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江地区五年来职业烧伤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炳伟 冷永成 +1 位作者 刘昌 童玉霞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1-303,共3页
对镇江地区1986~1991年221例职业烧伤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本组平均年龄31.2岁,男性占83.4%,79.6%的病人在伤后24 h 内入院。首位致伤原因为火焰(33%)。平均烧伤面积17.1%,平均Ⅲ度面积8.1%。8.1%的病人并发吸人性损伤。本组死亡率为1... 对镇江地区1986~1991年221例职业烧伤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本组平均年龄31.2岁,男性占83.4%,79.6%的病人在伤后24 h 内入院。首位致伤原因为火焰(33%)。平均烧伤面积17.1%,平均Ⅲ度面积8.1%。8.1%的病人并发吸人性损伤。本组死亡率为1.8%。平均住院时间34.3天,平均住院费用3千余元。文章强调对职业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正确的早期处理,讨论了降低职业烧伤发病率的初步设想,旨在为劳保部门和其它地区职业烧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烧伤 流行病学 烧伤 调查
原文传递
199例职业性化学烧伤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云彪 祝文杰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某区化学烧伤事故的发生特点、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1996 ̄2005年间发生的化学烧伤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化学烧伤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化学烧伤事故有明显的... 目的研究某区化学烧伤事故的发生特点、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区1996 ̄2005年间发生的化学烧伤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化学烧伤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化学烧伤事故有明显的季节性;引起化学烧伤事故的化学物质以氢氧化钠、硫酸等为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无个人防护用品或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结论该区发生化学烧伤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等。应加强安全教育,并配备相应个人防护用品以控制化学烧伤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化学烧伤
下载PDF
群体职业性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3
作者 崔炳环 张守信 《职业与健康》 CAS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群体职业烧伤病人集中且病情复杂,基层医院专业医务人员又少,如不合理组织救治,会出现严重后果.我院自1991年以来,共收治9批各种原因职业烧伤病人47人,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救治经验及教训总结如下.
关键词 职业烧伤 合并症 急救
下载PDF
改良治疗对职业性锅炉爆炸烧伤患者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曲淑娟 李丽晖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1年第4期330-331,334,共3页
为提高职业性锅炉爆炸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80例职业性锅炉爆炸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 为提高职业性锅炉爆炸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80例职业性锅炉爆炸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1-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休克相关指标,复合伤漏诊率,1周后肺功能指标,创面愈合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伤后第1个24 h休克相关指标、1周后肺功能指标、创面愈合相关指标改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合伤漏诊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职业性锅炉爆炸烧伤患者在急救处理、吸入性损伤救治及创面处理措施进行改良治疗后,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漏诊率,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爆炸 职业烧伤 改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