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尹凤 邱云 +2 位作者 李龙燕 谢帅 胡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8.99±3.31)、(4.7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4.91)、(6.97±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降低率、FN实际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00%、10.00%、3.3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40.00%、43.3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感染、骨骼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3.33%、6.67%、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30.00%、16.67%、26.67%、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能明显缩短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预防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法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合理应用情况
2
作者 温嘉瑶 邓小莹 倪穗琴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合理评价体系,为评价PEG-rhG-CSF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以PEG-rhG-CSF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等为依据,制定PEG-rhG-CSF应用合理性评价细则,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权...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合理评价体系,为评价PEG-rhG-CSF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以PEG-rhG-CSF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等为依据,制定PEG-rhG-CSF应用合理性评价细则,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6月使用PEG-rhG-CSF的肿瘤患者进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结果建立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在纳入的612份病例中,用药完全合理占28.76%,基本合理占55.23%,不合理占16.01%。结论该院PEG-rhG-CSF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给药时机、给药适应证、给药剂量上仍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合理用药 层次分析法 优劣解距离法
下载PDF
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
作者 任云 吕钦敬 +5 位作者 薛强 姚伟 杨广训 黄广岩 葛畅 宋兴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行TE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48 h后给予PEG-rh 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芪合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发生11例(23.91%),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6例、Ⅳ级1例,总发生36例(78.26%),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NEU[分别为(7.26±1.59)×10^(9)·L^(-1)、(5.07±0.92)×10^(9)·L^(-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1.48)×10^(9)·L^(-1)、(4.63±0.87)×10^(9)·L^(-1)](t=3.216、2.3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5.23±2.47)分、(14.23±1.26)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12±2.48)分、(17.35±1.24)分](t=21.528、11.97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0.43%,14/46)与对照组(36.96%,17/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05)。结论 归芪合剂联合PEG-rhG-CSF能有效改善乳腺癌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症候积分,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归芪合剂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辅助 骨髓抑制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黄孟芹 胡丽霞 +2 位作者 李成发 吴艳 袁倩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PEG-rh G-CSF组(53例)和rh G-CSF组(47例)。比较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并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观察两组rhGCSF或PEG-rh G-CSF化疗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白细胞(WBC)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14天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rh G-CSF组,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发生率更低(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更优(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ANC、WB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发现,化疗后1天,两组AN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PEG-rh G-CSF组患者的ANC、WBC均高于rh G-CSF组(P<0.05)。化疗后14天,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PEG-rhG-CSF组更高(P<0.05)。PEG-rhG-CSF组和rh G-CS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21%比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h G-CSF相比,PEG-rh 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乔丽 张丁方 +5 位作者 李琳琳 蒋馨莹 禚永雪 徐欣 马德亮 王友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化疗后发生过骨髓抑制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化疗结束48 h后,观察组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对照组不预防给药。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化疗后发生过骨髓抑制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化疗结束48 h后,观察组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对照组不预防给药。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80%(χ^(2)=12.84,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1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应用PEG-rhG-CSF可减轻骨髓抑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恶性肿瘤 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尤海玲 陈源 陈丽萍 《内科》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hG-CS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大补元煎加味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1 d。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研究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以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与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元煎加味联合PEG-rhG-CSF可改善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加味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血常规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杨晟 何小慧 +7 位作者 刘鹏 周生余 董梅 秦燕 杨建良 张长弓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批舢g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Ixg/kg,每日1次。结果:2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的周期中,4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53)和3.8%(2,53,P=0.678)。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石远凯 许建萍 +22 位作者 吴昌平 张燕 杨俊泉 周涛 刘峥 茅卫东 张沂平 王嵬 于忠和 邬麟 陈建华 王娟 安永辉 蔡建辉 刘明 陈振东 李青山 任朝英 杨志勇 李宝兰 赵敏 刘哲峰 刘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对需接受多周期化疗的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瘤患者连续2~4个周期预防性给予PEG-rhG-CSF。