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硅-聚丙酸酯改性明色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
1
作者 马峰 张天义 +3 位作者 方仁义 傅珍 唐钰杰 王蒙蒙 《应用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807-1811,1816,共6页
为评价明色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选择不同掺量有机硅-聚丙酸酯(SMP)对明色沥青进行改性,并进行常规物理性能和布氏黏度实验。通过车辙实验、低温弯曲实验、浸水马歇尔实验和冻融劈裂实验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为评价明色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选择不同掺量有机硅-聚丙酸酯(SMP)对明色沥青进行改性,并进行常规物理性能和布氏黏度实验。通过车辙实验、低温弯曲实验、浸水马歇尔实验和冻融劈裂实验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SMP改性剂可以提高改性明色沥青黏度,随着SMP掺量增加,改性明色沥青的高温能力增强。另外,在AC(SK70)、AC(SBS)、CSMA、COGFC 4种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中,COGFC明色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最优,且SMP改性剂对于明色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但SMP改性剂对明色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会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有机硅-聚丙酸酯 明色沥青 路用性能
下载PDF
室温固化蓖麻油聚氨酯/乙烯基聚合物互穿网络材料的一些规律及其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晨曦 谢洪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9-235,共7页
研究了蓖麻油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及丙烯酸酯或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在室温下生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的一些规律及其性能.用红外光谱追踪表明,聚氨酯的生成快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研究IPN凝胶点指出.凝胶点时间随聚氨酯含量增加及聚苯... 研究了蓖麻油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及丙烯酸酯或苯乙烯等乙烯基单体在室温下生成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的一些规律及其性能.用红外光谱追踪表明,聚氨酯的生成快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研究IPN凝胶点指出.凝胶点时间随聚氨酯含量增加及聚苯乙烯含量减少而缩短.丙烯酸甲酯在生成IPN过程中凝胶的生成速度要比苯乙烯的场合快.丙烯酸丁酯、丙烯腈或丙烯酸甲酯与蓖麻油聚氨酯生成的IPN的抗张强度在聚氨酯占一半时呈现最大值.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生成速率较快的聚氨酯的微区存在于聚丙烯酸甲酯中.聚丙烯酸甲酯与蓖麻油聚氨酯形成的IPN在tanδ-T,曲线上呈现一个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聚丙酸酯 IPN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秀强 陶婉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文题,讨论了醋酸锌、苯甲酸衍生物及硅砂对聚丙烯酸酯熔体粘度(η)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熔体是非牛顿流体,其流动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加入醋酸锌后,η有明显的... 用Instron3211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文题,讨论了醋酸锌、苯甲酸衍生物及硅砂对聚丙烯酸酯熔体粘度(η)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熔体是非牛顿流体,其流动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加入醋酸锌后,η有明显的提高;而同时加入等摩尔的醋酸锌和苯甲酸衍生物后,η保持不变;加入硅砂后,η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质 熔体粘度 非牛顿流体 聚丙酸酯
下载PDF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酯交换聚合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国荣 刘建华 +2 位作者 宋大勇 陈静 夏春谷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9,共7页
以磺酸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以3-羟基丙酸甲酯为原料,采用自身酯交换法合成了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的聚羟基脂肪酸酯.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反应温度以及聚合反应时间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核磁、热分析等手段对产物... 以磺酸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以3-羟基丙酸甲酯为原料,采用自身酯交换法合成了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的聚羟基脂肪酸酯.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反应温度以及聚合反应时间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核磁、热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为CF3SO-3的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在120℃的低温下催化聚合反应所得聚酯Mw可达10 159,收率82.1%;通过水洗方法可有效去除产物中的离子液体催化剂,从而避免催化剂污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 3-羟基丙酸 3-羟基丙酸 交换
原文传递
生物合成聚3-羟基丙酸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常乐 詹元龙 刘长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1-509,共9页
聚3-羟基丙酸酯(P3HP)作为聚羟基脂肪酸酯家族(PHAs)中的新型热塑性塑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目前,未见野生微生物可以合成P3HP的报道,生产途径主要为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通过化学法或添加3-HP单体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 聚3-羟基丙酸酯(P3HP)作为聚羟基脂肪酸酯家族(PHAs)中的新型热塑性塑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目前,未见野生微生物可以合成P3HP的报道,生产途径主要为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通过化学法或添加3-HP单体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前体的P3HP合成效率低、成本高且不具环保性;而通过构建和改造工程菌的生物代谢途径,能够利用廉价、可再生的碳源,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国内外P3HP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并对甘油途径、丙二酸单酰辅酶A(Malonyl-Co A)途径和β-丙氨酸途径等合成方法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为生物合成P3HP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 生物合成 生物塑料
