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一例
1
作者 梁雨露 施广飞 +3 位作者 王东进 贾朝相 张荣林 王春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23-723,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陆洋 顾顺忠 +1 位作者 颜永进 缪雄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接受相关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 目的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AMI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接受相关治疗的80例AMI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CI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联合PCI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出现内皮出血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梗死PCI术中,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量和心肌缺血,并可有效地保护病人的血管内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注射给药预处理 联合PCI 治疗AMI
下载PDF
基于脉络学说探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3
3
作者 滕燊医 客蕊 +1 位作者 王贺 赵鑫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129-133,共5页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存在破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并诱发心绞痛的风险。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为素体虚弱和术中破血,术后抗凝导致络气虚滞,术中及术后紧张焦虑导致络气郁滞,痰瘀阻...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存在破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并诱发心绞痛的风险。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为素体虚弱和术中破血,术后抗凝导致络气虚滞,术中及术后紧张焦虑导致络气郁滞,痰瘀阻于脉络导致营卫不通,以及营卫失调导致脉络绌急。治疗方面,络气虚滞者以益气活血、调和营卫为主;络气郁滞者重在理气活血,以畅达脉络;痰瘀阻络者应治以活血化瘀、祛痰宣痹之法;脉络绌急者,辅以虫类药,以其搜风解痉之用,缓解脉络绌急痉挛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心绞痛 脉络学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证治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近中期效果探究
4
作者 王大玮 王茜 +2 位作者 沙博欣 王欣 晋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63-66,96,共5页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分站式HCR,对照组采用左胸小...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分站式HCR,对照组采用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动脉桥即时血流及术后7 d桥血管通畅率、术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工或运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3 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及丙二醛2组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动脉桥即时血流值及动脉桥血流量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桥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复工或运动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7个月,观察组复工或运动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损伤及动脉血流情况,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使尽早复工或运动,具有较好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时间 住院时间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T 丙二醛
下载PDF
基于“双心同治”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胸痛的理论探讨
5
作者 张毅 王帅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2期35-39,共5页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且这种不良情志又诱发或加重胸痛,临床中常将此类疾病称为“双心疾病”。术后出现胸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后精神焦虑抑郁,血管再灌注损伤,介入性诊疗操作导致血管痉挛,炎性反应,桥血...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且这种不良情志又诱发或加重胸痛,临床中常将此类疾病称为“双心疾病”。术后出现胸痛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后精神焦虑抑郁,血管再灌注损伤,介入性诊疗操作导致血管痉挛,炎性反应,桥血管狭窄甚至闭塞等。近年来,冠状动脉学运重建术后胸痛复发率日渐增加,常规的西医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临床发现,此胸痛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已成为术后胸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医治疗术后胸痛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已有一定的疗效和进展。在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双心同治”。文章基于传统医学对五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特点的阐述,在《黄帝内经》精气血神理论基础上,从“精气化神”“心主神明”与“心主血脉”角度进行探讨,在血脉失和的病机基础上,表明心肝精气失调致神明失守为另一重要病机。文章论治术后胸痛时,在益气和脉、疏调肝气、暖土益火、调和营卫、调气解毒以调和血脉的基础上,始终贯穿祛瘀养肝调神,得以“双心同治”,望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血脉失和 精气化神 双心同治
