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中的效能分析
1
作者 倪媛 谢志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57例疑似乙肝患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查,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分... 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57例疑似乙肝患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查,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检查中,化学发光法对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75.44%、73.68%,均高于酶联免疫法的61.40%和57.89%;化学发光法共检出乙肝阳性42例(73.68%),阴性15例(26.32%);酶联免疫法共检出阳性40例(70.18%),阴性17例(29.82%);化学发光法的乙肝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35%、92.86%、94.74%,均高于酶联免疫法的88.37%、88.24%、87.72%,P<0.05。结论 在乙肝诊断中,化学发光法对乙肝五项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可为疾病临床确诊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联免疫法 乙肝 五项检验
下载PDF
半乳甘露聚糖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2
作者 张蕾 赵钊 +2 位作者 沈彦 李曦 刘蕴萍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比较半乳甘露聚糖化学发光法与传统的酶联免疫法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疑似IP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 目的比较半乳甘露聚糖化学发光法与传统的酶联免疫法检测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疑似IP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样本中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检测,比较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在两种免疫分析法中的测定结果,进而分析其对IPA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IPA的诊断标准,145例疑似患者中有31例(21.4%)临床诊断为IPA,IPA患者中有11例(35.5%)下呼吸道标本检出曲霉属,其中烟曲霉占63.6%。病例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部影像学特征上,病例组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空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此外,对上述两种方法的样本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142例(97.9%)患者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判读一致,经Kappa组内相关系数(r)检验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r=0.948。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1.0%和67.7%,特异性分别为83.3%和85.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79。结论对于半乳甘露聚糖的检测,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一致性好,在诊断性能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化学发光法比酶联免疫法在稳定性和重复性上具有优势。此外,化学发光法实现了样本处理、检测、结果分析的自动化操作,大大缩短了检测耗时,同时适用于单个样本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联免疫法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李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5期85-87,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的110例疑似艾滋病(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全部样本均采用蛋白印迹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检测,以蛋...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选择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的110例疑似艾滋病(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全部样本均采用蛋白印迹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检测,以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10份血液样本中,蛋白印迹法检出HIV阳性、阴性分别有65份、45份;酶联免疫法检出HIV阳性、阴性分别有70份、40份;胶体金法检出HIV阳性、阴性分别有78份、32份。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的特异性分别为88.89%、71.11%,准确性分别为95.45%、88.18%;酶联免疫法检测HIV抗体的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性(100.00%vs10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V抗体检测方面,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的准确性均较高,但酶联免疫法的特异性、准确性更高,可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利于AIDS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法 胶体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层析法对HIV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莹莹 薜宇铭 +4 位作者 燕清丽 成艳 庞艺秀 于浩 杨鹏飞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2021—2022年对3423份血液样本同时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层析法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确证结果。结果酶联免疫法检出有反应样本5份,胶体金层析法检出有反应样本9份,经免...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2021—2022年对3423份血液样本同时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层析法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确证结果。结果酶联免疫法检出有反应样本5份,胶体金层析法检出有反应样本9份,经免疫印迹实验确证阳性4份。酶联免疫法假阳性1份,假阳性率0.03%;胶体金层析法假阳性5份,假阳性率0.15%,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P=0.26)。2种方法检测HIV抗体的灵敏度均为100%,酶联免疫法的特异度(99.97%)略高于胶体金层析法(99.85%),Kappa值均≥0.6,检测一致性较好。结论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层析法均可用于HIV抗体检测,酶联免疫法的假阳性率更低,胶体金层析法操作更为简便,可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HIV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法 胶体金层析 HIV抗体检测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金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广昌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在确认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后抽取其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患者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对比2类检测方法对乙肝五项阳性检测率的差异,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HBV的诊断效能。结果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2类方法在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及总阳性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3.85%、特异度为85.71%、准确率为91.00%、阳性预测值为92.42%、阴性预测值为88.2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01;化学发光法检验HBV阳性的灵敏度为96.92%、特异度为88.57%、准确率为94.00%、阳性预测值为94.03%、阴性预测值为93.94%,与PCR检验的Kappa值为0.866;化学发光法具有更优的诊断效能。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在对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乙肝五项
