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白介素-8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关系
1
作者 杨凯 施维 +2 位作者 孙蓓蓓 潘颖 陈谨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8-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能否作为预测因子评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48周的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比较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能否作为预测因子评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48周的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比较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基线和治疗48周时含量差异,并分析患者血清IL-8基线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L-8基线含量在预测PEG-IFN-α抗病毒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181.68±84.43)pg/mL相比较,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基线含量(124.81±74.12)pg/mL显著降低。经48周PEG-IFN-α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也显著降低,而非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变化不显著。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续应答患者的血清IL-8基线含量均与HBsAg、HBeAg和HBV-DNA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强弱有差异。血清IL-8基线含量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的持续应答的曲线下面积为0.711。结论:血清IL-8基线含量高低影响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是潜在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介素-8 乙二醇干扰素 抗病毒疗效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情况、肝纤维化及炎性状态的影响
2
作者 雷后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学情况、肝纤维化及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74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类似物组和联合用药组。类似...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毒学情况、肝纤维化及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永煤集团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74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类似物组和联合用药组。类似物组给予核苷类似物治疗,联合用药组在类似物组基础上增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持续治疗48周,对比两组病毒学情况、肝纤维化指标及炎性状态。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用药组低于类似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HBsAg转阴率32.43%(12/37)、HBeAg转阴率40.54%(15/37)高于类似物组10.81%(4/37)、18.92%(7/37)(P<0.05)。两组治疗48周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IV)、层黏连蛋白(L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用药组低于类似物组(P<0.05)。两组治疗48周后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干扰素-γ(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用药组低于类似物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类似物可调节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病毒学情况,调控炎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学情况 肝纤维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尹凤 邱云 +2 位作者 李龙燕 谢帅 胡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8.99±3.31)、(4.7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4.91)、(6.97±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降低率、FN实际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00%、10.00%、3.3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40.00%、43.3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感染、骨骼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3.33%、6.67%、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30.00%、16.67%、26.67%、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能明显缩短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预防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α干扰素在食蟹猴长期毒性中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的活性
4
作者 范开 杨华君 罗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研究了食蟹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α干扰素(代号PEG-SA)低、中、高剂量(10,30,90μg/kg及对照组)1次/7 d,共180 d后血清中第15,29,43,57,71,92,113,134,162,180 d及停药后30 d的结合抗体及中和抗体滴度。结合抗体测定采用的是间... 研究了食蟹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α干扰素(代号PEG-SA)低、中、高剂量(10,30,90μg/kg及对照组)1次/7 d,共180 d后血清中第15,29,43,57,71,92,113,134,162,180 d及停药后30 d的结合抗体及中和抗体滴度。结合抗体测定采用的是间接ELISA法,中和抗体测定采用的是细胞病变抑制法。结合抗体滴度以OD值大于阴性对照组OD值2.1倍为阳性。中和抗体活性的产生以保护50%细胞免受病毒侵犯为判断依据,即50%细胞病变表明产生中和抗体。结果表明,两者活性均在57 d到达高峰,停药后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活性减弱或消失,中高剂量组抗体活性高于同时段低剂量组活性。PEG-SA皮下注射后,可诱导食蟹猴产生结合抗体及中和抗体,二者活性具有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 ELISA 细胞病变抑制法 食蟹猴 中和抗体
下载PDF
基于AHP-TOPSIS法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合理应用情况
5
作者 温嘉瑶 邓小莹 倪穗琴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合理评价体系,为评价PEG-rhG-CSF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以PEG-rhG-CSF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等为依据,制定PEG-rhG-CSF应用合理性评价细则,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权...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合理评价体系,为评价PEG-rhG-CSF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以PEG-rhG-CSF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等为依据,制定PEG-rhG-CSF应用合理性评价细则,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6月使用PEG-rhG-CSF的肿瘤患者进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结果建立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在纳入的612份病例中,用药完全合理占28.76%,基本合理占55.23%,不合理占16.01%。结论该院PEG-rhG-CSF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给药时机、给药适应证、给药剂量上仍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需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合理用药 层次分析法 优劣解距离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杨兆辉 柯根基 傅绍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8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0)和单药组(n=40)。单药...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0)和单药组(n=40)。单药组予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HBe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0]、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均更高(χ^(2)=10.208,P=0.001;χ^(2)=4.507,P=0.03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AST、ALT、TBil、TNF-α、IL-6、IL-10、HA、PCⅢ、LN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1)。联合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12.50%vs.7.50%,χ^(2)=0.139,P=0.709)。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HBeAg、HBV-DNA转阴率,改善肝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及肝纤维化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乙肝e抗原阳性 乙二醇干扰素Α-2B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肝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肝纤维
下载PDF
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7
