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致切牙扇形移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晓峰 潘晓岗 束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通过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对切牙病理性移位治疗前、后牙周支持组织临床测量指标的变化,对成人牙周病正畸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牙周-正畸联合治疗21例患者唇向散开且两侧病损对称的52颗切牙,随机分为嵴上纤维环切组和非... 目的:通过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对切牙病理性移位治疗前、后牙周支持组织临床测量指标的变化,对成人牙周病正畸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牙周-正畸联合治疗21例患者唇向散开且两侧病损对称的52颗切牙,随机分为嵴上纤维环切组和非环切组,环切组进行嵴上纤维环切术后正畸治疗,测量牙周病临床指标,前牙区定位摄片观察牙槽骨高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嵴上纤维环环切组与非环切组患牙的PD、CAL、CEJAC和RL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SBI、TM计数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2组松动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及CEJ至牙槽嵴顶距离均降低,表明正畸治疗有助于牙周病临床参数的改善;牙根长度变化不明显,说明正畸压入未造成牙根吸收。与非环切组相比,环切组的CAL、TM的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CEJAC的下降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令嵴上纤维环切术更有效地增加牙槽骨高度及牙周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联合治疗 病理性切牙移位 嵴上纤维环切术
下载PDF
牙周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玉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33-36,共4页
分析牙周联合正畸治疗对于牙周炎的治疗效用。方法 所统计的是牙周炎患者,一共60例,予用随机法,所划定的A组(例数计入30)选用牙周联合正畸治疗;所划定的B组(例数计入30)选用牙周治疗。较比项目:①总有效率、②牙周指标、③咬合功能、④... 分析牙周联合正畸治疗对于牙周炎的治疗效用。方法 所统计的是牙周炎患者,一共60例,予用随机法,所划定的A组(例数计入30)选用牙周联合正畸治疗;所划定的B组(例数计入30)选用牙周治疗。较比项目:①总有效率、②牙周指标、③咬合功能、④牙齿松动度、⑤龈沟炎性因子、⑥不良反应率。结果 组间治疗以后的上述指标对比,示为P<0.05。结论 为牙周炎患者实行牙周联合正畸治疗能够增强疗效,改善牙周指标以及咬合功能,且能预防牙齿松动,加快炎性因子吸收,安全性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联合正畸治疗 牙周炎 牙周指标 咬合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的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胡芝爱 邹淑娟 +1 位作者 祝颂松 陈建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以提供教学模式新思路。方法:将30名口腔正畸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知识点配合病例图片展示的传统教...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中的应用,以提供教学模式新思路。方法:将30名口腔正畸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PT讲解知识点配合病例图片展示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增加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即在常规讲授教学前组织研究生学习三维数字化软件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典型病例中的应用。采用随堂测验和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教学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堂测验中,对照组得分为(9.87±1.71)分,实验组得分为(11.40±1.99)分,实验组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在课前对此次课程的期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满意度综合评价中,实验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三维数字化辅助的CBL教学模式应用于研究生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值得在正畸研究生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案例教学法 -颌外科联合治疗 研究生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伴下颌偏斜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1例
4
作者 杨瑞婷 许雅芬 +1 位作者 张洁 周迎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712-715,共4页
对严重的成人骨性Ⅱ类伴下颌偏斜畸形患者一般采用术前正畸去代偿,手术矫正颌骨畸形,术后采用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式。湖南省长沙市口腔医院收治1例成人骨性Ⅱ类伴下颌偏斜患者,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面型... 对严重的成人骨性Ⅱ类伴下颌偏斜畸形患者一般采用术前正畸去代偿,手术矫正颌骨畸形,术后采用正畸精细调整咬合关系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式。湖南省长沙市口腔医院收治1例成人骨性Ⅱ类伴下颌偏斜患者,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面型、咬合关系均改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下颌偏斜患者治疗前综合评估其下颌偏斜的严重程度、形成机制和患者的主诉,并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骨性Ⅱ类 下颌偏斜 联合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5
作者 尹志刚 郭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获取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患者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等相应指标,并收集35例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结束后,UI-NA、UI-LI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LI-NB角度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UI-NA距离较正畸治疗前缩短、LI-NB距离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A、LI-MP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B、ANB、MP-SN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面凸角、鼻唇角较正畸治疗前增大(P<0.05),颏唇角、软组织面角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Sn、UL’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LL’、Pg’、Si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缩短(均P<0.05)。正颌术后1个月与整体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结束后,OHRQOL评分较正畸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正畸治疗后及正颌术后1个月(均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具有较好的正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联合治疗 效果 侧貌软硬组织 面型改善
