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伴随程式的情感体验中创造角色——导演指导演员创造角色的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涛 《大舞台》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程式,既是历代艺术家进行戏曲形象创造的结果,又是后辈戏曲人作为形象再创造的手段。在戏曲的舞台上,程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关键词 情感体验 程式 戏曲表演艺术 演员 导演 特殊表现形式 形象创造 艺术家
下载PDF
诗词鉴赏的再创造与多元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山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33-38,69,共7页
关键词 诗词鉴赏 创造活动 形象大于思想 鉴赏主体 情感体验 个体性 差异性 审美体验 审美内涵 艺术形象
下载PDF
“诗无达诂”--鉴赏作为再创造
3
作者 姜晓华 《吉安师专学报》 1992年第3期22-28,共7页
“诗无达诂”论,源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曰:“《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达。通达。《春秋》笔法,讲究微言大义,“言近而指远”。所以难以言尽辞达,《周易》,“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 “诗无达诂”论,源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曰:“《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达。通达。《春秋》笔法,讲究微言大义,“言近而指远”。所以难以言尽辞达,《周易》,“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系辞下》),故不容易分析得清晰无疑,而“诗言志”,志本在心,发之为诗,“情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我们难以用今天的语言去对昨天诗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表现的特定的思想情感做出绝对准确而透彻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 鉴赏 思想情感 准确 清晰 特定 《春秋》 精华 解释 表现
下载PDF
审美体验,移情创造——浅谈水粉画教学中的审美创造性
4
作者 陈惠玉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 2019年第5期12-13,共2页
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 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物人合一,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信息刺激,以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将移情原理运用在幼儿水粉画教学中,有助于让幼儿在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中,既掌握一些初步的色彩知识和表现技能,又增强幼儿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粉画教学 审美体验 审美创造 移情 情感体验 色彩表现 绘画形式 感官参与
下载PDF
旋律线中的情感体验
5
作者 杨红 《四川教育》 1998年第1期37-37,共1页
每首动听的乐曲,都是由一条条充满情调的、高低起伏的线条构成。不同的音高构成了不同感情色彩的美丽的线条,这种线条称为旋律线,没有这一条条富于表达作者情感乐思的线条,也就不会产生一首首动听悦耳的歌乐曲。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 每首动听的乐曲,都是由一条条充满情调的、高低起伏的线条构成。不同的音高构成了不同感情色彩的美丽的线条,这种线条称为旋律线,没有这一条条富于表达作者情感乐思的线条,也就不会产生一首首动听悦耳的歌乐曲。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在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利用旋律线引导,能够触动每个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易为孩子们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线 音乐教学 孩子们 创造 感情色彩 《鹰》 旋律线条 表现手法 情感体验 音乐形象
下载PDF
文艺鉴赏本质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刚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9-32,共4页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 ,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 ,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文艺鉴赏 本质 文艺批评 审美体验 审美愉悦 审美特征 审美性 情感 创造
下载PDF
浅析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7
作者 郭春艳 《大观周刊》 2012年第5期215-215,共1页
高中课程改革有几年亍,我们应如何确保高质量地开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量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在此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聆听鉴赏创造表现情感体验
下载PDF
论歌唱艺术表现
8
作者 龚小平 《艺术探索》 1998年第S1期193-206,共14页
关键词 歌唱者 歌唱艺术 歌曲作品 声音技巧 情感体验 艺术处理 表现 横隔膜 艺术再创造 艺术形象
下载PDF
审美创造心理要素构成论
9
作者 熊兆武 《商洛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1-23,27,共4页
本文从审美创造心理对促进审美创造活动的功能与意义的基点上,提出并主要论证了构成审美创造心理的审美感知认识、审美鉴赏评价、审美创造想象和审美情感体验四大要素的内涵、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对形成人的创造力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 审美创造心理 感知认识 鉴赏评价 创造想象 情感体验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美育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立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7-149,155,共4页
关键词 美育观念 改革背景 新课程 学校 审美教育 创造表现 受教育者 传统美育 个体情感 审美对象 具体表现 自主体验 审美主体 个性情感 审美过程 先验性 学生 “美” 德育 内心 解读 教参 教师
下载PDF
儒学心性论述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景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3期27-33,共7页
儒学的心性论,是一种心、性合一论。在人的精神、生命的动态展开、生成、创造历程中显现人性和人的存在的整体性,而不是作预成性的抽象静态分析,这是儒学理解人或人性的方式。“心”的反思功能不是单纯对象性的理论认知。心被理解为一... 儒学的心性论,是一种心、性合一论。在人的精神、生命的动态展开、生成、创造历程中显现人性和人的存在的整体性,而不是作预成性的抽象静态分析,这是儒学理解人或人性的方式。“心”的反思功能不是单纯对象性的理论认知。心被理解为一个自觉和体验、感受着自身的意志情感表现。通过教养的创造活动重现身心、知情的本原合一,在体验性的直觉中亲证和展现性体,是儒学心性合一论的根据。但儒学不是在直觉与逻辑相对立的意义上理解直觉。儒学反对以心为空寂的“顿悟”说,标明了一种直觉证悟与名言逻辑相统一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心性合一 心性论 创造活动 人性 对象性 直觉 与逻辑 情感表现 体验
下载PDF
浅议绘画中的母性情怀
12
