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1
作者 周常艳 周庆焕 +2 位作者 边竟 陈克 陈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71-3376,共6页
背景:长期实验发现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能较差,因此多数研究向支架中加入其他材料,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及力学性能。目的:制备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并检测其性能。方法:采用溶液潘注/粒子沥滤法制备改性... 背景:长期实验发现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能较差,因此多数研究向支架中加入其他材料,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及力学性能。目的:制备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并检测其性能。方法:采用溶液潘注/粒子沥滤法制备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复合支架。对比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复合支架与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的超微结构、孔隙率、吸水性、降解率及力学性能。将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复合支架与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分别与SD大鼠成骨细胞共培养,12 h后采用沉淀法检测细胞黏附率;培养1,3,5,7,9 d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结论: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材料表面孔结构分布均匀,孔径为(404.0±10.5)μm;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碳纤维表面见大量纵向沟槽,表面孔结构分布均匀,孔径为(433.0±3.0)μm,两组支架孔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的孔隙率、吸水性、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降解率、细胞黏附率与增殖率均高于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P<0.05)。表明改性碳纤维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复合支架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骨组织工程 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 改性碳纤维-聚乳酸-聚乙二醇支架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的缓释疫苗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希明 沈玉萍 +2 位作者 余江南 皋古云 曹建平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制备缓释疫苗微球。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载体,醋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W/O/W溶剂扩散法制备PELA疫苗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其粒径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研究微球包裹... 目的制备缓释疫苗微球。方法以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为载体,醋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W/O/W溶剂扩散法制备PELA疫苗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其粒径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研究微球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稳定性;BCA法测定疫苗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同时考察疫苗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所得微球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5.38μm,疫苗微球载药量为5.12%,包封率达75.25%;包裹前后疫苗蛋白的结构稳定; 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疫苗微球前3 d以Higuchi方程(r=0.997 7)释放,3 d后则以零级恒速释放(r=0.992 2),28 d累积释药量为69.10%。结论以PELA为载体的疫苗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载药量和明显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微球 疫苗 缓释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二氧化钛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华林 吴立军 +2 位作者 魏征 刘晓涛 姜绍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5,共4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共聚物;基于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将PLA-PEG-PLA与TiO2溶胶杂化反应,制备了PLA-PEG-PLA/TiO2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了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PLA-PEG-PLA)共聚物;基于溶胶凝胶(sol-gel)工艺,将PLA-PEG-PLA与TiO2溶胶杂化反应,制备了PLA-PEG-PLA/TiO2杂化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光电子能谱(XPS)、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FT-IR和XPS分析结果显示,TiO2溶胶与PLA-PEG-PLA间发生了杂化反应,形成了Ti-O-C键。DSC分析结果显示,随TiO2%(质量分数,下同)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的耐热性能提高。XRD证实了杂化材料为无定型结构,有利于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二氧化钛杂化材料 制备
下载PDF
低能电子束辐射改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文睿 缪培凯 +6 位作者 曾科 周柯 唐艳 王宜鹏 周鸿飞 刘韬 杨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5,共4页
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成膜性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EG),并采用低能电子束辐射改性PLEG薄膜,研究了辐射剂量对其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3%的三聚氰酸三烯丙酯(敏化剂TAC),以80 kGy的剂量辐射后,5#和6#... 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成膜性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EG),并采用低能电子束辐射改性PLEG薄膜,研究了辐射剂量对其拉伸性能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3%的三聚氰酸三烯丙酯(敏化剂TAC),以80 kGy的剂量辐射后,5#和6#PLEG薄膜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凝胶率分别为54.3%和73.9%,拉伸强度为12.3 MPa和20 MPa,断裂伸长率为283%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辐射改性 低能电子束
下载PDF
键合多西紫杉醇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韶晖 徐效义 +3 位作者 田玉新 王瑞 刘铜军 景遐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SD、PLA-PEG/TSD和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PC-3细胞的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周期变化,应用电镜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PLA-PEG/TSD和TSD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似(P>0.05),并且两组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高。PLA-PEG和对照组比较,对PC-3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明显阻滞于G2/M期,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PLA-PEG/TSD和TSD两组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一致。结论 PLA-PEG/TSD与TSD相比较,抑制PC-3细胞增殖的特点和机制相似,PLA-PEG/TSD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 前列腺肿瘤 PC-3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佑宁 樊国栋 杨小玲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0-53,共4页