作者 任云 吕钦敬 +5 位作者 薛强 姚伟 杨广训 黄广岩 葛畅 宋兴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行TE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48 h后给予PEG-rh 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芪合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发生11例(23.91%),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6例、Ⅳ级1例,总发生36例(78.26%),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NEU[分别为(7.26±1.59)×10^(9)·L^(-1)、(5.07±0.92)×10^(9)·L^(-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1.48)×10^(9)·L^(-1)、(4.63±0.87)×10^(9)·L^(-1)](t=3.216、2.3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5.23±2.47)分、(14.23±1.26)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12±2.48)分、(17.35±1.24)分](t=21.528、11.97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0.43%,14/46)与对照组(36.96%,17/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05)。结论 归芪合剂联合PEG-rhG-CSF能有效改善乳腺癌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症候积分,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归芪合剂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辅助 骨髓抑制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黄孟芹 胡丽霞 +2 位作者 李成发 吴艳 袁倩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 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PEG-rh G-CSF组(53例)和rh G-CSF组(47例)。比较两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FN)发生率,并记录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观察两组rhGCSF或PEG-rh G-CSF化疗后1天、3天、5天、7天、10天、14天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和白细胞(WBC)变化,记录患者治疗前及化疗后14天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相较于rh G-CSF组,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发生率更低(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级更优(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ANC、WBC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发现,化疗后1天,两组ANC、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PEG-rh G-CSF组患者的ANC、WBC均高于rh G-CSF组(P<0.05)。化疗后14天,两组KPS评分均升高,且PEG-rhG-CSF组更高(P<0.05)。PEG-rhG-CSF组和rh G-CS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3.21%比1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h G-CSF相比,PEG-rh G-CSF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全身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更佳,且在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乔丽 张丁方 +5 位作者 李琳琳 蒋馨莹 禚永雪 徐欣 马德亮 王友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化疗后发生过骨髓抑制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化疗结束48 h后,观察组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对照组不预防给药。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化疗后发生过骨髓抑制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化疗结束48 h后,观察组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对照组不预防给药。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80%(χ^(2)=12.84,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1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应用PEG-rhG-CSF可减轻骨髓抑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恶性肿瘤 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10
作者 申亚非 何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CHB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组(TAF组)与联合组,每组20例。TAF组予以富马...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CHB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组(TAF组)与联合组,每组20例。TAF组予以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联合组在TAF组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2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率,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评估指标、HBV-DNA、肝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HBsAg转阴率高于TAF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均未出现HBsAg转阴;治疗6、9个月后,联合组与TAF组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脾静脉门径、门静脉主干内径、肝脏硬度及血清HBV-DNA、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降低,且联合组低于TAF组(P<0.05或P<0.01)。联合组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发生率高于TAF组(P<0.05);2组轻微肾小管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CHB的效果可提升HBsAg转阴率,改善患者肝肾功能,抑制肝纤维化,且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Α-2B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肝纤维 肝功能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替诺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初治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涂元元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70-72,141,共4页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替诺福韦酯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初治患者血清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替诺福韦酯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初治患者血清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赣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9例慢性乙肝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将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的64例患者归为常规组,将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替诺福韦酯联合治疗的65例患者纳入联合组。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对比2组血清Mig、RANTES水平,记录2组肝纤维化指标[层连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蛋白(pro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肽原(CollagenⅣ,Ⅳ-C)、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观察2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转阴率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转阴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TBIL、ALT以及AST均比常规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Mig、RANTES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LN、PCⅢ、Ⅳ-C和HA水平均比常规组低(P<0.05)。联合组HBV-DNA、HBeAg转阴率为分别86.15%、75.38%,高于常规组的65.63%、54.69%(P<0.05)。结论 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初治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替诺福韦酯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降低血清Mig、RANTES水平,有效促进HBV-DNA、HBeAg转阴。该方法可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乙肝 替诺福韦酯 肝纤维指标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徐慧 丰春玲 林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应用艾米替诺...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应用艾米替诺福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单胺氧化酶(MAO)、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水平、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弹性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的65.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DNA、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LN、MAO和Ⅳ-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TBIL、TBA水平和肝弹性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和肝弹性值,效果优于单纯艾米替诺福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艾米替诺福韦 乙二醇干扰素Α-2B 肝纤维 肝功能 肝弹性 转阴率
下载PDF
