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模具多规格聚乳酸微管挤出成型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魏云波 王敏杰 +2 位作者 赵丹阳 刘奎 申振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5-102,共8页
系统研究了聚乳酸微管的挤出成型工艺,获得了注气量、螺杆转速、牵引速度对微管外径、壁厚和椭圆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气量、螺杆转速、牵引速度对微管外径和壁厚的影响显著,且呈非线性变化。其中,牵引速度和螺杆转速相对于注... 系统研究了聚乳酸微管的挤出成型工艺,获得了注气量、螺杆转速、牵引速度对微管外径、壁厚和椭圆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注气量、螺杆转速、牵引速度对微管外径和壁厚的影响显著,且呈非线性变化。其中,牵引速度和螺杆转速相对于注气量对微管外径的影响程度较大;螺杆转速、牵引速度和注气量对微管壁厚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注气量直接影响微管截面的椭圆度,注气量越大,椭圆度越小,在注气量较小时,注气量增大1倍,椭圆度可降低68%。通过改变牵引速度、螺杆转速、注气量及其组合,可以达到采用1套模具顺序挤出4种规格聚乳酸微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微管 挤出成型工艺 挤出模具 微管外径 微管壁厚
下载PDF
鸡粪生物炭施用影响聚乳酸微塑料污染的酸性土壤质量
2
作者 邹晓燕 曹凯博 +1 位作者 王强 汪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6-873,共8页
为研究生物炭对可生物降解塑料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聚乳酸微塑料(PLA-MPs)为研究对象,开展半年的土壤培养实验,分析施用鸡粪生物炭对PLA-MPs污染的酸性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LA-MPs污染导致土壤pH升高,造成氮、磷、钾等养分... 为研究生物炭对可生物降解塑料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聚乳酸微塑料(PLA-MPs)为研究对象,开展半年的土壤培养实验,分析施用鸡粪生物炭对PLA-MPs污染的酸性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LA-MPs污染导致土壤pH升高,造成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影响土壤碳周转;施用鸡粪生物炭使PLA-MPs污染的酸性土壤变成碱性,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培养结束时,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61.08%和6.10倍,无机氮锐减64.31%;PLA-MPs和生物炭协同作用下,土壤净全碳变化量与PLA-MPs污染土壤的净碳变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生物炭的施用可减缓PLA-MPs污染造成的磷和钾养分流失,生物炭和PLA-MPs协同影响土壤全碳周转和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塑料 生物炭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酸性土壤
下载PDF
聚乳酸微塑料对沉积物中蓝藻复苏的影响
3
作者 张丽雪 唐炳然 李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60-2671,共12页
为探究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微塑料(PLA-MPs)对沉积物蓝藻复苏的影响,构建了室内复苏实验体系,分别向淡水沉积物中加入0(对照)、0.05%、0.5%及5%(w/w)的PLA-MPs,并在15℃光照强度为40μE/(m^(2)·s)条件下培养50d.结果表明,0.5%和5%PLA-... 为探究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微塑料(PLA-MPs)对沉积物蓝藻复苏的影响,构建了室内复苏实验体系,分别向淡水沉积物中加入0(对照)、0.05%、0.5%及5%(w/w)的PLA-MPs,并在15℃光照强度为40μE/(m^(2)·s)条件下培养50d.结果表明,0.5%和5%PLA-MPs处理组均显著升高了上覆水的氨氮(NH_(4)^(+)-N)和硝氮(NO_(3)^(-)-N)含量(P<0.05),实验结束时两组上覆水的NH_(4)^(+)-N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61.19、84.94倍,NO_(3)^(-)-N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5.80和17.01倍,这与沉积物中氮固定基因(nifH)、硝化基因(AOB-amoA、nxrB)的上调,反硝化基因(narG)的下调有关.同时,PLA-MPs抑制了有机磷矿化基因(phoD)的丰度,降低了沉积物中溶解氧渗透深度,促进了沉积物溶解性活性磷(SRP)的释放.随着PLA-MPs含量的增加,水柱中蓝藻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2.38%、23.53%和28.54%,表明PLA-MPs促进了沉积物中蓝藻的复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识别PLA-MPs的水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塑料 蓝藻 复苏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修饰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组织形成
4
作者 马玥 檀诗雨 +4 位作者 楚飞洋 陈琢琦 刘思宇 刘文帅 刘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653-4662,共10页