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乙二醇的种类及其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70℃,0.8%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乳酸与1%PEG400共聚10h可合成黏均分... 采用熔融共聚法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乙二醇的种类及其用量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170℃,0.8%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乳酸与1%PEG400共聚10h可合成黏均分子量为2.79×104的PLA-PEG共聚物,且亲水性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 熔融共 合成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表面接枝复合纤维材料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剑 杨振磊 侯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9期6246-6251,共6页
背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材料,如羟基磷灰石及高分子聚乳酸等,均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一的材料在组织相容性及仿生学等特点诸多方面,无法满足骨组织生长的需要,将现有的单一材料进行改性再复合产生新的... 背景:大量的研究表明,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材料,如羟基磷灰石及高分子聚乳酸等,均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一的材料在组织相容性及仿生学等特点诸多方面,无法满足骨组织生长的需要,将现有的单一材料进行改性再复合产生新的材料是骨组织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共混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材料,探讨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的引入及其在材料中的含量对成骨细胞在新型材料黏附、增殖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静电纺丝溶液中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和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的4个质量百分数比例,5%/0%,5%/5%,5%/10%,5%/15%,分别制备的4种新型材料(样品1,2,3,4)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在特定的时间点,通过细胞染色、碱性磷酸酶检测等实验方法,获得4种不同材料对与之共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相关数据。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新型材料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在细胞黏附实验中,3组含有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成分的新型材料与不含的材料相比,细胞数量均增长明显,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样品3组>样品4组>样品2组>样品1组(P<0.05)。结果证实,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中引入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后其生物活性得到提高,且新型材料中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含量可影响材料与成骨细胞相容性及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聚乙二醇 表面接枝羟基磷灰石 碱性磷酸酶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黏附 增殖 细胞活性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廖雪雁 梁争论 +4 位作者 周绍兵 张华远 李孝红 邓先模 李河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效应研究 生物学 药物控释系统 聚乳酸(PLA) 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相容性 FDA批准 乙醇酸 载体材料
下载PDF
键合紫杉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纳米胶束体外抑制C_6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占峰 景遐斌 +4 位作者 韩海玲 罗毅男 郑永辉 王朋 李文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探讨键合紫杉醇聚合纳米胶束抑制C6胶质瘤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键合紫杉醇聚合胶束处理C6细胞系24~72h,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键合紫杉醇聚合胶束对细胞的抑制情况,用电镜检查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目的探讨键合紫杉醇聚合纳米胶束抑制C6胶质瘤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键合紫杉醇聚合胶束处理C6细胞系24~72h,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键合紫杉醇聚合胶束对细胞的抑制情况,用电镜检查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25~20μg/ml的键合紫杉醇聚合胶束可明显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且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20.0μg/ml和10.0μg/ml组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且随紫杉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胶束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增高。电镜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键合紫杉醇聚合胶束对C6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且这种作用有周期特异性,诱导凋亡可能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合紫杉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纳米胶束 胶质瘤 增值抑制:细胞周期:凋亡
下载PDF
键合多西紫杉醇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刘韶晖 刘国辉 +3 位作者 田玉新 王瑞 刘铜军 景遐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7-829,共3页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PLA-PEG/TSD和TSD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两组药物对PC-3细胞的体外抑制特点,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周期变化,应用... 目的研究键合多西紫杉醇(TSD)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TSD)对人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PLA-PEG/TSD和TSD作用于PC-3细胞,应用MTT法检测两组药物对PC-3细胞的体外抑制特点,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周期变化,应用电镜观察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PLA-PEG/TSD与TSD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似,并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两组PC-3细胞周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两组PC-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一致。结论 PLA-PEG/TSD与TSD抑制PC-3细胞增殖的特点和机制相似,PLA-PEG/TSD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 前列腺癌细胞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结构及热性能研究
