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水在聚丙烯涂层中的传输行为 被引量:8
1
作者 佘祖新 李茜 +2 位作者 张伦武 李胤铭 王忠维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聚丙烯涂层的失效机制。方法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某聚丙烯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失效机制及水在该涂层中的传输行为进行了研究,使用等效电路图对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了拟合,评价了涂层在不同浸泡时间后的腐蚀保护性能,并... 目的研究聚丙烯涂层的失效机制。方法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某聚丙烯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失效机制及水在该涂层中的传输行为进行了研究,使用等效电路图对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了拟合,评价了涂层在不同浸泡时间后的腐蚀保护性能,并计算了水在涂层中的扩散速率。结果聚丙烯涂层浸泡在3.5%NaCl溶液后,其腐蚀防护性能会快速下降,当浸泡到第6天时,涂层阻值从初始5.33×109Ω·cm2快速下降至1.08×109Ω·cm2,随后开始稳定。通过对在10 kHz下涂层电容值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关系获知,在浸泡初期,水在涂层中的渗透是均匀的,其传输行为符合Fick第二定律,属于复杂的非稳态过程,其扩散系数为3.12×10–11 cm2/s。水在涂层中的均匀传输时间与涂层阻值下降并达到稳定的时间基本相符,大约为144 h,此时涂层吸水率为8.25%。结论聚丙烯树脂涂层在NaCl溶液中浸泡时,水的浸入及向金属基体方向传输是导致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浸泡初期,水在涂层中的传输符合Fick第二定律,当水在涂层中传输不再符合Fick第二定律,水在涂层中到达饱和,此时涂层的保护性能大幅下降,腐蚀反应已经开始在界面发生。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水在涂层中的传输行为,并给出量化数据,这可以用于评价涂层防护性能、预测涂层使用寿命和分析涂层失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涂层 腐蚀防护 电化学阻抗谱 电解质 扩散 失效机制
下载PDF
交联聚丙烯酰胺毛细管电泳涂层柱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田宏哲 杨丙成 关亚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8-221,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制备交联聚丙烯酰胺型毛细管电泳涂层柱的方法.所制备的涂层柱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及蛋白质在管壁上的吸附.考察了碱性蛋白质在pH=4.0的缓冲溶液中的分离,迁移时间重现性误差小于2.1%.对麻黄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制备交联聚丙烯酰胺型毛细管电泳涂层柱的方法.所制备的涂层柱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渗流及蛋白质在管壁上的吸附.考察了碱性蛋白质在pH=4.0的缓冲溶液中的分离,迁移时间重现性误差小于2.1%.对麻黄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离,平均理论塔板数为2.4×105p late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丙烯酰胺涂层 毛细管电泳 蛋白分离 生物碱分离
下载PDF
新型毛细管电泳Polybrene/聚丙烯酸双涂层柱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杜迎翔 陈建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95-1298,共4页
以阴离子聚合物聚丙烯酸为涂层材料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阴离子型毛细管电泳Polybrene/聚丙烯酸双涂层柱。此法不但操作方便 ,而且毛细管涂层重现性好 ,柱寿命超过 10 0次电泳分析 ,经 1mol/LHCl、0 .1mol/LNaOH、CH3 OH和CH3 CN等冲洗 15... 以阴离子聚合物聚丙烯酸为涂层材料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阴离子型毛细管电泳Polybrene/聚丙烯酸双涂层柱。此法不但操作方便 ,而且毛细管涂层重现性好 ,柱寿命超过 10 0次电泳分析 ,经 1mol/LHCl、0 .1mol/LNaOH、CH3 OH和CH3 CN等冲洗 15min后 ,涂层未发生变化 ,化学稳定性强。将该双涂层柱用于以新型多糖作手性选择剂的碱性药物手性拆分中 ,毛细管内壁对碱性药物的吸附作用大大降低 ,样品色谱峰对称性显著改善 ,手性分离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Polybrene/聚丙烯酸双涂层 碱性药物 手性分离 多糖
下载PDF
聚丙烯酸树脂涂层HS-SPME-GC-MS监测城市污水中的芳香烃化合物 被引量:5
4
作者 魏黎明 梁冰 +1 位作者 李辰 欧庆瑜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4年第4期226-230,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酸树脂涂层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PA SPME GC MS)联用技术,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检测了城市污水中的苯系物和多环芳烃等芳香烃化合物.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达12ng/L水平,相对标准偏差为1.7%~9.8%.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技术 聚丙烯酸树脂涂层 芳香烃化合物
下载PDF
纳米TiO_2在聚丙烯酸酯涂层胶中的分散及其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征 段梦莹 +2 位作者 朱明霞 郭超 陈喆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47,共5页
