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特征与景观资源利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伟芳 张永勋 +3 位作者 王维奇 闵庆文 章文龙 曾从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52-1760,共9页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一个持续了1 300多年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景观生态系统正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和方法,分析联合...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是一个持续了1 300多年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景观生态系统正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和方法,分析联合梯田景观指数和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景观资源现状,并提出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是联合梯田的景观优势类型,分别占总景观面积的67.93%和20.40%。林地的景观破碎度(0.05)和斑块数目(83个)较低,体现森林覆盖度较高且分布较集中。耕地的斑块数目(1 369个)、斑块密度(1 327个×km-2)、边缘密度(89.91 m×hm^(-2))、景观破碎度(0.75)和景观形状指数(50.85)均最大,体现耕地面积破碎化、形状多样化及边界复杂的特征。2)联合梯田形成"水源林-聚落-梯田-复合景观"的垂直立体分布格局,具良性生产功能、宜居功能、水土保持功能和美学功能。3)联合梯田发育了丰富的景观资源,但仍存在较多景观资源破坏及未能深刻挖掘利用的问题,使联合梯田文化遗产地陷入"景观资源闲置-遗产地贫困-人口流失-梯田生态景观破坏-景观资源消失"恶性循环。4)未来应重点恢复与改造梯田景观,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发展生态农业、第二产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和生态旅游,促进梯田景观复兴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梯田 景观格局 景观资源 景观生态 景观保护
下载PDF
尤溪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邹芳芳 王维奇 +3 位作者 胡敏杰 杜威宁 闵庆文 陈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2-38,共7页
通过从劳动力结构与素质、人均收入及生计来源、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尤溪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遗... 通过从劳动力结构与素质、人均收入及生计来源、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尤溪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认为农业遗产地未来可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确保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明确旅游目标市场和营销理念,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社会经济 保护利用 尤溪联合梯田
下载PDF
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清铁 朱胜男 +3 位作者 郑新宇 王维奇 闵庆文 林瑞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了解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当量因子法等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评估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联合梯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57792.09万元,其中土壤肥力保持价... [目的]了解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当量因子法等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评估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联合梯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57792.09万元,其中土壤肥力保持价值86857.73万元,占55.05%;向社会提供产品形成的经济价值28271.80万元,占17.92%;文化服务价值17200万元,占10.90%;水调节价值7046.82万元,占4.46%;气体调节价值6787.87万元,占4.30%;生物多样性价值6349.71万元,占4.02%;环境净化价值3749.40万元,占2.38%;气候调节价值1528.76万元,占0.97%。[结论]联合梯田生态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与文化服务价值,仅考虑产品供给将严重低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梯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估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联合梯田农耕文化挖掘启示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口丹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作为视、触、听、嗅、味觉五感交互体验,能够全面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深度,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植入沉浸式体验概念有利于当地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况,充分掌握联合梯田的... 在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作为视、触、听、嗅、味觉五感交互体验,能够全面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深度,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植入沉浸式体验概念有利于当地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况,充分掌握联合梯田的旅游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出联合梯田旅游中农耕文化体验的具体表达模式,并对游客在联合梯田旅游中农耕文化体验的感知、参与行为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以期为联合梯田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联合梯田 农耕文化 沉浸式体验 设计介入
下载PDF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问题与途径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玲琳 高灯州 +1 位作者 张起景 王维奇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4期22-27,52,共7页
