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1+2”肠道准备法在结肠镜检查前的应用
1
作者 郭九英 王慧 毋慧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423-424,共2页
聚乙二醇属于口服后不易吸收且不分解的长链线性聚合物,临床上常用于肠镜前的肠道清洁准备[1]。但传统服药方案要求患者短期服用大量聚乙二醇洗肠液,对患者胃肠道刺激较大,易出现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粪便干结,难以在短期排出,影响结肠... 聚乙二醇属于口服后不易吸收且不分解的长链线性聚合物,临床上常用于肠镜前的肠道清洁准备[1]。但传统服药方案要求患者短期服用大量聚乙二醇洗肠液,对患者胃肠道刺激较大,易出现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粪便干结,难以在短期排出,影响结肠镜效果[2-3]。聚乙二醇“1+2”口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乙二醇“1+2”肠道准备 肠道清洁度
下载PDF
聚乙二醇“1+2”口服法对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评价
2
作者 尹翠萍 《北方药学》 2021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评价聚乙二醇“1+2”口服法对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结肠镜检的慢性便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在镜检前日晚8点一次性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3000mL行肠... 目的:观察评价聚乙二醇“1+2”口服法对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结肠镜检的慢性便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50例:A组在镜检前日晚8点一次性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3000mL行肠道准备;B组在镜检当日早8点一次性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3000mL行肠道准备;C组采用聚乙二醇“1+2”口服法行肠道准备;对3组的肠道准备效果、BBPS评分、睡眠干扰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3组的肠道准备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肠道清洁Ⅰ级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比较3组的BBPS评分示C组显著高于A、B两组(P<0.05)。3组的睡眠干扰率示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示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对慢性便秘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采用聚乙二醇“1+2”口服法行肠道准备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该方法对患者的睡眠干扰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1+2”口服 慢性便秘 肠道准备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的残留量
3
作者 高巧月 唐海磊 +3 位作者 郭昕 刘正宇 何东升 涂家生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样品以水溶解,液体进样。结果:2-甲氧基乙醇在0.5~2.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5 7),平均回收率为(105.0±3.9)%(RSD=4%),检测限为0.3μg·mL^(-1),定量限为0.5μg·mL^(-1)。2-甲氧基乙醇对照品水溶液在5 d内稳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环保,具有良好的系统适用性、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乙醇 气相色谱 乙二醇单甲醚
下载PDF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和SA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4
作者 杨凯 张凯 汪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62例和同期体检者48例,CHC患者均...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62例和同期体检者48例,CHC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VAP-1和SA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考核疗效。结果CHC患者血清sVAP-1和SAA水平分别为(164.0±29.3)μg/L和(3.0±0.6)mg/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73.7±15.8)μg/L和(0.8±0.2)mg/L,P<0.05】;17例血清高载量CHC患者血清sVAP-1和SAA水平分别为(225.9±33.7)μg/L和(4.3±0.7)mg/L,显著高于26例中等等HCV RNA载量患者【分别为(156.7±28.4)μg/L和(3.0±0.5)mg/L,P<0.05】或19例低HCV RNA载量患者【分别为(118.7±22.0)μg/L和(1.8±0.3)mg/L,P<0.05】;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血清SAA水平显著高于未获得应答患者【EVR:(4.1±0.7)mg/L对(2.2±0.5)mg/L,ETVR:(3.2±0.9)mg/L对(1.6±0.4)mg/L和SVR:(3.7±0.8)mg/L对(1.5±0.4)mg/L,P<0.05】,而应答与未应答患者血清sVAP-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C患者血清sVAP-1和SAA水平升高,其变化与病毒复制水平可能有关。监测血清SAA水平变化或有助于预测CHC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治疗 应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国顺 尚华 +3 位作者 马利转 张超 王玉兰 李玉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818-2820,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B组单独使用PEG-IFNα-2a,对治疗前后肝组织学、血清HBsAg、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6个月时的血清ALT、AS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9、12个月时HBsAg、HBeAg及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两组比较HBsAg、HBVDNA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疗效优于单一使用PEG-IFNα-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二醇干扰素Α-2A 胸腺肽Α1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_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6
6
