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十二指肠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术治疗胰头癌3例报告
1
作者 戈小虎 龚旭晨 +1 位作者 李雪松 熊炜 《新疆医学》 2001年第4期310-311,共2页
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1年4月对3例胰腺肿瘤侵犯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患者行肿瘤切除、血管重建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65岁。以“全身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经CT诊断为胰头癌。于2000年2月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胰头肿块... 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1年4月对3例胰腺肿瘤侵犯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患者行肿瘤切除、血管重建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65岁。以“全身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经CT诊断为胰头癌。于2000年2月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胰头肿块向后方侵及肾静脉下方下腔静脉。用辛氏钳阻断下腔静脉,切除肿瘤、胰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胰腺十二指肠 联合血管切除术 重建
下载PDF
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术治疗胰腺癌 被引量:2
2
作者 时建 陈强谱 J Gastrointest Surg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6期65-71,共7页
目前胰腺癌的有效治疗策略是彻底地手术切除联合辅助化疗或放疗。随机临床试验报道单纯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8个月,手术后联合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22个月。术后同步放化疗组生存效益较单纯手术组更明显,中位生存期... 目前胰腺癌的有效治疗策略是彻底地手术切除联合辅助化疗或放疗。随机临床试验报道单纯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8个月,手术后联合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22个月。术后同步放化疗组生存效益较单纯手术组更明显,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个月和19个月。虽然这些治疗方案在总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治疗 联合血管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 胰腺癌 中位生存期 临床试验报道 切除 单纯手
原文传递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琳 潘吉勇 金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肝硬化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的肝硬化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给予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M(Ig M)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4.3±44.2)min、(298.2±28.5)ml、(2.1±0.8)d、(2.2±1.1)d、(4.1±1.3)d、(8.9±2.8)d,对照组分别为(214.3±51.9)min、(423.6±32.9)ml、(3.8±1.4)d、(4.0±1.3)d、(7.4±2.9)d、(14.5±4.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Ig M、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的Ig M、CRP水平分别为(1.41±0.18)g/L、(20.78±13.45)mg/L,对照组分别为(0.85±0.09)g/L、(46.56±25.65)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腹腔镜 开腹手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护理
4
作者 冯爱芳 杨勤玲 程亚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64-2166,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围手期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元贵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7月选取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54例,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各27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7月选取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54例,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各2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开腹治疗组明显缩短,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安全性较开腹方式更佳,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山山 周元龙 +5 位作者 杨季红 郭涛 赵继森 高峰 陈圣 李靖华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实施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lenectomy and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SPD)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实施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lenectomy and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SPD)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实施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88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资料完整性及失访患者,排除24例患者。依据PVST发生与否分为PVST组与非PVST组,分析总结PVST组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入组的64例择期SPD的患者,术后发生PVST 22例,未发生PVST 42例,发生率34.38%。PVST组中BMI、糖尿病、高血压病、性别、年龄、酗酒、吸烟、术前PT、术前INR、术后第1、3、5、7天血小板计数(PLT)、术后肠系膜上静脉、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止血药物与非PVS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ST组术前PLT、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脾静脉直径、术前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直径、术后脾静脉直径与非PVS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PLT、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脾静脉直径、术前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直径、术后脾静脉直径可能是SPD术后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针对以上危险因素检测评估,以期达到预防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PVST形成,在临床工作中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门静脉系统血栓