11
作者 缪培凯 武迪蒙 +3 位作者 徐国亮 赵春娥 曾科 杨刚 《信息记录材料》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首先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EG),并采用FTIR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在辐射剂量0~100kGy范围下,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PLEG结... 本文首先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了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EG),并采用FTIR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在辐射剂量0~100kGy范围下,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PLEG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3%的三聚氰酸三烯丙酯(敏化剂TAC)后,由于交联结构的形成,PLEG的凝胶率、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且其热转变行为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电子束辐射 敏化剂 交联 热性能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缓释微球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浮 廖晓明 +1 位作者 尹光福 顾建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29,55,共4页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 以L-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为载体材料,通过超临界流体强制溶液分散技术制备吗啡/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MF/PLLA-PEG-PLLA)的复合微球,考察了PEG分子量的变化对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性能来表征复合微球的各项性能;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通过溶血实验来评价复合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形貌,平均粒径在1.99~6.20μm之间,载药量达到17.92%,包封率最高可至69.57%,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呈先突释后缓释的释药模式;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残留量分别为0.0076%和0.0016%;微球溶血率<1%,远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技术 吗啡 L-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 微球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热致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广利 郝红 +6 位作者 王君莲 张粉艳 王婷 魏培贺 高斌 焦爱芳 谈晓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8,共6页
将疏水性不同的共聚物混合制备可注射水凝胶。通过先核后臂法分别制备出线型聚乳酸-聚乙二醇(PLLAPEG)共聚物和星型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PLLA-mPEG)共聚物,将两者水溶液进行混合,采用试管翻转法测定混合溶液热致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 将疏水性不同的共聚物混合制备可注射水凝胶。通过先核后臂法分别制备出线型聚乳酸-聚乙二醇(PLLAPEG)共聚物和星型聚乳酸-聚乙二醇单甲醚(PLLA-mPEG)共聚物,将两者水溶液进行混合,采用试管翻转法测定混合溶液热致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线型PLLA-PEG_(600)溶液相转变范围15—42℃,星型PLLA-mPEG750溶液相转变范围52—68℃,当星型PLLA-mPEG750溶液与线型PLLA-PEG_(600)溶液混合,形成了以疏水性较强的线型共聚物为核,疏水性较差的星型共聚物为壳的核壳结构复合物,其相转变温度介于2种共聚物相转变温度之间,可作为注射水凝胶。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复合水凝胶对所包载的盐酸乌拉地尔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动力学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热致复合水凝胶 相转变 盐酸乌拉地尔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丽华 莫菊彩 王晨明 《海峡药学》 2009年第7期34-35,共2页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可降解亲水亲油结构,使其不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而且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能,生物科学领域对其性能和应用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本篇就PLA-PEG这一类两亲可生物降解高分子...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A-PEG),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可降解亲水亲油结构,使其不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而且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能,生物科学领域对其性能和应用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本篇就PLA-PEG这一类两亲可生物降解高分子作一简介,并对其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作一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二醇 PLA-PEG 药物控释 可生物降解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涂层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斌 张基昌 +1 位作者 陈宏勃 宋显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9期975-978,共4页
目的对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材料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体内植入试... 目的对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材料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体内植入试验综合评价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症反应,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材料在16周基本完全降解。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冠状动脉内支架涂层材料或载体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聚乳酸-谷氨酸 生物相容性 支架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显晶 刘斌 +5 位作者 李淑梅 姜峰 张基昌 史永峰 双东思 李智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支架表面理想可降解载体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将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PEG-PLA-PGL/RGD膜片上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放PEG-PLA-PGL/RGD膜片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计数,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Ⅷ。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生长良好,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种植在PEG-PLA-PGL/RGD膜片上的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6 h后即开始贴壁、伸展;3 d后细胞开始呈集落样生长,生长较快;5 d后细胞集落开始融合,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经多次传代(超过7代)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周内台盼蓝法对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细胞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细胞增长速度无明显降低(P〉0.05);MTT法对种植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检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PEG-PLA-PGL/RGD上生长良好,PEG-PLA-PGL/RGD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支架表面理想的可降解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相容性 乙二醇-聚乳酸-谷氨酸 内皮细胞 生物相容性材料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新型亲水支架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蕊 潘高峰 +2 位作者 张丽芳 杜建 熊成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6,共6页
