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说经验到大片奇观——聊斋小说《画皮》的新世纪电影改编现象解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庆超 石春霞 《蒲松龄研究》 2012年第4期131-137,共7页
新世纪以来,聊斋小说《画皮》的电影改编经历了从小说经验到大片奇观的审美转变,在描写场域、形象元素和叙事格调上都表现出由作家个人的创作体验向时尚化的集体观赏兴趣的位移。小说《画皮》主要满足文字线性阅读的需要,相对单一化的... 新世纪以来,聊斋小说《画皮》的电影改编经历了从小说经验到大片奇观的审美转变,在描写场域、形象元素和叙事格调上都表现出由作家个人的创作体验向时尚化的集体观赏兴趣的位移。小说《画皮》主要满足文字线性阅读的需要,相对单一化的传播路径决定了作家个人的先在性位置,因此较少功利创作目的的追逐使得作品保持着作家的个性化印痕;而由它改编而成的大片更多地受到商业票房法则的制约,需要通过魔幻、爱情加动作的奇观元素迎合视觉之维在当代文化消费中支配性和主导性地位。关于中国式大片回归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原点上在影像改编中去调和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陈嘉上和乌尔善的《画皮》均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画皮 小说经验 大片奇观 电影改编
下载PDF
试论阿列克谢耶夫对聊斋小说标题的俄译 被引量:2
2
作者 岳巍 李绪兰 《蒲松龄研究》 2009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瓦·米·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伟大的汉学家和苏联汉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研究,深得中国文化之精髓。因为在汉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阿列克谢耶夫被誉为"阿翰林"。阿翰林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其中他翻译... 瓦·米·阿列克谢耶夫是俄罗斯伟大的汉学家和苏联汉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研究,深得中国文化之精髓。因为在汉学研究方面卓有建树,阿列克谢耶夫被誉为"阿翰林"。阿翰林翻译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其中他翻译的聊斋小说译笔准确,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俄译聊斋小说标题既忠于原义,又灵活多样,充分展现了阿翰林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翻译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阿列克谢耶夫 标题翻译
下载PDF
多种形象元素的撷取与组合——从聊斋小说到聊斋电影《古墓荒斋》的改编现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庆超 《蒲松龄研究》 2009年第4期96-106,共11页
《古墓荒斋》以《连琐》为主要改编蓝本,又撷取《娇娜》、《聂小倩》、《画皮》等聊斋小说的故事元素和叙述情节,使得多篇小说的审美元素被糅合在同一个电影文本中,进一步渲染演绎了离奇的情节氛围,加深和扩充了对世道人心的揭示与批判... 《古墓荒斋》以《连琐》为主要改编蓝本,又撷取《娇娜》、《聂小倩》、《画皮》等聊斋小说的故事元素和叙述情节,使得多篇小说的审美元素被糅合在同一个电影文本中,进一步渲染演绎了离奇的情节氛围,加深和扩充了对世道人心的揭示与批判,强化了对理想化的人物品格的塑造与建构,有效地开阔了原著小说的审美视野,拓深了原著小说的文化内涵,激活了大众的审美记忆,为《聊斋志异》的影像传播做出了贡献,但这种"巨无霸"式的撷取多种形象元素的构思方式因为过分的贪多贪全而不可避免地削弱了电影文本艺术展现的集中性和主题构思的深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古墓荒斋 连琐 蒲松龄 谢铁骊
下载PDF
类型融合中美学意蕴的聚合与散逸——新世纪聊斋小说电影改编综论
4
作者 赵庆超 《蒲松龄研究》 2018年第4期93-103,共11页
随着渐趋成熟的大众娱乐消费的催动,新世纪的聊斋改编电影在描绘重点上发生着从"刺贪刺虐"向"写鬼写妖"的游移,聊斋小说的跨界想象成为这些影片重要的取材和衍生资源。在叙事建构上表现为幽深繁复的迷宫气质,在主... 随着渐趋成熟的大众娱乐消费的催动,新世纪的聊斋改编电影在描绘重点上发生着从"刺贪刺虐"向"写鬼写妖"的游移,聊斋小说的跨界想象成为这些影片重要的取材和衍生资源。在叙事建构上表现为幽深繁复的迷宫气质,在主旨气韵上呈现为神秘阴郁、对峙冲突的哥特风格,在审美基调上则流露出言情、魔幻、悬疑、恐怖、动作、喜剧等多种类型元素互融共渗的混搭特征。诸如此类的改编行为在把小说"纸上的风景"转换生成为形象直观的影像传奇时,既需要借鉴和承袭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本土与异域的文化优势,又需要在美学聚合中进行深沉的文化身份认同,防止聊斋原著美学意蕴的流失散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聊斋小说 电影 改编 类型
下载PDF
魔幻与情爱的审美“蓄魅”——由聊斋小说《小翠》到电影《白狐》的改编考量
5
作者 赵庆超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4期117-125,149,共10页