联合梯田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人口外迁,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保护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基于实地考察、访问与资料收集,分析了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重点保护区农业生态系统性特征、... 联合梯田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农村人口外迁,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系统保护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基于实地考察、访问与资料收集,分析了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重点保护区农业生态系统性特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和当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现状。结果显示,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环境与生产情况总体较好,但局部存在一些问题:1人口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2水稻种植面积与传统水稻品种存在减少趋势;3局部地区耕地土壤施肥管理与土壤质量不匹配;4农户农业生态保护意识较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主要从农业生态保护机制、法规建设和宣传工作三个方面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恢复传统品种,提高联合人民农业生态保护意识,以期促进联合梯田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系统 生态保护 问题与对策 联合梯田
下载PDF
从台湾八烟聚落到福建联合梯田——基于集体记忆的农耕文化转译设计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口丹 陈志元 郑艳 《唐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6-101,108,共7页
通过对农耕文化进行适时适当的在地转译,台湾八烟聚落从一个人口空心化严重、经济衰败的小山村成功地复育为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其成功经验对拥有相似生态环境及农耕文化的福建联合梯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重... 通过对农耕文化进行适时适当的在地转译,台湾八烟聚落从一个人口空心化严重、经济衰败的小山村成功地复育为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其成功经验对拥有相似生态环境及农耕文化的福建联合梯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重点分析了台湾八烟聚落如何运用集体记忆理论对当地的农耕文化进行有效转译以实现乡村景观新面貌的过程,探讨了台湾实践模式对福建联合梯田乃至当前乡村开发的启示,同时阐明了设计介入对农耕文化永续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农耕文化 八烟聚落 福建联合梯田
下载PDF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灯州 闵庆文 +3 位作者 陈桂香 章文龙 胡伟芳 王维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951-6959,共9页
研究稻田土壤养分(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空间分布特征对稻田的科学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联合梯田稻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半变异方差函数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并进一步分析地形因子对其影响。... 研究稻田土壤养分(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空间分布特征对稻田的科学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联合梯田稻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半变异方差函数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并进一步分析地形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联合梯田稻田土壤OM、AN、AP和AK含量范围分别为3.6—49.9 g/kg、67—423 mg/kg、3.1—79.6 mg/kg和15—300 mg/kg;其变异系数范围为24.23%—63.9%,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2)将土壤养分分为5级,包括偏高(Ⅰ)、丰富(Ⅱ)、中等(Ⅲ)、缺乏(Ⅳ)和偏低(Ⅴ),区内土壤OM和AN丰富,Ⅱ级以上水平分别占94.5%和88.5%;而AP和AK则较为缺乏,IV级以下水平分别占37%和51.5%;(3)土壤OM、AN和AP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其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而AK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表明其同时受结构和随机因素控制;AN和AK空间自相关尺度较大,且在步长小于2000 m和1600m时,各方向(0°、45°、90°和135°)变化平稳,为各向同性,而OM和AP变程较小,且各方向变化复杂,为各向异性。这些结果表明,政府需加强施肥指导,合理增加磷肥和钾肥,适当降低氮肥施用和秸秆还田量。此外,在后续调查采样时,适当加密OM和AP采样点布设,而AN和AK采样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减少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结构 地统计学 联合梯田
下载PDF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玉洁 樊荣荣 +5 位作者 吕昭君 朱胜男 肖清铁 王维奇 闵庆文 林瑞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实地与文献调查表明,联合梯田的发展与历史上人口迁徙密切相关;稻作制度随时间推移由早期的一熟制向多熟制发展,随海拔高度增加由低海拔的三熟制向高海拔的一至二熟制转变;稻作模式由单季稻向丰富多样的复种轮作、间作以及立体种养转变... 实地与文献调查表明,联合梯田的发展与历史上人口迁徙密切相关;稻作制度随时间推移由早期的一熟制向多熟制发展,随海拔高度增加由低海拔的三熟制向高海拔的一至二熟制转变;稻作模式由单季稻向丰富多样的复种轮作、间作以及立体种养转变。联合梯田目前保留了稻薯复种轮作、瓜稻复种轮作、烟稻复种轮作、稻草复种轮作、稻菜复种轮作、稻豆间作、再生稻栽培、稻鱼共作、稻鸭共作等9种典型稻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溪 联合梯田 稻作制度 演变
下载PDF
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种质资源变化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吕昭君 王玉洁 +3 位作者 樊荣荣 王维奇 闵庆文 林瑞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年第4期224-228,共5页
分析了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种质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尤溪联合梯田保留了15份传统栽培的水稻种质资源,其中糯稻3个、籼稻7个和粳稻5个。这些传统栽培的水稻平均生育期150.4 d,结实率80.2%、穗粒数132.4粒、千粒重26.1 g。近90年来,联合梯... 分析了尤溪联合梯田水稻种质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尤溪联合梯田保留了15份传统栽培的水稻种质资源,其中糯稻3个、籼稻7个和粳稻5个。这些传统栽培的水稻平均生育期150.4 d,结实率80.2%、穗粒数132.4粒、千粒重26.1 g。近90年来,联合梯田先后推广种植了30个水稻品种,其中常规稻6个、杂交稻24个。与传统水稻相比,后期种植的水稻生育期显著变短、穗粒数显著增加,但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水稻种质资源具有明显向短生育期、大穗、重穗型转化的趋势。并针对联合梯田稻作系统与传统水稻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梯田 水稻 种质资源 保护
