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胶束溶液的冷冻干燥及胶束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卓理 李馨儒 +1 位作者 杨可伟 刘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69-2174,共6页
合成了一系列亲水、疏水链段质量比例不同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嵌段共聚物胶束,并以两性霉素B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胶束.为获得稳定性良好的、可长期储存的载药胶束剂型,对胶束进行了冷冻干燥.使用不同浓度的糖类(包括甘露糖、海... 合成了一系列亲水、疏水链段质量比例不同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嵌段共聚物胶束,并以两性霉素B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胶束.为获得稳定性良好的、可长期储存的载药胶束剂型,对胶束进行了冷冻干燥.使用不同浓度的糖类(包括甘露糖、海藻糖、葡萄糖)、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聚乙二醇作为冻干保护剂,以冻干产品的重分散性、冻干前后胶束的粒径及多分散性为指标评价各种保护剂的保护效果.结果发现,当嵌段聚合物中聚乳酸链段的质量百分比小于或等于聚乙二醇时,糖类、Pluronic F68和PEG均可以起到有效的冻干保护作用;而对于聚乳酸链段质量比例较大的共聚物胶束,只有PEG和Pluronic F68能够起到较好的冻干保护作用.对载药胶束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缓慢,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乳酸 合物胶束 两性霉素B 冷冻干燥 体外释放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柳阳 朱艳华 +3 位作者 孙佳琳 刘霜琪 孟莹 刘剑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PEG""PLGA"... 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PEG""PLGA""PEG-PLG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7年1月在Pub 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溶剂挥发法、沉淀法、自乳化溶剂扩散法、盐析法等制备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6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虽然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已经解决了操作、耗能及环境污染上的一些难题,但仍然存在常使用毒性较大含氯有机溶剂和难以工业化大生产等问题。前者可通过寻找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酸乙酯)来代替和通过对PLGA结构修饰基团或合成方法的改进使其可溶于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加以解决;后者可通过研发新型辅料,或是改进制备工艺(如冻干)来改善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研发新型生产设备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嵌段共 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聚乙二醇-聚乳酸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殷香保 邬林泉 +4 位作者 黄跃英 黄明文 王恺 周凡 余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05-2809,共5页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同时以相同方法制作香豆素6(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Zata电位;MTT法计算As2O3、As2O3-PEG-PLA及抗VEGFR-2/As2O3-PEG-PLA对Bel 7402肝癌细胞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检测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的速度和强度;将18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溶液,给药后12 h处死小鼠,取肿瘤、脾、心、肺、肝、肾等组织,测试其中As2O3浓度;再将另24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及0.9%氯化钠溶液,给药后第17 d,处死小鼠,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抗VEGFR-2/As2O3-PEG-PLA平均粒径为(141.9±13.2)nm(PDI=0.23),呈正态分布,Zata电位为(10.2±1.1)m V。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的IC50值分别为(1.53±0.22)μmol/L,(2.30±0.18)μmol/L和(1.80±0.22)μmol/L。不同剂型IC5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3,P=0.018)。不同时间点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抗VEGFR-2/C6-PEG-PLA的速度均高于C6-PEG-P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45;t=2.231,P=0.035;t=2.311,P=0.022)。As2O3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8,P=0.018);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9,P=0.034);抗VEGFR-2/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1,P=0.022)。对照组、As2O3组、As2O3-PEG-PLA组和抗VEGFR-2/As2O3-PEG-PLA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2.6%、45.9%、66.2%和87.9%。4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P=0.018)。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用于肝癌的治疗,可显著提高As2O3的生物利用度,为构建As2O3肝癌靶向纳米递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聚乙二醇-聚乳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肝肿瘤 机制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新型亲水支架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蕊 潘高峰 +2 位作者 张丽芳 杜建 熊成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6,共6页
利用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了聚乳酸(PDLLA)以及聚乳酸与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LA)复合的PDLLA/PELA组织工程支架。讨论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PELA含量及组成比对于支架内部结构、力学性能、降解行为和细胞毒性... 利用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了聚乳酸(PDLLA)以及聚乳酸与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LA)复合的PDLLA/PELA组织工程支架。讨论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PELA含量及组成比对于支架内部结构、力学性能、降解行为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的支架,具有100~250μm大孔与5~40μm小孔兼备的特殊内部结构,PEG含量愈高、PEG分子量愈小,支架的孔隙率愈大。PDLLA/PELA比率的减小,PEG/PLA比率的增大会引起支架力学性能的下降和降解的加速。材料无细胞毒性。