作者 崔建军 蒋小玲 +3 位作者 周伯平 许诚 何清 王松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 INFα-2a)和胸腺肽α_1(Tα_1)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 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PEG INFα- 2a组和PEG INFα...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 INFα-2a)和胸腺肽α_1(Tα_1)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 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PEG INFα- 2a组和PEG INFα-2a联合Tα_1治疗组。结果: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Tα_1组HBeAg血清转换率(62.5%)明显高于PEG INFα-2a组(40.0%),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7.5%(23/40)和35.0%(14/40),P<0.05。治疗6个月时,PEG INFα-2a+Tα_1组HBV DNA阴转率(65.0%)明显高于PEG INFα-2a组(42.5%),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5%(25/40)和40.0%(16/40),P<0.05。治疗6个月时和停药6个月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62.5%)明显高于PEG INFα-2a组(40.0%),停药后6个月,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7.5%(23/40)和35.0%(14/40)。联合治疗组有4例患者HBsAg阴转,而PEG INFα-2a组仅有2例患者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Tα_1与PEG INFα-2a联合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PEG INFα-2a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HBEAG阳性 胸腺肽Α1 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下载PDF
改良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法对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蓓 庄小英 +1 位作者 崔向真 马升高 《护理与康复》 2008年第4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肠镜检查 复方乙二醇电解质散 口服 肠道清洁度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史冬梅 金根娣 +2 位作者 张青 林之莓 谢青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测103例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并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第4、12、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分析在治疗12周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PEG-INFα-2a、RBV剂量的情况。结果: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患者达RVR者为71例(68.9%)、cEVR为20例(19.4%)、pEVR为7例(6.8%)及NonEVR为5例(4.9%),治疗终点的病毒应答率(EOT)分别为95.8%、95.0%、74.4%及4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92.9%、80.0%、42.9%及20.9%;复发率分别为5.9%、15.8%、60.0%及100.0%。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剂量减少与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不同模式对复发率有一定预测价值。治疗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减量可能使病毒清除减少,是导致病毒复发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基因型1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预测
下载PDF
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定祥 刘文华 +2 位作者 文果 覃弘宇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3-846,共4页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术前1 h和术后12 h各给予相应药物1次,术后24h取标本用于检测。结果:(1)造模后各组TAT、F1+2水平显著升高;各治疗组TAT、F1+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TAT的含量以PDTC组最高,其次化瘀解毒法组和清热解毒组,阿加曲班组和活血化瘀组最低;F1+2含量阿加曲班组较PDTC组、化瘀解毒法组、活血化瘀组均低,化瘀解毒法组较PDTC组低(均P<0.05)。(2)造模后D-二聚体、v WF的水平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阿加曲班组D-二聚体的水平降低(P<0.05),清热解毒组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均P<0.05),活血化瘀组、化瘀解毒法组、PDTC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v WF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活血化瘀组v WF的含量较PDTC组、清热解毒组均高(P<0.05);活血化瘀组、阿加曲班组、化瘀解毒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配伍存在协同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和清热解毒中药单用均有降低血浆TAT、F1+2、v WF水平的作用,同用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O模型大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表现为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以及化瘀解毒法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活血化瘀法主要侧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改善,清热解毒法主要侧重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而化瘀解毒法对两者均起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解毒 大脑中动脉闭塞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亮 耿庆山 郑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HCV基因1b型感染的慢性HCV初治患者72例。治疗3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HCV基因1b型感染的慢性HCV初治患者72例。治疗3周后检测病毒学应答状态,无应答组患者23例,有应答组患者49例。回顾性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有应答组患者HCV病毒RNA水平及HCV病毒核心抗原水平均明显下降,在第1天到第14天的每个时间点上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高的HCV病毒RNA水平HCV病毒核心抗原水平曲线下面积均在第2周发生。第2周HCV病毒RNA消耗及耗损准确性均最高,其准确性与白细胞介素-28B minor+C区氨基酸70替代突变的准确性一致。结论从治疗开始后2周内的病毒动力学分析,特别是IL-28B基因多态性和病毒突变,2周时的病毒应答情况是最有效的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因此,在2周时病毒下降有可能作为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 无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宁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6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7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组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观察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7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组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观察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联合组的HBV DNA、HBeAg、抗-HBe等指标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是治疗CHB的有效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胸腺肽Α1 乙型肝炎 慢性