下载PDF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与系统稳定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荣荣 王玉洁 +4 位作者 吕昭君 郑新宇 王维奇 闵庆文 林瑞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年第4期240-245,共6页
[目的]保护联合梯田的生态农业技术遗产资源。[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农户走访等方法,调查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结果]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1)利用森林蓄水、梯田调蓄、流水串灌和分级截流的方式... [目的]保护联合梯田的生态农业技术遗产资源。[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农户走访等方法,调查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结果]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1)利用森林蓄水、梯田调蓄、流水串灌和分级截流的方式分配水资源,并根据稻作类型及水稻生育期的需水特性管理水分;(2)采用种植绿肥、放养红萍、秸秆还田、施用厩肥、沤制农家肥,以及种养结合、稻豆间作等措施维持地力;(3)以复种轮作、种养结合和秸秆覆盖为主,人工与化学除草为辅的途径控草;(4)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控病虫害。[结论]联合梯田保留的传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对维持梯田稻作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蕴含的土地用养结合、物质循环再生与生物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对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梯田 田间管理技术 系统稳定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保护的关键问题与解决途径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淑云 胡伟芳 +3 位作者 闵庆文 张起景 张永勋 王维奇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71-76,共6页
通过对联合梯田农业文化(景观)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濒危性进行辨析,探讨联合梯田农业文化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农业文化保护的总体思路和途径,以期促进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 农业文化 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 联合梯田
下载PDF
SWOT框架下尤溪联合梯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夏凯风 曾芳芳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第2期48-51,共4页
通过对尤溪联合梯田发展休闲农业进行SWOT分析,认为其具有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交通条件便捷、景色独具特色等优势,且面临着宏观政策支持有力和休闲农业市场潜力巨大等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知名度有待提升、劳动力资源短缺、产品特色... 通过对尤溪联合梯田发展休闲农业进行SWOT分析,认为其具有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交通条件便捷、景色独具特色等优势,且面临着宏观政策支持有力和休闲农业市场潜力巨大等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知名度有待提升、劳动力资源短缺、产品特色不足等发展劣势,以及面临着竞争对手众多、环境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等挑战。最后,提出应从加大政府引导职能、突出地方特色和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方面入手推动尤溪联合梯田休闲农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尤溪联合梯田 休闲农业 开发策略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路径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联合梯田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佳壕 曾芳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21期59-60,共2页
以尤溪联合梯田为例,分析了尤溪联合梯田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其次对在尤溪联合梯田的保护过程中政府、当地居民、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各利益相关主体所起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成立多方参与的联合... 以尤溪联合梯田为例,分析了尤溪联合梯田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其次对在尤溪联合梯田的保护过程中政府、当地居民、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其他各利益相关主体所起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成立多方参与的联合监督管理机构、制定保护政策、提高保护意识、培养专业性人才以及发掘企业优势资源等多方参与路径,以利于有效促进多方共同参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 多方参与 参与式管理 尤溪联合梯田
下载PDF
野香优744在联合梯田的种植表现及绿色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丽娟 林武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5期48-52,共5页
野香优74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野香A与福恢74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200054)。2019年尤溪县引进野香优744在连云村作简比试... 野香优74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野香A与福恢744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200054)。2019年尤溪县引进野香优744在连云村作简比试种,2020、2021年两年安排在尤溪县联合梯田作中稻绿色高效示范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结实率高,米质优等优良特性。总结了野香优744在尤溪县联合梯田中稻区绿色高效种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为闽中山地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梯田 野香优744 特征特性 绿色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尤溪联合梯田周山森林植被生态规划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肇铿 《福建林业》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确保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环境安全,加强其周山森林植被资源保护是关键。根据联合梯田及其周山自然条件和现有森林植被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生态规划原则,提出将梯田周山森林植被生态规划为常绿针阔混交林群落区、翠... 为确保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环境安全,加强其周山森林植被资源保护是关键。根据联合梯田及其周山自然条件和现有森林植被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生态规划原则,提出将梯田周山森林植被生态规划为常绿针阔混交林群落区、翠绿毛竹林群落区、多彩阔叶林群落区、多层次防火林带等"三区一带"四个部分,为加强联合梯田及其周山的森林植被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溪 联合梯田周山 森林植被 生态规划 探讨