当支架中PDLLA/PELA为3:1,PEG5000/PLA为25:75时,其内部孔形态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聚乳酸 热致相分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二氧化钛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华林 吴立军 +2 位作者 魏征 刘晓涛 姜绍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5,共4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共聚物;基于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将PLA-PEG-PLA与TiO2溶胶杂化反应,制备了PLA-PEG-PLA/TiO2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共聚物;基于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将PLA-PEG-PLA与TiO2溶胶杂化反应,制备了PLA-PEG-PLA/TiO2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FT-IR和XPS分析结果显示,TiO2溶胶与PLA-PEG-PLA间发生了杂化反应,形成了Ti-O-C键。DSC分析结果显示,随TiO2%(质量分数,下同)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的耐热性能提高。XRD证实了杂化材料为无定型结构,有利于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二氧化钛杂化材料 制备
下载PDF
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安强 林雅铃 +1 位作者 魏芬芬 王炼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8,共5页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 以不同臂数和分子量的星型聚乙二醇(sPEG)和L-丙交酯为原料,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以星型聚乙二醇为内部嵌段、聚L-乳酸为外部嵌段的多臂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sPEG-b-PLLA)。研究了sPEG的臂数、分子量及L-丙交酯/sPEG投料比等参数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结果表明,sPEG-b-PLLA为结晶性聚合物,且表现出与PLLA相似的晶型,随着PLLA链段的增加,产物的结晶度也呈增大的趋势;与PLLA相比,sPEG-b-PLLA的接触角随着PEG链段的增多而增大,表明其亲水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 星型乙二醇 开环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显晶 刘斌 +5 位作者 李淑梅 姜峰 张基昌 史永峰 双东思 李智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放PEG-PLA-PGL/RGD膜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Ⅷ。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生长良好,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种植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6 h后即开始贴壁、伸展;3 d后细胞开始呈集落样生长,生长较快;5 d后细胞集落开始融合,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经多次传代(超过7代)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周内台盼蓝法对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细胞增长速度无明显降低(P〉0.05);MTT法对种植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检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上生长良好,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支架表面理想的可降解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相容性 聚乙二醇-聚乳酸-谷氨酸 内皮细胞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药物载体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晓然 袁晓燕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3-981,共9页
本文综述了聚乙二醇与聚乳酸共聚亲水改性的最新进展,包括嵌段和星型结构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G-PLA)及其端基化衍生物的合成。同时概述了该共聚物以胶束、微粒、水凝胶和囊泡形式担载亲水、疏水及蛋白类药物的应用,特别介绍了静电... 本文综述了聚乙二醇与聚乳酸共聚亲水改性的最新进展,包括嵌段和星型结构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G-PLA)及其端基化衍生物的合成。同时概述了该共聚物以胶束、微粒、水凝胶和囊泡形式担载亲水、疏水及蛋白类药物的应用,特别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的PEG-PLA超细纤维载体及其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乳酸 药物载体 控制释放 静电纺丝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涂层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斌 张基昌 +1 位作者 陈宏勃 宋显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9期975-978,共4页
目的对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材料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体内植入试... 目的对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材料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体内植入试验综合评价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症反应,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材料在16周基本完全降解。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或载体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乳酸-谷氨酸 生物相容性 支架
下载PDF
维甲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二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媛 齐宪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9-224,227,共7页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ethoxyl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mPEG-PLA]二嵌段共聚物及其载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的胶束,验证共聚物的结构,并考察胶束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ethoxyl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mPEG-PLA]二嵌段共聚物及其载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的胶束,验证共聚物的结构,并考察胶束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特性及其溶血性质。方法:采用辛酸亚锡催化的开环聚合法制备不同嵌段比例的mPEG-PLA二嵌段共聚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利叶红外光谱(FTIR)验证其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考察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用透析法、丙酮溶剂蒸发法及丙酮挥发透析法制备空白及载ATRA胶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胶束的形态,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其粒径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及溶血性质。