背景:二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增殖及表型维持受限,多孔微球作为支架材料可提供三维培养环境,以更好地模拟体内生长条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是有强趋化效力的稳态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黏附与增殖。目的:明确接枝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背景:二维培养条件下的软骨细胞增殖及表型维持受限,多孔微球作为支架材料可提供三维培养环境,以更好地模拟体内生长条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是有强趋化效力的稳态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黏附与增殖。目的:明确接枝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对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软骨组织形成的影响。方法:(1)体外验证不同质量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兔软骨细胞增殖、迁移、表型维持的影响。(2)采用复乳法制备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利用碳二亚胺法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接枝于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上,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孵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特异荧光抗体验证接枝情况。(3)将兔软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接枝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上,检测细胞增殖与黏附。(4)在裸鼠背部皮下分别植入甲基丙烯酰胺基明胶-软骨细胞复合体(对照组)、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甲基丙烯酰胺基明胶-软骨细胞复合体(多孔微球组)、接枝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甲基丙烯酰胺基明胶-软骨细胞复合体(多孔微球修饰组),8周后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染色与成软骨相关基因qRT-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相较于0,1 000 ng/m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500 ng/mL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提升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弹性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 mRNA表达;(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成功接枝于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上,接枝率为93.75%;(3)相较于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接枝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可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黏附;(4)裸鼠皮下植入8周后,相较于对照组、多孔微球组,多孔微球修饰组具有更明显的软骨陷窝结构、更丰富的软骨特异性基质和Ⅱ型胶原沉积,弹性蛋白、Ⅱ型胶原、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 mRNA表达升高。结果表明:接枝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左旋聚乳酸多孔微球有利于软骨细胞的黏附、增殖、表型维持以及体内软骨组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聚乳酸多孔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软骨细胞 细胞三维培养 组织工程软骨 复合支架
下载PDF
聚乳酸微针联合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于瑞星 刘悦 +3 位作者 费文敏 陈博智 郭新东 崔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针对皮肤科中常见但治疗难度大的黄褐斑,提出基于聚乳酸微针的外用药物治疗方案。纳入12例黄褐斑患者,对照侧皮损处仅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实验侧皮损处先使用聚乳酸微针预处理皮肤,然后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 针对皮肤科中常见但治疗难度大的黄褐斑,提出基于聚乳酸微针的外用药物治疗方案。纳入12例黄褐斑患者,对照侧皮损处仅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实验侧皮损处先使用聚乳酸微针预处理皮肤,然后外用0.1 mL 2.9%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共持续8周,从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患者满意度、黑素指数和红斑指数、CBS相关参数、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了对照侧和实验侧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与仅外用氨甲环酸精华液相比,聚乳酸微针联合氨甲环酸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更佳,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黑色素水平、改善血管病变,但对局部炎症没有进一步改善作用;患者对实验侧治疗的满意率(83.33%)远大于对照侧(41.67%),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氨甲环酸 黄褐斑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聚乳酸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的生物毒性效应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邵雪纯 胡双庆 +4 位作者 张琪 龚凯林 傅梦茹 张卫 彭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5-945,共11页