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及机械搅拌速率和超声分散时间对纳米TiO2粉体在聚丙烯酸酯涂层胶中的分散效果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型分散剂比非离子型的分散效果更优;当Disponor W-511分散剂用量在4%-8%之间,分散体系的分散... 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用量及机械搅拌速率和超声分散时间对纳米TiO2粉体在聚丙烯酸酯涂层胶中的分散效果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型分散剂比非离子型的分散效果更优;当Disponor W-511分散剂用量在4%-8%之间,分散体系的分散效果和稳定性变化不大;随着机械搅拌速率和超声分散时间的增加,分散效果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聚丙烯酸酯涂层 分散 表征 防紫外线纺织品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涂层剂去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戴晴 徐琦 沈佳宏 《中国纤检》 2014年第10期77-79,共3页
本文以需要进行定量分析的聚丙烯酸酯(PA)涂层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剥离试验,深入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基布纤维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常见PA涂层织物,环己酮剥离效果最好。同时,研究了环己酮对常见纤维的... 本文以需要进行定量分析的聚丙烯酸酯(PA)涂层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剥离试验,深入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基布纤维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常见PA涂层织物,环己酮剥离效果最好。同时,研究了环己酮对常见纤维的修正系数,及对其他基布纤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 定量分析 剥离
下载PDF
聚丙烯防腐夹克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正华 李艳 +1 位作者 郭林 高能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2-56,共5页
采用交联复合共混技术通过双螺杆反应挤出共混制备了聚丙烯防腐涂层夹克料,考察了螺纹捏合组合强度、螺杆转速及交联剂用量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组螺纹捏合组合的条件下,螺杆转速为130r/min,交联剂用量为0.10%时制备的... 采用交联复合共混技术通过双螺杆反应挤出共混制备了聚丙烯防腐涂层夹克料,考察了螺纹捏合组合强度、螺杆转速及交联剂用量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组螺纹捏合组合的条件下,螺杆转速为130r/min,交联剂用量为0.10%时制备的聚丙烯夹防腐夹克料力学性能较好,其维卡软化点达到146℃,缺口冲击强度常温达到91.5kJ/m2,特别是0℃下的低温冲击性能达到15.2kJ/m2,熔体流动速率在0.9~1.1g/10min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防腐涂层 夹克料 螺纹捏合组合 螺杆转速 交联剂
下载PDF
3PP管线管涂层产品开发研究
8
作者 房文祺 马源 惠林林 《宝钢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通过试验工艺模拟研究优化钢管涂装工序段的来料检测、钢管表面前处理和水冷控制工艺等关键工艺参数,实现了大口径(φ600 mm及以上)钢管外表面三层结构聚丙烯防腐涂层涂装的工业制造,涂层性能满足ISO 21809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用埋地3PP管... 通过试验工艺模拟研究优化钢管涂装工序段的来料检测、钢管表面前处理和水冷控制工艺等关键工艺参数,实现了大口径(φ600 mm及以上)钢管外表面三层结构聚丙烯防腐涂层涂装的工业制造,涂层性能满足ISO 21809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用埋地3PP管线管产品的要求。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分析了不同冷却条件下PP夹克层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发现熔融冷却速率提升可以降低PP夹克层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使其具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P管线管 油气管道 阴极剥离 聚丙烯涂层 外防腐
下载PDF
埋地钢管外防腐复合涂层的生产工艺
9
作者 宗少彬 石荣满 林志伟 《现代涂料与涂装》 CAS 2006年第8期31-33,36,共4页
介绍了三层聚丙烯外防腐,描述了其施工工艺和涂覆技术;在炎热地带或输送介质温度较高时,三层聚丙烯外防腐是理想的首选涂层体系,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丙烯涂层 涂覆技术 外防腐
下载PDF
常见涂层织物中涂层去除方法概述
10
作者 管雯珺 卢开新 戴晴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4-6,21,共4页
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环己酮、丙酮、四氢呋喃(THF)和乙酸乙酯5种常见的溶解试剂,对聚氨酯类、聚丙烯酸酯类及聚氯乙烯类涂层织物进行处理,分析这几种涂层的溶解性能,并深入说明这几种溶剂对织物基布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DMF对... 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环己酮、丙酮、四氢呋喃(THF)和乙酸乙酯5种常见的溶解试剂,对聚氨酯类、聚丙烯酸酯类及聚氯乙烯类涂层织物进行处理,分析这几种涂层的溶解性能,并深入说明这几种溶剂对织物基布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DMF对聚氨酯类涂层去除效果最好,环己酮对聚丙烯酸酯类涂层去除效果好,THF对聚氯乙烯类涂层去除效果好。在处理过程中,这几种溶剂对常见的纯棉、涤纶、涤棉混纺及锦纶织物基布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类涂层织物 聚丙烯酸酯类涂层织物 聚氯乙烯类涂层织物 涂层去除