结果:制备了5种不同嵌段比例的mPEG-PLA共聚物,TEM结果显示ATRA胶束呈类球形。胶束的粒径及载药量受制备方法、药物/嵌段共聚物比例以及嵌段共聚物性质的影响,通过筛选得到丙酮挥发透析法及嵌段共聚物/药物的比例为5∶2为最适制备条件,得到胶束的平均粒径在267.5-431.8 nm内,并随着嵌段共聚物疏水部分的增大而增加;胶束的载药量在11.23%-20.01%内,包封率为31.79%-56.57%,也具有随疏水嵌段增大而增加的趋势。载药胶束在PBS-乙醇(9∶1)的释放液中48 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61.6%-94.1%,载药胶束与50%血浆混合后药物释放趋于零级,药物的释放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和载药量的减小而增加。100-150mg·L^-1的载药胶束无溶血现象,而5 mg·L^-1的ATRA溶液即出现溶血。结论:通过研究嵌段比例对mPEG-PLA嵌段共聚物载ATRA胶束一系列体外性质的影响,为选择最适的嵌段共聚物比例提供了依据。载药量,体外释放及溶血性质结果显示mPEG-PLA嵌段共聚物载ATRA胶束具有明显的增溶,缓释作用,并能够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 全反式维甲酸 胶束 体外性质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的胶束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庞国棉 朱亮 李远达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通过化学结合法将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相连接,制备mPEG-PLA-5-FUA含药聚合物胶束,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在5-FU的N-1位引入乙酸基,通过DCC缩合法,使5-氟尿嘧啶-1-基乙酸(5-FUA)与mPEG-PLA反应,制得... 目的通过化学结合法将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相连接,制备mPEG-PLA-5-FUA含药聚合物胶束,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在5-FU的N-1位引入乙酸基,通过DCC缩合法,使5-氟尿嘧啶-1-基乙酸(5-FUA)与mPEG-PLA反应,制得含药聚合物mPEG-PLA-5-FUA,用红外吸收光谱(IR)、差热分析法(DTA)验证其结构;采用透析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分别用透射电镜观察聚合物胶束的形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聚合物胶束的粒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胶束载药量,芘探针荧光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值,转篮法测定胶束释放度。结果经IR、DTA鉴定,成功合成了mPEG-PLA-5-FUA聚合物;其胶束平均粒径为42.1 nm,能明显看到胶束的球形核-壳结构;载药量为1.83%,CMC为2.68μg.mL-1,24 h释药量达28.7%。结论 mPEG-PLA-5-FUA载药聚合物胶束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有利于5-FU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聚乙二醇-聚乳酸 合物胶束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容性(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斌 宋显晶 +4 位作者 刘婕妤 姜锋 史永峰 双东思 李智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0-1953,共4页
背景: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材料在构建组织工程支架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内皮细胞能否在该材料上存活和稳定生长将直接影响其作为载内皮细胞载体支架表面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目的:观察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 背景: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材料在构建组织工程支架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内皮细胞能否在该材料上存活和稳定生长将直接影响其作为载内皮细胞载体支架表面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目的:观察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材料:本实验于2006-02/10于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完成。长约20cm脐带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名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标本采集经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倒置显微镜及相差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方法:将从脐带中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上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放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培养皿。①以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细胞相容性。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种植后1,3,5及7d的细胞增殖指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细胞相容性。②细胞种植后1,3,5及7d的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细胞相容性:相差显微镜下种植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上的细胞4~6h后即开始贴壁、伸展,3d后细胞开始呈集落样生长,生长较快,5d后细胞集落开始融合,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经多次传代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下观察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上培养15d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嵌入膜片间隙生长,但没有连接成片铺在膜片上。②细胞增殖指数: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后1,3,5及7d的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皮细胞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上生长良好,两者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相容性 聚乙二醇-聚乳酸-谷氨酸 内皮细胞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正炎 郭玲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5,105,共4页
