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龙 卫延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先将其氧化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羧基衍生物,再制备成高活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与磷脂反应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MPEG2000-SPE)。产物结构经1HNMR和IR进行了表征。质量比为m...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先将其氧化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羧基衍生物,再制备成高活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与磷脂反应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MPEG2000-SPE)。产物结构经1HNMR和IR进行了表征。质量比为m(大豆粉末磷脂)∶m(羧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3∶1,产物收率为85.2%;通过TEM观察了产物在水中形成胶束的大小,通过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用以表征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通过乳化力来表征产物的动力学稳定性,试验表明,产物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胶束粒径为30~80 nm,临界胶束浓度为2×10^-6mol/L,形成胶束的热力学稳定性优于小分子胶束,产物的动力学稳定性优于大豆粉末磷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化乙二醇单甲醚 大豆粉末磷脂 大豆磷脂乙醇胺-乙二醇单甲醚2000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性能探究
2
作者 于殿宇 张寅风 +6 位作者 高佳佳 曲佳瑶 吉晓蕊 罗淑年 张晨晨 杨福明 朱秀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101,共8页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_(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_(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100 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甲氧基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乙醇胺(MPEG2000-HSPE) 磷脂乙醇胺 氢化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的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苏长会 刘霞 +2 位作者 丁志远 崔凯 马洁洁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4-306,共3页
以1,2-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原料,依次与三氯氧磷和乙醇胺反应,得到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DSPE),其在N,N’-羰基二咪唑作用下与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2000)反应,生成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mPEG2000-DSPE)。产... 以1,2-二硬脂酸甘油酯为原料,依次与三氯氧磷和乙醇胺反应,得到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DSPE),其在N,N’-羰基二咪唑作用下与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2000)反应,生成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1,2-二硬脂酰甘油磷酰乙醇胺(mPEG2000-DSPE)。产物结构经过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氢谱等表征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N N’-羰基咪唑 1 2-硬脂甘油磷乙醇胺 合成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中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与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琰 薛晶 +3 位作者 王悦 邹文博 姚尚辰 胡昌勤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341-1346,共6页
目的本实验主要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中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与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HSPC)含量的分析方法 ,此外还对新型检测器-电喷雾检测器进行了研究... 目的本实验主要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中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与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HSPC)含量的分析方法 ,此外还对新型检测器-电喷雾检测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300 C18柱(4.6 mm×150 mm,5μm;孔径:300),以甲醇-四氢呋喃-0.17 mol·L-1乙酸铵(93∶6∶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Alltech 2000ES型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10℃,载气流速为2.6 L·min-1。结果该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在0.03~0.48 mg·m L-1(r=0.999 8)内校正曲线(lg A^lg C)的线性关系良好,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在0.1~1.0 mg·m L-1(r=0.999 8)内校正曲线(lg A^lg C)的线性关系良好;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的平均回收率约为100.0%(n=3×3),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平均回收率约为101.0%(n=3×3);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和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3和52 ng;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分别为0.9%(n=5)和≤1.9%(n=3),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分别为1.1%(n=5)和≤1.3%(n=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中聚氧乙烯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与氢化大豆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 氧乙烯硬脂磷脂 乙醇胺 氢化大豆磷脂胆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燕红 张春燕 陈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57-2464,共8页