作者 吴黄云 《美术大观》 2010年第8期224-225,共2页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情感(尤其是激情)构成了美术的真正中心,也只有那些真正使创作者本身也甚为所动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震撼或抚慰观者心灵的内在力量。正如贝多芬的名言: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艺术家在...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情感(尤其是激情)构成了美术的真正中心,也只有那些真正使创作者本身也甚为所动的情感体验,才能成为震撼或抚慰观者心灵的内在力量。正如贝多芬的名言: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艺术家在整个艺术活动中是以情感人的,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情怀 绘画 人类情感 艺术活动 创造表现 精神生活 情感体验 情感
下载PDF
审美的心理因素和审美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也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2-25,共4页
人们对美好的生活总是响往的。人们的劳动及其成果都孕育着美的因素。美来源于生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然后又被反映到人们的主观观念之中,形成了对美的感受,再通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而转化为客观的现实,成为人... 人们对美好的生活总是响往的。人们的劳动及其成果都孕育着美的因素。美来源于生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然后又被反映到人们的主观观念之中,形成了对美的感受,再通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而转化为客观的现实,成为人们所预想的对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也是物化了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人们要能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就首先要能感受美和鉴赏美,具有审美的能力。这就要进行审美的教育。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哪些主要的心理活动?应怎样根据审美活动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是进行审美教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心理活动 社会生活 源于生活 联想和想象 鉴赏 情感体验 创造 感受美 生活美
下载PDF
语文审美教学策略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0年第1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审美教学 审美情感 审美创造 语文教学 审美体验 审美鉴赏 《祝福》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情境 略探
下载PDF
绘画审美的心理特征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毓铣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审美心理活动 绘画作品 审美体验 审美活动 创造性想象 审美感受 情感表现 内在心理结构 知觉对象
下载PDF
音乐教育与个性培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振平 陈波 霍雅茹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5年第8期52-53,共2页
音乐教育与个性培养四平市英雄街小学岳振平,陈波,霍雅茹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由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社会细胞组织所构架的社会,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敏的应变能力,同时,由于... 音乐教育与个性培养四平市英雄街小学岳振平,陈波,霍雅茹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由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社会细胞组织所构架的社会,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灵敏的应变能力,同时,由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飞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个性结构 表现美和创造 记忆力 审美能力 美育 情感体验 个性培养 培养学生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下载PDF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欣赏教学
17
作者 傅丽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音乐欣赏 新课程标准 鉴赏能力 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 教育理念 情感体验 创造能力 想象力 学生 感受 中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价值及其当代作用
18
作者 罗立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8-40,共13页
中国是诗歌传统极为悠久的诗的国度。三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不仅创作了数以千万计至今仍有美感魅力的诗篇,而且相应地撰写了数以百计的诗论著作。这宗诗论遗产,概括了中华民族在长达三千多年历史中所积累的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经验和认识成... 中国是诗歌传统极为悠久的诗的国度。三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不仅创作了数以千万计至今仍有美感魅力的诗篇,而且相应地撰写了数以百计的诗论著作。这宗诗论遗产,概括了中华民族在长达三千多年历史中所积累的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经验和认识成果,显示出了中华民族高度的审美教养和审美创造力,包括着有长远理论价值的美学理论内容,且对宋元以后兴起的小说、戏剧理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此,考察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价值及其在当代的作用,当然应以中国古代诗论为主要考察对象,并取其精,用其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价值 诗歌创作 古代诗论 审美中心论 诗论内容 审美创造 情感表现 理论内容 审美鉴赏 艺术想象
下载PDF
浅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19
作者 张雅文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9-81,共3页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模块,通过主体审美活动,将具有独特而复杂的情感活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可以让学生成为真正能感知音乐的人,成为在音乐中找寻快乐的人。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 聆听 鉴赏 创造 情感体验
下载PDF
审美感知与《秋思》解读
20
作者 南山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3期13-18,共6页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词鉴赏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能否进入这种情感体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打开审美感知的阀门。当人们在诗词中读到"梅"或"梅花"...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词鉴赏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能否进入这种情感体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打开审美感知的阀门。当人们在诗词中读到"梅"或"梅花"这一意象时,有的人可能由于习以为常,根本什么也没有去想:有的人可能由于生物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知 并置意象 秋思 情感体验 意象群 古道 关系意义 诗词鉴赏 情感表现 情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