下载PDF
纳米SiO_2在紫外光固化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国财 李爱元 储昭荣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2-14,共3页
将纳米SiO_2分散到紫外光固化体系,通过紫外光原位固化制得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纳米SiO_2的分散稳定性受活性稀释单体、齐聚物和纳米SiO_2含量等因素影响。红外光谱测试表明,纳米SiO_2与有机基料产生相互作用。TEM表明,复合... 将纳米SiO_2分散到紫外光固化体系,通过紫外光原位固化制得纳米SiO_2/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纳米SiO_2的分散稳定性受活性稀释单体、齐聚物和纳米SiO_2含量等因素影响。红外光谱测试表明,纳米SiO_2与有机基料产生相互作用。TEM表明,复合涂层中纳米SiO_2呈有效的分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紫外光固化体系 分散稳定性 纳米复合材料 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
下载PDF
以植物油做膜液的支撑液膜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敬润 赵忠良 +2 位作者 王磊 李靖平 张洪林 《净水技术》 CAS 2009年第2期31-36,共6页
以天然植物油为膜液,含聚四氟乙烯涂层的聚丙烯平板膜(PPsT)作为支撑膜,研究了支撑液膜(SLM)系统去除和回收水溶液中分散染料阳离子红4G的性能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料液pH值11.0±0.1,脱除液:1.0 g/L H2S04,搅拌速度:35... 以天然植物油为膜液,含聚四氟乙烯涂层的聚丙烯平板膜(PPsT)作为支撑膜,研究了支撑液膜(SLM)系统去除和回收水溶液中分散染料阳离子红4G的性能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料液pH值11.0±0.1,脱除液:1.0 g/L H2S04,搅拌速度:350 rpm,膜液:棕榈油,脱除时间:7 h。去除率随料液初始浓度的增大(>100 mg/L)而增大,但通量J不变(在液膜稳定的情况下)。在最佳条件下,100 mg/L的染料溶液其去除率达到94.1%。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弥散X射线分析仪(EDX)对该液膜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去除率从第1 d的95.2%下降到第5 d的56.3%,通量J从17.2×10-6g/m2.s降到8.1×10-6 g/m2.s。5 d后液膜的损失量为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液膜(SLM)植物油 聚四氟乙烯涂层聚丙烯平板膜(PPsT)染料废水
下载PDF
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在高浓度时乳化性能研究
13
作者 张庆 陈水林 华载文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82-85,共4页
研究了制备高含固水性聚丙烯酸酯涂层剂所涉及的乳化技术,选择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TX-10,TX-20,TX-30,对其在高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及TX-30的乳液流变性作了研究,分别确定了三种表面活性剂形成稳定的水/单体(W/O)乳液所需的水/单... 研究了制备高含固水性聚丙烯酸酯涂层剂所涉及的乳化技术,选择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TX-10,TX-20,TX-30,对其在高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及TX-30的乳液流变性作了研究,分别确定了三种表面活性剂形成稳定的水/单体(W/O)乳液所需的水/单体摩尔比及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同时,对TX-30较TX-10更易制得稳定的W/O乳液现象作了探讨,其原因是在表面活性剂浓溶液的状态下,TX-30由于亲水链发生卷曲,而TX-10由于亲水链可以较充分伸展,使两者的亲水链的有效长度发生变化;对TX-30的乳液流变性的研究表明,随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其胶束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化剂 乳化技术 聚丙烯酸酯涂层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分离和激光检测分析多糖胶(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加瑜 SANDRA Pat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将多糖胶的混合物与荧光剂 9 氨基芘 1,4 ,6 三磺酸 (APTS)派生后再进行微量离心过滤分离。所得到的高分子部分采用毛细管电泳 (CE)分离和激光诱导荧光 (LIF)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缓冲溶液pH的调节和聚丙烯酰胺 (PAA)涂层毛细管的使用... 将多糖胶的混合物与荧光剂 9 氨基芘 1,4 ,6 三磺酸 (APTS)派生后再进行微量离心过滤分离。所得到的高分子部分采用毛细管电泳 (CE)分离和激光诱导荧光 (LIF)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缓冲溶液pH的调节和聚丙烯酰胺 (PAA)涂层毛细管的使用有效地改善了多糖胶的分离效率和峰形。在优化条件下 ,iota、kappa角叉菜胶、藻胶、xanthan、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等 5种组分的混合物和阿拉伯树胶、刺梧桐树胶、CMC等 3种组分的混合物分别在pH 3 2和 7 8的缓冲溶液下得到了完整组分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 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 多糖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