目的制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脂药比、DSPE-mPEG2000用量、水化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处... 目的制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脂药比、DSPE-mPEG2000用量、水化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荷叶碱原料药、不含DSPE-mPEG2000荷叶碱脂质体、DSPE-mPEG2000修饰荷叶碱脂质体的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1.5、2、3、4、6、8、12 h采血,HPLC-MS/MS法测定荷叶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为荷叶碱用量20 mg,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5∶1,脂药比12∶1,DSPE-mPEG2000用量30 mg,水化温度40℃,超声时间15 min,平均包封率为71.69%,载药量为4.59%,粒径为161.84 nm,PDI为0.163,Zeta电位为-7.17 mV。DSPE-mPEG2000修饰后,荷叶碱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48 h内累积释放度分别为66.17%、53.90%。与原料药比较,脂质体t_(max)、t_(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6.14倍。结论DSPE-mPEG2000修饰脂质体可促进荷叶碱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碱 脂质体 硬脂磷脂乙醇胺-乙二醇2000(DSPE-mPEG2000) 制备 体内药动学 薄膜超声法 HPLC-MS/MS
下载PDF
HPLC-电雾式检测器(CAD)检测法测定脂质体中磷脂含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庆伟 杨瑞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建立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ion,CAD)检测脂质体磷脂含量及降解产物的方法。方法选用几种类脂材料制备成空白脂质体注射剂及冻干粉针剂,利用HPLC-CAD测定脂质体磷脂膜中各种类脂的含量,采用反相C8色谱柱,流动相... 目的建立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ion,CAD)检测脂质体磷脂含量及降解产物的方法。方法选用几种类脂材料制备成空白脂质体注射剂及冻干粉针剂,利用HPLC-CAD测定脂质体磷脂膜中各种类脂的含量,采用反相C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结果4种类脂材料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8.7%,99.5%,99.1%;RSD分别为1.1%,1.5%,0.8%,1.3%。结论实验充分证明了HPLC-电雾式检测器联合应用,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脂质体中的磷脂含量及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棕榈磷脂胆碱 硬脂磷脂甘油 单棕榈磷脂胆碱 硬脂磷脂乙醇胺-乙二醇 高效 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DSPE-PEG 2000 maleimide的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成岩 赵金龙 +1 位作者 周志旭 孙铁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研究长循环靶向型脂质体中间体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olyethylene glycol-maleimide,DSPE-PEG 2000 maleimide)的新合成方法。方法用β-氨基丙酸和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 目的研究长循环靶向型脂质体中间体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olyethylene glycol-maleimide,DSPE-PEG 2000 maleimide)的新合成方法。方法用β-氨基丙酸和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以聚乙二醇2000(PEG 2000)为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8;用(S)-(+)-甘油醇缩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DSPE;中间体8与DSPE对接,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 R确证。该路线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可以作为生产工艺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给药系统 脂质体 硬脂磷脂乙醇胺-乙二醇-马来亚胺
下载PDF
聚乙二醇磷脂包裹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防止肺泡巨噬细胞吞噬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佳琪 秦璐 +5 位作者 郑煌亮 李晓然 MICHAEL Moehwald 陈霖 张予阳 毛世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3-1311,共9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PLGA)微球体系在肺部缓控释递药系统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肺巨噬细胞的吞噬清除极大地限制了药物在肺深部的长期滞留。为规避肺巨噬细胞清除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经聚乙二醇-二硬...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PLGA)微球体系在肺部缓控释递药系统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肺巨噬细胞的吞噬清除极大地限制了药物在肺深部的长期滞留。为规避肺巨噬细胞清除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经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glycero-phosphoethanolamine,PEG-DSPE)包裹的PLGA微球,并探究了PEG-DSPE链长及比例对巨噬细胞摄取的影响。以香豆素-6为荧光探针,经膜乳化联合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各PLGA微球制剂,粒径控制为3~5μm、包封产率大于90%。在细胞液中孵育48 h后,荧光素体外泄漏量低于1.5%,排除了游离荧光素对细胞摄取的干扰。选用鼠源性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各制剂对细胞均无毒性。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包裹制剂相比,高低比例(PEG-DSPE/PLGA 1∶1、0.25∶1) PEG5000-DSPE、PEG10000-DSPE包裹均可显著减弱巨噬细胞对粒子的吞噬作用。对于PEG2000-DSPE包裹微球,可通过增加PEG在粒子表面的比例达到逃逸巨噬细胞吞噬的效果。综上,PEG-DSPE链长及比例是影响巨噬细胞摄取的关键因素,在肺部缓控释递药系统中,可通过选用高分子量PEG-DSPE (PEG5000-DSPE、PEG10000-DSPE)或高比例(PEG-DSPE/PLGA 1∶1)的PEG2000-DSPE包裹微球,达到逃逸肺巨噬细胞吞噬、延长药物肺内滞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系统 吸入制剂 乙二醇-硬脂磷脂乙醇胺 乳酸-羟基乙酸共 吞噬
