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对黄芩苷角膜透过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锐 赵海南 +3 位作者 瞿继兰 李琳 李楠 刘志东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对黄芩苷离体角膜透过率的影响,探讨其在眼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离体角膜渗透技术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Sol对黄芩苷角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0.4%和0.8%的Sol使黄芩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0...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对黄芩苷离体角膜透过率的影响,探讨其在眼用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离体角膜渗透技术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Sol对黄芩苷角膜透过率的影响。[结果]0.4%和0.8%的Sol使黄芩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05倍和1.65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2%、1.0%和2.0%的Sol未能显著增大黄芩苷的表观渗透系数(P>0.05)。[结论]0.4%和0.8%的Sol能够显著增大Sol的表观渗透系数,且对角膜无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 角膜透过性 黄芩苷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名清 刘灿 +2 位作者 唐宝强 姜雷 涂家生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用辅料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中的残留杂质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的含量。为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药典方法,选用色谱柱DB-5(15 m×0.32 mm, 1μm),以5%苯...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用辅料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中的残留杂质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的含量。为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药典方法,选用色谱柱DB-5(15 m×0.32 mm, 1μm),以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采用程序升温模式:起始温度为35℃,维持5 min,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180℃,然后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温至250℃,维持5 min。进样口温度为15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平衡温度70℃,平衡时间45 min,分流比为10∶1。按标准加入法计算供试品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的含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分别在0.5~4μg·mL^(-1)和5~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平均回收率均为75%(RSD=5%,n=9)。来自三个厂家的五批次样品均未检测出环氧乙烷,其中一批样品未检出二氧六环,另外四批样品中二氧六环含量均小于0.005%,符合限度要求。结论:该方法适用于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中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含量测定,为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羟基硬脂酸乙二醇 药用辅料 顶空气相色谱法 环氧乙烷 二氧六环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姜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胶束对姜黄素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童晓东 范永春 严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2-906,共5页
目的以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VE-TPGS)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utol HS 15,SHS15)为载体制备姜黄素胶束,并研究该胶束对姜黄素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胶束;通过胶束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 目的以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VE-TPGS)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utol HS 15,SHS15)为载体制备姜黄素胶束,并研究该胶束对姜黄素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胶束;通过胶束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指标表征该胶束,同时测定姜黄素的溶解度;通过体外释放考察该胶束的释放特性;进一步通过大鼠实验评估胶束对姜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结果当VE-TPGS与SHS15加入质量比为3∶7时,胶束粒径为(35.79±1.23)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12±0.03;在该条件下,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9.34%和90.03%,姜黄素的溶解度达到2.03 mg/m L;体外释放实验中,胶束组较姜黄素组有缓慢释放特性;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实验中,胶束组较姜黄素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303.5%(P<0.01)。结论本实验制备的胶束不仅有较好的缓释特性,还提高了姜黄素的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利用药物-胶束体系来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维生素E乙二醇琥珀酸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 溶解度 口服生物利用度 胶束 薄膜分散法 载药量 包封率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胶束对盐酸特比萘芬滴眼液角膜吸收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天洋 夏慧芸 +1 位作者 何继军 张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背景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是一种低毒性的新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载药量高并能够促进上皮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有助于难溶性抗真菌药物眼部局部用药后的角膜传递,但目前其对抗真菌药物盐酸特... 