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聊斋诗凄冷气氛研究——基于“气氛美学”的诠释
1
作者 娄纯滢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蒲松龄的聊斋诗笼罩着一层凄冷气氛。凄冷气氛的形成,始于诗人对现实物理空间中与自己伤感情调相合的凄冷气氛之物及其表现形式的选取,后通过通感手法将其呈现在文学审美空间中,最终形成整体的浑融的凄冷气氛。在凄冷气氛影响下,聊斋诗... 蒲松龄的聊斋诗笼罩着一层凄冷气氛。凄冷气氛的形成,始于诗人对现实物理空间中与自己伤感情调相合的凄冷气氛之物及其表现形式的选取,后通过通感手法将其呈现在文学审美空间中,最终形成整体的浑融的凄冷气氛。在凄冷气氛影响下,聊斋诗的空间性得到强化,产生更强的置身感与在场性,甚至超越个体性体验,生成更宽广的普遍性生存反思,实现凄冷气氛的立体性延展,衍生出内涵意义上“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审美效果,由此使聊斋诗的审美情蕴实现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诗 凄冷气氛 气氛美学
下载PDF
对传为蒲松龄儿孙抄本的两种《聊斋诗草》的考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邹宗良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对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聊斋文库收藏、传为蒲松龄儿孙所抄的两种《聊斋诗草》进行考察,考辨其抄写年代、所属的抄本系统以及对聊斋诗编年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聊斋诗 抄写年代 抄本系统 聊斋诗编年
下载PDF
《聊斋诗集笺注》商斠举隅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伯陶 《蒲松龄研究》 2014年第3期52-64,共13页
同《聊斋志异》的写作一样,蒲松龄吟诗作文,使事用典也纯熟自然,如同盐著水中,浑然无迹;至于化用前人诗句为我所用,更是蒲松龄诗歌创作的常用技法。199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蔚芝先生《聊斋诗集笺注》,百馀万字,注释蒲松龄诗全面细... 同《聊斋志异》的写作一样,蒲松龄吟诗作文,使事用典也纯熟自然,如同盐著水中,浑然无迹;至于化用前人诗句为我所用,更是蒲松龄诗歌创作的常用技法。199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蔚芝先生《聊斋诗集笺注》,百馀万字,注释蒲松龄诗全面细致,于古典、今典皆有所发明,对于推动蒲松龄诗作的研究工作功不可没。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笺注者可能千虑一失的某些疏漏,整理成篇,以就正于蒲学研究的方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赵蔚芝 聊斋诗 注释 商榷
下载PDF
聊斋诗小讲八帖
4
作者 王光福 《淄博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14-19,共6页
蒲松龄是小说家,也是诗人。此文选取聊斋诗八首,小加讲析,以见其对读书生活、对朋辈亲友、对社会现实、对古代女性之情感;兼赏其模山范水、书情写怀、体人察物、手挥目送之艺境。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诗 郢中社
下载PDF
论聊斋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秀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85-691,共7页
康熙诗坛,王渔洋一度提倡宋诗,形成了"宋诗热",从而发生了"宗唐"与"宗宋"的激烈论证。在这种背景下,聊斋诗受宋诗的影响更大,带有宋诗艺术色彩的"真"是蒲松龄的诗学思想。在宋诗的影响及诗学... 康熙诗坛,王渔洋一度提倡宋诗,形成了"宋诗热",从而发生了"宗唐"与"宗宋"的激烈论证。在这种背景下,聊斋诗受宋诗的影响更大,带有宋诗艺术色彩的"真"是蒲松龄的诗学思想。在宋诗的影响及诗学思想的指引下,聊斋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表现在写作手法上讲求"以文为诗"、善用典故;情感抒发上注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诠释了对"真"的审美追求;艺术风格立足于诗歌体裁与题材的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种艺术风貌与王渔洋所提出的"神韵说"截然不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诗 神韵说
下载PDF
论聊斋诗的艺术特色
6
作者 夏秀丽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7-30,共4页
聊斋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写作手法上讲求"以文为诗"、善用典故,带有明显的"宋诗化"倾向;情感抒发上注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诠释了对"真"的审美追求;艺术风格立足于诗歌体裁与题材的不同,呈现... 聊斋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写作手法上讲求"以文为诗"、善用典故,带有明显的"宋诗化"倾向;情感抒发上注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诠释了对"真"的审美追求;艺术风格立足于诗歌体裁与题材的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诗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蒲松龄与安于拙(去巧)
7
作者 杨海儒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3期31-40,249,共11页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围绕蒲松龄与安于拙交游主题,组织文献史料。从"聊斋诗与安去巧"入手,参阅淄川道口安氏和於陵安氏两部家谱与淄川蒲氏、刘氏族谱以及县志等史料,逐一梳理脉络,认定安去巧及其姑母在蒲松龄与刘氏定亲中的重... 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围绕蒲松龄与安于拙交游主题,组织文献史料。从"聊斋诗与安去巧"入手,参阅淄川道口安氏和於陵安氏两部家谱与淄川蒲氏、刘氏族谱以及县志等史料,逐一梳理脉络,认定安去巧及其姑母在蒲松龄与刘氏定亲中的重要作用,成为蒲、安二人交游契机。通过进一步研讨,再以"张邑侯举安于拙乡饮介宾"为线索,分析蒲松龄与县令张嵋的特殊关系,找到蒲向张荐举安为乡饮介宾的可能性,更是蒲、安二人交游情谊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安于拙 张嵋 聊斋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