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联结感在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的中介效应研究
1
作者 方素娟 伍丽华 +4 位作者 吴心雨 廖源 赵耀 魏婉婷 李瑜 《护理学报》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医院临床护士社会联结感在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感知压力量表、工作沉浸感量表和社会联结量表对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并验证中介模型。结果 ... 目的 探讨中医院临床护士社会联结感在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感知压力量表、工作沉浸感量表和社会联结量表对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并验证中介模型。结果 本组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总分为(40.20±8.44)分、社会联结感总分为(88.38±16.72)分、工作沉浸感总分为(42.49±8.32)分。中医院临床护士感知压力总分与工作沉浸感和社会联结感总分均呈负相关(r=-0.530~-0.414,均P<0.001),社会联结感总分与工作沉浸感总分呈正相关(r=0.362,P<0.001)。中医院临床护士社会联结感在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83,占总效应的22.3%。结论 中医院临床护士工作沉浸感为中等偏上水平,社会联结感在感知压力与工作沉浸感间发挥中介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心理赋权或情绪认知调控策略,以帮助护士应对主观压力的影响,通过增强团队的联结度,以提高工作沉浸感,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工作沉浸 知压力 社会联结感
下载PDF
与自然亲近增加中学生的幸福感?——自然联结感、积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
作者 刘勇 谭龙 刘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1期9-13,共5页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较少涉及自然环境元素,而自然环境对人具有积极的作用。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自然联结感对于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作用。采用自然联结感量表、积极心理健康量表及主观幸福感自评量表对898名高中生进行调...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较少涉及自然环境元素,而自然环境对人具有积极的作用。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自然联结感对于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作用。采用自然联结感量表、积极心理健康量表及主观幸福感自评量表对89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感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幸福感。这提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多关注积极心理健康方面,加入更多环境体验有关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联结感 积极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
下载PDF
正念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然联结感的中介作用
3
作者 干瑜璐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8-94,共7页
文章探讨正念、生活满意度与自然联结感的关系。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与自然联结感量表对10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正念与生活满意度、自然联结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自然联结感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正... 文章探讨正念、生活满意度与自然联结感的关系。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与自然联结感量表对101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正念与生活满意度、自然联结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自然联结感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正念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自然联结感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自然联结感在大学生正念与生活满意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正念 生活满意度 自然联结感
下载PDF
环保广告聚焦主体差异与绿色购买意愿——敬畏情绪的调节作用和自然联结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莉 孙建鑫 张玲 《珞珈管理评论》 2021年第2期125-140,共16页
企业在宣传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环保广告的说服效用,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课题。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思维模式理论,通过情景实验法探讨了环保广告聚焦主体差异(企业聚焦vs.消费者聚焦)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 企业在宣传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环保广告的说服效用,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课题。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思维模式理论,通过情景实验法探讨了环保广告聚焦主体差异(企业聚焦vs.消费者聚焦)对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企业聚焦,消费者聚焦型环保广告更能激发个体的绿色购买意愿;敬畏情绪在环保广告聚焦主体差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同时自然联结感在环保广告聚焦主体差异与敬畏情绪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企业合理有效地选择广告聚焦主体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广告聚焦 敬畏情绪 自然联结感 绿色购买意愿
下载PDF
抑郁与自杀未遂的关系:心理痛苦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联结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才智 王婷 +2 位作者 于丽霞 段文婷 王巍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9-682,787,共5页
目的:考察心理痛苦在抑郁与自杀未遂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联结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杀未遂自编问卷,从武汉市三所大学抽取了1169名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联... 目的:考察心理痛苦在抑郁与自杀未遂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联结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心理痛苦量表和自杀未遂自编问卷,从武汉市三所大学抽取了1169名大一、大二的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1)社会联结感与抑郁及自杀未遂显著负相关;抑郁以及心理痛苦与自杀未遂显著正相关;(2)心理痛苦在抑郁与自杀未遂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社会联结感调节了抑郁通过心理痛苦影响自杀未遂的中介过程的后半条路径。结论:抑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未遂,还可以通过心理痛苦间接影响自杀未遂。尽管心理痛苦和抑郁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但高社会联结感能够有效地抑制心理痛苦对自杀未遂的危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联结感 抑郁 心理痛苦 自杀未遂
原文传递
“若水教育”理念下师生联结感的有效构筑
6
作者 李勇泽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第7期58-59,共2页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在教育中融入情感是对当今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相关情感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试图从共情相伴建立起师生联结感、培养师生完整性来促进师生联结、敞开开放的胸怀提升师生联结感这三个路径浅谈如何构筑师生联结感。