下载PDF
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廖树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94-0097,共4页
分析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病效果。方法 选择北海市牙博士口腔门诊部130例(2023年1月至12月)牙周病患者随机完成分组,一组为对照组(65例,通过牙周基础治疗),一组为观察组(65例,通过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疾病复... 分析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病效果。方法 选择北海市牙博士口腔门诊部130例(2023年1月至12月)牙周病患者随机完成分组,一组为对照组(65例,通过牙周基础治疗),一组为观察组(65例,通过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半年后的牙槽骨密度(根尖区、牙槽嵴顶)、龈乳头高度、牙周相关卫生指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牙周口腔相关指标结果均为正向改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比更低(P<0.05)。结论 通过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口腔环境与健康,降低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牙龈疼痛并发症风险,减少疾病复发,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联合牙周基础治疗 疾病复发率 并发症 口腔健康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朱承章 杨晨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基础牙周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基础牙周治疗)和观察组(给予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牙龈指数(GI)、牙龈沟出血指数(BI)、牙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水平(AL)及骨钙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GI、BI、PLI、PD、AL及骨钙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7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可改善患者牙周临床指数、骨钙素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联合治疗 侵袭性牙周炎 龈沟液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10-0013,共4页
研究治疗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畸形牙)病人中使用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先天畸形牙病例70例,共计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直接修复牙体,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腔正畸处理。结果 比较组间临床总有效率的对比为研究组明显更高,治疗... 研究治疗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畸形牙)病人中使用联合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先天畸形牙病例70例,共计分成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直接修复牙体,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腔正畸处理。结果 比较组间临床总有效率的对比为研究组明显更高,治疗后显著提升语言及咀嚼功能的评估分值,更快恢复咀嚼功能,在牙齿外观的满意度上,其评估分值在研究组上明显更高,口腔功能评估分值明显更高,治疗后牙齿咬合力也获得了显著强化,P<0.05;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前数据得出P>0.05。结论 研究治疗畸形牙病人中使用联合方式的效果发现效果理想,本文拟定使用口腔正畸方式以及修复处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联合修复治疗 先天牙体形态异常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咽腔影响锥束CT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宏伟 王建国 +1 位作者 蔡智芳 李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0-322,327,共4页
目的:探讨借助锥束CT三维重建技术,定量分析成人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咽腔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所有患者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锥束CT扫描。分别测量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和喉咽段4... 目的:探讨借助锥束CT三维重建技术,定量分析成人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咽腔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所有患者治疗术前1周和术后6个月锥束CT扫描。分别测量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和喉咽段4个平面的冠状径、矢状径和横截面积以及各区段的正中矢状面积。结果:术后组与术前组相比,鼻咽段和腭咽段2个平面的截面积、矢状径和正中矢状面积,术后组均大于术前组(P<0.05);舌咽段和喉咽段2个平面的截面积、矢状径和正中矢状面积,术后组均小于术前组(P<0.05)。结论:骨性Ⅲ类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咽腔的舌咽段和喉咽段有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腔 锥束CT 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牙槽骨结构改建的锥形束CT测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启航 芦昕 +6 位作者 童磊 商永慧 李帅 刘文 周建华 袁荣涛 郭庆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9-3735,共7页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下前牙去代偿疗效及牙槽骨结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射线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在牙槽骨中的角度及线距等指标,锥形束CT测量和分析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以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从X射线侧位片来看,与治疗前相比,下前牙去代偿后相应牙槽骨改建量变化明显,牙根明显向牙槽骨中心移动,但较正常个体仍有部分差距;②锥形束CT测量发现几乎所有牙齿治疗后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的长度和宽度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有的牙槽骨改建甚至已经达到了健康人水平;③治疗前大部分患者往往因为牙齿代偿生长而造成下切牙唇/舌侧的骨开窗/骨开裂,而在术前正畸阶段通过去代偿使牙槽骨改建,牙齿角度发生明显变化,术前正畸使上前牙内收,下前牙唇倾控根,但是术前去代偿量往往不足;在正颌手术阶段,颌骨位置通过定位导板切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退;术后正畸过程中精调效果更好,虽然牙齿与颌骨位置均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趋势,但术后正畸更接近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颌 -联合治疗 下前牙去代偿 骨开裂 骨开窗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朱北兰 郭月红 +1 位作者 周华安 傅新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评价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扇形移位的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用方丝弓固定正畸方法内收并排齐扇形移位的前牙,同时配合牙周护理及调牙合等措施,消除炎... 