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干细胞移植的联合治疗策略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敬星 胡建国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2-65,共4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灾难性疾病,预后极差,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脊髓损伤病理过程的复杂性,目前认为任何单一的治疗措施都不足以修复损伤的脊髓。因此,各种基于干细胞移植的联合治疗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验研究当中,... 脊髓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灾难性疾病,预后极差,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脊髓损伤病理过程的复杂性,目前认为任何单一的治疗措施都不足以修复损伤的脊髓。因此,各种基于干细胞移植的联合治疗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验研究当中,且日益受到重视。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组分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移植 联合治疗策略
下载PDF
基于联合治疗策略的紫杉醇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原栎潼 孙敏捷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42-2250,共9页
紫杉醇(paclitaxel, PTX)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天然植物来源的化疗药物。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开发和研究了多种PTX药物递送系统。由于PTX生物利用度低、易产生多药耐药性、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及复杂性等问题,PTX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临... 紫杉醇(paclitaxel, PTX)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天然植物来源的化疗药物。近几十年来,研究者们开发和研究了多种PTX药物递送系统。由于PTX生物利用度低、易产生多药耐药性、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及复杂性等问题,PTX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仍然不理想。联合治疗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肿瘤治疗策略,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肿瘤治疗方法聚集到同一药物递送系统中,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这比单一疗法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和前景。本文主要对双模式和多模式联合策略的PTX纳米递送系统进行简单综述。其中双模式联合策略包括联合化疗、化学-光热疗法、化学-光动力疗法、化学-免疫疗法、化学-基因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肿瘤联合治疗策略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原文传递
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看不同联合方案的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静 张欣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12-16,共5页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推荐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N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PEG-IFN),但是单独使用均难达到临床治愈。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将NA和PEG-IFN联合应用,...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推荐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N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PEG-IFN),但是单独使用均难达到临床治愈。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将NA和PEG-IFN联合应用,为提高抗病毒疗效提供了可能。联合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初始联合和序贯联合,其中序贯联合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方面可能优于初始联合,潜在原因可能是NA治疗可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复制,在开始加用PEG-IFN治疗之前,NA治疗使患者针对HBV的特异免疫得到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初始联合治疗策略 序贯联合治疗策略 临床治愈
下载PDF
MOFs基的纳米药物用于化学动力学治疗
4
作者 李晓幸 宋小妹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2期61-61,70,共2页
化学动力学疗法是基于肿瘤内发生芬顿或芬顿样反应的一种抗肿瘤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有许多的纳米药物被开发用于化学动力学疗法。其中,金属有机骨架MOF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被认为能够引发有效的芬顿反应从而用于化学动力学治疗。MOFs... 化学动力学疗法是基于肿瘤内发生芬顿或芬顿样反应的一种抗肿瘤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有许多的纳米药物被开发用于化学动力学疗法。其中,金属有机骨架MOF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被认为能够引发有效的芬顿反应从而用于化学动力学治疗。MOFs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分解,从而为芬顿反应提供有效的金属离子。此外,轮廓分明的孔使MOFs可以充当载体来输送辅助制剂或治疗剂,进一步增强化学动力学疗法或开展各种联合治疗策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MOFs在化学动力学中的应用,并希望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芬顿反应 芬顿样反应 化学动力学疗法 联合治疗策略
下载PDF
细菌与免疫疗法联用的抗肿瘤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雯霏 何春婷 +1 位作者 张志荣 孙逊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利用细菌作为一种癌症治疗手段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机制等相关问题的不断探究,细菌疗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平台技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策略、新潜能。某些细菌依靠其自身特性,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不仅对... 利用细菌作为一种癌症治疗手段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机制等相关问题的不断探究,细菌疗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平台技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策略、新潜能。某些细菌依靠其自身特性,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不仅对肿瘤生长产生直接抑制作用,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显著提升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甚至有助于解决转移性肿瘤等难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上调控细菌的分子机制来定制其生物功能,高效递送各种免疫治疗剂至肿瘤病灶处而发挥作用,达到精确调控、有效激活的目的,这是其他药物传递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肿瘤靶向型细菌介导的治疗方案既可作为单一疗法应用,也可与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放疗和光热治疗等联合,以获得更佳的临床治疗结果。因此,该文主要讨论了活细菌发挥肿瘤靶向性和抗肿瘤免疫作用的关键,总结了生物工程菌用于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及其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的优势,为细菌疗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疗法 免疫治疗 生物工程菌 药物传递载体 联合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