原文传递
改性大豆磷脂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多艳 卫延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153,共5页
以大豆磷脂和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SPE-MPEG2000),产物结构经1H NMR和IR进行了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含SPEMPEG2000的空间稳定脂质体(SSL),同时制备不含SPE-MPEG2000的普通脂质体(... 以大豆磷脂和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为原料,制备了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SPE-MPEG2000),产物结构经1H NMR和IR进行了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含SPEMPEG2000的空间稳定脂质体(SSL),同时制备不含SPE-MPEG2000的普通脂质体(CLs)。通过TEM考察了两种脂质体的形态及粒度分布,测定了粒径及Zeta电位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脂质体加乙醇后的吸光度变化及包封钙黄绿素后的包封率。结果表明:SSL粒子呈类球形,粒径分布较CLs均一且分散性较好;放置前后SSL的粒径及吸光度变化较小,包封率高于CLs,从而说明SPE-MPEG2000对脂质体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磷脂乙醇胺-乙二醇单甲醚2000 脂质体 稳定作用 钙黄绿素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释放及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哲 马海英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41期3898-3901,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聚乙二醇含量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及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以聚乙二醇2000含量分别为0、8、14、20、26 mg/ml的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 PEG2000-DSPE)... 目的:考察不同聚乙二醇含量对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及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铵梯度法,以聚乙二醇2000含量分别为0、8、14、20、26 mg/ml的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 PEG2000-DSPE)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测定其包封率和粒径,评价其体外24 h内的累积释放度和在生理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结果:随着m PEG2000-DSPE含量的增加,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体外24 h累积释放度逐渐减小;以生理氯化钠溶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随着m PEG2000-DSPE含量的增加,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变化均减小;当聚乙二醇2000质量浓度增加至20、26 mg/ml时,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基本不再变化。结论:m PEG2000-DSPE的加入可减慢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提高其在不同稀释介质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伊立替康 脂质体 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体外释放 稳定性 包封率 粒径
原文传递
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抑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琳 陆丹玉 方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680-2684,共5页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并研究其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三嵌段共聚物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观察所制纳米胶束形态,考察其载药率、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MTT法考察...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并研究其抑瘤作用。方法:采用三嵌段共聚物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观察所制纳米胶束形态,考察其载药率、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MTT法考察阴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载体组(空白纳米胶束)、阳性对照组(去甲斑蝥素原料药,5~320μg/m L)和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组(以去甲斑蝥素计,5~320μg/m L)人肺癌A549细胞在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生存率。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甲斑蝥素注射液组(1 mg/kg)和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低、高剂量组(0.5、1 mg/kg),每组6只,每天尾iv相应药物1次,连续8周;每周测量肿瘤的大小,给药结束后第2天检测瘤质量。结果: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呈圆球状,载药率为(2.82±0.05)%,包封率为(83.67±1.78)%,粒径为(138.6±45.8)nm,Zeta电位为-(12.75±0.34)m V(n=6);载体组A549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变化,阳性对照组和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组A549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且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组细胞生存率降低程度较阳性对照组更明显(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个给药组裸鼠的瘤质量均减小(P<0.05),其中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高剂量组减小程度较去甲斑蝥素注射液组更明显(P<0.05)。结论:成功制得去甲斑蝥素纳米胶束,其对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磷脂乙醇胺-乙二醇-马来亚胺 去甲斑蝥素 纳米胶束 抑瘤作用