目的:评价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扇形移位的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用方丝弓固定正畸方法内收并排齐扇形移位的前牙,同时配合牙周护理及调牙合等措施,消除炎症及牙合创伤,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共治疗74颗牙,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牙牙周袋、牙槽骨吸收情况。所得数据采用Ridit分析及χ2检验。结果:经1~2a随访,40岁以下患者牙周袋情况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牙槽骨吸收也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消除牙合创伤,排齐牙列,并使治疗效果达到长期稳定,但应注意患者年龄不宜超过4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联合治疗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牙周炎症 联合治疗 扇形移位 方法 前牙 疗效观察 RIDIT分析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的非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奕 陈燕 包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指标的非对称性。方法选取不同程度颜面不对称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治疗前测量指标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指标的非对称性。方法选取不同程度颜面不对称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治疗前测量指标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进行比较,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归纳出颜面不对称患者倾向于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测量指标,并得出其参考值。同时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测量指标非对称率的差异。结果有14项指标治疗前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中与Me[X]具有较高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为Ag[X]。28例患者以下颌骨体部不对称为主,15例患者以下颌升支不对称为主,2例患者同时存在下颌体部和下颌升支的不对称。Me[X]等15项测量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面部的不对称主要集中在面下1/3,以下颌体部不对称为主要表现。当与Me[X]具有高度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Ag[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11.31%,Go[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9.79%,且Me[X]大于参考值下限5.2 mm时,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倾向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不对称 后前位片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牙周炎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影 尹丽雪 李惠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4期101-102,共2页
目的对牙周炎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牙周炎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18例。设置A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进行治疗,设... 目的对牙周炎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牙周炎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18例。设置A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进行治疗,设置B组为实验组,使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间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平均附着丧失(AL)等指标。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患者在PLI、BOP、BI、PD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AL上比对照组患者略低,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可以取得较单纯牙周组织再生术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更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的全面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24例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隐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聂萍 姜宁 +4 位作者 丁琴凤 张雷 蔡鸣 朱敏 王旭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24例,其中,实验组(n=12)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n=12)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分...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24例,其中,实验组(n=12)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n=12)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正畸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及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采用SPSS 20.0软件包中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头影测量指标SNA、SNB、ANB、U1-SN、L1-MP值均发生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2组参数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美观性、舒适度、便捷性、咀嚼效能以及语言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为8.8±0.5分(P>0.05)。结论: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对联合治疗的美观舒适性及效果较为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骨性Ⅲ类错[牙合] 偏颌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先天性牙缺失患者的单纯正畸治疗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浅探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蕾 王传江 魏玉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失牙患者的缺牙特征及单纯正畸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科矫治的先天失牙患者24人,拍全口曲面断层片、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根据面型及牙列拥挤度等决定治疗方案,通... 