下载PDF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东 彭经纬 谢辉晋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预测措施。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将患者分成A组和B组。...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预测措施。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诊治的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将患者分成A组和B组。在B组,当出现抗凝指针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短期抗凝治疗。使用彩超检查门脉指标和诊断PVT形成。结果术后,在B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66.7%)接受了短期抗凝治疗;在术后3 w末,超声检查发现PVT患者15例(25.0%),其中A组11例(36.7%),显著高于B组的4例【(13.3%),P<0.05】;血栓形成组门静脉直径为(1.5±0.3)cm,与无血栓形成组比,无显著性差异【(1.4±0.2)cm,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为(12.3±1.4)cm/s,显著低于无血栓形成组【(14.5±1.7)cm/s,P<0.05】;血栓形成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P<0.05);血栓形成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为(142.6±58.9)×109/L,显著高于无血栓形成组【(91.4±52.4)×109/L,P<0.05】。结论在采取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时,需警惕术后PVT的形成。对术后血小板计数急剧升高、血清D-二聚体显著升高和门脉血流减慢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门静脉血栓 D-二聚体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LSED术联合胃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5期24-26,30,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ED)联合胃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胃镜治疗分... 目的:观察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ED)联合胃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胃镜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LSED术治疗,研究组32例采用LSED术联合胃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门静脉相关指标(静脉内径、门静脉压及血流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恶心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AST、ALT、TBil水平,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压及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12.90%VS 6.25%),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3.12%,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ED术联合胃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GVB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再出血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胃镜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和分、断流联合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何立 王玉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6期190-191,共2页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2008年间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1例和同期接...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2008年间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1例和同期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期分、断流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率及腹水消失率优于单纯断流组(P<0.05)。单纯断流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4.8%,高于分、断流联合术组的4.2%(P<0.05)。单纯断流组5例发生肝性脑病,占2.84%;分、断流联合组5例,占7.04%。结论分、断流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疗效优于单纯断流术,但术后仍有较高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单纯断流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门腔静脉分流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基于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杨鑫 王文剑 +4 位作者 傅剑雄 孙骏 叶靖 蒋国庆 罗先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7-912,共6页
目的:探讨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ECV)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胃底食管静脉再出血(EG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的患者术前CT图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经过术后一年的随... 目的:探讨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ECV)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胃底食管静脉再出血(EG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的患者术前CT图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经过术后一年的随访,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和非再出血组。选取平扫及延迟期图像,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及主动脉的增强前后CT值,计算肝脏及脾脏细胞外体积分数(ECV)。比较ECV在再出血与非再出血组之间差异。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构建ECV及联合参数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SD术后再出血组肝脏ECV值显著低于非再出血组(32.0%±4.5%vs.39.9%±4.0%,P<0.0001)。再出血组脾脏ECV低于非再出血组(42.1%±7.5%vs.46.2%±6.8%,P=0.002)。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肝脏ECV是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再出血的诊断效能AUC值分别为0.711、0.724、0.923。联合模型(PT+FIB+肝脏ECV)的AUC值为0.963,与单独肝脏ECV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ECV能有效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LSD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优于PT和FIB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肝硬化 细胞外体积分数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食管胃底静脉再出血
下载PDF
肥胖及脾长径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教邦 李国强 +2 位作者 王希超 李鹏 袁庆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 探讨肥胖及脾长径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指数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m^... 目的 探讨肥胖及脾长径对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指数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和非肥胖组(BMI< 25 kg/m2),并根据脾长径将患者分为脾AC线>20 cm组及脾AC线≤20 cm组.结果 (1)肥胖患者手术时间、中转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均高于非肥胖组[分别为(184.0 ±49.0) min比(142.0 ±39.0) min、26.1%比8.0%、26.1%比6.7%,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AC线长径≥20 cm患者,肥胖组术中中转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9%比11.7%,33.3%比8.8%,均P<0.05);脾AC线<20 cm患者肥胖与非肥胖组多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肥胖患者中,脾AC线长径≥20 cm亚组手术时间及中转手术率高于脾AC线长径<20 cm亚组[分别为(224.0±42.0)min比(152.0±44.0) min,42.9%比12.0%,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长径并未影响非肥胖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肥胖延长了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的手术时间,增加了中转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脾长径对肥胖患者中转手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 切除联合贲周血管离断 肥胖 脾长径