背景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是一种低毒性的新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载药量高并能够促进上皮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有助于难溶性抗真菌药物眼部局部用药后的角膜传递,但目前其对抗真菌药物盐酸特比萘芬(TH)眼部应用后的促吸收作用及其对眼组织有无刺激性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HS15胶束(HNMs)对TH的促角膜吸收作用及局部刺激性。 方法 采用共溶剂法制备质量分数0.5%TH-HNMs,用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定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胶束的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TH包封率及不同pH条件下胶束中TH的累积释放量。取普通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只,用0.5%TH-HNMs点眼后行兔眼刺激性试验。另取新西兰白兔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以右眼作为用药眼。实验组用50 μl TH-HNMs点右眼,对照组用50 μl 0.5% TH油剂点右眼。分别于点眼后5、15、30、60、90、120、180、240和360 min经兔耳缘静脉注射过量质量分数4%戊巴比妥钠溶液处死实验兔,剖取角膜组织后采用HPLC法测定角膜组织中TH质量分数。 结果 制备的TH-HNMs平均粒径为13.32 nm,多分散系数为0.046,Zeta电位为-0.133 mV。TH-HNMs药物包封率为100%。TH体外释放速度呈pH依赖性,6 h后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累积释放量达(95.20±3.20)%,在pH 7.4的缓冲液中累积释放量仅为(0.17±0.01)%。0.5%TH-HNMs点眼后兔眼组织刺激性评分均低于2分,眼部组织未发现任何损伤。0.5%TH-HNMs点眼后角膜中药物达峰时间均为5 min,达峰质量分数为(20.26±2.26)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0.44)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26,P=0.000)。实验组兔眼给药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0 min为1 292.25 μg/(g·min),是对照组的15.6倍。 结论 TH-HNMs的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高,粒径小,无眼部刺激性,与TH油剂相比,点眼后能够显著促进TH在兔眼角膜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物制备 药物传递系统/方法 乙二醇/药代动力学 微胶粒 盐酸特比萘芬/药代动力学 15-羟基硬脂酸乙二醇 角膜吸收
下载PDF
α-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的合成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红璐 王伟 王万兴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21-622,共2页
以α 磺基硬脂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 ,经酯化、中和合成双生表面活性剂α 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实验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用量为 0 6 % (基于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 ) ,酸醇的量比为 2 5∶1 0 ,反应时间 3h ,反应温度 135~ 14 0℃... 以α 磺基硬脂酸和聚乙二醇为原料 ,经酯化、中和合成双生表面活性剂α 磺基硬脂酸聚乙二醇双酯钠盐。实验结果表明 ,在催化剂用量为 0 6 % (基于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 ) ,酸醇的量比为 2 5∶1 0 ,反应时间 3h ,反应温度 135~ 14 0℃时 ,产物收率达 87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磺基硬脂酸乙二醇钠盐 合成 双生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行为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勇 刘俊红 +1 位作者 肖金富 何凤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44-4751,共8页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PEOST)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EOST质量分数分别为10%(POS-10)和30%(POS-30)的两种合金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合金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用莫志深(Mo)法分析了PBS的非...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PEOST)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EOST质量分数分别为10%(POS-10)和30%(POS-30)的两种合金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合金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用莫志深(Mo)法分析了PBS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Kissinger法和Friedman法计算PBS的结晶活化能,并用红外(FTIR)和偏光显微镜(POM)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BS先结晶形成结晶微区不利于PEOST结晶,而较高含量的PEOST有利于PBS的结晶。受PBS先结晶的影响,POS-10降温DSC曲线没有出现PEOST的结晶峰,而POS-30在低的降温速率情况下出现了PEOST双结晶峰;升温DSC曲线中两试样均出现了PEOST的熔融峰。在相同的冷却速率下,POS-30的PEOST熔融温度(Tm)和熔融焓(ΔHm)大于POS-10;POS-30的PBS结晶峰温度(Tp)、结晶焓(ΔHc)大于POS-10,而结晶半峰宽(D)值更小;但两者的Tm和ΔHm相当。随冷却速率的增加,PBS的D值增大,而PEOST的D值却降低;冷却速率的增加对PBS的Tm值影响不大,但使PEOST的Tm略有减小。Mo法适合用于共混物中PBS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POS-30的PBS绝对值结晶活化能要大于POS-10。POS-30在红外光谱谱图中出现了PEOST结晶的红外响应峰(1109cm–1和841cm–1)而POS-10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乙二醇硬脂酸 共混物 结晶行为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莫志深方程
下载PDF