综述了聚乳酸(PLA)微塑料单一暴露以及与其他污染物复合暴露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PLA微塑料对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PLA微塑料的摄入会影响生物体的摄食、生长、存活、繁殖和运动行为;PLA微塑料与有机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生物体存在一定... 综述了聚乳酸(PLA)微塑料单一暴露以及与其他污染物复合暴露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PLA微塑料对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PLA微塑料的摄入会影响生物体的摄食、生长、存活、繁殖和运动行为;PLA微塑料与有机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生物体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PLA微塑料主要通过机械损伤、氧化应激、神经损伤及免疫损伤对生物体造成损害.未来仍需对老化或降解的PLA微塑料的毒性效应、对陆地生物的复合暴露毒性效应与机制及其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等方面开展探索和研究,以期为今后PLA微塑料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塑料 毒性作用 联合毒性 生态毒理学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宇 陈琪 +1 位作者 杨兴 郝跃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96-4903,共8页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作为载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但其仍有缺乏亲水性、副产物酸性及缺乏功能化等缺点,因此需要进行不同的修饰改性方能更好地应用。目的:对聚乳酸...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作为载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但其仍有缺乏亲水性、副产物酸性及缺乏功能化等缺点,因此需要进行不同的修饰改性方能更好地应用。目的: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以“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copolymer microsphere,PLGA microsphere,growth factor,drug deliver,modified,functional modification,composite scaffold,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并将其进行筛选和分析,最终选择8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理化性质与其乳酸和羟基乙酸比、分子质量和端基团等因素有关。目前,乳酸和羟基乙酸比例为75∶25、相对分子质量为75000-100000,端羧基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制备微球时应用较多。②现在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乳化法、微流控技术、电喷雾、喷雾干燥和超临界流体法。具体的制备方法需结合微球的应用需求及生产条件来选择,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进步,未来会有更稳定、高效的生产方式。③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修饰改性包括负载生长因子和药物、功能化修饰以及以微球为基础构建复合支架。负载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分化、血管生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负载药物可治疗多种骨骼类疾病;复合无机矿物可以提高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而且提供骨组织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更多的被用于骨缺损的治疗;通过增加微球调控细胞的分泌与活性的能力,参与疾病的免疫调控,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为基础的复合支架,在支架原有的优点外,还能增加微创递送药物、缓释药物的能力,但是距离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在未来有望根据骨组织工程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修饰方法,从而生产出针对不同疾病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生长因子 药物递送 改性 功能化修饰 复合支架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醋酸亮丙瑞林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处方优化及评价
8
作者 郭玉贤 刘磊 +2 位作者 郑明秀 郭作娟 梁荣财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421-426,共6页
目的 对醋酸亮丙瑞林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处方进行优化,以制备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的微球,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W1/O/W2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醋酸亮丙瑞林PLGA微球,以理论载药量、PVA体积分数、水油相比例为自变量,以粒... 目的 对醋酸亮丙瑞林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处方进行优化,以制备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的微球,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W1/O/W2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醋酸亮丙瑞林PLGA微球,以理论载药量、PVA体积分数、水油相比例为自变量,以粒径、包封率为响应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粒径、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药物稳定性、体外加速释放、生物相容性等评价。结果 微球最优处方参数为:理论载药量为7.59%,PVA体积分数为2%,水油比为200∶1。最优处方下得到的微球粒径为(20.81±1.34)μm,包封率为(95.88±1.56)%。扫面电镜显示微球呈球形,表面圆整,且孔道较多;高效液相色谱图和圆二色谱图显示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稳定性;体外加速释放结果显示药物以一级释药模型释放;HE染色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微球处方合理可行,所制备出的微球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并具有良好的药物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亮丙瑞林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药物稳定性 体外加速释放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紫杉醇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其抗胃癌活性评价