改编自聊斋小说《小翠》的新世纪影片《白狐》在叙事格局、形象征候和气韵情调上进行魔幻与情爱的审美"蓄魅",为当前聊斋小说的影像改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沉重的教训,启示着创编者不断以现实关怀的智慧之灯照亮古典小说中未... 改编自聊斋小说《小翠》的新世纪影片《白狐》在叙事格局、形象征候和气韵情调上进行魔幻与情爱的审美"蓄魅",为当前聊斋小说的影像改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沉重的教训,启示着创编者不断以现实关怀的智慧之灯照亮古典小说中未被充分发掘的幽暗之地,在"尊古"与"戏古"的辩证认识中凭借鲜明的主体情怀进行故事新编,从而进行"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之间的文化和审美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改编 聊斋小说 小翠 白狐 蓄魅
下载PDF
封闭的完整连贯与开放的循环往复——蒲松龄聊斋小说与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叙事结构特征及艺术文化背景 被引量:1
6
作者 霍英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我国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和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均以描绘荒诞离奇的鬼神世界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之间便产生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表现... 我国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和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均以描绘荒诞离奇的鬼神世界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之间便产生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表现手法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之处。尤其在叙事结构方面,两位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完整封闭和循环往复的不同特点,情节发展也以严密的逻辑关系和断片交叉式叙事方式相区别。本文旨在对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聊斋小说和艺术童话叙事结构的不同艺术特征及其与中西方文艺思想传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艺术童话 叙事结构 文化特征
下载PDF
阿列克谢耶夫的聊斋小说人名俄译初探
7
作者 李绪兰 岳巍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享誉国内外,已经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文字,其中前苏联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选译的俄译本在俄语读者中拥有崇高威望,在国际汉学界也是声名远播,尤其是他对聊斋小说人名部分的翻译独具匠...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享誉国内外,已经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文字,其中前苏联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选译的俄译本在俄语读者中拥有崇高威望,在国际汉学界也是声名远播,尤其是他对聊斋小说人名部分的翻译独具匠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阿列克谢耶夫 人名翻译
下载PDF
《聊斋小说的当代电影改编研究》
8
作者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该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对当代的70余部聊斋电影所产生的改编现象进行了宏观整合与细部探究。著者从互文性角度切人现象症候,立足于聊斋小说的审美转换与影像再生,寻绎其“文学场”到“电影场”的艺术衍生规律... 该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对当代的70余部聊斋电影所产生的改编现象进行了宏观整合与细部探究。著者从互文性角度切人现象症候,立足于聊斋小说的审美转换与影像再生,寻绎其“文学场”到“电影场”的艺术衍生规律和文化脉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小说 审美转换 互文性 宏观整合 电影改编研究 改编现象 专题研究
下载PDF
女性造型:理想寄托与诗意拯救——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聊斋》情爱小说比较研究之二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富伟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2期36-44,58,共10页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聊斋》情爱小说都产生于封建文化发展到烂熟的阶段,其作者也都属于落魄文人阶层,因此,就昭示出相近的诗心文心,彰显出共同的价值旨归。从女性造型这一视角来看,两者都是通过对红颜知己的塑造来寄托作者对人生理想...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聊斋》情爱小说都产生于封建文化发展到烂熟的阶段,其作者也都属于落魄文人阶层,因此,就昭示出相近的诗心文心,彰显出共同的价值旨归。从女性造型这一视角来看,两者都是通过对红颜知己的塑造来寄托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美好人性的探寻以及理想对生命价值的诗意拯救。这也共同反映出一代落魄文人的痛苦和梦想、自恋与追寻,标志着文人自我意识的集体苏醒与个体价值的极度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聊斋》情爱小说 女性造型