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在参麦注射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聂飞 唐芳 +4 位作者 赵彬 廖远征 陈开军 姚欣 陈超英 《中药与临床》 2014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助溶剂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Kolliphor HS 15)在参麦注射液中达到最佳助溶效果的用量,并与采用聚山梨酯80作为助溶剂的参麦注射液对比研究了灭菌前后产品质量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当Kolliphor HS 15在参麦注射液中用量为0... 本文研究了助溶剂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Kolliphor HS 15)在参麦注射液中达到最佳助溶效果的用量,并与采用聚山梨酯80作为助溶剂的参麦注射液对比研究了灭菌前后产品质量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当Kolliphor HS 15在参麦注射液中用量为0.2%时,可以达到良好的助溶效果,且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没有影响。为使用安全性更好、助溶原理相同、且能达到等同助溶效果的助溶剂,替换中药注射液中现有安全性差的聚山梨酯80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15-羟基硬脂酸乙二醇 山梨80 中药注射液 助溶剂
下载PDF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多仁 《四川化工》 CAS 1996年第2期 58-59,共2页
简介了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在各领域中的用途,择要叙述了直接酯化法的工艺要点。
关键词 乙二醇 硬脂酸 合成
下载PDF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建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0年第7期20-21,共2页
以硬脂酸为基本原料,酰氯化后得硬脂酰氯,再与聚乙二醇(400)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聚乙二醇(400)硬脂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00℃,时间1.0 h,硬脂酰氯:聚... 以硬脂酸为基本原料,酰氯化后得硬脂酰氯,再与聚乙二醇(400)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聚乙二醇(400)硬脂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00℃,时间1.0 h,硬脂酰氯:聚乙二醇=1.1:1(摩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乙二醇硬脂酸 非离子型
下载PDF
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的制备及其增稠性能的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二林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08年第3期76-78,80,共4页
采用酯交换法,以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单甘油酯为基本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常压下制备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最佳反应条件由正交实验确定,结合实验原理及方法,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并测定... 采用酯交换法,以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单甘油酯为基本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常压下制备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最佳反应条件由正交实验确定,结合实验原理及方法,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溶液的粘度。合成反应最佳条件:催化剂用量2%(摩尔比),反应温度130℃,时间4h,n(硬脂酸酯)∶n(聚乙二醇)=4∶1。在此条件下反应收率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法 乙二醇(6000) 硬脂酸单甘油 乙二醇硬脂酸 增稠剂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共混物结晶行为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勇 刘俊红 杨永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乙二醇硬脂酸酯(PEOST)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晶熔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5%的PEOST能使PBS结晶温度(T_c)降低约10℃,但使熔融温度(T_m)升高约3℃...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乙二醇硬脂酸酯(PEOST)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晶熔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5%的PEOST能使PBS结晶温度(T_c)降低约10℃,但使熔融温度(T_m)升高约3℃,继续增加PEOST用量对PBS的T_c和T_m影响不大;PBS的结晶焓(ΔH_c)随PEOST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熔融焓(ΔH_m)先降低再上升;PEOST的结晶属于受限结晶,当其质量分数低于10%,DSC曲线中没有出现PEOST的结晶峰和熔融峰;当质量分数大于20%时,才出现PEOST结晶峰和相应的熔融峰。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谱图中也才出现相应的结晶红外响应峰(1107 cm^(-1)和841 cm^(-1))。广角X射线衍射显示加入PEOST未改变PBS的晶体结构。偏光显微镜分析表明,PEOST含量较高的共混物晶体尺寸更大,具有更清晰的周期性明暗相间的环带花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乙二醇硬脂酸 结晶行为 共混物
下载PDF
聚乙二醇硬脂酸酯的合成
12
作者 孙建军 《表面活性剂工业》 2000年第4期22-23,共2页
以硬脂酸为基本原料,通过酰氯化后所得硬脂酰氯,再与聚乙二醇(400)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聚乙二醇(400)硬脂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时间为1.0h,硬酯... 以硬脂酸为基本原料,通过酰氯化后所得硬脂酰氯,再与聚乙二醇(400)进行酯化反应合成聚乙二醇(400)硬脂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00℃,时间为1.0h,硬酯酰氯:聚乙二醇=1.1:1(摩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乙二醇硬脂酸 合成
下载PDF
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建民 金连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7,共3页