9
作者 孙彬成 刘静 李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1-35,共5页
目的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微球(PTX-PLLA-MPS),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及抗胃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TX-PLLA-MP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TX-PLLA-MPS中紫杉醇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 目的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微球(PTX-PLLA-MPS),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及抗胃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TX-PLLA-MP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TX-PLLA-MPS中紫杉醇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采用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体外释放行为;胃癌SGC7901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4×10^(6)/mL,将细胞接种96孔板。过夜培养后,随机设置空白微球组、PTX组、PTXPLLA-MPS组,分别加入30μg/mL空白微球、30μg/mL PTX、30μg/mL PTX-PLLA-MPS处理24、48、72 h。加入CCK-8溶液计算各组细胞活力;使用胰蛋白酶消化人胃癌细胞SGC7901,调整细胞浓度后,皮下注射到裸鼠前肢腋下,注射体积为0.2 mL/只,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选取成瘤裸鼠15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PTX组和PTX-PLLA-MPS组,尾静脉注射给药,2 d一次,给药剂量15 mg/kg,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PTX-PLLA-MPS最佳制备工艺:PVA水溶液为1.0%,油/水体积比1∶10,PLLA浓度为6%,PLLA/PTX比为6∶1,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其平均粒径为(1.23±0.21)μm、Zeta电位为(3.67±1.42)mV、平均载药量为(18.23±1.40)%、包封率为(74.00±1.49)%,体外21天累计释放率为(76.20±3.46)%,空白微球组、PTX组、PTX-PLLA-MPS组细胞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依次降低(P均<0.05)。模型组、PTX组和PTX-PLLA-MPS组肿瘤体积随着时间延长呈增大趋势,28 d后PTXPLLA-MPS组肿瘤体积大于PTX组(P均<0.05),PTX组肿瘤体积小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成功制备PTX-PLLA-MPS,其形态良好,包封率载药量高,具有缓释特性和显著抗胃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紫杉醇聚乳酸 含量测定 制备工艺优化 紫杉醇新剂型 抗胃癌活性
下载PDF
载表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志敏 崔强 +3 位作者 陈欣 叶社房 翁建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表阿霉素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为了减少给药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本研究以Span-80和Tween-80复合乳化剂为初乳乳化剂,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复乳乳化剂,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载药微球,并分别用激光粒度... 表阿霉素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为了减少给药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本研究以Span-80和Tween-80复合乳化剂为初乳乳化剂,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复乳乳化剂,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载药微球,并分别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微球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优化实验,所得载表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粒径2-5μm,载药率最高可达到4.39%,包封率达37.2%,72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34.9%,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本研究制备了表阿霉素缓释新剂型,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表阿霉素 药物释放系统
下载PDF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中蛋白质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应 柳林 +1 位作者 魏树礼 王东升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1-394,共4页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中破伤风类毒素在制备过程和体内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微球中附加剂的稳定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双向免疫扩散法。结果 在制备过程和体内酸性环境...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中破伤风类毒素在制备过程和体内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微球中附加剂的稳定作用。方法 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双向免疫扩散法。结果 在制备过程和体内酸性环境中破伤风类毒素活性有轻微下降 ;附加剂增加微球包封率 ,改善药物释放 ,稳定蛋白质活性 ,尤其是具有多羟基结构的附加剂。结论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中的蛋白质在制备过程和体内酸性环境中基本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类毒素 聚乳酸 蛋白质 稳定性 附加剂