原文传递
水性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杂化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才登 王士志 +2 位作者 王春亚 王秋霜 许涌深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7,共5页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和二羟甲丙酸(DMPA)合成了水性聚氨酯分散体(WPU),讨论了PPG摩尔质量,NCO/OH及PPG/DMPA比例对WPU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以WPU为种子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杂化乳液,研究了不同PU/...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和二羟甲丙酸(DMPA)合成了水性聚氨酯分散体(WPU),讨论了PPG摩尔质量,NCO/OH及PPG/DMPA比例对WPU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以WPU为种子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乳液聚合制备杂化乳液,研究了不同PU/PMMA物质的量比例对杂化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EM对WPU及杂化乳液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以PPG1000为原料,NCO与OH物质的量比为1.4∶1,PPG与DMPA物质的量比为1∶0.8条件下制备的WPU杂化乳液,随着PMMA比例增加,杂化乳液的稳定性和成膜性变差,聚合物膜断裂伸长率降低,但铅笔硬度、耐水性及耐乙醇性均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聚丙酸酯 杂化乳液 种子乳液
原文传递
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 Japonia化学成分的研究(I) 被引量:1
7
作者 曾陇梅 杨东波 +2 位作者 符雄 苏镜娱 王绮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1265-1267,共3页
近年来相继从菊花螺属(Siphonaria)海洋软体动物中分离出一系列聚丙酸酯(Polypropi-onate)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罕见,被认为是菊花螺属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谢产物.本文实验所用的菊花螺采自福建省湄洲湾莲城半岛.该动物味很苦,有清... 近年来相继从菊花螺属(Siphonaria)海洋软体动物中分离出一系列聚丙酸酯(Polypropi-onate)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罕见,被认为是菊花螺属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谢产物.本文实验所用的菊花螺采自福建省湄洲湾莲城半岛.该动物味很苦,有清凉解毒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菊花螺 聚丙酸酯 软体动物
下载PDF
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japonia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8
作者 符雄 曾陇梅 苏镜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从海洋软体动物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japonia中分离得到2个聚丙酸酯类衍生物1和2.利用HMBc所观察到的远程C/H相关阐明1的结构,并通过波谱分析推导化合物2的结构。
关键词 日本菊花螺 聚丙酸酯 化学成分 菊花螺属
下载PDF
亚克力(ACRYLIC)与亚克力家具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江宁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6年第3期37-37,共1页
亚克力(ACRYLIC),俗名有机玻璃。亚克力的研究开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远在1872年丙烯酸的聚合性就被发现;1880年申基丙烯酸的聚合性被掌握;1901年聚丙酸酯的合成法研究成功;1937年甲基丙烯酸脂工业制造开发成功,由此进... 亚克力(ACRYLIC),俗名有机玻璃。亚克力的研究开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远在1872年丙烯酸的聚合性就被发现;1880年申基丙烯酸的聚合性被掌握;1901年聚丙酸酯的合成法研究成功;1937年甲基丙烯酸脂工业制造开发成功,由此进入规模性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 丙烯酸脂 研究开发 工业制造 有机玻璃 聚丙酸酯 合性 合成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溶葡球菌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 刘沐荣 +4 位作者 万海同 刘翔 张加慧 封小燕 张钒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EG)修饰重组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的反应条件以及修饰后产物的纯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菌体破碎,阳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进行蛋白纯化;在不同条件下,将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丙酸酯...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EG)修饰重组溶葡球菌酶(lysostaphin)的反应条件以及修饰后产物的纯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菌体破碎,阳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进行蛋白纯化;在不同条件下,将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丙酸酯(mPEG-SPA)与纯化后的lysostaphin反应,以单个PEG-Lysostaphin的比例为指标,用SDS-PAGE、MALDI-TOF-MS方法确定其在修饰产物中的所占比例;采用Sephacryl S-200分子筛凝胶层析法对修饰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mPEG-SPA修饰lysostaphin的反应条件为pH 8.0,温度4℃,lysostaphin与mPEG-SPA的质量比为1∶5,反应时间2.0h;反应产物经一步Sephacryl S-200分子筛凝胶层析纯化后,初步实现分离。结论:初步确定了聚乙二醇修饰lysostaphin的反应条件及修饰产物的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溶葡球菌酶 纯化 单甲氧基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丙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