本文采用了硼酸酯化法合成了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了硼酸酯化时间(A)、催化剂浓度(B)、酯交换时间(C)及水解时间(D)四种因素对产物单酯收率及酸值的影响,确定了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的最佳合... 本文采用了硼酸酯化法合成了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通过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了硼酸酯化时间(A)、催化剂浓度(B)、酯交换时间(C)及水解时间(D)四种因素对产物单酯收率及酸值的影响,确定了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得到的单酯收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硬脂酸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东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乙二醇 硬脂酸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硼酸酯化法合成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酯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红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7-39,共3页
采用硼酸酯化法合成了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酯,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物料比等对产物中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酯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在此条件下,产物中聚乙二醇(6000)单硬脂酸酯的含量可达93%。
关键词 化法 合成 乙二醇硬脂酸 硼酸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红 《江苏化工》 1997年第6期21-22,共2页
采用亚磷酸与硫酸复合催化剂合成了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最佳工艺条件:n酸:n醇时为2、8:1(mol:mol),复合催化剂用量为1.0%(以聚乙二醇计),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5h,真空度97.3kPa。
关键词 乙二醇 硬脂酸 表面活性剂 合成 非离子型
下载PDF
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在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增稠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娟 吴旭 +2 位作者 黄满莲 王建林 宋贤丽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7年第4期28-31,共4页
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在日化、食品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关于该物质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其制备以及生产工艺上,对其在实际产品开发的应用方面,尤其是在复配表活体系中的增... 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在日化、食品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关于该物质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其制备以及生产工艺上,对其在实际产品开发的应用方面,尤其是在复配表活体系中的增稠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本实验以配方开发实例为基础,对其在复配表活体系中增稠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以期对类似体系的配方以及工艺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 复配表活体系 增稠 工艺
下载PDF
聚乙二醇(1700)单硬脂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
18
作者 朱建民 金连海 《辽阳石油化专学报》 1989年第4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乙二醇 硬脂酸 合物 合成
下载PDF
乙二醇双硬脂酸酯/PMMA核壳储能微胶囊制备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艳辉 邓建国 黄奕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0-585,共6页
以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室温下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乙二醇双硬脂酸酯(EGDS)-PMMA相变材料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核壳结构微胶囊的形貌、化学结构及热... 以BPO-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在室温下悬浮聚合法制备了核壳结构的乙二醇双硬脂酸酯(EGDS)-PMMA相变材料微胶囊。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核壳结构微胶囊的形貌、化学结构及热性能。结果表明,当BPO加入量为1%,DMA为0.2%时,所得微胶囊成均匀球形,粒径分布在1~5μm范围;微胶囊相变潜热随芯壳比的增加而增大,最大相变潜热达85.34 J/g,芯材含量达64.6%,且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 乙二醇硬脂酸 悬浮 相变储能材料
下载PDF
基于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的注射用载多西他赛液晶纳米粒的研制
20
作者 王熙临 许欣媛 +2 位作者 陈黎明 潘颋 翁伟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1-1737,1744,共8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将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作为液晶材料制备载药液晶纳米粒(LCNPs)的可行性。分别合成了2种液晶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 PEG)双硬脂酸酯(m PEG350-DS)和聚乙二醇(PEG)双硬脂酸酯(S-PEG400-S)。所得的2种材料遇水均可形成溶致液... 本研究旨在考察将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作为液晶材料制备载药液晶纳米粒(LCNPs)的可行性。分别合成了2种液晶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 PEG)双硬脂酸酯(m PEG350-DS)和聚乙二醇(PEG)双硬脂酸酯(S-PEG400-S)。所得的2种材料遇水均可形成溶致液晶,其中S-PEG400-S液晶可被稳定地分散而得到LCNPs。以多西他赛为模型药,添加适量卵磷脂后可获得具有良好负载能力的LCNPs,其粒径为137.9 nm、ζ电位为–19.7 m V、包封率96.5%、载药量为3.4%、含量为标示量(2 mg/m L)的98.2%。载药LCNPs在体外抑瘤试验和体内药动学研究中显示出优于市售注射液(泰索帝)的抑瘤效果和显著的长循环特征。根据偏光显微镜、小角X射线散射和冷冻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推测该LCNPs中的液晶相态为海绵(L3)相。上述试验结果表明,S-PEG400-S具备成为载药LCNPs材料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衍生物 硬脂酸 液晶纳米粒 海绵相 多西他赛 注射剂 药物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