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膜上的生长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中明 范卫新 +2 位作者 许文嵘 林永丽 崔毓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7-410,共4页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EVAL)膜上以不同的密度梯度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与普通细胞培养板培养作对照,并对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进行鉴定,电镜扫描观察。...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聚乙烯乙烯醇(EVAL)膜上以不同的密度梯度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人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与普通细胞培养板培养作对照,并对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进行鉴定,电镜扫描观察。结果:将传代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以(80~120)×10~3个/1.1 cm^2接种至铺有EVAL膜上培养时,平均3~5 d后出现人毛乳头细胞的球形聚集体,对照组中人毛乳头细胞呈现平铺至多层聚集生长的特征,通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碱性磷酸酶对毛乳头细胞形成的球形聚集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电镜扫描发现其与刚分离的人头皮毛囊毛乳头形态相似。将形成的毛乳头细胞微聚体在普通培养板中重新贴壁,仍具有多层平铺生长至多层聚集生长特征。结论:在EVAL膜上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具有聚集成球形生长的能力,其比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更能体现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的特征,且形态上与刚贴壁的人毛乳头相似,为研究毛乳头细胞聚集性生长特征及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聚乙烯乙烯醇 聚集性生长
下载PDF
聚乙烯醇-乙烯/SiO 2复合柔性驱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王文 张乐乐 +4 位作者 黄阳杰 谭浩 方舒婷 向晨雪 王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7,共8页
针对当前柔性智能驱动材料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响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刺激源污染大等问题,采用分层喷涂法制得具有非对称结构的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SiO 2双层复合柔性驱动膜,并对其表面形貌、亲疏水性、力学性能... 针对当前柔性智能驱动材料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响应性差、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刺激源污染大等问题,采用分层喷涂法制得具有非对称结构的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SiO 2双层复合柔性驱动膜,并对其表面形貌、亲疏水性、力学性能、驱动性能等进行表征与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直径越小,越有利于SiO 2粉体在纳米纤维表面的附着,复合驱动膜的亲水性随着纳米纤维直径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纤维直径的增加可大幅提升复合驱动膜的拉伸应力;另外,随着纳米纤维直径从180 nm增加至390 nm,复合驱动膜的形变角度逐渐变小,且当复合驱动膜中纳米纤维直径为180 nm,SiO 2粉体粒径为15 nm时,制备的复合驱动膜具有最佳的驱动性能,在0.7 s左右即可达到180°的最大弯曲角度。基于该PVA-co-PE/SiO 2复合驱动膜快速的刺激响应性、大尺度的弯曲形变能力,其在智能操控、人工肌肉以及智能服装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聚乙烯醇-乙烯母粒 湿气响应 非对称结构 柔性驱动膜 快速响应性 大尺度弯曲形变
下载PDF
聚乙烯醇-苯乙烯吡啶聚合固定叶绿体膜的制备并用于残留除草剂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平 彭图治 贺晓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84-888,共5页
将叶绿体处理后用聚乙烯醇 苯乙烯吡啶 (PVA SbQ)聚合膜进行固定 ,得到固定化叶绿体膜 ,该膜中叶绿体束缚酶能催化H2 O2 的分解产生氧 ,而除草剂对该指示反应有抑制作用。利用氧电极 ,建立了新的用于检测痕量除草剂的电流分析法。所检... 将叶绿体处理后用聚乙烯醇 苯乙烯吡啶 (PVA SbQ)聚合膜进行固定 ,得到固定化叶绿体膜 ,该膜中叶绿体束缚酶能催化H2 O2 的分解产生氧 ,而除草剂对该指示反应有抑制作用。利用氧电极 ,建立了新的用于检测痕量除草剂的电流分析法。所检测的除草剂有阿特拉津、莠灭净、草净津、西玛三嗪、扑草净、敌草隆和百草枯等 ,检测浓度范围分别为 0 .2 5~ 1.75 ,0 .0 4~ 0 .7,0 .1~ 1.1,0 .1~ 0 .8,0 .2~ 1.8,0 .0 1~ 0 .12和0 0 0 6~ 0 .0 2mg/L。研究了PVA SbQ光聚合物固定化叶绿体膜的性质 ,结果证明该法固定的叶绿体束缚酶具有活性高、寿命长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该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除草剂残留物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文中还对叶绿体中活性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聚乙烯醇-苯乙烯吡啶聚合膜 制备 药物残留 除草剂 检测 氧电流法 固定化
下载PDF
微乳聚合制备聚苯乙烯-聚乙烯醇纳米粒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刚森 王红霞 张高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微乳体系中进行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共聚并水解,得到了粒径在30-55nm之间、多分散系数小于0.2的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微球。用红外光谱法(I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用zetaplus表征了反应过程中粒径...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微乳体系中进行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共聚并水解,得到了粒径在30-55nm之间、多分散系数小于0.2的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微球。用红外光谱法(I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用zetaplus表征了反应过程中粒径大小和多分散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水解后粒子的形貌、大小和多分散性。研究了反应时间、CTAB浓度、加料方式对产物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共聚 粒径及分布 单分散