下载PDF
尤溪县联合梯田优质中稻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正元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中浙优8号为对照品种,引进5个优质稻品种在尤溪县联合梯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明1优臻占、野香优676每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3.1、33.7 kg,全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12、13 d,且综合性状好,适合中高海... 以中浙优8号为对照品种,引进5个优质稻品种在尤溪县联合梯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明1优臻占、野香优676每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3.1、33.7 kg,全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12、13 d,且综合性状好,适合中高海拔地区作中稻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梯田 中稻 优质稻 品种比较
下载PDF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文化研究综述
17
作者 王群超 《福建史志》 2023年第2期66-70,72,共6页
目前对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文化的研究,或从旅游学路径出发将梯田文化视为旅游资源,或从农学路径出发关注梯田农业系统的运行,或从文化遗产学路径出发探讨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灵魂”,梯田文化本体及其相关系统应成... 目前对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文化的研究,或从旅游学路径出发将梯田文化视为旅游资源,或从农学路径出发关注梯田农业系统的运行,或从文化遗产学路径出发探讨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灵魂”,梯田文化本体及其相关系统应成为今后研究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尤溪联合梯田 梯田文化
下载PDF
联合梯田不同海拔稻田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桂香 王维奇 曾从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7,共8页
以东南丘陵区的联合梯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SAN)、有效磷(SAP)、速效钾(SA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海拔100~299 m(Ⅰ)、300~499 m(Ⅱ)、500~699 m(Ⅲ)、700~899 m(Ⅳ)、900 m以上(... 以东南丘陵区的联合梯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SAN)、有效磷(SAP)、速效钾(SA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海拔100~299 m(Ⅰ)、300~499 m(Ⅱ)、500~699 m(Ⅲ)、700~899 m(Ⅳ)、900 m以上(Ⅴ)5个梯度,SOM含量在海拔Ⅰ~Ⅳ基本稳定,在海拔Ⅴ显著增加;SAN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增加趋势;SAP和SAK含量在海拔Ⅰ较低,从海拔Ⅱ到Ⅴ呈下降趋势.SOM、SAN含量在各海拔梯度肥力总体较高,SAP和SAK肥力中等偏上(除Ⅴ外);SAN与SAP含量比无明显变化规律,SAN与SAK含量比和SAP与SAK含量比随着海拔的升高呈"Ⅴ"字型变化.此外,高海拔区(Ⅳ和Ⅴ)土壤SAN与SAP含量比较高,表明联合梯田土壤在高海拔区存在一定的磷限制,需加强施肥指导,适当增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学 联合梯田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景区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占纪文 黄立洪 +2 位作者 叶丽娜 王巧燕 颜思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以旅游吸引物等4个因子作为准则层,以旅游资源独特性等18因子作为指标层,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体验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通过专家评价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以福建尤溪联合梯田为例,对旅游体验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体验质量 模糊层次分析法 尤溪联合梯田
原文传递
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景观特征识别探索——以紫鹊界、上堡和联合梯田系统为例 被引量:39
20
作者 胡最 闵庆文 刘沛林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7,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了合理的农业景观和生产系统,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识别其文化景观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当前尚缺乏有效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景观特征识别方法,文章借鉴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概... 农业文化遗产形成了合理的农业景观和生产系统,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识别其文化景观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当前尚缺乏有效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景观特征识别方法,文章借鉴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概念,以中国南方的紫鹊界梯田、上堡梯田和联合梯田为案例,探索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识别范畴、依据、指标和方法等理论问题,系统地总结了前述案例的主体基因特征、附着基因特征和相似性基因特征。研究表明,引入文化景观基因分析方法,有望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景观特征分析方法体系,理解不同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独特文化景观特征,为我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和保护等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基因 稻作梯田系统 紫鹊界梯田 上堡梯田 联合梯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