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改性沥青的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宝昌 吴明金 +4 位作者 宁志刚 高光辉 于祥 张会轩 张宝砚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377,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并将其与沥青通过高速剪切共混制备了PB-g-PS改性沥青,考察了PB-g-P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以及热老化性能、感温性、热贮存稳定性和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B-g-PS的...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并将其与沥青通过高速剪切共混制备了PB-g-PS改性沥青,考察了PB-g-P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以及热老化性能、感温性、热贮存稳定性和相容性。结果表明,当PB-g-PS的质量分数为5%时,改性沥青的高温热稳定性、抗低温开裂性较好;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的热老化性能得到改善,感温性下降;在相同条件下,PB-g-PS改性沥青的热贮存稳定性要好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核壳结构的PB-g-PS与基质沥青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 改性沥青 热老化性能 感温性 热贮存稳定性 相容性
下载PDF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胶乳的制备及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雪丽 宋伟 赵文杰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以聚丁二烯(PB)、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法合成了PB接枝聚苯乙烯和GMA共聚胶乳,并用其改性水泥砂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胶乳对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M... 以聚丁二烯(PB)、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法合成了PB接枝聚苯乙烯和GMA共聚胶乳,并用其改性水泥砂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胶乳对水泥水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MA含量的增加,胶乳的酯羰基吸收峰变强,说明GMA已经接枝到PB主链上;聚灰比的增加促进了水泥水化作用,Ca(OH)2分解吸热峰向低温方向偏移约40℃;随着GMA含量的增加,水化产物中Ca(OH)2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Ca(OH)2分解吸热峰并未向低温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半连续乳液共聚法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胶乳 改性 水泥砂浆 水化作用
下载PDF
1,2-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黄贵秋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23,共5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1,2-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将其与沥青通过高速剪切共混制备了1,2-SB改性沥青。考察了1,2-SB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感温性、耐老化性和抗低温开裂性并进行DSC分析。结果表明,当1,2-SB的质量分数为4%时,与基质沥... 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1,2-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将其与沥青通过高速剪切共混制备了1,2-SB改性沥青。考察了1,2-SB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感温性、耐老化性和抗低温开裂性并进行DSC分析。结果表明,当1,2-SB的质量分数为4%时,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及1,4-SB改性沥青相比,改性沥青的高温储存稳定性、感温性、耐老化性和抗低温开裂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 改性沥青 储存稳定性 感温性 耐老化性
下载PDF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及微观结构
4
作者 宋伟 赵文杰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4-479,共6页
采用3种不同核壳比(聚丁二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考察了聚灰比(聚合物与水泥质量比)和核壳比对改性水泥砂浆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 采用3种不同核壳比(聚丁二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考察了聚灰比(聚合物与水泥质量比)和核壳比对改性水泥砂浆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改性水泥砂浆及其乳胶膜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核壳比下,随聚灰比的增加,改性水泥砂浆的流动度呈增大趋势,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然后又下降的趋势;在相同聚灰比下,改性水泥砂浆的流动度随核壳比的增加而减小,核壳比为70/30的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最低,吸水速率最高,而核壳比为50/50的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最高,吸水速率最低;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结构更加致密,孔洞被氢氧化钙晶体和乳胶膜封闭,水泥水化物和乳胶膜完全结合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胶乳 改性 水泥砂浆 流动度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吸水速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胶乳的制备及对水泥砂浆的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韩莹 赵文杰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3-428,共6页