原文传递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效果回顾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丹 陈亚军 +4 位作者 张廷冲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沈秋龙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09-413,共5页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随访结...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均选择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 ~ 60个月.22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7例,其中4例患儿有服用含有非甾体类药物成分的“感冒药”或“退烧药”,经保守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8例单纯脾功能亢进患儿术后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儿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所有患儿无脾切除凶险性感染的发生.有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其脾脏体积明显小于单纯脾功能亢进的患儿.结论 (1)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对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增加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的风险;(3)脾脏的体积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切除 脾功能亢进 出血 外科手 脾脏大小
原文传递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术后导管溶栓抗凝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宝定 田明国 +1 位作者 卜阳 丁妮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胃网膜右静脉置管联合术后经导管溶栓抗凝、序贯口服华法林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1例术前并发门静...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胃网膜右静脉置管联合术后经导管溶栓抗凝、序贯口服华法林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1例术前并发门静脉血栓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以及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均经胃网膜右静脉导管滴注尿激酶溶栓及低分子肝素溶液抗凝;出院后口服华法林直至门静脉血栓消退,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不同时段与术前结果比较,术后7 d门静脉血栓无变化8例(38.1%)、血栓减小13例(61.9%),术后3个月血栓减小14例(66.7%)、血栓消失7例(33.3%),术后6个月血栓消失18例(85.7%),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14.3%)。全部病人食管胃静脉曲张较术前明显缩小,无复发及再出血发生。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及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早期经胃网膜右静脉导管溶栓抗凝,以及后期口服华法林是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栓 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脾静脉近端结扎 经导管溶栓
原文传递
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康 周军 +1 位作者 雷霆 贾紫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798-802,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以下简称“腹腔镜选择性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行腹腔镜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 目的分析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以下简称“腹腔镜选择性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行腹腔镜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再出血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47例行腹腔镜选择性断流术患者中有20例(13.6%)发生了再出血。腹腔镜选择性断流术后发生了再出血和未再出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门静脉主干直径、肝功能分级、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肝功能分级[OR=3.444,95%CI(1.211,9.793),P=0.020]、腹水[OR=2.859,95%CI(1.069,7.645),P=0.036]、肝性脑病[OR=4.265,95%CI(1.121,16.230),P=0.03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OR=6.744,95%CI(1.675,27.156),P=0.007]和血小板计数[OR=4.744,95%CI(1.073,20.969),P=0.040]是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腹腔镜选择性断流术后存在再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前应积极处理,术后应高度警惕预防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切除 再出血
原文传递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卓鑫 宣佶 +8 位作者 陈春燕 杨凤梧 蒋铭佐 杨秋燕 仇玉平 刘现忠 杨妙芳 徐华兵 汪芳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125例肝硬化伴食... 目的探讨肝硬化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符合入组标准的125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组(简称脾切除组)45例,非脾切除组80例,对两组患者的内镜治疗情况、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改善情况、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组织胶中位使用量为4.5 mL。1年后静脉曲张的改善情况:脾切除组总有效率为80.0%(36/45),非脾切除组总有效率为57.5%(46/80),两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20、9例和20、26、34例,χ^(2)=6.469,P=0.039)。脾切除组和非脾切除组分别有2例和14例患者出现再出血,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比17.5%,Log-rankP=0.039)。两组在1年内均无患者死亡,也无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接受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与未行脾切除术的患者相比,应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再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静脉曲张程度并降低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脾功能亢进 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建 肖卫东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5期86-88,共3页
肝内胆管癌是第二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外科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癌惟一可能达到根治的治疗方式。目前,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仍有许多争议点,如肝切除的范围与切缘、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ALPPS、肝移植及复发后... 肝内胆管癌是第二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外科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癌惟一可能达到根治的治疗方式。目前,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仍有许多争议点,如肝切除的范围与切缘、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ALPPS、肝移植及复发后再次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治疗 联合血管切除术 二步肝切除
下载PDF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系统八例诊治体会
17
作者 王东才 曲宏伟 +5 位作者 邹玉环 柳建中 王东才 曲宏伟 邹玉环 柳建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z1期375-,共1页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处于增高趋势,胰腺癌约50%的病人已有远处转移,35%的病人表现为肿瘤局部的晚期性病变.由于与门静脉系统毗邻,胰腺癌常易于侵犯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处于增高趋势,胰腺癌约50%的病人已有远处转移,35%的病人表现为肿瘤局部的晚期性病变.由于与门静脉系统毗邻,胰腺癌常易于侵犯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M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汇合部SM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门静脉 胰腺联合血管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