新生代岩浆活动主要受控于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板片断离所导致的上涌软流圈地幔减压熔融是聂尔错辉绿岩最为合理的成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辉绿岩 始新世 新特提斯洋 板片断离 地质调查工程 聂尔错 西藏
下载PDF
西藏西部聂尔错古湖近20000—2000年的微体古生物与环境及气候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俊英 袁鹤然 +1 位作者 郑绵平 刘喜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5-587,共13页
西藏西部聂尔错古湖37/ZK7的钻孔剖面深10m,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等微体水生生物化石。介形类数量多,但分异度低。频繁出现、含量较多的是Leucocythere mirabilis Kaufmann和Limnocythere dubiosa Daday,其他是为数不多的Limnocythere... 西藏西部聂尔错古湖37/ZK7的钻孔剖面深10m,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等微体水生生物化石。介形类数量多,但分异度低。频繁出现、含量较多的是Leucocythere mirabilis Kaufmann和Limnocythere dubiosa Daday,其他是为数不多的Limnocytherellina,Eucypris和Candona。轮藻类产出层位多,但其藏卵器保存不好,多系营养体碎片及卵膜。据介形类生态环境分析,结合剖面铀系测年和沉积物特征及相关地化背景值等,聂尔错古湖在近20,000—2,000年间的古环境变化大致情况如下:①距今20,000年前后,湖水较深,水温较低,水质微咸,气候较凉湿转暖湿。②约18,700—18,100a BP,湖水蒸发量较大,湖泊收缩,湖水逐渐变浅,含盐度增加,气候偏暖干。③约18,100—11,800a BP,气候冷湿、湖水较深,水温偏低,水质较淡,但是其间有多次气候波动,随着气候的波动,湖泊水体深度和水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显示湖区气候较冷湿与凉偏湿频繁交替,晚期凉偏干。④约11,800—10,000a BP,气候偏暖湿(11,800—11,000a BP)转冷干(11,000—10,000a BP),湖泊生态环境恶化,介形类数量急剧减少,应是对全球仙女木事件的响应。⑤10,000a BP进入全新世后,气候偏暖湿(10,000—8,700a BP,7,000—4,800a BP)间偏冷湿(8,700—7,000a BP);4,800—3,000a BP转为偏暖干(4,800—4,600a BP,4,400—4,300a BP,3,800—3,000a BP)与偏冷湿(4,600—4,400a BP,4,300—3,800a BP)交替;3,000—2,100a BP以冷干气候为主,湖泊趋于干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西部 聂尔错 微体古生物 介形类 环境及气候变化
下载PDF
西藏聂尔错镁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喜方 郑绵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1-1612,共12页
聂尔错镁硼矿为新近发现的一处镁硼矿床。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资料、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与国内外矿床进行对比,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总结了成矿模式。聂尔错镁硼矿床赋存于中上全新统,有三个含矿层,中、上含矿层为主要可采矿... 聂尔错镁硼矿为新近发现的一处镁硼矿床。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资料、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与国内外矿床进行对比,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总结了成矿模式。聂尔错镁硼矿床赋存于中上全新统,有三个含矿层,中、上含矿层为主要可采矿层,下含矿层为次要含矿层;矿石类型包括粒状集合体库水硼镁石矿、含芒硝库水硼镁石矿、蜂窝状/块状柱硼镁石和混和类型矿石等4种,前两种为主要开采矿石,后两种为次要开采矿石。矿床对比研究表明,聂尔错镁硼矿床与其北部相邻的扎仓茶卡镁硼矿在有工业价值的硼矿物组合和形成矿床的地质环境等方面相同,属同类型矿床,但不同于国内外其它硼矿床。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新近纪火山岩。印度板块与亚洲版块碰撞,在靠近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聂尔错盐湖南部形成大面积富含B、Li、Mg、Na等成矿物质的新近纪火山岩,地热水及大气降水将大量成矿物质带入湖中,在干冷气候条件下,湖水浓缩成富含钠盐的饱和成矿溶液,并沉淀了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形成聂尔错镁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聂尔错 镁硼矿 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下载PDF
拉萨地块北缘聂尔错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
作者 叶强 李玉柱 +2 位作者 代顺军 李正亮 赵洪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在拉萨地块北缘的西藏聂尔错地区发育一套中—酸性侵入岩系列,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岩基形式产出,属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套侵入岩在地球化学上富SiO2(75.86%~78.17%)和K2O(4.39%~5.38%),贫CaO(0.17%~0.8... 在拉萨地块北缘的西藏聂尔错地区发育一套中—酸性侵入岩系列,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岩基形式产出,属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套侵入岩在地球化学上富SiO2(75.86%~78.17%)和K2O(4.39%~5.38%),贫CaO(0.17%~0.89%)、TiO2(0.06%~0.18%)和Al2O3(11.91%~12.91),A/CNK比值为1.02~1.14,属铝过饱和型;微量元素富集Rb、Th、K、Zr、Hf、Yb元素;亏损Nb、Sr、Ba、P、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偏高,轻稀土元素较富集 ,负铕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V”型特征。岩石化学特征总体显示出A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后推断,聂尔错地区花岗岩侵入岩系列是在晚侏罗至早白垩世期间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过程中,因弧后扩张地壳减薄导致岩浆上涌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聂尔错 拉萨地块 A型花岗岩 特提斯洋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