下载PDF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的建立
6
作者 侯悦 陈瑞鹏 +3 位作者 芦然 高志贤 周焕英 杨仕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该文建立一种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快速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的分析方法。AFM_(1)标准品用甲醇稀释,AFM_(1)标准品与AFM_(1)全抗原竞... 该文建立一种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快速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的分析方法。AFM_(1)标准品用甲醇稀释,AFM_(1)标准品与AFM_(1)全抗原竞争结合AFM_(1)单克隆抗体,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单组分显色液显色后,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在优化好的条件下,浓度范围为9.743~2.605×10^(3)p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9927,检出限IC_(10)为3.84 pg/mL,加标回收率为88.43%~105.75%。该方法适用性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满足食品中AFM_(1)分析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 黄曲霉毒素M_(1) 快速检测 食品 试剂盒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测定甘精胰岛素中单链前体残留研究
7
作者 张孝明 吕萍 +3 位作者 胡馨月 丁晓丽 李晶 梁成罡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法检测甘精胰岛素中单链前体残留,为甘精胰岛素药物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以甘精胰岛素原为标准品,建立单链前体残留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准确度、范围和精密度,并应用...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法检测甘精胰岛素中单链前体残留,为甘精胰岛素药物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以甘精胰岛素原为标准品,建立单链前体残留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准确度、范围和精密度,并应用该方法检测9批甘精胰岛素原料药。结果在0.156~10.00 ng·mL^(-1)浓度范围内,对甘精胰岛素原标准品进行四参数曲线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2大于0.99,方法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良好。重复检测3批甘精胰岛素原料药,平均加标回收率在104%~113%范围内,RSD%小于10%,方法精密度良好。9批样品中单链前体残留量均小于1 ng·mg^(-1)。结论建立的酶联免疫法可用于甘精胰岛素及其他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中单链前体残留量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法 甘精胰岛素 单链前体 C肽 质量控制 学验证 安全性 回收率
下载PDF
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王兰兰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发生结核病患者128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完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验,以结核... 目的:探究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发生结核病患者128例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完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验,以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前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结果如下,阳性、阴性检出率分别是62.50%与37.50%。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的阳性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大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0.05)。结论:结核病临床诊断中应用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诊断效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特异性T细胞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 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验 诊断结果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胶体金法及酶联免疫法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崔一峰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海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的9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海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的9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胶体金法及ELISA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胶体金法检测灵敏度93.33%、特异度86.67%、准确度92.22%;ELISA法检测灵敏度100.00%、特异度93.33%、准确率98.89%。ELISA法检测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2、4.709,P均<0.05)。结论在艾滋病诊断中,应用ELISA及胶体金法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ELISA法检测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优于胶体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联免疫法 胶体金 抗体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比较
10
作者 季晓丽 卢莹莹 赵小瑞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明确针对艾滋病更为有效的临床筛查手段。方法选取264例疑似艾滋病患者,采集入组患者静脉血并进行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检测HIV抗体。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比较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与临床...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明确针对艾滋病更为有效的临床筛查手段。方法选取264例疑似艾滋病患者,采集入组患者静脉血并进行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检测HIV抗体。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比较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与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艾滋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264例疑似艾滋病患者中,经临床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确诊225例。κ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酶联免疫法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897, P <0.05);金标法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902, P <0.05)。