通过半连续乳液接枝聚合法制备了聚丁二烯(PB)/聚苯乙烯(PS)(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的3种PB接枝PS胶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产物,考察了PB/PS和聚灰比对改性水泥砂浆减水能力、保水率、力学强度以及吸水速率... 通过半连续乳液接枝聚合法制备了聚丁二烯(PB)/聚苯乙烯(PS)(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的3种PB接枝PS胶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产物,考察了PB/PS和聚灰比对改性水泥砂浆减水能力、保水率、力学强度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FTIR谱图中,不仅出现了PB特征峰,而且出现了PS吸收峰,苯环为单取代,说明PS接枝到PB主链上;PB/PS为30/70的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减水作用和抗压强度较强,而保水作用最差,PB/PS为50/50的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较高,吸水速率较缓慢;胶乳改性水泥砂浆中有桥接结构、互穿网络结构以及孔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聚苯乙烯 胶乳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 改性 水泥砂浆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源 曹堃 李伯耿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碘值法分析了在热引发和化学引发方式下 ,低顺式和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苯乙烯聚合物的双键结构和含量 ,确定了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机理。结果表明 ,热引发时 ,接枝机理主要是自由基夺取橡胶链上...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碘值法分析了在热引发和化学引发方式下 ,低顺式和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苯乙烯聚合物的双键结构和含量 ,确定了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机理。结果表明 ,热引发时 ,接枝机理主要是自由基夺取橡胶链上α氢原子 ;而化学引发时 ,同时存在自由基与橡胶双键加成的机理。橡胶的结构不同导致接枝点的位置差异 ,在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体系中 ,自由基以夺取反式 - 1,4 -结构和 1,2 -乙烯基结构为主 ,而在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体系中 ,自由基以夺取顺式 -1,4 -结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聚丁二烯 聚合 自由基 机理
下载PDF
乙烯基苯乙基聚苯乙烯大单体与丁二烯的阴离子接枝共聚合研究(Ⅰ)
7
作者 吴长江 应圣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3-97,共5页
用阴离子法合成了以二乙烯基苯(DVB)封端的聚苯乙烯大单体,并加以表征。首次利用阴离子法合成了此大单体与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在苯/THF、n-LiBu体系中的聚合反应特征,并用GPC、UV、IR、膜渗透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用阴离子法合成了以二乙烯基苯(DVB)封端的聚苯乙烯大单体,并加以表征。首次利用阴离子法合成了此大单体与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在苯/THF、n-LiBu体系中的聚合反应特征,并用GPC、UV、IR、膜渗透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接枝丁苯共聚物的接枝数为2—22个,主链分子量3—30万,支链分子量单一控制在3000—8000内,基本实现了分子设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法 共聚物 聚苯乙烯
下载PDF
影响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乳胶粒上接枝共聚反应的因素
8
作者 张明耀 徐新峰 +3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索廷辉 沙中瑛 《胶体与聚合物》 2000年第4期4-7,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 PB)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 St)和丙烯腈 ( AN) ,合成了一系列 PB-g-SAN共聚物 ( ABS)。将这些共聚物用丙酮溶解并在超速离心机上将 PB-g-SAN和未接枝在 PB上的游离 SAN分离 ,计算出 SAN在 PB上的...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 PB)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 St)和丙烯腈 ( AN) ,合成了一系列 PB-g-SAN共聚物 ( ABS)。将这些共聚物用丙酮溶解并在超速离心机上将 PB-g-SAN和未接枝在 PB上的游离 SAN分离 ,计算出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组成和加料时间 ,研究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SAN的接枝率随着 P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共聚单体中增加引发剂 ( CHP)和分子量调节剂 ( TD-DM)的含量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而共聚单体的配比 St/ AN和加料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腈 聚丁二烯 乳胶 共聚
下载PDF
亚微米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接枝度对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高光辉 赵文卓 +1 位作者 赵云娜 张会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7,共5页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不同聚丁二烯(PB)含量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共聚物,共混改性聚苯乙烯(PS),使PB含量控制在20wt%。通过对接枝共聚物PB—g—PS接枝度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接枝度对橡胶粒子分散状态以及橡胶...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不同聚丁二烯(PB)含量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共聚物,共混改性聚苯乙烯(PS),使PB含量控制在20wt%。通过对接枝共聚物PB—g—PS接枝度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接枝度对橡胶粒子分散状态以及橡胶粒子内部结构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接枝度对改性聚苯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认为橡胶粒子只有在1~3um时才能对聚苯乙烯进行有效增韧,然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粒径约为300nm的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冲击韧性提高很大。此时,接枝共聚物具有最佳核壳比PB/PS为70/30,橡胶粒子呈均匀分散状态,且最大冲击强度为124.9J/m,相当于纯聚苯乙烯冲击强度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共聚物 聚苯乙烯 增韧
下载PDF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永明 罗宁 +1 位作者 余海霞 应圣康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在线型聚苯乙烯(PS)的苯环上定量地引入氯甲基(—CH2Cl),合成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CH2Cl,在氯化亚铜/α,α′-联二吡啶配合物(CuCl/bpy)催化下,以PS—CH2Cl引...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在线型聚苯乙烯(PS)的苯环上定量地引入氯甲基(—CH2Cl),合成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CH2Cl,在氯化亚铜/α,α′-联二吡啶配合物(CuCl/bpy)催化下,以PS—CH2Cl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测定了接枝共聚物中PMMA支链数目、接枝共聚物的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接枝率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效率