下载PDF
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细菌纤维素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 王清清 +3 位作者 杨广玉 黄婕妤 魏取福 黄机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130,共5页
通过紫外光交联与冷冻干燥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 Q)/细菌纤维素(BC)复合多孔材料。用紫外分光光谱追踪不同照射时间PVA-Sb Q的交联程度;采用扫描电镜表征复合多孔材料的表面形貌;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通过紫外光交联与冷冻干燥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 Q)/细菌纤维素(BC)复合多孔材料。用紫外分光光谱追踪不同照射时间PVA-Sb Q的交联程度;采用扫描电镜表征复合多孔材料的表面形貌;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DCAT21表面张力仪探讨复合材料的吸液性能。结果表明,紫外光照120 min时PVA-Sb Q完全交联,加入PVA-Sb Q使复合多孔材料的结构变得规整,平均孔径从108 nm增加到1090 nm,呈现分层孔级的结构,孔层之间有粘连现象,孔隙率达到94%。复合多孔材料的热稳定性提高,结晶度指数由0.65降到0.55,吸液速度明显提高,吸液量由284 mg/cm^3提高到了715 m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 紫外光交联 多孔材料
下载PDF
聚乙烯-乙烯醇/TiO_2共混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表征
6
作者 李磊 王立国 +2 位作者 王岩 郑岩 代丽君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6,共4页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以异丙醇/水为混合溶剂,通过TiO2共混改性,制备了不同二氧化钛含量的聚乙烯-乙烯醇(EVOH)/二氧化钛(TiO2)非织造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对面电阻和... 通过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以异丙醇/水为混合溶剂,通过TiO2共混改性,制备了不同二氧化钛含量的聚乙烯-乙烯醇(EVOH)/二氧化钛(TiO2)非织造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微观形貌、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对面电阻和吸碱率与TiO2共混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TiO2共混改性后,纤维中有白色团状突起出现,有实心纤维和空心纤维两种形貌;XRD分析表明,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EVOH/TiO2非织造布的结晶度越来越低;非织造隔膜的吸碱率最大可达到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乙烯-乙烯醇 二氧化钛 非织造隔膜
下载PDF
光交联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细菌纤维素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7
作者 王静 王清清 +2 位作者 吕鹏飞 魏取福 黄机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0-184,共5页
通过紫外光交联与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细菌纤维素(B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不同照射时间PVA-SbQ的交联程度;借助傅里叶变换红... 通过紫外光交联与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细菌纤维素(B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不同照射时间PVA-SbQ的交联程度;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对两相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DCAT21表面张力仪、MTT测试法对该复合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VA-SbQ与BC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两者在复合膜体系中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随着PVA-SbQ比例的逐渐增加,复合凝胶表面逐渐变得平滑;紫外光交联后,复合膜表面亲水性有所降低,单位面积吸水量提高;细胞活性测试证明了BC与PVA-SbQ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合以上结论可知,这种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 光交联 水凝胶
下载PDF
聚苯乙烯和聚乙烯醇作粘结剂的新型碳糊电极用于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8
作者 胡舜钦 刘志国 沈国励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99-103,共5页
利用掺杂聚乙烯醇的聚苯乙烯作粘结剂,制备成新型碳糊电极,该电极具有制作简单、导电性能良好和改进的表面吸附性能,可用于构建基于表面吸附固定生物组分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抗体作模式分析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利用掺杂聚乙烯醇的聚苯乙烯作粘结剂,制备成新型碳糊电极,该电极具有制作简单、导电性能良好和改进的表面吸附性能,可用于构建基于表面吸附固定生物组分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抗体作模式分析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酶标,建议的免疫传感器测定人转铁蛋白的线性关系是0.50~70.0μg/mL(相关系数为0.983),免疫传感器在使用后可通过简单的打磨抛光更新,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聚苯乙烯/聚乙烯 粘结剂 碳糊电极
下载PDF
