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联俄拒日政策
1
作者 苑宏光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8-31,共4页
甲午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由此导致了对外政策的重要变化,由原来的亲英政策转变为疏英、亲俄、拒日的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致使东北再次遭到帝国主义的瓜... 甲午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由此导致了对外政策的重要变化,由原来的亲英政策转变为疏英、亲俄、拒日的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致使东北再次遭到帝国主义的瓜分,日本侵略势力侵入东北。从此,东北陷入了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清政府 政策 对外政策 民族危机
下载PDF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喻大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不予深究,简单否定。然而,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事实上,出于维护东北主权、联日拒俄的考虑,在战争中,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不予深究,简单否定。然而,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事实上,出于维护东北主权、联日拒俄的考虑,在战争中,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同时,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可见,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所谓对中立的“恪守”和“尊重”主要是一种煞有介事的姿态,以避免战争的扩大化,这也折射出当时英美等列强的意图和复杂的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清政府 局外中立 联日拒俄
下载PDF
论清末梁启超的外交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云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联日拒俄”的外交思想,认为只有联合日本,抵抗强俄,才能免遭列强瓜分的危难:日俄战争后,梁启超又为中国设计了“名誉孤立”的外交方针,以便使中国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这一转变反映了梁启超外交思想的日趋成熟...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联日拒俄”的外交思想,认为只有联合日本,抵抗强俄,才能免遭列强瓜分的危难:日俄战争后,梁启超又为中国设计了“名誉孤立”的外交方针,以便使中国在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这一转变反映了梁启超外交思想的日趋成熟,更反映了梁启超对中国内政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梁启超 联日拒俄 名誉孤立 内政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之悖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60,共9页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战败而告结束。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没有采纳方伯谦提出的完整、具体的攻势防御战略,而是制订了以"存在的舰队"理论为指导的消极防御战略,先是发展海军方针的改变,紧接着是整个国家安全战略、军事...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战败而告结束。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没有采纳方伯谦提出的完整、具体的攻势防御战略,而是制订了以"存在的舰队"理论为指导的消极防御战略,先是发展海军方针的改变,紧接着是整个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的改变,迫使福州船政和海军不得不长期处于极端艰窘的境地,这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首先,清廷对国家战略层面的一系列错误指导:第一,甲申马尾海战以后清廷决定今后海军建设方针由"造船育才为主,买船引进人才为辅"改为"以购买西方铁甲船为主";第二,国家安全战略由"联俄防日保韩"改为"联日拒俄保韩",相应地国家军事战略由"塞防海防并重"改为陆海战略失衡的"塞防独重"。其次,北洋实力派制订的指导战争的军事方略是完全错误的方略。而宣战后李鸿章上奏折阻止光绪帝采纳礼部右侍郎志锐"请以方伯谦替代不懂海军且畏敌避战的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建议,则使此战在战争帷幕尚未拉开,国家战败、北洋水师覆灭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军事战略 联日拒俄保韩 陆海战略失衡 攻势防御战略
原文传递
从甲午战败看清廷的腐朽 被引量:1
5
作者 蔡秉颀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38-38,共1页
“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奏请海军“定远”、“镇远”二舰拟添购克虏伯炮十二尊,以替换已有之旧船炮.旋奉谕:‘下所司知之’,而迟未实行.”
关键词 李鸿章 北洋海军 海军军费 满足她的愿望 失败原因 甲午中战争 朝鲜战争 中国近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