以聚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四步反应,合成了二碳酸二叔丁酯单保护的氨基聚乙二醇(BOC-PEG-NH2);并以BOC-PEG-NH2为引发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叔丁氧基酰胺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BOC-PEG-PLA)。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中,脱去... 以聚乙二醇为原料,采用四步反应,合成了二碳酸二叔丁酯单保护的氨基聚乙二醇(BOC-PEG-NH2);并以BOC-PEG-NH2为引发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了叔丁氧基酰胺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BOC-PEG-PLA)。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中,脱去保护基团,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NH2-PEG-PLA)。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度仪(UV)表征各聚合物的结构,由凝胶色谱仪(GPC)测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合成的氨基引发剂在无催化剂条件下能够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的双亲性共聚物。通过三氟乙酸脱保护得到了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NH2-PEG-PLA),且对分子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乙二醇 端氨基聚乙二醇-聚乳酸 氨基微球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长来 张英鸽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5期726-728,共3页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具有载药能力强、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长、主动靶向性和被动靶向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是良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具有载药能力强、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长、主动靶向性和被动靶向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质,及其作为脂质体、胶束、微球等载体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载体 聚乙二醇-聚乳酸 嵌段共 靶向性: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胶束载体对丝裂霉素的抑瘤活性及局部组织损伤的影响
15
作者 岳长来 张浩 +2 位作者 李鸿 孙岚 张英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胶束是否可以提高丝裂霉素(MMC)的抗肿瘤活性及降低MMC的局部组织损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种植方法分别制备昆明小鼠肉瘤180(S180)实体瘤模型及H22肝癌腹水瘤模型,每个模型小鼠均分为模型组(生... 目的探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胶束是否可以提高丝裂霉素(MMC)的抗肿瘤活性及降低MMC的局部组织损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种植方法分别制备昆明小鼠肉瘤180(S180)实体瘤模型及H22肝癌腹水瘤模型,每个模型小鼠均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kg-1),mPEG-PLA组,MCC1mg·kg-1组,胶束MMC2,6和18mg·kg-1组。分别观察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及H22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BALB/C小鼠分别右后肢im给予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mPEG-PLA,胶束MMC0.02,0.04,0.08,0.1,0.16,0.2和0.4mg·kg-1组,MMC0.02,0.04,0.08,0.1,0.16,0.2和0.4mg·kg-1组,观察小鼠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在S180实体瘤模型上,mPEG-PLA无肿瘤抑制作用;MMC1mg·kg-1的肿瘤抑制率为34.8%,胶束MMC2,6和18mg·kg-1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23%,51.8%,66.8%,胶束MMC6和18mg·kg-1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MMC组(P<0.01)。在H22腹水癌模型上,mPEG-PLA对肿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无影响;MMC1mg·kg-1的生命延长率为123.4%,胶束MMC2,6和18mg·kg-1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76.6%,171.0%和206.5%,胶束MMC2mg·kg-1组生命延长率显著低于MMC组(P<0.01),但高于模型组(P<0.01),胶束MMC6和18mg·kg-1的生命延长率明显好于MMC组(P<0.05)。在组织损伤模型上,胶束MMC组损伤发生时间和损伤面积明显低于相同剂量的MMC组(P<0.05)。结论 mPEG-PLA胶束能够提高MMC体内抗肿瘤作用,降低MMC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肉瘤S180 H22腹水瘤 化学修饰 药物毒性 聚乙二醇-聚乳酸
下载PDF
根皮素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口服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丹丹 焦红军 郝海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9-788,共10页
目的制备根皮素聚乙二醇-聚乳酸[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mPEG-PLA]纳米胶束(phloretin mPEG-PLA nanomicelles,Phl@mPEG-PLA/NM)处方,考察其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Phl@mPEGPLA/NM。采... 目的制备根皮素聚乙二醇-聚乳酸[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mPEG-PLA]纳米胶束(phloretin mPEG-PLA nanomicelles,Phl@mPEG-PLA/NM)处方,考察其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Phl@mPEGPLA/NM。采用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为指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外貌形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SD大鼠分别ig给予根皮素混悬液和Phl@mPEG-PLA/NM,HPLC法测定根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Phl@mPEG-PLA/NM最佳处方为m PEG-PLA用量为105 mg、水化体积为9.5 mL、水化温度40℃。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及ζ电位分别为(88.52±1.86)%、(8.84±0.32)%、(8.04±0.23)%、(85.07±6.12)nm和(-23.56±1.49)mV。纳米胶束外貌为球形。Phl@mPEG-PLA/NM的半衰期(t1/2)增加至(4.60±0.84)h,血药浓度(Cmax)增加至(1284.56±307.65)ng/mL,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3.34倍。结论Phl@mPEG-PLA/NM显著促进了根皮素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聚乙二醇-聚乳酸 纳米胶束 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 冻干粉 药动学行为 生物利用度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叶酸修饰的克班宁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 抗肿瘤活性研究
17