利用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了聚乳酸(PDLLA)以及聚乳酸与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LA)复合的PDLLA/PELA组织工程支架。讨论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PELA含量及组成比对于支架内部结构、力学性能、降解行为和细胞毒性... 利用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了聚乳酸(PDLLA)以及聚乳酸与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LA)复合的PDLLA/PELA组织工程支架。讨论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PELA含量及组成比对于支架内部结构、力学性能、降解行为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致相分离/粒子沥滤结合法制备的支架,具有100~250μm大孔与5~40μm小孔兼备的特殊内部结构,PEG含量愈高、PEG分子量愈小,支架的孔隙率愈大。PDLLA/PELA比率的减小,PEG/PLA比率的增大会引起支架力学性能的下降和降解的加速。材料无细胞毒性。当支架中PDLLA/PELA为3:1,PEG5000/PLA为25:75时,其内部孔形态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二醇-聚乳酸 热致相分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胶束溶液的冷冻干燥及胶束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卓理 李馨儒 +1 位作者 杨可伟 刘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69-2174,共6页
合成了一系列亲水、疏水链段质量比例不同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嵌段共聚物胶束,并以两性霉素B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胶束.为获得稳定性良好的、可长期储存的载药胶束剂型,对胶束进行了冷冻干燥.使用不同浓度的糖类(包括甘露糖、海... 合成了一系列亲水、疏水链段质量比例不同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嵌段共聚物胶束,并以两性霉素B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胶束.为获得稳定性良好的、可长期储存的载药胶束剂型,对胶束进行了冷冻干燥.使用不同浓度的糖类(包括甘露糖、海藻糖、葡萄糖)、泊洛沙姆188(Pluronic F68)、聚乙二醇作为冻干保护剂,以冻干产品的重分散性、冻干前后胶束的粒径及多分散性为指标评价各种保护剂的保护效果.结果发现,当嵌段聚合物中聚乳酸链段的质量百分比小于或等于聚乙二醇时,糖类、Pluronic F68和PEG均可以起到有效的冻干保护作用;而对于聚乳酸链段质量比例较大的共聚物胶束,只有PEG和Pluronic F68能够起到较好的冻干保护作用.对载药胶束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放缓慢,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聚乳酸 合物胶束 两性霉素B 冷冻干燥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聚乙二醇-聚乳酸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殷香保 邬林泉 +4 位作者 黄跃英 黄明文 王恺 周凡 余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05-2809,共5页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同时以相同方法制作香豆素6(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Zata电位;MTT法计算As2O3、As2O3-PEG-PLA及抗VEGFR-2/As2O3-PEG-PLA对Bel 7402肝癌细胞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检测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的速度和强度;将18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溶液,给药后12 h处死小鼠,取肿瘤、脾、心、肺、肝、肾等组织,测试其中As2O3浓度;再将另24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及0.9%氯化钠溶液,给药后第17 d,处死小鼠,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抗VEGFR-2/As2O3-PEG-PLA平均粒径为(141.9±13.2)nm(PDI=0.23),呈正态分布,Zata电位为(10.2±1.1)m V。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的IC50值分别为(1.53±0.22)μmol/L,(2.30±0.18)μmol/L和(1.80±0.22)μmol/L。不同剂型IC5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3,P=0.018)。不同时间点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抗VEGFR-2/C6-PEG-PLA的速度均高于C6-PEG-P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45;t=2.231,P=0.035;t=2.311,P=0.022)。As2O3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8,P=0.018);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9,P=0.034);抗VEGFR-2/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1,P=0.022)。对照组、As2O3组、As2O3-PEG-PLA组和抗VEGFR-2/As2O3-PEG-PLA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2.6%、45.9%、66.2%和87.9%。4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P=0.018)。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用于肝癌的治疗,可显著提高As2O3的生物利用度,为构建As2O3肝癌靶向纳米递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乙二醇-聚乳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肝肿瘤 机制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柳阳 朱艳华 +3 位作者 孙佳琳 刘霜琪 孟莹 刘剑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PEG""PLGA"... 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PEG""PLGA""PEG-PLG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7年1月在Pub 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溶剂挥发法、沉淀法、自乳化溶剂扩散法、盐析法等制备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6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虽然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已经解决了操作、耗能及环境污染上的一些难题,但仍然存在常使用毒性较大含氯有机溶剂和难以工业化大生产等问题。前者可通过寻找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酸乙酯)来代替和通过对PLGA结构修饰基团或合成方法的改进使其可溶于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加以解决;后者可通过研发新型辅料,或是改进制备工艺(如冻干)来改善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研发新型生产设备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嵌段共 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