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诊断艾滋病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HIV抗体均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可为艾滋病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参考,临床检测中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必要时还可进行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法 金标 艾滋病 HIV抗体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厍广庭 严进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究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ECLIA、ELISA检... 目的:探究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疑似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ECLIA、ELISA检验,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08例疑似乙肝患者经qPCR确诊79例。ECLIA灵敏度与准确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ECLIA乙肝E抗体(HBeAb)、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79例确诊病例中HBsAg阳性42例。HBsAg 1.01~3.00 IU/mL时,两种检验方法HBsAg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 0.06~1.00 IU/mL时,ECLIA HBsAg检出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LIA在HBV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优于ELISA,诊断效能及低水平HBsAg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电化学发光 联免疫法 血清学检验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检测鸡肉中沙拉沙星药物残留
12
作者 林品言 王钦 +2 位作者 丑亚琴 冯晚霞 贺磊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44-46,共3页
为了快速检测鸡肉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常德地区养殖场现场抽取的10个鸡肉样品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2.3%~92.5%,相对标准偏差(RSD)≤5.33%,在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为... 为了快速检测鸡肉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常德地区养殖场现场抽取的10个鸡肉样品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5μg/kg,加标回收率为82.3%~92.5%,相对标准偏差(RSD)≤5.33%,在喹诺酮类药物浓度为0.05~4.05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 8。(2)10个鸡肉样品中,沙拉沙星药物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检测结果相符。结果表明,酶联免疫法可应用于鸡肉中沙拉沙星药物残留量的快速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法 检测 鸡肉 沙拉沙星 药物残留
下载PDF
探讨酶联免疫法和金标免疫法在检测乙肝五项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韦太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89-0092,共4页
探讨不同方法在检测乙肝五项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荔浦市妇幼保健院疑似乙肝患者(120例)进行乙肝五项检测(2023年1月-2023年12月),比较酶联免疫法和金标免疫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诊断效能。结果 酶联免疫... 探讨不同方法在检测乙肝五项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荔浦市妇幼保健院疑似乙肝患者(120例)进行乙肝五项检测(2023年1月-2023年12月),比较酶联免疫法和金标免疫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诊断效能。结果 酶联免疫法各项指标阳性率与诊断效能更高(P<0.05)。结论 通过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查,能提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中可优先考虑酶联免疫法,以提高乙肝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酶联免疫法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乙肝感染者,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乙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综合应用两种方法,有助于实现乙肝的早期诊断和全面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法 金标免疫 乙肝五项 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生乳中抗生素测定值的不确定度测定——基于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14
作者 陈炜楠 杨爱君 +2 位作者 何瑛 梁俊健 曹学思 《中国乳业》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目的]对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运用三合一试纸,测定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头孢氨苄等生乳中抗生素,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完整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模型中各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目的]对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测定生乳中抗生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运用三合一试纸,测定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头孢氨苄等生乳中抗生素,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完整数学模型,分析和评定模型中各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并扩展,得出生乳样本中抗生素——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头孢氨苄抗生素测定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置信度为95%时,得到生乳中抗生素测定值结果分别为:X(β-内酰胺类)=0.64±0.173 8,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0.173 8。X(四环素类)=0.62±0.168 4,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0.168 4。X(头孢氨苄)=0.37±0.100 4,取k=2,扩展不确定度为U=0.100 4 mg/kg。[结论]试验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重复性、取样量、试纸读数仪、结果计算引入。该方法可为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关于生乳中抗生素测定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P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生乳 抗生素 测定值 不确定度
下载PDF
胶体金法检测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冯建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05-0108,共4页
探讨胶体金法检测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9例艾滋病患者。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观察组采取胶体金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 观察组检测阳性率... 探讨胶体金法检测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9例艾滋病患者。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观察组采取胶体金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 观察组检测阳性率、特异度、敏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成本以及消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法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可降低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对艾滋病防疫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可为临床及时诊疗HIV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HIV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16
