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表复合驱不同驱替阶段孔隙结构及微观剩余油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舒琴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4,共7页
针对辽河油田J16块聚/表复合驱驱替不均,且复合驱后期剩余油仍存在局部富集的情况,将CT扫描技术与聚/表复合驱驱替室内实验相结合,通过对不同阶段岩心进行CT扫描来了解聚/表复合驱在不同阶段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 针对辽河油田J16块聚/表复合驱驱替不均,且复合驱后期剩余油仍存在局部富集的情况,将CT扫描技术与聚/表复合驱驱替室内实验相结合,通过对不同阶段岩心进行CT扫描来了解聚/表复合驱在不同阶段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聚/表复合驱能够使岩心孔隙度、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增大,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水驱残余油饱和度,增加驱油效率;同时聚/表复合驱的主段塞驱替阶段是剩余油下降的主要阶段,动用的是相对较大水驱剩余油滴,小油滴难以被驱替,网络状及多孔状剩余油被驱替,并变得分散。研究成果为聚/表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研究方向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复合驱 替实验 微观孔隙 微观剩余油 CT扫描
下载PDF
聚/表复合驱提高普通稀油油藏采收率技术研究
2
作者 郭丽娜 《化学工程师》 CAS 2018年第8期42-44,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JH16块普通稀油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聚/表复合二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对聚合物进行基本参数检测以确保聚合物符合行业标准。对3种表面活性剂LH1、LH2、LH3进行筛选,筛选出对该地层原油具有最佳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LH... 针对辽河油田JH16块普通稀油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聚/表复合二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对聚合物进行基本参数检测以确保聚合物符合行业标准。对3种表面活性剂LH1、LH2、LH3进行筛选,筛选出对该地层原油具有最佳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LH1、LH3。将表活剂与聚合物进行配伍,得到最佳复合驱配方:0.18%P+0.20%LH1,油水界面张力可降至超低,达到10-3m N·m^(-1)。驱油结果表明,聚/表复合驱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幅大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复合驱 普通稀油 界面张力 油效率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3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聚/二元复合 水溶性疏水缔合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下载PDF
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凯丽 葛际江 +3 位作者 浮历沛 裴海华 蒋平 张贵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9-1525,共7页
采用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型烷醇酰胺(6501)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组成二元复合驱体系,利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二元复合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抗二价离子等性能,通过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分别评价了该体系的驱油效果。实验... 采用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型烷醇酰胺(6501)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组成二元复合驱体系,利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二元复合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抗二价离子等性能,通过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分别评价了该体系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0.1%(w)HPAM+0.3%(w)6501二元复合驱体系在40~80℃、矿化度1 000~13 000 mg/L、Ca^(2+)含量50~350 mg/L范围内的油水界面张力在10^(-3)~10^(-2) m N/m间保持稳定;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结果均显示,水驱后注入聚合物驱或二元复合驱时,二元复合驱体系较单独的聚合物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元复合 烷醇酰胺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微观
下载PDF
正交设计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参数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歆 周凤军 +3 位作者 张迎春 王惠芝 郑浩 王迪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在室内配方和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某油田的油品性质及开发特点,应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对影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开发效果的注入速度、段塞量、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注采比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 在室内配方和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某油田的油品性质及开发特点,应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对影响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开发效果的注入速度、段塞量、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注采比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提高采收率和当量吨聚增油量为评价指标,较高的注入速度及注采比对结果不利;在设计的聚合物浓度范围内,聚合物浓度对指标影响不显著,注入段塞量及表面活性剂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需进一步优化。该研究成果为该区块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采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挖潜能力,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聚/表复合驱 敏感性分析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聚表驱后“在线调剖+聚表剂”提高采收率技术
6
作者 肖传敏 张艳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为研究聚/表复合驱后接替技术,室内探索了"在线调剖+聚表剂"组合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线调剖可以充分利用聚/表复合驱后储层中存留的聚合物进行络合交联,针对聚合物浓度较高的高渗层可起到调剖封堵作用,扩... 为研究聚/表复合驱后接替技术,室内探索了"在线调剖+聚表剂"组合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线调剖可以充分利用聚/表复合驱后储层中存留的聚合物进行络合交联,针对聚合物浓度较高的高渗层可起到调剖封堵作用,扩大后续注入液波及体积。聚表剂增黏性能好,乳化能力强,对复合驱后局部富集剩余油、残余油形成有效驱洗。物模驱油实验动态监测证实,聚/表复合驱后利用"在线调剖+聚表剂"组合方式,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增加,采出液乳化现象明显,采收率提高9%,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调剖 物模实验
下载PDF
二类B油藏聚/表二元驱注入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傅程 杨航 +2 位作者 郭天悦 李庆远 郭伟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8期81-86,共6页
针对聚/表二元驱油体系参数优选、室内实验的局限性以及优选结果对矿场试验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对高含水期二类B油藏的聚/表二元驱注入参数选取展开研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试验区块二元驱方案,通过CMG的STARS模块对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 针对聚/表二元驱油体系参数优选、室内实验的局限性以及优选结果对矿场试验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对高含水期二类B油藏的聚/表二元驱注入参数选取展开研究,应用正交实验设计试验区块二元驱方案,通过CMG的STARS模块对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注入体积等几个重要参数对含水率下降幅度以及采收率增加幅度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含水率下降幅度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注入体积,对采收率增加幅度敏感性与之相反。综合分析经济效益评价与优选参数方案预测结果,对今后此类油田聚/表二元驱的参数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元复合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采收率 含水率下降
下载PDF
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注入体系优化研究
8
作者 曹锦鸿 高明 +2 位作者 刘皖露 刘朝霞 桑国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2-4958,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不同驱替方式及不同注入量下复合驱体系在砾岩油藏的应用界限及提高采收率极限。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复合驱能够有效驱替残余油、扩大波及体积,显著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聚合物浓度为1000 mg/L,相对分子质量为7×10^(6)的聚合物在渗透率3×10^(-2)μm^(2)时复合驱采收率为66.31%,较水驱提高21.85个百分点。强乳化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好于低张力复合体系。复合体系注入量越高,提高采收率越大,但提高采收率幅度并非线性变化,复合体系注入量达到3.5 PV以后,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值逐渐趋于稳定,在注入10 PV后,复合驱体系最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40.3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元复合 砾岩油藏 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赋存规律——以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宜强 张津 +4 位作者 潘登 燕云 刘明熹 曹涵 高文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49,共6页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利用紫外荧光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经图像处理后,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剩余油赋存状态划分为簇状...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利用紫外荧光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经图像处理后,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剩余油赋存状态划分为簇状、孔表薄膜状、狭缝状、角隅状和粒间吸附状5种。在高含水阶段,不同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中,剩余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簇状、孔表薄膜状、角隅状、粒间吸附状和狭缝状;聚/表复合驱后簇状剩余油和孔表薄膜状剩余油较多,后续可采用改善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开采;砾岩剩余油分布较砂岩更加复杂,簇状剩余油和粒间吸附状剩余油较砂岩多,后续应考虑采用控制注入流体流度的方法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高含水 微观剩余油 赋存规律 紫外荧光 聚/表复合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