下载PDF
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的制备 被引量:3
12
作者 佟玲霞 李红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制备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叶酸(folic aci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2000-distear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E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SPE-PEG200... 目的制备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叶酸(folic aci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2000-distear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E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SPE-PEG2000-FA胶束;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两者共同孵育形成D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测定修饰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结果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药物的粒径(140.5±10.3)nm,多分散指数0.263±0.061,与原料药物纳米紫杉醇的粒径[(121.6±12.7)nm]和多分散指数(0.262±0.0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药物的包封率高达97%,与原料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9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靶向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的新剂型及制备方法。该剂型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和胶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乙醇胺-乙二醇2000-叶酸 脂质体 紫杉醇 粒径 包封率
下载PDF
基于叶酸表面修饰的蓝萼甲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与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宁 于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3-558,583,共7页
目的制备叶酸-聚乙二醇2000-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FA-PEG2000-DSPE)表面修饰的蓝萼甲素长循环脂质体,并评价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分别制备蓝萼甲素长循环脂质体(GLA-Lips)和经FA-PEG2000-D... 目的制备叶酸-聚乙二醇2000-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FA-PEG2000-DSPE)表面修饰的蓝萼甲素长循环脂质体,并评价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挤出法分别制备蓝萼甲素长循环脂质体(GLA-Lips)和经FA-PEG2000-DSPE修饰的蓝萼甲素长循环脂(FA-GLA-Lips),通过透射电镜观察GLA-Lips和FA-GLA-Lips的微观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了两种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以及ζ电位,采用反向透析法考察了GLA-Lips和FA-GLA-Lips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和大鼠血浆中的药物释放情况;比较了蓝萼甲素原料药、GLA-Lips和FA-GLA-Lips在体外和体内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肿瘤效果。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GLA-Lips和FA-GLA-Lips均呈类球状分布,平均粒径分别为(93.5±2.1)nm和(89.4±3.7)nm,ζ电位分别为(-12.4±0.6)mV和(-11.2±0.7)mV;GLA-Lips和FA-GLA-Lips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药物释放缓慢,而在大鼠血浆药物释放速率提高;体外实验结果显示GLA-Lips和FA-GLALip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均高于蓝萼甲素原料药,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FA-GLALips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速度高于GLA-Lips。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叶酸表面修饰蓝萼甲素长循环脂质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叶酸-乙二醇2000-棕榈磷脂乙醇胺 长循环脂质体 薄膜分散-挤出法 人宫颈癌HELA细胞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荷载Akt基因的PEG-PLGA/DOPE纳米粒的制备及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芳 张兆成 +9 位作者 刘红芝 吴健 陈彦 付燕燕 戚大石 李小翠 牛坚 赵子明 温相如 宋远见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荷载Akt基因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PEG-PLGA/DOPE)纳米粒(Akt-NPs)对脑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荷载Akt基因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PEG-PLGA/DOPE)纳米粒(Akt-NPs)对脑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复乳法制备PEG-PLGA/DOPE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全脑I-R组(B组)、I-R+Akt-NPs组(C组)和I-R+空载PEG-PLGA/DOPE纳米粒组(D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全脑I-R后5d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O-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制备的纳米粒能够较好地荷载Akt基因。I-R后5d时,与A组相比,B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HO-1表达减少(P<0.05),Caspase-3表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HO-1表达增加(P<0.05),Caspase-3表达减少(P<0.05)。结论 Akt-NPs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作用与上调HO-1和下调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 磷脂乙醇胺纳米粒 AKT基因 血红素加氧酶1 缺血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麦醇溶蛋白-雷帕霉素复合纳米颗粒治疗乳糜泻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文涛 陶雨文 +1 位作者 范志宁 赵黎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593-598,605,共7页