结果:PEG-rhG-CSF初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4.76%(13/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1.83%(5/273)、1.15%(2/174)和2.08%(2/9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11.36%(31/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6.23%(17/273)、2.87%(5/174)和3.13%(3/96)。第1次随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0.73%(2/273);FN持续时间中1例为2 d,1例为5 d;第2~4次随访的FN发生率均为0;次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筛选期的25%(7/28),分别降至后续1~3个周期的3.57%(1/28)、0(0/28)和6.67%(1/15),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从71.43%(20/28)分别降至10.71%(3/28)、14.29%(4/28)和0(0/15)。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48%(44/420)。结论:每个化疗周期应用1次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多个周期应用可以显示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肿瘤
下载PDF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31
9
作者 石远凯 刘鹏 +8 位作者 杨晟 韩晓红 何小慧 艾斌 秦燕 李博 黄鼎智 张长弓 孙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00,共6页
背景与目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防治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将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而成的长效制剂,与常规rhG-CSF... 背景与目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防治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将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而成的长效制剂,与常规rhG-CSF相比,能减少给药次数,避免患者反复接受注射的痛苦。本研究旨在评价PEG-rhG-CSF用于国人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步观察化疗后PEG-rhG-CSF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CD34+细胞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试验,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受试者接受两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第一周期为对照周期,第二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PEG-rhG-CSF的初始剂量为30#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g/kg、100#g/kg和200#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结果:入组1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关节或肌肉疼痛(13/16)、疲乏(10/16)、头晕(2/16),1例受试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疼痛,自行缓解。与对照周期相比,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前移,ANC最低值提高。ANC的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量效关系,60、100和200#g/kg剂量组均能较好地防治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且维持时间较长,并能够增高外周血CD34+细胞的数量。未出现PEG-rhG-CSF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结论:PEG-rhG-CSF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由于100#g/kg剂量组的不良反应轻于200#g/kg剂量组,疗效已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剂量为10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乙二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试 Ⅰ期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惠平 樊征夫 +6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涂梅峰 宋国红 邵彬 高天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药效学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晟 石远凯 +4 位作者 刘鹏 韩晓红 何小慧 蔡永明 陈拯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我国自主研发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未经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剂量的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 目的初步观察我国自主研发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未经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剂量的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1次,初始剂量为30μ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100和200μ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监测中性粒细胞变化。结果第1周期有7例患者因Ⅳ度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应用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2周期仅在第1剂量组出现Ⅳ度ANC减少1例。第1周期未使用rhG-CSF的9例患者ANC均值最低点为1·37×109/L。第2周期4个剂量组的ANC均值最低点依次为0·77×109/L、4·54×109/L、3·00×109/L和5·56×109/L。结论PEG-rhG-CSF可减少化疗期间Ⅳ度ANC减少的发生率,升高ANC最低值,60、100或200μg/kg每个化疗周期给药1次能较好地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Ⅰ期临床试验 疗效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建红 陈海辉 +1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25-2829,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第一周期的第3天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继续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未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给予3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后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31.6%、55.6%(P<0.05);三者之间的ANC减少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的FN发生率分别为4.3%、7.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有2例出现骨痛、1例出现乏力、1例出现肌肉疼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结论化疗期间使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老年 道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两步连续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婷 贠强 +2 位作者 闭静秀 马光辉 苏志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4-288,共5页
建立了两步连续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聚乙二醇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stimulatingfactor,rhG_CSF)偶联物的方法。首先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将偶联蛋白质和非偶联蛋白质分开 ,然后使用阴离子交换色... 建立了两步连续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纯化聚乙二醇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stimulatingfactor,rhG_CSF)偶联物的方法。首先用阳离子交换色谱将偶联蛋白质和非偶联蛋白质分开 ,然后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去除过量的游离聚乙二醇杂质 ,并分离纯化偶联蛋白异构体分别得到单聚乙二醇化、双聚乙二醇化和三聚乙二醇化的rhG_CSF。它们经十二烷基磺酸钠_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_PAGE)分析均为单带。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_飞行时间质谱(MALDI_TOF)分析三种偶联蛋白质的分子量 ,分别为 2 3 8kD、2 8 6kD、33 8kD。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 ,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依赖细胞株NFS_6 0为靶细胞 ,测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与聚乙二醇的偶联物的体外细胞生物学活性 ,单聚乙二醇化、双聚乙二醇化和三聚乙二醇化的rhG_CSF体外活性保留率分别为 92 %、75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蛋白质乙二醇 离子交换色谱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4