关键词 教育 联结感 共情 完整人
原文传递
自杀未遂住院的抑郁症患者自杀前心理体验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春苗 王志稳 +3 位作者 李献云 徐恩瑶 李娜 安会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40-845,共6页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自杀前2周的主观体验,探究患者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和认知特点,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2周内有自杀未遂史的抑郁症患者22例,对其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及自我评...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自杀前2周的主观体验,探究患者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和认知特点,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2周内有自杀未遂史的抑郁症患者22例,对其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及自我评价、死亡态度、疾病认知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自杀前的负性感受增强、社会联结感降低,对自我、死亡和疾病的认知普遍存在认知歪曲,其中极端化认知歪曲突出。结论:临床上应特别关注负性感受强烈、极端化的认知歪曲突出和社会联结感低的抑郁症患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此类患者的自杀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社会联结感 认知歪曲 定性研究
下载PDF
绘制一幅有“序”有“质”的心理课堂管理图景
8
作者 杨文静 李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第6期23-25,共3页
常规的心理课上,教师往往会在课程开始通过告知学生课堂规则进行课堂管理,如在PPT上展示“尊重别人”“认真倾听”“积极分享”等标语,但对于见惯了此类标语的学生而言,这种方式收效甚微。要想管理好心理课堂纪律,教师需要无条件接纳每... 常规的心理课上,教师往往会在课程开始通过告知学生课堂规则进行课堂管理,如在PPT上展示“尊重别人”“认真倾听”“积极分享”等标语,但对于见惯了此类标语的学生而言,这种方式收效甚微。要想管理好心理课堂纪律,教师需要无条件接纳每一个学生,通过满足学生的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激发学生认可心理课堂管理的内在动机,同时,调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发挥教学机智,如此才能绘制出一幅有“序”有“质”的课堂管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课堂管理 无条件接纳 自主 胜任 联结感 教学机智
下载PDF
人际同步对合作行为的促进机制及解释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昕玥 崔丽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7-1326,共10页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高和积极情绪的唤起,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模型:自我-他人重叠模型、合作加强模型和集体沸腾模型。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剖析同步行为的亲社会功能,厘清同步效应的调节机制、特异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同步 合作 社会联结感 群体身份认同 自我-他人表征重叠
下载PDF
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
10
作者 雷燕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6年第3期6-8,10,共4页
一个人的心灵生命,往往与其阅读经历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大体取决于该民族的阅读水平。“读写社区”在教师的引领下,带动孩子、家长一同浸润于书香,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展开想象,将这些情感交汇在一起便会促成儿童产生一种... 一个人的心灵生命,往往与其阅读经历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大体取决于该民族的阅读水平。“读写社区”在教师的引领下,带动孩子、家长一同浸润于书香,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展开想象,将这些情感交汇在一起便会促成儿童产生一种对美好情感的热望与追求,这便形成一种高尚的情感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社区 认知 儿童联结感 文明
下载PDF
胡塞尔的符号意识理论及其修订
11
作者 罗志达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8,共7页
胡塞尔在第一《逻辑研究》中提出了极为重要的符号理论,但在"超越论转向"之后,他却在重要的"1914年文稿"中修订了关于符号意识的部分核心观点,对符号意识之为一种特殊的复合意识给出了新的现象学解释。本文通过分... 胡塞尔在第一《逻辑研究》中提出了极为重要的符号理论,但在"超越论转向"之后,他却在重要的"1914年文稿"中修订了关于符号意识的部分核心观点,对符号意识之为一种特殊的复合意识给出了新的现象学解释。本文通过分析第一《逻辑研究》及"1914年文稿",考察胡塞尔关于符号意向的若干核心概念,揭示胡塞尔此项修订的基本特征,从而说明符号意向的复合性质植根于其"双重意向性"的"二元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意向 指示关系 动机结构 联结 意向融合
下载PDF
欺负发生的学校背景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新筱 李春 许岩 《教育科学研究》 2005年第1期30-32,36,共4页
欺负与学校背景密切相关。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和社会学中的“结构观”对欺负发生的学校背景进行理论分析,着重探讨管理氛围、师生关系、父母参与及学校联结感等因素对欺负的影响。
关键词 欺负 学校欺负 学校背景 学校管理氛围 师生关系 父母参与水平 学校联结感
原文传递
社会拥挤对助人行为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青青 王良燕 韩冰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11,共15页
随着人口的持续性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拥挤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社会拥挤情景中频繁出现求助呼吁和助人行为。助人行为,即给需要者伸出援手,被视为一种普适的价值观。然而,关于社会拥挤是增加助人行为意愿、还是减... 随着人口的持续性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拥挤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社会拥挤情景中频繁出现求助呼吁和助人行为。助人行为,即给需要者伸出援手,被视为一种普适的价值观。然而,关于社会拥挤是增加助人行为意愿、还是减少助人行为意愿的讨论并不多见,而对该现象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的挖掘也未引起重视。通过梳理社会拥挤和助人行为等相关研究,基于自我-他人融合理论,构建社会拥挤对助人行为意愿影响的研究模型,利用5个实验和3个预实验,招募1 091名被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社会拥挤能够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助人行为意愿,被试在社会拥挤环境中参与和转发轻松筹平台上的救助、做义工、响应校庆捐赠和志愿者活动的意愿均更高。所有实验均采用情景模拟法和组间实验设计,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重点探索助人行为意愿在社会拥挤环境和非社会拥挤环境中的差异,并验证社会联结感和同理心在主效应中的链式双中介作用。实验1和实验2研究结果表明,身处社会拥挤环境中的被试有更高的助人行为意愿,实验3~实验5揭示该效应的中介机制为:在社会拥挤的环境中,由于人与人之间更近的物理距离,被试体验到了更大的自我与他人的融合,从而产生更强的社会联结感,社会联结感增加同理心并进而增加助人行为意愿。同时,社会拥挤环境中的组成人员对该效应起调节作用,由内团体(如校友)组成的社会拥挤环境比由外团体(如竞争学校的同学)组成的社会拥挤环境更能增加助人行为意愿。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拥挤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助人行为意愿问题,为理解社会拥挤环境中的助人行为提供了较为新颖且有说服力的视角;填补了已有研究鲜少关注和深入分析社会拥挤积极面的研究空白,并开拓了社会拥挤增加社会联结感的积极研究视角,因此从心理层面解释社会拥挤对助人行为的积极影响;揭示了不能忽视消费者身处社会拥挤时感知到更大的自我与他人的重叠这一积极面,并引起社会联结感增加,增强同理心和助人行为意愿。研究结果对非营利性组织选择合适的场合和时间开展慈善捐赠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拥挤 社会联结感 同理心 助人行为意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