下载PDF
纳米TiO_2表面接枝聚苯乙烯及其抗紫外老化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立新 李为立 杨慕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917-1921,共5页
利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散聚合工艺制备聚苯乙烯(PSt)接枝包覆纳米TiO2.运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透射电镜对处理前后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人工加速老... 利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散聚合工艺制备聚苯乙烯(PSt)接枝包覆纳米TiO2.运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透射电镜对处理前后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比较了表面处理前后纳米TiO2对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t)体系的抗紫外老化性能.结果显示:KH570与纳米TiO2表面羟基进行了缩合,PSt在粒子表面实现了接枝聚合,接枝率约为60%(w);PSt接枝包覆纳米TiO2呈均匀的微球形,纳米TiO2被包覆于微球内部;PSt接枝包覆后纳米TiO2在PP/PSt中的分散效果较改性前有显著的改进,其抗紫外老化性能明显优于改性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聚苯乙烯 表面 抗紫外老化性能
下载PDF
预辐照聚丙烯悬浮接枝聚苯乙烯的制备及结构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文斐 姚占海 +3 位作者 孟玥 董群 李莉霞 郝秀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5,31,共5页
通过预辐照和悬浮接枝技术制备聚丙烯接枝聚苯乙烯(PP-g-P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旋转流变仪及高压击穿实验对PP-g-P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P-g-PS的FT-IR在1493cm^(-1),1601 cm^(-1)... 通过预辐照和悬浮接枝技术制备聚丙烯接枝聚苯乙烯(PP-g-P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旋转流变仪及高压击穿实验对PP-g-P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P-g-PS的FT-IR在1493cm^(-1),1601 cm^(-1)和3027 cm^(-1)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其中1601 cm^(-1)和3027 cm^(-1)分别为PS苯环上C=C和C-H的特征吸收峰;1H-NMR在1.2,1.4和2.0位置处出现新的化学位移峰,在δ7.1和7.2处出现2组峰,这是PS苯环上氢的化学位移,证明PS已接枝到PP的大分子链上。与PP相比,PP-g-PS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降低,结晶温度升高;随接枝率增大,PP-g-PS的结晶温度升高;PP-g-PS的耐电压击穿性能好,其击穿场强可达PP的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 预辐照 聚丙烯 聚苯乙烯
下载PDF
聚苯乙烯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克勤 胡春圃 +2 位作者 王世容 吴树森 应圣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研究了以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的侧链长度对其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仅当聚苯乙烯侧链分子量大于5900时,才可能发生部分微观相分离,分离后对其表面性能影响不明显。临界表面张力rc虽... 研究了以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的侧链长度对其微观分相与表面性能的影响,发现仅当聚苯乙烯侧链分子量大于5900时,才可能发生部分微观相分离,分离后对其表面性能影响不明显。临界表面张力rc虽有差异,但色散力部分y_s^D的计算值却较一致,与所用参照液无关。实验证实,接枝共聚物的表面几乎全被低表面能的聚丙烯酸丁酯骨架所复盖,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丙烯酸乙酯 共聚物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湧深 戴建华 +1 位作者 张敏莲 袁才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0-1123,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聚硅氧烷大单体(PDMS-MA)与苯乙烯共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梳状接枝共聚物(PSt-g-PD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研究了聚硅氧烷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共聚合活性的影响,并对接... 以甲基丙烯酰氧丙基聚硅氧烷大单体(PDMS-MA)与苯乙烯共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梳状接枝共聚物(PSt-g-PD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研究了聚硅氧烷大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共聚合活性的影响,并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单体PDMS-MA的共聚合活性随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投料比的增加,共聚合转化率下降.与纯聚苯乙烯相比,PSt-g-PDMS的热稳定性提高.而且,随着大单体PDMS-MA相对分子质量和它在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体 聚硅氧烷 聚苯乙烯 共聚物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凯 傅强 +1 位作者 黄渝鸿 周德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3-676,共4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85μm的窄分布聚苯乙烯微球,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单体丙烯腈进行共聚反应,制备出平均粒径为4.02μm的窄分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对聚苯乙烯微球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微球进行了形貌及粒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结果表明丙烯腈基团均匀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提高了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表面 丙烯腈 分散共聚反应
下载PDF
聚苯乙烯接枝钼(Ⅵ)络合物催化合成环氧环己烷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章亚东 蒋登高 +2 位作者 高晓蕾 王朝进 王自健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9,共6页