下载PDF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临床预后及脑灌注状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浩 王毅 +2 位作者 吴凌云 石志勇 杨咏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596,共10页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 研究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对出血型烟雾病的远期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脑硬膜动脉贴敷术的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出血位置(蛛网膜下腔、单纯脑室、脑实质)、出血半球、术前是否反复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部CT灌注(CTP)检查数据及DSA资料等。术后近期(3~6个月)随访时收集MR血管成像(MRA)资料,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新近一次远期(术后>12个月)随访时收集是否存在新发卒中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mRS评分、头部CTP数据及DSA资料等。通过头部DSA评价手术侧半球改良铃木分期,铃木分期Ⅰ、Ⅱ期为早期,Ⅲ、Ⅳ期为中期,Ⅴ、Ⅵ期为晚期。根据手术侧的大脑半球DSA对烟雾血管浓集程度分级,大脑半球底部未见烟雾血管定义为无,虽在脑底形成了烟雾血管,但比较稀疏定义为稀疏,脑底部可见大量的烟雾血管在颈内动脉末端吻合,形成烟雾网络,并在脑底向各个方向扩展定义为浓集。通过远期随访头部DSA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性,并与术后近期随访MRA比较,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纤细或不显影,则定义为纤细或萎缩,若旁路移植血管显影扩张或形态不变,则定义为扩张或不变。基于大脑中动脉(侧位)的DSA,使用松岛分级评价新生代偿血管,以颈外动脉造影的新生血管分布范围占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比例进行分级,A级为>2/3,B级为1/3~2/3,C级为<1/3。与术前相比,若远期随访时mRS评分降低,则定义为神经功能预后改善,评分不变定义为神经功能无变化,评分增加定义为神经功能恶化;神经功能结局以mRS评分为评价标准,0~1分为无残疾,2~3分为轻度至中度残疾,4~5分为重度残疾,6分为死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远期随访时大脑双侧半球的CTP资料分别划分手术侧和手术对侧半球感兴趣区(ROI)。各ROI分别采集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max)4个脑灌注参数。各ROI灌注参数分别与小脑齿状核平面的小脑皮质(ROI 3)相应参数做相对值,得出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max),以比较半球间脑灌注情况。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35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8±13)岁;高血压病11例(31.4%),糖尿病7例(20.0%),吸烟史9例(25.7%);出血半球左侧17例(48.6%),右侧18例(51.4%);出血位置包括脑实质出血9例(25.7%),单纯脑室出血21例(60.0%),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14.3%)。(2)纳入患者随访3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9)个月。随访出现新发脑出血5例(14.3%),包括脑室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2例;出血时间在手术后15~40个月,其中手术侧出血3例(8.6%),对侧出血2例;另有3例患者出现新发脑缺血性事件,均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远期随访时旁路移植血管通畅25例(71.4%),纤细或萎缩10例(28.6%);新生代偿血管A级12例(34.3%),B级16例(45.7%),C级7例(20.0%)。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神经功能预后改善23例(65.7%),无变化7例(20.0%),恶化5例(14.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神经功能结局明显改善(P=0.013),无残疾比例为80.0%;远期随访改良铃木分期分布不同(P<0.01),以晚期比例最大(77.1%),中期比例较少(20.0%);mRS评分(P=0.622)及烟雾血管密度(P=0.1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CTP术侧尾状核[(0.94±0.07)比(1.22±0.11),t=-23.664,P=0.04]、纹状体rCBF[(0.99±0.06)比(1.23±0.08),t=-23.654,P=0.03]减少;各ROI rCB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胼胝体膝[(1.21±0.10)比(0.96±0.07),t=14.790,P=0.03]、内囊前肢[(1.17±0.07)比(0.95±0.06),t=18.593,P=0.02)] rMTT延长;rTmax差异在前峡部[(0.94±0.03)比(1.03±0.03),t=-17.750,P=0.049]、内囊后肢[(1.04±0.05)比(0.92±0.03),t=14.210,P=0.04)]、额叶[(1.06±0.03)比(1.05±0.04),t=-1.972,P=0.03]和顶叶[(0.97±0.04)比(1.09±0.04),t=-17.750,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4)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非手术侧rCBF在扣带回[(1.17±0.16)比(1.06±0.08),t=4.067,P<0.01]、胼胝体膝[(1.29±0.22)比(1.05±0.07),t=6.454,P<0.01]、前峡部[(1.16±0.15)比(1.05±0.08),t=4.338,P=0.02]、苍白球[(1.13±0.14)比(1.08±0.08),t=2.113,P=0.01]增加,在纹状体显著降低[(0.87±0.06)比(1.05±0.06),t=-17.750,P=0.02)];顶叶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04)比(1.04±0.05),t=-10.353,P=0.02];各部位r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苍白球r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2)比(1.01±0.02),t=-2.958,P=0.04]。结论 颅外-颅内联合脑血运重建术可改善出血型烟雾病远期神经功能预后,促进铃木分期进展至高分期,对脑深部血管网络的灌注影响较小。出血型烟雾病手术对侧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预后 脑血管循环 联合血运重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蔚然 汪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的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 血运重建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杨跃进 杨伟宪 +6 位作者 胡奉环 尤士杰 王燕武 叶苓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039±005),并证明病变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26例,均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14例。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平均(68±29)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并完成术后临床随访。结果26例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与术前相比,574%的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术后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缩小(P<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01);随访期间的临床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亦均明显改善,无心脏事件发生。去除4例行室壁瘤切除者后,各指标的变化与上述相同。再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005与否分为心功能改善者和心功能无改善者各11例,心功能改善者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1),心功能无改善者两参数较术前均无明显扩大。此外,术后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而术后功能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心室重构 收缩功能