作者 周晓敏 刘恩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73-0076,共4页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分别以化学发光法(ECLIA)、酶联免疫法(ELISA)的应用。方法 选取乙肝患者100例(2023.1~12),分别以ECLIA、ELISA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ECLIA检验HbeAg(0.11±0.03NCU/mL)、HbsAg(11.52±1.43mU/mL)、HbeAb(...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分别以化学发光法(ECLIA)、酶联免疫法(ELISA)的应用。方法 选取乙肝患者100例(2023.1~12),分别以ECLIA、ELISA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ECLIA检验HbeAg(0.11±0.03NCU/mL)、HbsAg(11.52±1.43mU/mL)、HbeAb(2.95±0.24NCU/mL)高于ELISA检验HbeAg(0.09±0.02NCU/mL)、HbsAg(10.24±1.21mU/mL)、HbeAb(2.25±0.26NCU/mL),P<0.05。ECLIA检验HbsAb(0.32±0.12ng/mL)、HbcAb(1.67±0.25NCU/mL)比较ELISA检验HbsAb(0.31±0.13ng/mL)、HbcAb(1.65±0.21NCU/mL),P>0.05。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ECLIA、ELISA均具有一定价值,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恰当方式,为临床检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 联免疫法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的效果
17
作者 李晓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88-0090,共3页
确定研究对象为乙肝病毒血清,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患者(确诊乙肝,430例);收治时间:2022.01-2023.05。收集血液标本,共430份,平均分为2份。分别用2种方式检验,分别为化学发光法(H组)、酶联免疫法(M组)。结果... 确定研究对象为乙肝病毒血清,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患者(确诊乙肝,430例);收治时间:2022.01-2023.05。收集血液标本,共430份,平均分为2份。分别用2种方式检验,分别为化学发光法(H组)、酶联免疫法(M组)。结果 ①检出率,H组vsM组=45.81%>30.23%(=22.150,P<0.05)。②阳性检出率,HBsAb、HBcAb、HBeAb、HBsAg、HBeAg,H组>M组(=9.671/7.839/10.153/9.107/8.401,,P<0.05)。结论 HBV检测中,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化学发光法检验准确性更高,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血清 检测效果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测定干辣椒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30
18
作者 徐洲 谭书明 +1 位作者 焦彦朝 张运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5-247,共3页
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干辣椒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并对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检测灵敏度为0.1μg/k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平均回收率达97%,说明本法稳定性好,测定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的应用于干辣椒中黄曲霉... 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干辣椒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并对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检测灵敏度为0.1μg/k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平均回收率达97%,说明本法稳定性好,测定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的应用于干辣椒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免疫法 黄曲霉毒素B1 干辣椒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测定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AOZ的残留 被引量:17
19
作者 沈美芳 宋红波 +1 位作者 耿雪冰 吴光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0-524,共5页
运用酶联免疫法对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测定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释倍数对回收率影响显著,而乙酸乙酯提取次数、光照条件和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向样品中分别添加0.60、2.00、6.00μg·kg^-1 3个浓度... 运用酶联免疫法对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测定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释倍数对回收率影响显著,而乙酸乙酯提取次数、光照条件和放置时间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向样品中分别添加0.60、2.00、6.00μg·kg^-1 3个浓度水平的呋喃唑酮代谢物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6.0%和100.0%;批内变异系数为1.76%~12.57%,批间变异系数为5.43%~8.58%,最低检测限为0.3μg·k^-1。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适用于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残留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呋喃唑酮代谢物 联免疫法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与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全血他克莫司浓度的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文爱东 杨志福 +2 位作者 赵磊 高迎春 李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比较微粒子酶免疫法 (MEIA)和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全血他克莫司浓度的特点 ,总结其在临床他克莫司全血浓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以MEIA和ELISA平行测定高、中、低标准浓度的他克莫司血样 ,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 目的 :比较微粒子酶免疫法 (MEIA)和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全血他克莫司浓度的特点 ,总结其在临床他克莫司全血浓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以MEIA和ELISA平行测定高、中、低标准浓度的他克莫司血样 ,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相关性及各自特点。以他克莫司谷浓度测定结果结合器官移植受者的临床情况 ,比较MEIA法和ELISA法在心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移植患者全血他克莫司谷浓度治疗窗的范围。结果 :MEIA和ELISA方法学的回收率分别为 (96 .4±1 .4) %和 (1 0 4.7± 1 .8) %,RSD分别为 (7.7± 2 .0 ) %和 (8.2± 1 .7) %,r =0 .96。与MEIA法相比 ,ELISA法灵敏度更高、测试成本更低 ,但分析速度较慢。MEIA和ELISA可采用相同的谷浓度治疗窗范围。结论 :两种方法均准确可靠 ,适用于临床他克莫司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酶免检测 联免疫法 他克莫司 治疗药物监测 MEIA ELISA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