下载PDF
PEG-2000添加量对Pr_(x)Zr_(1-x)O_(2-δ)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龚宥精 田文珊 +2 位作者 赵光垒 贾丽娟 刘天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r_(x)Zr_(1-x)O_(2-δ)催化剂,并用于NO催化氧化。以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为模板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随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在300℃、PEG-2000添加质量分数为2%时,Pr_(x)Zr_(1-x)O_(2-δ)的催化活性最高,NO转化率达到了94.81%。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XPS及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板剂添加质量分数的变化不会改变催化剂Pr_(2)Zr_(2)O_(7)晶型;催化剂为介孔结构,质量分数为2%时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有利于催化氧化NO。此外,模板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会增强催化剂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催化氧化 氮氧化物 Pr_(x)Zr_(1-x)O_(2-δ) 溶胶-凝胶
下载PDF
聚乙二醇/K_2HPO_4双水相法提取牦牛血中的IgG
13
作者 杜雨 张珍 +3 位作者 赵文宝 周芸 贾志春 郭敏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60,共7页
【目的】探讨牦牛血中IgG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牦牛血液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聚乙二醇浓度、K2HPO4浓度、NaCl浓度和pH为自变量,IgG的含量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分析法模拟... 【目的】探讨牦牛血中IgG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牦牛血液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聚乙二醇浓度、K2HPO4浓度、NaCl浓度和pH为自变量,IgG的含量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聚乙二醇/K2HPO4双水相法提取牦牛血中IgG的工艺条件.【结果】聚乙二醇/K2HPO4双水相法提取牦牛血中IgG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13%(w/w)、K2HPO417%(w/w)、NaCl 11%(w/w)、pH 6.0,在此条件下IgG质量浓度达13.82mg/mL,与预测值14.04mg/mL的相对误差为1.59%.【结论】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方程对试验拟合较好,可以对IgG的含量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各因子对IgG含量影响大小依次是PEG浓度>NaCl浓度>K2HPO4浓度>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乙二醇/K2HPO4 牦牛血 IGG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结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玉龙 侯伟 金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a injection,PEG-IFNα-2a)结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对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学院附属台州市立医院感染科接...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a injection,PEG-IFNα-2a)结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对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学院附属台州市立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观察2组患者获得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RVR、EVR、SVR获得率无明显差异(χ^2=0.641、0.946、0.154,P=0.423、0.331、0.694)。2组治疗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低于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P〈0.05)。2组治疗后,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的CD4+T水平低于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CD8+T水平高于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P〈0.05)。2组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嗜睡和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PEG-IFNα-2a结合RBV对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利巴韦林 肝功能
下载PDF
聚乙二醇法制备ZnO和ZrO_2纳米粉
15
作者 李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3-95,共3页
以聚乙二醇为反应介质,无机盐硝酸锌和氯氧化锆为原料,分别制备了纳米ZnO粉体和纳米ZrO2粉体,并应用XRD和TEM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采用聚乙二醇法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粒径约12nm的ZrO2纳米粉体和粒径约50~75nm的Zn... 以聚乙二醇为反应介质,无机盐硝酸锌和氯氧化锆为原料,分别制备了纳米ZnO粉体和纳米ZrO2粉体,并应用XRD和TEM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采用聚乙二醇法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粒径约12nm的ZrO2纳米粉体和粒径约50~75nm的ZnO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ZNO ZRO2 纳米粉
下载PDF
干扰素α-1b和聚乙二醇α-2a对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冯燕 《青岛医药卫生》 2012年第5期340-341,共2页
目的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使用IFNα-1b和聚乙二醇IFNα-2a注射剂不良反应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48例分成A、B组,A组25例使用IFNα-1b(主要为儿科手足口病病例),B组23例为感染科慢性乙肝和... 目的观察我院住院患者使用IFNα-1b和聚乙二醇IFNα-2a注射剂不良反应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48例分成A、B组,A组25例使用IFNα-1b(主要为儿科手足口病病例),B组23例为感染科慢性乙肝和丙肝病例,使用聚乙二醇IFNα-2a,观察两组病例用药后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没有出现1例视网膜病变;B组仅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稍结膜充血。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使用IFNα-1b和聚乙二醇IFNα-2a注射剂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情况仍属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α-1b 乙二醇IFNα-2a 不良反应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H_2O_2-Fe^(2+)法处理聚乙二醇(PEG)生产废水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君 王亚兵 刘树清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03年第1期35-37,42,共4页