下载PDF
“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中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倩 许海燕 +3 位作者 吕峰 张文佳 赵振华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比较接受"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研究设计,入选60例拟行"一站式"HCR的患者,术前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目的:比较接受"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研究设计,入选60例拟行"一站式"HCR的患者,术前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在术中确认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旁路通畅后,随机分成两组,氯吡格雷组(n=30)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随后75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组(n=30)给予替格瑞洛(90 mg首次服用,随后90 mg每日2次)。应用Verify Now P2Y12测量经胃管给予首剂研究药物后0.5 h、1 h、2 h、6 h、24 h的血小板反应单位(PRU)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及72 h胸腔引流量、围术期的血制品使用及出血事件。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随访中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在"一站式"HCR中,给予首剂研究药物2 h后,替格瑞洛组即表现了比氯吡格雷组更强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替格瑞洛组PRU:271±51.575 vs氯吡格雷组PRU:313.17±61.161,P=0.008)。给予首剂研究药物6 h后,替格瑞洛组达到适宜的PRU水平(PRU<23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量[替格瑞洛组535.0(345.0,902.5)ml vs氯吡格雷组400.0(337.5,567.5)ml,P=0.131]及72 h的胸腔引流量[替格瑞洛组680.0(442.5,1 060.0)ml vs氯吡格雷组575.0(467.5,710.0)ml,P=0.2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制品使用量、主要及次要出血事件及随访中的MACCE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且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组在术后胸腔引流量、主要及次要出血事件,随访中的MACCE事件均无明显差异。在"一站式" HCR中,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血小板治疗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出血
下载PDF
140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明第 肖亦敏 +3 位作者 袁忠祥 卢成宝 吕志前 徐根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要点,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6年1月,1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 825例,其中单纯CAB...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要点,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6年1月,1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 825例,其中单纯CABG 666例,CABG+心瓣膜手术98例,CABG+室壁瘤手术55例,CABG+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2例,CABG+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500例;单纯TMLR30例,CABG+TMLR50例。结果每例移植旁路血管2.9±1.0支。住院死亡42例(3.0%),死亡原因包括出血、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发生并发症70例,包括出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术前心绞痛(CCS)为Ⅲ~Ⅳ级的1177例患者中,术后1154例(98.0%)改善为0~Ⅰ级。术后随访857例(62.9%),随访时间8.3±2.9个月。随访6个月时788例(91.9%)无心绞痛发作,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66±0.10,较术前提高7.9%,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常规手术,只要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有效地加强围术期管理,便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
下载PDF
SYNTAX Ⅱ评分系统指导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昕晔 凌云鹏 郭丽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通过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sion,HCR)SYNTAXⅠ评分特征进行分析和观察不同阶段SYNTAXⅡ评分变化,评价依据术前SYNTAXⅡ评分选择HCR手术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 目的通过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sion,HCR)SYNTAXⅠ评分特征进行分析和观察不同阶段SYNTAXⅡ评分变化,评价依据术前SYNTAXⅡ评分选择HCR手术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分站式HCR的患者共50例,计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前总SYNTAXⅠ评分,据此计算术后SYNTAXⅠ评分及预估SYNTAXⅡ评分,比较预估的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与实际SYNTAXⅡ评分的差异。结果在MIDCAB术前SYNTAXⅠ评分为36.00(13.00,70.50)分,SYNTAXⅠ评分>33分患者29例(58.0%),MIDCAB术后残余病变SYNTAXⅠ评分为11.50(7.00,18.50)分,较术前SYNTAXⅠ评分降低21.50(9.0,27.50)分。MIDCAB术前肌酐清除率(Ccr)为72.53(32.00,137.03)ml/min,术后复查Ccr为82.48(33.05,145.00)ml/min,较MIDCAB术前增加了8.87(–20.12,41.73)ml/min(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分为27.25(15.80,45.90)分,实际评分为27.20(15.90,52.30)分,增加了1.60(–4.80,1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预测行PCI的4年死亡率为5.45%(2.00%,23.50%),实际死亡率为5.40%(2.10%,36.90%),增加了0.6%(–5.4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评分为23.20(5.20,43.70)分,实际评分为23.65(4.20,40.70)分,增加了0.60(–6.30,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前预测行CABG的4年死亡率为3.90%(0.90%,20.10%),实际死亡率为4.05%(0.80%,15.90%),增加了0.20%(–7.6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根据MIDCAB术前预估的SYNTAXⅡ评分,10.0%(5/50)患者行PCI术后4年死亡率低于CABG;对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进行预测,该比例为38.0%(19/50),而实际比例为42.0%(21/50),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比例为90%(45/50,P=0.125)。