合成了钼 ( )络合物——钼 ( )合乙酰丙酮 ,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合成、纯化了叔丁基过氧化氢 (t- Bu OOH) ,以此为环氧化剂。合成出了大孔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树脂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接枝引入钼 ( )合乙酰丙酮 ,... 合成了钼 ( )络合物——钼 ( )合乙酰丙酮 ,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合成、纯化了叔丁基过氧化氢 (t- Bu OOH) ,以此为环氧化剂。合成出了大孔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树脂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接枝引入钼 ( )合乙酰丙酮 ,以它为催化剂 ,研究了反应物料配比 ,溶剂、催化剂用量 ,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建立了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接枝钼 (VI)合乙酰丙酮催化剂中 Mo的新分析方法和环氧环己烷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技术 ,优化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 ,即 ,n()∶n(t- Bu OOH) =3∶ 1,溶剂 10 m L ,催化剂 (以 Mo计 )~ 2 .0 3× 10 -2 g,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 6 0 min。以 t- Bu OOH计 ,环氧环己烷收率在 99.5 %以上 ,纯度约 99.9%(GC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钼(Ⅵ)络合物 催化合成 环氧环己烷 环己烯 聚苯乙烯-二乙烯 环氧化 催化剂
下载PDF
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与接枝共聚物表面聚集态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宁晶 黄礼侃 +2 位作者 郑安呐 胡福增 管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利用ATR单点全反射技术以及XPS(X光电子能谱 )测试方法对聚苯乙烯 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 (PS b PDMS)和接枝共聚物 (PS g PDMS)进行了研究 ,发现聚合物膜表面存在着有机硅富集层 ,PS b PDMS有机硅表面富集程度要高于PS g PDMS ,而且不同... 利用ATR单点全反射技术以及XPS(X光电子能谱 )测试方法对聚苯乙烯 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 (PS b PDMS)和接枝共聚物 (PS g PDMS)进行了研究 ,发现聚合物膜表面存在着有机硅富集层 ,PS b PDMS有机硅表面富集程度要高于PS g PDMS ,而且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成膜溶剂和不同极性的成膜介质对有机硅富集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 表面聚集态 表面富集
下载PDF
丙烯醛在聚苯乙烯小球表面预辐射接枝及其对蛋白质固定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军 伊敏 +1 位作者 吴清泉 哈鸿飞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2-254,共3页
作为免疫化学标记物的载体,聚苯乙烯小球被广泛应用于放免药盒[1],在这一应用中,聚苯乙烯与抗体等蛋白质之间靠非特异性物理吸附结合在一起.但这种固定化较微弱,吸附量难以控制,时间稍长后,蛋白质易于脱落而使放免药盒失效,... 作为免疫化学标记物的载体,聚苯乙烯小球被广泛应用于放免药盒[1],在这一应用中,聚苯乙烯与抗体等蛋白质之间靠非特异性物理吸附结合在一起.但这种固定化较微弱,吸附量难以控制,时间稍长后,蛋白质易于脱落而使放免药盒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曾在聚苯乙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免药盒 聚苯乙烯 丙烯醛 固定化 蛋白质
下载PDF
接枝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的微相分离形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邱永兴 俞小洁 +1 位作者 封麟先 杨士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94-701,共8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以两性接校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形态结构,发现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能形成微相分离结构,微区的形状和尺寸与共聚物的组成和侧链长度有关.文中还讨论...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以两性接校共聚物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形态结构,发现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能形成微相分离结构,微区的形状和尺寸与共聚物的组成和侧链长度有关.文中还讨论了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在形成微相分离结构时的共性和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聚苯乙烯 聚氧乙烯 微相分离形态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聚乙二醇催化合成对硝基苯甲醚 被引量:6
20
作者 章亚东 蒋登高 +2 位作者 高晓蕾 蒙燕婕 王朝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4-529,共6页
探素了诸因素对制备催化剂过程的影响,合成出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PEG-400并以此为三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对硝基苯甲醚的合成工艺,考察了催化剂,氢氧化钠、甲醇用量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即:n(PNCB):... 探素了诸因素对制备催化剂过程的影响,合成出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PEG-400并以此为三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对硝基苯甲醚的合成工艺,考察了催化剂,氢氧化钠、甲醇用量等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即:n(PNCB):n(CH3OH):n(NaOH):n(PEG-400)=1:3:3:0.03-0.0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10h。该条件下,对硝基氯苯转化率>99.5%,以对硝基氯苯计,对硝基苯甲醚收率>95%,气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99.7%。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PEG-400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以上,母液除盐后用于配碱对反应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合成 聚苯乙烯-二乙烯 聚乙二醇 对硝基苯甲醚 三相转移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