目的:探讨先天失牙患者的缺牙特征及单纯正畸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科矫治的先天失牙患者24人,拍全口曲面断层片、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根据面型及牙列拥挤度等决定治疗方案,通过正畸治疗将间隙集中后再义齿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4例先天失牙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均获得正常覆盖、覆关系,面型协调,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先天缺失1~2牙的错畸形,根据面型、错情况、缺牙数目设计不同矫治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多牙先天牙缺失,常需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牙 治疗 -修复联合治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软组织角度改变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娜 张文娟 +1 位作者 史洪涛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13个软组织标志点,测量所形成的角度,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相比,除上下唇角(A’UL-B’LL)外,其余15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a与手术后3个月相比,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Z角和UL均有显著差异(P<0.05)。(3)术后3a与术后3个月比较,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rn-Pos)、Z角、UL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术后3a与术后1a比较,面型角(G-Sn-Pos)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3a内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但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错[牙合] -联合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匡威 段建民 +7 位作者 汪维健 谭家莉 王桥 李潇 何黎升 商洪涛 赵晋龙 刘彦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Ⅱ类错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开云 郑翼 +1 位作者 王昕 罗颂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采用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 :选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连续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 ,年龄 2 0~30岁。在术前及术后 6~ 12个月摄取X线头侧位片 ,对 16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结果 :在矢状向上 ,上唇沟点、上唇缘点、上唇下点后退均大于 2mm(P <0 0 1) ;与上切牙点后移量之比为 0 5 9∶1~0 6 4∶1;颏唇沟软、硬组织点前移量之比为 0 83∶1,软组织颏前点与硬组织颏前点前移量之比为 0 95∶1。在垂直向上 ,鼻尖点、鼻底点、上唇缘点平均向上移动量均小于 1mm(P >0 0 5 ) ;但软组织颏前点、颏唇沟、下唇缘点、下唇上点向上移动量均大于 2mm(P <0 0 5 ) ,与相应的硬组织移动量之比为 1 0 7∶1~ 1 34∶1。结论 :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经外科—正畸联合治疗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在矢状方向 ,上下颌软组织改变量均小于硬组织 ;但在垂直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Ⅱ类错He 外科-联合治疗 软组织侧貌变化 口腔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术前正畸去代偿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少华 莫水学 +1 位作者 庞煊奈 陈亚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46-349,352,共5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治疗前和经术前正畸后手术前骨性和牙性的垂直向、矢状向变化及牙齿去代偿情况,分析总结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包括...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治疗前和经术前正畸后手术前骨性和牙性的垂直向、矢状向变化及牙齿去代偿情况,分析总结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包括行完善的术前正畸的骨性Ⅲ类患者25例,治疗前根据临床检查、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分析等与正颌外科医生会诊制定治疗计划。经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和术后正畸观察患者疗效。结果:大多数患者的术前正畸为非拔牙矫治,少数为拔上颌双尖牙和因龋坏等原因拔除其他部位的牙齿。经过术前正畸去代偿治疗,骨性方面垂直向和矢状向的关系均无变化。在牙性方面大多数上前牙代偿情况没有明显变化,而下前牙去代偿比较完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术前正畸可以去除大部分下颌前牙代偿,但是上前牙去代偿效果不明显。虽然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但术前正畸并未达到完全去代偿。能否完全去除代偿及有无必要完全去除代偿,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联合治疗 术前 去代偿
下载PDF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勇 房兵 沈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年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35岁。术前正畸完成后,LeFortI型截骨术联合上颌骨前段截骨术将上牙槽骨-上前牙整体竖直并后退,术后正... 目的:观察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的疗效及稳定性。方法:选择双颌前突成年患者28例,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35岁。术前正畸完成后,LeFortI型截骨术联合上颌骨前段截骨术将上牙槽骨-上前牙整体竖直并后退,术后正畸调整咬合关系。拍摄治疗前、术前正畸完成、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治疗后5个月时间点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11.77±9.9)°(P<0.001),上牙槽骨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减小(6.24±3.9)°(P<0.001),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增大(19.4±8.6)°(P<0.001),上中切牙突度减小(6.62±2.2)mm(P<0.001),露齿减少(3.82±3.6)mm(P<0.001)。上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变化不大(P>0.05)。软组织表现为鼻唇角增大,上、下唇后移及颏前点前移。术后各阶段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效果稳定。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正上前牙及上牙槽骨严重前突、改善露龈,维持牙根唇侧有足够的牙槽骨厚度,治疗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上颌骨前段截骨术 双颌前突 竖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