作者 潘蕊 张海亮 +4 位作者 赵笑雨 唐钧泽 吴健铭 郑永仁 程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643-6656,共14页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的克班宁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folic acid modified crebanine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 hydroxyacetic acid copolymer nanoparticles,FA-Cre@PEG-PLGA NP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抗肿瘤活...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的克班宁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folic acid modified crebanine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 hydroxyacetic acid copolymer nanoparticles,FA-Cre@PEG-PLGA NP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克班宁为模型药,用PEG-PLGA共聚物、叶酸等为材料,通过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FA-Cre@PEG-PLGA NPs,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FA-Cre@PEG-PLGA NPs的粒径、ζ电位及形态进行表征,紫外光谱法测定并计算克班宁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比较FA-Cre@PEG-PLGA NPs和克班宁原料药72 h的体外释放规律,通过溶血实验考察二者生物学特性,CCK-8实验考察两者对正常肝L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对肝癌Bel-7402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划痕法考察纳米粒和原料药对肝癌Bel-740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在不同时间点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摄取情况。结果FA-Cre@PEG-PLGA NPs的平均粒径为(247.67±2.49)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39±0.027,ζ电位为(−9.40±0.54)mV,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圆球状核壳结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纳米粒,其气化后明场呈蓝色光点、暗场呈红色光点。FA-Cre@PEG-PLGA NPs中克班宁的包封率为83.78%,载药量为67.78%。FA-Cre@PEGPLGA NPs与克班宁原料药体外释放均符合Ritger-Peppas模型;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FA-Cre@PEG-PLGA NPs相比于克班宁原料药在50~300μg/mL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A-Cre@PEG-PLGA NPs对人正常肝L02细胞毒性较低,相比于克班宁原料药有一定的安全性。体外增殖抑制结果显示,两者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且FA-Cre@PEG-PLGA NPs联合超声辐照后对Bel-7402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细胞划痕实验表明,克班宁原料药、FA-Cre@PEG-PLGA NPs对Bel-7402肿瘤细胞迁移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纳米粒联合超声抑制细胞迁移效果更显著。细胞摄取实验表明,相同时间下超声联合纳米粒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的摄取。结论成功制得FA-Cre@PEGPLGA NPs,而且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抑瘤作用,为FA-Cre@PEG-PLGA NPs应用于肝癌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克班宁 纳米粒 抗肿瘤活性 体外释放 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
原文传递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戴东波 尤佳 +3 位作者 何雯洁 王彬辉 李范珠 徐秀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mPEG-PLA)纳米粒(Cur-mPEG-PLA-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mPEG-PLA-NPs,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mPEG-PLA)纳米粒(Cur-mPEG-PLA-NP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ur-mPEG-PLA-NPs,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其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结果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Cur-mPEG-PLA-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29.24±1.4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2.15±1.07)%和(4.03±0.11)%;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与原料药Cur比较,Cur-mPEG-PLA-NPs对SMMC-7721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可成功制备Cur-mPEG-PLA-NPs,为Cur新剂型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粒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 乳化溶剂挥发法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微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刚 苏庆 +1 位作者 李静 于胜海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综述可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及其微粒给药系统在药剂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该嵌段共聚物微球能提高蛋白、多肽的稳定性,有利于难溶性药物释放。纳米粒可降低网状内皮吞噬系统的识别与吞噬,改变药物体内分布及清除率... 综述可生物降解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及其微粒给药系统在药剂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该嵌段共聚物微球能提高蛋白、多肽的稳定性,有利于难溶性药物释放。纳米粒可降低网状内皮吞噬系统的识别与吞噬,改变药物体内分布及清除率,连接识别配体后脑靶向作用显著,具有温敏性和pH敏感性,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且生物相容性良好。PEG-PLA嵌段共聚物微粒给药系统将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聚乙二醇-聚乳酸 微球 纳米粒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昭武 肖人钟 +1 位作者 王小丽 刘星言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179-182,191,共5页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PEG-PLA)及其端基衍生物纳米粒可以增强载药量、降低突释效应、提高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其粒径更小,能以被动靶向的方式聚集于炎症或靶向部位。本文综述了PEG-PLA嵌段共聚物纳米粒...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PEG-PLA)及其端基衍生物纳米粒可以增强载药量、降低突释效应、提高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其粒径更小,能以被动靶向的方式聚集于炎症或靶向部位。本文综述了PEG-PLA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最新进展,包括PEG-PLA的合成、纳米粒的制备、释药特性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乳酸 纳米粒 药物传递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