下载PDF
莫言的“新聊斋小说”及其灵异叙事特征
10
作者 王春霞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6年第6期59-60,共2页
莫言的小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讲述鬼怪神魔与民间奇人奇事的追求,作品渗透出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传奇意蕴,这正是对蒲松龄的“聊斋式”灵并传奇叙事模式的自觉继承与改造。莫言通过奇诡莫测的想象,天马行空的讲述,传达出对人类历史... 莫言的小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讲述鬼怪神魔与民间奇人奇事的追求,作品渗透出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传奇意蕴,这正是对蒲松龄的“聊斋式”灵并传奇叙事模式的自觉继承与改造。莫言通过奇诡莫测的想象,天马行空的讲述,传达出对人类历史,对现实人生的独特思考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聊斋小说 灵异叙事
原文传递
谈《聊斋志异》中公案小说的艺术成就
11
作者 耿淑英 吕向文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聊斋志异》中公案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多层面的,本文从艺术性、思想性、侦破手段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聊斋志异》公案小说 艺术成就
下载PDF
略谈传奇体、聊斋体文言社会小说的艺术特征
12
作者 游友基 《武夷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简要论述传奇体、聊斋体文言社会小说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传奇体社会小说 聊斋体社会小说 艺术特征
下载PDF
宗法制度下的兄弟教育——《聊斋》系列小说中的教育小说初探
13
作者 刘莉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3-74,共2页
《聊斋》系列小说中的教育小说对兄弟教育题材的处理独具匠心。一方面遵从了传统的宗法观念,另一方面,又从人性、人情角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聊斋》系列小说 宗法 兄弟教育
下载PDF
文言与《聊斋志异》——蒲松龄为何选择文言创作小说
14
作者 周涛蕾 《文教资料》 2012年第10期7-8,共2页
明末清初乃至整个清代,白话小说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优点而虎踞文坛,蔚为大观。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金瓶梅》、《儒林外史》,直至《红楼梦》的出现,古典文学由文而白的趋势毋庸置疑,但文言小说自宋以后便逐渐没落,至明... 明末清初乃至整个清代,白话小说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优点而虎踞文坛,蔚为大观。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金瓶梅》、《儒林外史》,直至《红楼梦》的出现,古典文学由文而白的趋势毋庸置疑,但文言小说自宋以后便逐渐没落,至明清尤甚。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在白话小说盛行的时代,选择文言创作,并且重新赋予文言小说蓬勃旺盛的新生命,给枯竭艰涩的文言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而且反映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差别。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蒲松龄的对士子身份的执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创作环境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蒲松龄以文言文创作《聊斋志异》的背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催化剂
下载PDF
香港20世纪80年代以来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庆超 刘晓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1,共6页
伴随着政治语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消费的时代变化,香港的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表现重心上经历了由鬼怪彰显到情感填充的自觉游移,在影像美学上则发生着从狂乱凌厉向平和典雅的转换。这种变偏重影像奇观而为趣味性与认知... 伴随着政治语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消费的时代变化,香港的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表现重心上经历了由鬼怪彰显到情感填充的自觉游移,在影像美学上则发生着从狂乱凌厉向平和典雅的转换。这种变偏重影像奇观而为趣味性与认知性并重的改编倾向在聊斋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向缝合中,既有力地激活凝聚在鬼怪灵异文学想象中的民族记忆,又促进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承袭、改写与创新,对台湾和内地的电影改编有着重要的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电影改编 聊斋小说 鬼怪形象 时代精神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灾害叙事