下载PDF
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类微球 被引量:18
12
作者 曾烨婧 王连艳 +1 位作者 马光辉 马润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8-575,共8页
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均质乳化法和超声法制备了聚乳酸(PLA)空白微球,比较了3种方法所制微球的均一性.采用均质乳化法和超声法制备的PLA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1.022和0.987μm,多分散系数分别为0.133和0.145,而快速膜乳化法制备的PLA微球平... 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均质乳化法和超声法制备了聚乳酸(PLA)空白微球,比较了3种方法所制微球的均一性.采用均质乳化法和超声法制备的PLA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1.022和0.987μm,多分散系数分别为0.133和0.145,而快速膜乳化法制备的PLA微球平均粒径为0.906μm,多分散系数为0.005.在此基础上,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了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A)载紫杉醇微球,平均粒径分别为0.906,0.987和1.015μm,多分散系数均为0.005,载药率分别为3.89%,4.93%和3.18%,包埋率分别为63.2%,71.6%和51.3%,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60d后,PLGA微球的药物释放率为83.87%,PLA微球为50.25%,PELA微球为4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膜乳化 聚乳酸 均一性 载药率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壳聚糖涂层聚乳酸细胞微载体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洪奕 龚逸鸿 +1 位作者 高长有 沈家骢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9-593,共5页
采用氨解技术在聚乳酸微球表面引入自由氨基,再利用戊二醛将氨基转化为醛基,最后采用接枝 涂层技术将壳聚糖固定到聚乳酸微球表面,制备了壳聚糖表面改性的聚乳酸细胞微载体.分别采用茚三酮 法和乙酰丙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测定了聚乳... 采用氨解技术在聚乳酸微球表面引入自由氨基,再利用戊二醛将氨基转化为醛基,最后采用接枝 涂层技术将壳聚糖固定到聚乳酸微球表面,制备了壳聚糖表面改性的聚乳酸细胞微载体.分别采用茚三酮 法和乙酰丙酮-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测定了聚乳酸微球表面的氨基和壳聚糖含量.发现氨基的量初始随氨 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达到最大(2.94×10-7mol/mg)后保持不变.与空白聚乳酸微球相比,软骨细胞在 壳聚糖改性聚乳酸微球表面能够更有效地粘附和生长,分布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材料 聚乳酸 壳聚糖 细胞相容性 可注射 细胞载体
下载PDF
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瑞玲 丁红 谢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对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为载体 ,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聚乳酸微球 ,用UV - 2 6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药物含量和体外释药量。结果 ... 目的 :对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人工合成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为载体 ,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聚乳酸微球 ,用UV - 2 6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药物含量和体外释药量。结果 :所制备的阿霉素聚乳酸微球外形圆整 ,算术平均球径为 55 .2 μm ,载药量为30 .2 1 μg·mg- 1 ,1 2h体外累积释药量36 %。结论 :聚乳酸微球具有很好的控释能力 ,使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聚乳酸 乳化溶剂挥发法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基于天然高分子基元的阻隔层对磁性载药聚乳酸微球的控释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付昱 杨敏 +3 位作者 李妍 仲崇斌 焦永华 林奥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79-2783,共5页
利用层层组装技术构建了基于天然高分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阻隔层,并研究了该阻隔层对磁性载药聚乳酸微球的药物释放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阻隔层能够有效抑制模型药物的突释,具有延缓药物释放的效果.具有阻隔层的磁性载药体系具有药物释... 利用层层组装技术构建了基于天然高分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阻隔层,并研究了该阻隔层对磁性载药聚乳酸微球的药物释放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阻隔层能够有效抑制模型药物的突释,具有延缓药物释放的效果.具有阻隔层的磁性载药体系具有药物释放平缓和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是理想的磁靶向载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磁性纳米粒子 层层自组装 药物缓释
下载PDF
功能化聚乳酸微球改性聚乳酸膜片表面及其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达 计剑 沈家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6-830,共5页
