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花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谷岩 侯澎 +1 位作者 郝明利 陈宝公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灯盏花注射液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 灯盏花联合尿激酶 DVT 周围血管病
下载PDF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傅道聪 赵锦阳 韩华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两组均采用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的单纯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两组均采用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的单纯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时,可以采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联合尿激酶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 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 联合尿激酶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舒血宁联合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程金峰 吴俊华 冯珊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4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尿激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化酸抑制剂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15ml...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尿激酶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化酸抑制剂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15ml联合尿激酶30万U,每日一次,静滴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改善胸闷胸痛症状,两组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传统治疗加以舒血宁联合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可能与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舒血宁联合尿激酶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98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启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10期1726-1727,共2页
98例结核性胸膜炎均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尿激酶胸膜腔内注药。结果 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在12~15d,胸膜粘连、胸膜肥厚减少了30%。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尿激酶 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
下载PDF
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成毅 张莲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联合尿激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纯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痊愈患者30例(60.0%),好转患者2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共19例(38.0%),好转患者26(52.0%),无效5例(10.0%),总有效率为90.0%.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治疗效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采用改良式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联合联合尿激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 双孔锥颅置管引流术 联合尿激酶 慢性硬膜下血肿
原文传递
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焕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6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药物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药物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邓虹 王南 +2 位作者 王旭 郝丽 林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68-269,共2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 将这些患者分为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 将这些患者分为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50)和尿激酶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15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98.7%(148/15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2.7%(124/150)(P<0.05),血管再通率78.0%(117/15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57.3%(86/150)(P <0.05),不良事件发生率19.3%(29/15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46.7% (70/150)(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较单独尿激酶更能有效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4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罗敬福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4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3例。A组在放完胸腔积液后使用尿激酶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入,B组在放完胸水后每天胸腔内只注入尿激...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6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43例。A组在放完胸腔积液后使用尿激酶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入,B组在放完胸水后每天胸腔内只注入尿激酶,观察2组的胸水吸收、导管留置时间、胸膜黏连分隔及胸膜厚度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水完全吸收例数、胸腔导管留置时间、胸膜粘连分隔例数和胸膜厚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白介素-2胸腔内注射能够加快胸水吸收,缩短静脉导管在胸腔内留置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 尿激酶联合白介素-2 胸腔内注射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文丽 张巨成 《中外医疗》 2011年第3期117-117,共1页
脑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引起局部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凝集,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促进血流供应为主要手段,抗凝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首选方法。
关键词 尿激酶联合降纤酶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云灿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分析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可行性指导。方法通过对心肌负荷的监测,并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指导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分析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可行性指导。方法通过对心肌负荷的监测,并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指导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分析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的指标性能定量关系曲线,实现疗效跟踪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结果采用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胸腔积液的检出率降低,配合其它药物治疗和功能恢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心肌功能,心脏MRI趋于正常。结论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疗效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标 严婕华 黄洪发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研究组运用...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研究组运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联合抗凝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治疗3d、1周后的数据分别进行记录,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3d后的心率、呼吸频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的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方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联合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方式在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方面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且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在次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治疗 次大面积肺栓塞 安全性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云 蔡舸 高彦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讨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AMI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优质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讨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AMI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以及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优质组心肌酶谱变化时间为10.34±1.33小时,ST段变化时间为1.50±2.42小时均显著低于传统组15.91±3.22小时,8.52±1.36小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治疗后射血分数为(67.32±4.74)%显著高于传统组(34.78±5.8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26.34%显著低于传统组56.3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来说作用显著.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 传统疗法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柴俊德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3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尿...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T段变化时间为(1.49±2.3)h,心肌酶谱变化时间为(9.58±1.2)h;对照组分别为(9.0±2.1)h、(16.2±1.2)h,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射血分数为(68.6±5.0)%,对照组为(34.14-5.0)%,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心功能,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 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尿激酶联合肝素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疗效观察与护理
14
作者 汪祝琴 董世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S1期461-462,共2页
目的比较尿激酶联合肝素和肝素对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和对照组(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堵塞次数、静脉压、血流量、出血、动静脉反接次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导管... 目的比较尿激酶联合肝素和肝素对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和对照组(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堵塞次数、静脉压、血流量、出血、动静脉反接次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导管堵塞与动静脉端反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流量(220±50)ml/min,对照组(170±50)ml/min;研究组静脉压(70±30)mmHg,对照组研究组静脉压(110±30)mmHg,两者差异(P<0.05)有显著性,两组的出血情况差异(P>0.05)无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规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以保证导管的通畅度和足够的血流量,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透析的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联合肝素 中心静脉置管 封管 护理
原文传递
小骨窗与去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金东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4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应用尿激酶引流手术和开颅去骨瓣减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我科分别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应用尿激酶引流手术和开颅去骨瓣减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我科分别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尿激酶溶凝血块引流术两种方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各45例。结果术后6个月按ADL分级评估预后:小骨窗联合术后应用尿激酶组Ⅰ~Ⅱ级29例,占64.4%,死亡2例,占4.4%;开颅去骨瓣组Ⅰ~Ⅱ级21例,占46.6%,死亡5例,占11.1%。两组预后分级(Ⅰ~Ⅱ级占百分比)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减压联合术后应用尿激酶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简单、迅速有效、创伤小、恢复快、预后相对较好,对于出血量<80mL,中线移位<1cm的患者更为适合,且不需要二期颅骨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联合术后尿激酶 开颅去骨瓣减压 脑出血 临床对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关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3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具体总结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静滴、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 目的具体总结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静滴、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阿司匹林口服)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经分析证实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行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总体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时间变化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不同封管方式对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深部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玉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2035-2036,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封管方式对血透患者深部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肝素钠混合液封管。... 目的:探究不同封管方式对血透患者深部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观察组采用尿激酶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肝素钠混合液封管。治疗14d后比较两组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外周白细胞(WBC)、血沉(ESR)]及导管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RP(7.89±2.03)mg/L、WBC(5.46±1.37)×10^9/L、ESR(14.31±1.78)mm/h,均低于对照组的(10.18±2.55)mg/L、(6.49±1.69)×10^9/L、(16.43±2.05)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4天导管血流量(237.23±14.83)ml/min,高于对照组的(226.46±14.1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肝素钠混合液封管可减轻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症状,提高导管血流量,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激酶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肝素钠混合液封管 深部静脉置管感染
下载PDF
自发性脑桥出血微侵袭手术的疗效观察与再思考
18
作者 张尚明 尚明超 +3 位作者 赵琳 魏梁锋 袁邦清 王守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目的 探讨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术治疗自发性脑桥出血的疗效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2例自发性脑桥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 目的 探讨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术治疗自发性脑桥出血的疗效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2例自发性脑桥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24例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导航定向辅助下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42例患者中血肿清除率≥50%者共24例,其中对照组7例,观察组17例;观察组的血肿清除有效率(70.83%)明显高于对照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24.21±4.85)分]较对照组[(23.61±5.45)分]略高,总体死亡+重残率(66.67%)较对照组(72.22%)略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自发性脑桥出血的手术治疗中,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术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但因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临床预后并未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桥出血 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