结论预估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指导手术策略的尝试是可行的。MIDCAB术前、术后SYNTAXⅡ评分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术后Ccr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SYNTAX Ⅰ评分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下载PDF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婷婷 刘广忠 +3 位作者 孙丽 赵冠棋 李悦 李为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前,冠心病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临床上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多选择微创介入治疗,但尤其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根据SYNTAX积分或指南,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心脏外科... 目前,冠心病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临床上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患者多选择微创介入治疗,但尤其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根据SYNTAX积分或指南,多推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而,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等缺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也存在血管再狭窄、血栓等事件风险,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孕育而生,现就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定义、手术策略及患者选择、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下载PDF
心肌超声造影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珊珊 韩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806-809,共4页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已经成为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心肌超声造影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前为廉价、无创、床旁快速评价胸痛患者室壁运动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而用于胸痛的鉴别,评估患者是否有严重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已经成为冠心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心肌超声造影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前为廉价、无创、床旁快速评价胸痛患者室壁运动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而用于胸痛的鉴别,评估患者是否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检测心肌梗死的危险区域及存活心肌;在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后可评价缺血心肌的心肌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和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超声造影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冠心病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俊霞 吴铮 白成芝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67例MVD患者的手术情况、静脉桥血管与支架分布情况及远期预后,应用Co... 目的分析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67例MVD患者的手术情况、静脉桥血管与支架分布情况及远期预后,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MVD患者先行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间隔时间为(7.25±1.89)d,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引流量(461.87±87.45)ml,10例输血,机械通气时间为(9.36±3.25)d,ICU住院时间为(24.12±10.69)d;CABG中超声血流仪检测静脉桥血流值(24.01±15.08)ml/min,平均吻合口数(2.47±0.58)个;PCI术中共置入支架97个,植入支架长度(31.64±17.36)mm,其中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时冠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旁路血管桥通畅率100.00%;5年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为10.45%(7/67),5年无MACCE累积生存函数89.60%;Cox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Ⅳ期、收缩压、体质指数(BMI)、完全血管化是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分站式HCR治疗MVD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NYHAⅢ~Ⅳ期、BMI、完全血管化为分站式HCR治疗MVD远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寇勇 耿玉学 +3 位作者 安可英 许道营 张连国 李爱玲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 支架植入 冠状动脉搭桥手 血运重建 左心功能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梗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晚期左室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马礼坤 余华 +8 位作者 黄向阳 褚俊 冯克福 李世光 张晓红 邵正斌 丁晓梅 严激 顾统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72例 ,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 ,以PCI术...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对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72例 ,动态观察PCI术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 ,以PCI术后 1hST段下降大于 5 0 %为ST段下降组 ,相反为ST段抬高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梗后早期 (2~ 3周 )和晚期 (5~ 6个月 )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的变化 ,并随访其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下降组 5 3例 (74 % ) ,ST段抬高组 19例(2 6 % )。