采用H2 O2 Fe2 + 法催化氧化聚醚类生产污水 ,对氧化剂和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处理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
关键词 H2O2-Fe2+ 乙二醇 PEG 生产 研究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从玉 鄢金柱 +1 位作者 张志娟 左维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0期1869-187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thymosinα1,Tα1)与单用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 目的系统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Peg-IFNα-2a)联合胸腺肽α1(thymosinα1,Tα1)与单用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CHB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6-10,由2位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包括6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Peg-IFNα-2a治疗CHB相比,联合Tα1治疗结束时明显提高了血清ALT复常率(OR=2.94,95%CI:1.59-5.44,P=0.0006)、HBV-DNA阴转率(OR=2.53,95%CI:1.76-3.64,P<0.00001)、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转率(OR=2.21,95%CI:1.43-3.40,P=0.0003)、HBeAg血清转换率(OR=2.53,95%CI:1.48-4.30,P=0.000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率(OR=2.67,95%CI:1.07-6.69,P=0.04).联合治疗后不增加Peg-IFNα-2a的不良反应(流感样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5%CI:0.24-2.63,P=0.71).结论Peg-IFNα-2a联合Tα1治疗CHB结束时的疗效优于单用Peg-IFNα-2a,其安全性良好,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停药后的长期效果如何尚缺乏证据,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胸腺肽Α1 慢性乙型肝炎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与利巴韦林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冬玲 冯淑焕 +2 位作者 李萍 田瑞民 姜达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6期901-901,共1页
自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并且基因2型或3型感染者可获得50%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来,PEG—IFNα联合RBV已经成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标... 自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并且基因2型或3型感染者可获得50%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来,PEG—IFNα联合RBV已经成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标准治疗方案下,未能获得SVR。本研究应用PEG—IFNα-2α与RBV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观察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治疗方案 慢性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 胸腺肽α1 疗效观察 利巴韦林 干扰素Α-2Α IFNα-2α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B7-H1表达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欢 谭钧元 +1 位作者 黄荷 董丹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和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1(B7-H1)表达变化。方法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6例,被...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4(TLR4)和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1(B7-H1)表达变化。方法2019年7月~2021年7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96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接受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Peg-IFNα-2a治疗4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TLR4和B7-H1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6%(P<0.05),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为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P<0.05);两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均恢复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Ⅳ-C水平为(83.9±17.7)μg/L,血清LN水平为(89.2±25.5)μg/L,血清HA水平为(124.9±22.7)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5±20.3)μg/L、(124.1±32.7)μg/L和(179.2±38.4)μg/L,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为(30.6±5.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4±8.6)pg/mL,P<0.05】,而血清TNF-α水平为(28.8±7.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9.7)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19.1±3.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7.5±5.4)pg/mL,P<0.05】;观察组PBMCs表面TLR4表达水平为(10.2±3.1)%,显著低于对照组【(15.8±4.6)%,P<0.05】,PBMCs表面B7-H1表达水平为(8.9±1.5)%,显著低于对照组【(11.6±2.2)%,P<0.05】。结论联合应用Peg-IFNα-2a和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抑制HBV复制,缓解肝纤维化进程,改善肝功能和机体炎症反应,降低PBMCs表面TLR4和B7-H1表达,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Α-2A Toll样受体4 协同刺激分子B7家族1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