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尤海玲 陈源 陈丽萍 《内科》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hG-CS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大补元煎加味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1 d。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研究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以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与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元煎加味联合PEG-rhG-CSF可改善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加味 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血常规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质量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雪梅 郭桥 +6 位作者 吴福泉 陈云声 齐影 朱丽娜 周丽红 盛军 刘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 rhIFNα2b)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Wish细胞 VSV病毒系统 ,以CPE法测定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反向高效液相法 (RP HPLC)测定纯度 ,溴... 目的 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 rhIFNα2b)的质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Wish细胞 VSV病毒系统 ,以CPE法测定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反向高效液相法 (RP HPLC)测定纯度 ,溴化氰裂解 SDS PAGE法测定肽图 ,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等电点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结果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比活为 6 . 0× 10 6~ 10 . 0× 10 6IU/mg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 2 6 0 0 ,等电点在 5 . 2 0~ 6. 5 5之间 ,紫外最大吸收峰约在 2 78nm波长处。结论 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控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干扰素 高效液相法 FN g蛋白 RP-HPLC 紫外分光光度法 定干 质量检测方法 SDS-PAGE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ω的过程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红春 刘红 +3 位作者 程永刚 彭力 徐波 杨红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76-2884,共9页
采用分子量20000直链单甲氧基PEG-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mPEG-SS)对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ω(rhIFNω)进行氨基化学修饰,以期获得抗原性降低及稳定性增加的单链PEG修饰产物(PEG-rhIFNω)。建立了PEG修饰rhIFNω的反应体系,考察了修... 采用分子量20000直链单甲氧基PEG-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mPEG-SS)对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ω(rhIFNω)进行氨基化学修饰,以期获得抗原性降低及稳定性增加的单链PEG修饰产物(PEG-rhIFNω)。建立了PEG修饰rhIFNω的反应体系,考察了修饰反应各因素对单修饰产物得率的影响,优化修饰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起始pH值8.5,rhIFNω/PEG摩尔比1∶7,rhIFNω浓度0.75 mg.ml-1,磷酸盐缓冲液浓度50mmol.L-1,于25℃振荡反应4 h,用30%冰醋酸终止反应。在优化条件下,单链PEG-rhIFNω含量和修饰率分别达到0.25 mg.ml-1和34.63%。纯化后的单链PEG-rhIFNω具有典型PEG修饰蛋白的特性,体外抗病毒活性保留了天然rhIFNω抗病毒活性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ω 乙二醇 过程优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宇峰 黄静 +3 位作者 徐帆洪 吴腾捷 吴自荣 楼觉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3种不同的第2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SDS-PAGE分析PEG及修饰产物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3种不同的第2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SDS-PAGE分析PEG及修饰产物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修饰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和活性检测。结果PEG的电泳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其理论值;PEG20000的修饰率(92.1%)高于PEG5000和PEG10000;修饰剂用量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佳pH为9.0,rhIFN-αlb与PEG20000的最佳摩尔比为1∶10,时间和温度影响甚微。单点修饰产物保留了14.4%的体外活性,多点修饰产物无活性。结论选择了合适的PEG衍生物并优化了修饰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干扰素-α1b 学修饰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邬婧 戎隆富 +2 位作者 程婷 许培 宋礼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考察两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PEG-IFN和IFN每隔一日反复作用细胞,连续8d,采用...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干扰素α-2b(PEG-IFN)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IF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考察两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PEG-IFN和IFN每隔一日反复作用细胞,连续8d,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来考察两种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将相同剂量的PEG-IFN和IFN模拟临床给药频率作用细胞一周,即PEG-IFN给药1次,IFN给药3次,观察细胞HBsAg的分泌情况,评价药效。PEG-IFN和IFN的TC50均>20000IU/mL,IC50分别为559.88、478.71IU/mL;反复给药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PEG-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略低于同剂量的IFN;模拟临床给药一周后发现,PEG-IFN与IFN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EG-IFN和IFN在体外均可抑制HepG2.2.15细胞乙肝病毒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重组干扰素Α-2B HEPG2.2.15细胞 HBSAG
下载PDF
扶正化瘀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媛 杨阿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05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2)与B组(n=...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05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2)与B组(n=53)。A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4周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4)^(+)/CD_(8)^(+)),不良反应。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A组的80.77%(χ^(2)=4.456,P=0.035)。2组治疗24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P<0.01)。2组治疗24周后CD_(3)^(+)、CD_(4)^(+)、CD_(4)^(+)/CD_(8)^(+)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0.01)。在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扶正化瘀片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CHB肝纤维化的疗效明显,能够缓解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状态,进而改善其肝功能,同时联合用药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 扶正瘀片 乙二醇干扰素Α-2B 肝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肝纤维化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林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4期74-76,83,共4页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肝纤维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肝纤维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2组均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胶原代谢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蛋白酶S(Cat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与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年后,2组胶原代谢指标(TGF-β1、CatS、TIMP-1及TIMP-2)、YKL-40、MMP-2、MMP-9水平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及PC-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4.07%、70.37%,高于对照组的53.70%、51.85%(χ^(2)=4.856/3.896,P=0.028/0.048)。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5%vs. 31.48%,χ^(2)=3.130,P=0.077)。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胶原代谢指标,降低YKL-40、MMP-2及MMP-9水平表达,延缓肝纤维化进展,促使HBeAg、HBV-DNA转阴,且联合用药并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二醇干扰素Α-2B 替诺福韦酯 胶原代谢指标 肝纤维代谢指标
下载PDF
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20
作者 戎云清 徐敬轩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 目的分析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对比两组患者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plum,HA)、Ⅳ型胶原(type-iv collagen,IV-C)、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转阴率、总不良反应、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IV-C、PCⅢ、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IVC、PCⅢ、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6、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HBV DNA、HBeAg转阴率分别为70.00%、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患者的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有效改善,并且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肾生髓成肝方 乙二醇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