目的设计制备搭载麦醇溶蛋白(Gliadin)-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复合纳米颗粒,经结构表征、稳定性、缓释特性等研究优选处方,测试其对乳糜泻相关过敏反应的免疫耐受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沉淀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PL... 目的设计制备搭载麦醇溶蛋白(Gliadin)-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复合纳米颗粒,经结构表征、稳定性、缓释特性等研究优选处方,测试其对乳糜泻相关过敏反应的免疫耐受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沉淀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PLNs),载药后超滤离心法得到浓缩纳米药物水溶液;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BCA蛋白定量测试及分光光度计考察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迟发超敏反应考察其免疫抑制效应。结果制备的PLN ^(Gliadin)、PLN^(Rapa)及PLN^(Gliadin+Rapa)纳米粒形态规整,分布良好,粒径分别为(198.04±10.98)nm、(70.73±6.51)nm、(200.98±0.77)nm;Zeta电位分别为(-29.71±5.67)mV、(-41.55±1.13)mV、(-44.80±4.93)mV;PLN ^(Gliadin)及PLN^(Gliadin+Rapa)的Gliadin包封率分别为(43.05±3.35)%与(41.79±4.93)%;PLN ^(Rapa)及PLN^(Gliadin+Rapa)的Rapa包封率分别为(38.05±6.26)%和(26.13±1.30)%。三种PLNs纳米药物缓释特性明显;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三种PLNs纳米药物均能降低由Gliadin刺激造成的足底肿胀超敏反应,PLN^(Gliadin+Rapa)效果最显著,且两次预防治疗比单次预防治疗效果好。结论搭载Gliadin-Rapa的PLNs递送体系结构稳定,缓释作用突出,能有效抑制乳糜泻相关的过敏反应,是治疗乳糜泻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醇溶蛋白 乳酸-羟基乙酸共 缓释 雷帕霉素 乳糜泻 硬脂磷脂乙醇胺-乙二醇 合物脂质杂化纳米粒
原文传递
依托泊苷长循环亚微乳的制备和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华龙 尹东东 王杏林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长循环亚微乳,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研究。方法在依托泊苷亚微乳处方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乳粒表面固有水化层厚度与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2000-DSPE)用量的关系,确定PEG2000-DSPE用量,从而确定了依托泊苷...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长循环亚微乳,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研究。方法在依托泊苷亚微乳处方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乳粒表面固有水化层厚度与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2000-DSPE)用量的关系,确定PEG2000-DSPE用量,从而确定了依托泊苷长循环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结果依托泊苷长循环亚微乳的浓度为0.8mg/mL,平均粒径为(185.4±5.7)nm,Zeta电位为(?51.6±0.8)mV,药物包封率为97.52%。结论得到了包封率在95%以上的依托泊苷浓度为0.8mg/mL的依托泊苷长循环亚微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长循环亚微乳 依托泊苷 长循环亚微乳 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2000-DSPE)
原文传递
靶向性蒿甲醚脂质体的构建及体外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秀英 李学涛 李钦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4-818,共5页
目的构建靶向性蒿甲醚脂质体并评价其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靶向性。方法以氨基蝶呤(APGA)为靶向性分子,采用化学法合成靶向性功能材料氨基蝶呤-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共聚物(APGA-PEG2000-DSPE),以薄膜分散法制备靶向性蒿甲... 目的构建靶向性蒿甲醚脂质体并评价其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靶向性。方法以氨基蝶呤(APGA)为靶向性分子,采用化学法合成靶向性功能材料氨基蝶呤-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共聚物(APGA-PEG2000-DSPE),以薄膜分散法制备靶向性蒿甲醚脂质体,构建血脑屏障(BBB)-C6脑胶质瘤肿瘤球共培养模型,以香豆素为荧光探针,以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靶向性脂质体跨越BBB及穿透肿瘤球的能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6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情况来评价制剂的靶向性能,采用SRB法考察靶向性脂质体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合成的APGA-PEG2000-DSP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 150,与预测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吻合;共培养模型显示靶向性脂质体可以更好地跨越BBB并穿透肿瘤球,对于C6脑胶质瘤细胞,靶向性蒿甲醚脂质体、蒿甲醚脂质体、游离蒿甲醚对C6脑胶质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2、82、95μmol/L。结论构建的靶向性蒿甲醚脂质体可以有效跨越BBB,并靶向运输至脑胶质瘤肿瘤球内部,且具有很强的杀伤脑胶质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蝶呤-乙二醇-硬脂磷脂乙醇胺 靶向性脂质体 蒿甲醚 脑胶质瘤 氨基蝶呤 薄膜分散法 香豆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