改性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遥 朱青 +2 位作者 胡春艳 王栋 阎克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改善重金属离子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制备了改性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膜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探讨了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pH值对改性膜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罗丹宁改性后的纳米纤维膜对Hg^(2+)的吸... 为改善重金属离子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制备了改性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膜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探讨了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pH值对改性膜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罗丹宁改性后的纳米纤维膜对Hg^(2+)的吸附属于Langmuir吸附等温线,遵从准二级方程,即化学吸附;当pH=3时,改性膜对Hg^(2+)的平衡吸附量最大为17.26 mg/g,且具有一定的可循环利用性。此外,改性膜具有较好的抗菌性,对混合重金属溶液(Hg^(2+)和Pb^(2+))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为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宁 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膜 重金属吸附 抗菌性
下载PDF
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纳米纤维增强聚丙烯微米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雨彩 刘迎 +3 位作者 王旭 易志兵 刘轲 王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提高常规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相分离法制备得到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并制成悬浮乳液,将聚丙烯(PP)针刺基材浸渍到悬浮乳液中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PVA-co-PE纳米纤维增强PP微米纤维骨架复合... 为提高常规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采用熔融共混相分离法制备得到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PVA-co-PE)纳米纤维并制成悬浮乳液,将聚丙烯(PP)针刺基材浸渍到悬浮乳液中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PVA-co-PE纳米纤维增强PP微米纤维骨架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静电电位计、孔径分析仪及滤料综合测试台对过滤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纤维的面密度为9.34 g/m^2时,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对尺寸为0.3μm的NaCl气溶胶粒子的过滤效率为99.936%,阻力压降为81 Pa,品质因数为0.0919 Pa-1,且复合过滤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相比PP针刺基材均增加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乙烯共聚物 聚丙烯 冷冻干燥 复合过滤材料 空气过滤
下载PDF
聚乙烯基胺/聚乙烯醇/碳纳米管杂化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东云 伊春海 +1 位作者 鲁妮妮 杨伯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9,64,共8页
以聚砜(PS)超滤膜为支撑层,首先制备聚乙烯基胺(PVAm)/聚乙烯醇(PVA)复合膜,考察PVAm与PVA的组成及铸膜液固含量对膜渗透选择性能的影响.当PVAm/PVA为7/3,固含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膜的性能最好,0.2 MPa下,CO_2渗透速率为35.5GPU[1GPU=10... 以聚砜(PS)超滤膜为支撑层,首先制备聚乙烯基胺(PVAm)/聚乙烯醇(PVA)复合膜,考察PVAm与PVA的组成及铸膜液固含量对膜渗透选择性能的影响.当PVAm/PVA为7/3,固含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膜的性能最好,0.2 MPa下,CO_2渗透速率为35.5GPU[1GPU=10^(-6) cm^3(STP)/(cm^2·s·cmHg)],CO_2/N_2的分离系数为123.6.其次,在上述最佳条件中添加不同类型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MWCNT-OH和MWCNT-COOH),考察碳纳米管含量及表面基团对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分析、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考察所制备杂化膜的化学结构、结晶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表面—OH和—COOH改性的MWCNT可以有效提高膜的透过分离性能.当MWCNT-OH和MWCNT-COOH质量分数均为1%时,CO_2渗透速率分别为62.0和76.6GPU,CO_2/N_2的分离系数分别为117.7和139.5.最后,考察进料气压力对杂化膜CO_2渗透速率及CO_2/N_2的分离系数的影响,在0.2~1.8 MPa的压力范围内,添加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均能使复合膜的CO_2渗透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胺/聚乙烯醇聚合物 碳纳米管 有机-无机杂化膜 CO2分离
下载PDF
载药同轴静电纺玉米醇溶蛋白/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杭诣 崔静 +1 位作者 王清清 魏取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136,共6页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盐酸四环素作为模型药的载药玉米醇溶蛋白(Zein)/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复合纳米纤维,以紫外光照作为后处理。分别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量热扫描仪、X射线...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盐酸四环素作为模型药的载药玉米醇溶蛋白(Zein)/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复合纳米纤维,以紫外光照作为后处理。分别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量热扫描仪、X射线衍射仪、万能试验机表征和分析了纤维结构和形貌、化学组成、药物分散形式和力学性能。药物体外释放实验表征了该纳米纤维膜的药物释放性能,并对药物释放曲线进行了数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同轴静电纺纤维成形良好,具有明显的皮芯层结构,各组分保持物理混合状态,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分布于纤维中,PVA-SbQ的加入有利于改善纤维膜力学性能,同轴复合纳米纤维膜能缓解药物突释的现象,其药物释放机理与一级释放模型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 同轴静电纺 药物释放