心梗后早期两组间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无明显差异 ;晚期ST段抬高组LVEF明显低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 ,而LVEDVI、LVESVI和VWMA积分均明显高于ST段下降组 (P <0 .0 5 ,P <0 .0 1)。随访期间ST段抬高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略高于ST段下降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段下降组梗死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成功直接PCI后ST段持续性抬高者心梗后晚期左室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心电图 左室功能
下载PDF
“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急性肾损伤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倩 张文佳 +2 位作者 赵振华 吕峰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了解"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影响HCR术后AKI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HCR的199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AKI出现... 目的:了解"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影响HCR术后AKI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HCR的199例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AKI出现的特点及分期。29例患者术后发生AKI为AKI组,170例未发生AKI患者为非AKI组。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12±9.49)岁,男性164例(82.4%)。术前平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81.76±16.85)ml/(min·1.73 m^2)。术前即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9例(9.5%),术前合并贫血患者40例(20.1%)。术后出现AKI的患者有29例(14.6%),AKIⅠ期26例(89.7%),AKIⅡ期2例(6.9%),AKIⅢ期1例(3.4%)。术后72 h发生的AKI占全部术后AKI的86.1%。术后30 d所有患者AKI均得到了完全恢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是否贫血是影响术后出现AKI的危险因素(OR=4.303,95%CI:1.859~9.963,P=0.001)。结论:AKI是"一站式"HCR后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72 h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术前贫血是术后出现AK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
18
作者 欧阳平 施月萍 杨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可溶性P选择素 稳定性心绞痛 患者血浆 经皮 亚急性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内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微创复合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现况及进展
19
作者 管志远 张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微创复合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是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用于解决特定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理论上具有优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点,但对微创复合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优势缺乏随... 微创复合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是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用于解决特定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理论上具有优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点,但对微创复合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优势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本文对微创复合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基本定义和原理,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现存的问题进行文献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复合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
20
作者 欧阳平 施月萍 杨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7-548,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0月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例,平均年龄(61.4±4.7)岁。分别于PCI前及PCI后2、6、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0月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例,平均年龄(61.4±4.7)岁。分别于PCI前及PCI后2、6、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P选择素含量。所有患者术前72 h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噻氯吡啶500 mg/d或氯比格雷75 mg/d抗血小板治疗。结果对21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的28处病变行PCI术,其中对病变进行球囊预扩张再行支架术18例(25处病变)、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3例(3处病变)。25处病变在球囊预扩张时发生内膜撕裂9处。21例患者术后2 h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81.4±7.6)ng/mL]较术前[(75.4±6.8)ng/mL]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747)。术后6和72 h的P选择素含量与术前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可能对冠状动脉内皮的激活影响不大,或者术前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至少能够部分抵消PCI对血小板和内皮的活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稳定性心绞痛 P选择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