16
作者 孙琳 王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聊斋志异》的灾害叙事大多涉及志怪内容,寓有褒贬之意,与传奇表达思想主旨的手法十分相近。蒲松龄在作品中对气候灾异、瘟疫、蝗灾等天灾的探询,对战乱之惨、杀人之惨等人祸的讽喻,大多蕴含着对官吏的批判、对谀神者的微词等思想倾向... 《聊斋志异》的灾害叙事大多涉及志怪内容,寓有褒贬之意,与传奇表达思想主旨的手法十分相近。蒲松龄在作品中对气候灾异、瘟疫、蝗灾等天灾的探询,对战乱之惨、杀人之惨等人祸的讽喻,大多蕴含着对官吏的批判、对谀神者的微词等思想倾向。蒲松龄的“孤愤”之思,《聊斋志异》叙事的传奇性,于灾害叙事中可窥得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 聊斋志异》 灾害叙事 褒贬
下载PDF
新世纪聊斋题材电影改编新生征候考辨
17
作者 赵庆超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4期110-121,共12页
在新世纪更为开放多元的时代大环境下,聊斋题材改编电影的狐鬼花妖谱系审美塑形更具多样化,介入情节建构的“蒲松龄”形象更显立体活跃,二次元文化元素移借融入更富成效。聊斋小说在改编中不断被缝合填充进新的审美元素,通过影像转换接... 在新世纪更为开放多元的时代大环境下,聊斋题材改编电影的狐鬼花妖谱系审美塑形更具多样化,介入情节建构的“蒲松龄”形象更显立体活跃,二次元文化元素移借融入更富成效。聊斋小说在改编中不断被缝合填充进新的审美元素,通过影像转换接纳融汇新时代的现实观照,显示出古今中外文化碰撞中聊斋文化经典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但改编实绩背后也显露出大众消费拉动下的粗鄙化、生硬化、制造噱头等急功近利的艺术短板,聊斋原著小说充盈饱满的人文热情与含蓄蕴藉的审美风味随之冲淡变异。新的电影改编需要做到扬长避短、去粗取精,才能更好地开拓聊斋文化蓬勃生长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聊斋小说 电影改编 征候
下载PDF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 被引量:2
18
作者 B.M.班科夫斯卡娅 阎国栋 +1 位作者 王培美 岳巍 《蒲松龄研究》 200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夫 文化修养 文学创作 聊斋小说 拉夫罗瓦娅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中国风”》
19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关于每一个中国人要“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张。《聊斋志异》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是一部展示中国文化的博物馆。如何深入开掘、探索《聊斋志异》中的“中国风”元素和意蕴,讲好聊斋故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关于每一个中国人要“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张。《聊斋志异》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是一部展示中国文化的博物馆。如何深入开掘、探索《聊斋志异》中的“中国风”元素和意蕴,讲好聊斋故事,让世界借聊斋小说这一窗口,认识并理解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蕴的中国,便是作者写作的最初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聊斋小说 聊斋故事 聊斋志异》 文化内蕴 讲好中国故事 十八大以来 意蕴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
20
作者 徐克瑜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从思想文化和审美思潮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从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反映、主情浪漫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并存、浓重的审美感伤情怀几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从思想文化和审美思潮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从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反映、主情浪漫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并存、浓重的审美感伤情怀几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小说 清朝初年 思想文化 价值取向 审美思潮 文学评论 经世致用思想 审美感伤情怀 主情浪漫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