下载PDF
聚L-乳酸与聚乙烯醇的反应混合物
13
作者 Choon Mee Lee Eung Su Kim +1 位作者 Jin - San Yoon 王大仁(译) 《维纶通讯》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在酯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聚L-乳酸(2-羟基丙酸)(PLLA)与聚乙烯乙烯醇(EVOH)混合.该EVOH的羟基则与PLLA分子末端的羧基发生反应。直接得自L-乳酸本体缩聚反应的初生的低分子量的PLLA就用在了混合物中。在接枝共聚物中PLLA相所占有... 在酯化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聚L-乳酸(2-羟基丙酸)(PLLA)与聚乙烯乙烯醇(EVOH)混合.该EVOH的羟基则与PLLA分子末端的羧基发生反应。直接得自L-乳酸本体缩聚反应的初生的低分子量的PLLA就用在了混合物中。在接枝共聚物中PLLA相所占有的界域大小要远远小于单纯的PLLA/EVOH混合物中PLLA所对应的界域。接枝共聚物的机械性能远远优于单纯混合物的性能,即使在生物降解方面实际上也具有超级的渗滤水平。接枝的PuA降低了EVOH部分的结晶率。PLLA的含量在接枝介质中未达到60%(wt)时是观察不到PLLA相的熔融峰温(Tm)的。改进的Sturm试验结果论证了EVOH—g—IPLLA的生物降解要比单纯的EVOH/PLLA混合物的生物降解缓慢得多,这表明化学健合的PLLA部分对待微生物的进攻要比单纯混合物中的PLLA不那么敏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高聚物 接枝进行链的延伸 聚乙烯乙烯醇 聚L-乳酸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甲酰苯基-乙烯基吡啶鎓盐的自组装膜及图案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洋 张茂峰 +1 位作者 李琪 曹维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75-1977,共3页
Polyvinylacetal of 4-[2-(4-formylphenyl)ethenyl]pyridium(PVA-FEP) was synthesized and the layer by layer self-assembly from PVA-FEP as polycation with a series of polyan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multilayer utrathin f... Polyvinylacetal of 4-[2-(4-formylphenyl)ethenyl]pyridium(PVA-FEP) was synthesized and the layer by layer self-assembly from PVA-FEP as polycation with a series of polyan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multilayer utrathin films formed are photoreactive. Under UV irradiation the [2+2] cycloaddition of the styrylpiridium moieties of PVA-FEP takes place to produce crosslinking net works in the layers of the film.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irradiated film toward polar solvents enhances greatly. The patterning of the film has been realized by selective UV exposure of the film through a photomask then developing in saturate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甲酰苯基-乙烯基吡啶鎓盐 层层自组装膜 图案化 SA膜 稳定性
下载PDF
氯化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共混膜的亲水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凯杨 钱建华 +2 位作者 孙丽颖 彭慧敏 赵永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8-185,共8页
为了改善氯化聚氯乙烯(CPVC)和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共混膜的过滤性能,将不同配比添加剂聚乙烯醇(PEG)与1,2-丙二醇(PG)加入CPVC/PVB混合铸膜液中,制备得到改性的CPVC/PVB共混膜。研究添加剂对共混膜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接触角、水通... 为了改善氯化聚氯乙烯(CPVC)和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共混膜的过滤性能,将不同配比添加剂聚乙烯醇(PEG)与1,2-丙二醇(PG)加入CPVC/PVB混合铸膜液中,制备得到改性的CPVC/PVB共混膜。研究添加剂对共混膜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接触角、水通量、通量恢复率,以及截留分子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添加剂PEG与PG的比例为7∶3时,制成的共混膜水通量最佳,可达到957.3 L/(m^(2)·h),并且具有更好的孔通道结构和亲水性;制成的共混膜BSA截留率最佳,可达到94.2%,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共混膜 亲水改性 添加剂PEG/PG 抗污染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两亲性聚乙烯醇-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江莹雯 马敬红 梁伯润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6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聚乙烯醇-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VA-b-St)。首先利用调聚反应制备了带三氯甲基端基的聚醋酸乙烯大分子引发剂。以联二吡啶作配体、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得到结构明确...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具有两亲性的聚乙烯醇-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VA-b-St)。首先利用调聚反应制备了带三氯甲基端基的聚醋酸乙烯大分子引发剂。以联二吡啶作配体、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得到结构明确的P(VAc-b-St)嵌段共聚物,而后通过皂化反应将其水解,从而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VA-b- St);产物采用FT-IR、1H NMR、GPC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P(VA-b-St)在不同浓度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用TEM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VA-b-St)可在DMF溶剂中形成球状囊泡结构,其尺寸达到纳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两亲性 自组装