作者 兰海涛 罗树春 +1 位作者 胡洪林 吴琦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纳入42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纳入42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μg/kg皮下注射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μg/(kg.d)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2次检查≥5.0×109/L。结果 42例患者,在40个试验周期和44个对照周期中,ANC<2.0×109/L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12/40)和31.8%(14/44),持续时间分别为(3±1.155)d和(4±1.225)d;受试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主要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 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与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乙二醇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6
15
作者 马军 朱军 +1 位作者 徐兵河 于金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1-274,共4页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长效剂型,是在rhG-CSF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共价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而形成的一种蛋白质。PEG-rhG-CSF于1999年由美国Amgen公司首...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长效剂型,是在rhG-CSF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共价结合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而形成的一种蛋白质。PEG-rhG-CSF于1999年由美国Amgen公司首先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建红 罗文苹 +2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刘春琳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5期3067-3072,共6页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形成的聚乙二醇化rhG-CSF(PEG-rhG-CSF)可改善药物的清除方法,降低清除率。与rhG-CSF相比,PEG-rhG-CSF具有注射次数少、注射剂量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注射次数和门诊就诊次数,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小丹 郭红燕 李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根据初次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分为初级预防组(n=49)和次级预防组(n=27),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需要补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化疗周期延迟发生率等。结果第一、二疗程中,初级预防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2%(4/49)、6.1%(3/49),明显低于次级预防组发生率66.7%(18/27)、37.0%(10/27)(Z=-6.569,P=0.000;Z=-4.338,P=0.000)。在第三~六疗程中,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938,P=0.348;Z=-0.145,P=0.884;Z=-1.069,P=0.285;Z=-0.027,P=0.978)。化疗结束后初级预防组9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补充rhG-CSF,发生率18.4%(9/49),次级预防组22例,发生率81.5%(2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00)。初级预防组2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重复住院,发生率4.1%(2/49),次级预防组7例,发生率25.9%(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2,P=0.014)。初级预防组1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发生率2.0%(1/49),次级预防组5例,发生率18.5%(5/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结论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过程中初级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显著降低第一、二疗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从而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保证化疗周期如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卵巢癌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赟 吴毓东 +2 位作者 李德俊 付琴 程晓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入院接受T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30例为试验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 目的:比较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入院接受T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30例为试验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30例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结果:试验组化疗间歇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邓建良 姚强 +4 位作者 张云雷 许春妮 周炎 顾贤成 金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对既往化疗后引起Ⅲ度以上ANC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试验组患者(58例次)在化疗后予PEG-rh...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对既往化疗后引起Ⅲ度以上ANC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试验组患者(58例次)在化疗后予PEG-rhG-CSF皮下注射,对照组患者(62例次)予短效rhG-CSF皮下注射,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比较两组患者Ⅲ度以上ANC减少的发生率、持续时间、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不良反应及因ANC减少或者FN导致的再次住院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Ⅲ度以上ANC减少发生率(40.3%和20.7%)及因ANC减少或FN导致的再次住院率(32.3%和13.8%)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Ⅲ度以上ANC减少持续时间、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及FN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如骨关节酸痛、发热、乏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rhG-CSF较短效rhG-CSF可有效预防既往发生过Ⅲ度以上ANC减少的化疗患者再次发生Ⅲ度以上ANC减少,降低了患者因ANC减少或FN导致的再次住院率,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茗 和艳娇 +5 位作者 解明芳 齐典文 王玲 马天晓 胡彤宇 张国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52-2256,共5页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olyethylene glyco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olyethylene glyco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骨肉瘤患者初次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初诊为骨肉瘤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将其分为对照组(rhG-CSF组)25例、观察组(PEG-rhG-CSF联合rhG-CSF组)52例。患者初次化疗方案均为AP方案。通过定期观测血常规评估化疗后ANC减少及预防性应用PEG-rhG-CSF的效果。结果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以显著缩短ANC减少的持续时间,降低Ⅲ-Ⅳ级ANC减少和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减少补充使用rhG-CSF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同时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以有效的降低吡柔比星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后ANC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有益于保证骨肉瘤患者后续大剂量、高强度化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