以两亲三嵌段共聚物PEO PPO PEO及其氨基酸、多肽RGD衍生物作为微球制备过程中的表面稳定剂 ,低分子量的聚乳酸作为成核材料 ,采用o w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表面含不同氨基酸的聚乳酸微球 ,荧光标记手段证明了氨基酸存在于微球的表面 ... 以两亲三嵌段共聚物PEO PPO PEO及其氨基酸、多肽RGD衍生物作为微球制备过程中的表面稳定剂 ,低分子量的聚乳酸作为成核材料 ,采用o w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表面含不同氨基酸的聚乳酸微球 ,荧光标记手段证明了氨基酸存在于微球的表面 ;利用溶胀嵌入固定法将微球固定到具有生物惰性聚乳酸膜片表面 ,制备得到了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微球改性聚乳酸生物惰性膜片 ;成骨细胞相容性测试表明 ,氨基酸尤其是多肽RGD在生物惰性聚乳酸表面的引入能较大程度地提高聚乳酸生物惰性表面的细胞相容性 ,能较好地诱导细胞行为如细胞粘附、增殖等过程的发生 ,为实现对细胞行为的诱导控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细胞相容性 聚乳酸 RGD 诱导 氨基酸 多肽 改性 表面 功能化
下载PDF
生物基聚乳酸微孔膜的制备及透析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爱林 刘富 薛立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4,共7页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生物基聚乳酸(PLLA)微孔膜,并考察溶剂种类和致孔剂种类及致孔剂分子量对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考察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1,4-二氧六环(DO)作为溶剂对PLLA膜微孔结构的影响,研...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生物基聚乳酸(PLLA)微孔膜,并考察溶剂种类和致孔剂种类及致孔剂分子量对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考察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1,4-二氧六环(DO)作为溶剂对PLLA膜微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30)作为致孔剂对PLLA膜微孔结构、平均孔径、水通量及接触角的影响;不同分子量的致孔剂PEG(600、6000、10000)对PLLA膜微孔结构、平均孔径及水通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照片发现,NMP和DMAc作为溶剂可得到指状孔,而DO作为溶剂得到胞状孔,PEG和PVP-K30作为致孔剂均可促进PLLA膜大孔的形成,PVP-K30可使PLLA膜表面更为多孔,不同分子量的PEG作为致孔剂会同时影响PLLA膜的孔径和皮层厚度.通过对制备的PLLA微孔膜的水通量及尿素、溶菌酶和牛血清蛋白的透过性能分析表明聚乳酸膜具有较好的溶质选择透过性,有望成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透析性能的新一代血液透析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孔膜 浸没沉淀 生物相容性 血液透析膜
下载PDF
RP-HPLC测定胰岛素聚乳酸微球中胰岛素的含量(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健新 胡一桥 +1 位作者 郑梁元 王利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胰岛素聚乳酸微球的含量。在ODS柱上,以乙腈0.01%三氟乙酸(30∶70)为流动相,于276nm处进行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24%(n=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胰岛素聚乳酸微球的含量。在ODS柱上,以乙腈0.01%三氟乙酸(30∶70)为流动相,于276nm处进行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24%(n=3)。线性范围在0.1064~2.128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聚乳酸 RP-HPLC
下载PDF
脉冲式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动物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应 陈志华 魏树礼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动物后 1年中 ,动物血清抗体反应及免疫记忆反应的规律。结果 微球中抗原释放为脉冲式 ,释放时间与聚乳酸分子量、微球载药量... 目的 研究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免疫动物后 1年中 ,动物血清抗体反应及免疫记忆反应的规律。结果 微球中抗原释放为脉冲式 ,释放时间与聚乳酸分子量、微球载药量及粒径有关 ,微球引起的抗体反应显著高于破伤风类毒素溶液一次免疫 ,与溶液 3次免疫效果相似。结论 创制了一种新型脉冲式释药系统 ,一次注射完成全程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破伤风类毒素 聚乳酸 动物免疫效果
下载PDF
聚乳酸载阿奇霉素微球包裹和体外释放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哲 张秀梅 +1 位作者 倪宏哲 张明耀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4-316,共3页
以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聚乳酸微球为载体材料,阿奇霉素为被包裹药物。通过紫外光谱(UV)和扫描电镜(SEM)研究微球的包裹行为;建立药物的UV回归方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并建立药物的HPL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以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聚乳酸微球为载体材料,阿奇霉素为被包裹药物。通过紫外光谱(UV)和扫描电镜(SEM)研究微球的包裹行为;建立药物的UV回归方程,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并建立药物的HPL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在阿奇霉素投入量为10%时微球具有较好的形态,而且包封率达到90%;药物的释放为两相释放,第一阶段为暴释,第二阶段为溶蚀释放。研究结果为聚乳酸药物缓释微球进一步应用提供技术和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包封率 体外药物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