下载PDF
戊二醛交联乙烯—乙烯醇非织造布的制备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正斌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5,共4页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以DMAc为溶剂,经戊二醛交联改性制备了戊二醛交联乙烯-乙烯醇(EVOH)非织造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对其微观形貌、耐热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戊二醛交联EVOH非织造布的横向拉伸强度。结果表明...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以DMAc为溶剂,经戊二醛交联改性制备了戊二醛交联乙烯-乙烯醇(EVOH)非织造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对其微观形貌、耐热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戊二醛交联EVOH非织造布的横向拉伸强度。结果表明:经戊二醛交联改性后,纤维直径变大,出现扭转和弯曲,并且发生了纤维间局部粘结现象;TG分析表明,经戊二醛交联改性后的EVOH非织造布的耐热性提高;戊二醛交联EVOH非织造布横向拉伸强度为97.90MPa,明显大于纯EVOH非织造布的横向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乙烯-乙烯醇 交联 非职造布
下载PDF
PVA接枝聚乙烯铵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智慧 于立娟 +2 位作者 刘圣环 宋庆群 孟平蕊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接枝聚合丙烯酰胺(AM),合成PVA接枝聚丙烯酰胺(PVA-g-PAM),再将其进行Hoffman降解,制备PVA接枝聚乙烯铵(PVA-g-PVAM),得到一种新型高密度电荷聚阳离子膜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PVA-g-PAM和PVA-g-P...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接枝聚合丙烯酰胺(AM),合成PVA接枝聚丙烯酰胺(PVA-g-PAM),再将其进行Hoffman降解,制备PVA接枝聚乙烯铵(PVA-g-PVAM),得到一种新型高密度电荷聚阳离子膜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PVA-g-PAM和PVA-g-PVAM的化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VA-g-PVAM膜表面形态,测定PVA-g-PVAM的热稳定性及水溶液的电导率。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条件75℃,3 h,c(AM)=6.75 mol/L,c(K2S2O8)=0.08 mol/L时,接枝率最高达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接枝聚乙烯 聚阳离子电解质 接枝聚合 霍夫曼降解
下载PDF
复方甘草黄酮乳膏在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软膏管中的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成小红 蔡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考察复方甘草黄酮乳膏在药用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软膏管中的稳定性。方法以膏体颜色、性状、微生物限度及主药含量为指标,进行影响因数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结果在温度4℃~10℃、相对湿度65%... 目的考察复方甘草黄酮乳膏在药用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软膏管中的稳定性。方法以膏体颜色、性状、微生物限度及主药含量为指标,进行影响因数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结果在温度4℃~10℃、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温度4℃~10℃、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样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根据稳定性考察结果,在4℃~10℃下,在一年以内,复方甘草黄酮乳膏在药用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软膏管中的质量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黄酮乳膏 药用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软膏管 稳定性
下载PDF
静电纺聚乙烯-乙烯醇磺酸锂/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巩桂芬 王磊 李泽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32-2639,共8页
以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PAA)纺丝液,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和热亚胺化制备聚酰亚胺(PI)纤维膜,然后将聚乙烯-乙烯醇磺酸锂(EVOH-SO_3Li)以高压静电纺丝和加热加压的方式覆盖在PI纤维膜表面,... 以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PAA)纺丝液,通过高压静电纺丝和热亚胺化制备聚酰亚胺(PI)纤维膜,然后将聚乙烯-乙烯醇磺酸锂(EVOH-SO_3Li)以高压静电纺丝和加热加压的方式覆盖在PI纤维膜表面,制备EVOH-SO_3Li/PI锂离子电池隔膜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万能拉伸试验仪、接触角测试仪和IM6型电化学工作站对EVOH-SO_3Li/PI锂离子电池隔膜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EVOH-SO_3Li/PI锂离子电池隔膜复合材料具有较清晰的三维网状结构,与PI隔膜相比,纤维间粘连现象明显增加,在降低孔隙率同时,吸液率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至521%和12.83 MPa,并表现出较好的热收缩稳定性、高温闭孔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其中电化学稳定窗口从5.5V提高至5.8V,界面阻抗从360Ω降低至315Ω,离子电导率从2.416×10^(-3) S/cm提高至3.672×10^(-3)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隔膜 高压静电纺丝 聚酰亚胺 聚乙烯-乙烯醇磺酸锂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