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方法的调查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仪德刚
张柏春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
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
-
出处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3年第4期332-350,共19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马普科学史伙伴小组"中国力学知识的发展与其他文化传统的互动"
-
文摘
"聚元号"弓箭铺是清朝末年北京东四大街"弓箭大院"里十七家弓箭铺之一,且是目前所知北京惟一完整保存传统制作工艺的弓箭铺。"聚元号"弓是以猪皮熬制的胶把水牛角、竹子、牛筋等材料粘制成一体的传统反曲弓,其形制属于清代满族弓,具有弓较大的特征。现今传统弓箭制作行业已经退出了市场,但今年七十多岁的"聚元号"经营者杨文通师傅在家里亲传手艺给他的三儿子杨福喜,使这种手艺得以保存。
-
关键词
“聚元号”弓箭
制作
清朝末年
北京
使用
铺筋
配面
-
Keywords
Ju Yuan Workshop,bow and arrow,traditional skill
-
分类号
TJ28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专访“聚元号”传人杨福喜弓箭行最后的手艺人
- 2
-
-
作者
刘心印
聚元号
-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
文摘
传统弓箭行里的三个角色——掌柜、师傅、徒弟,现在由杨福喜一家三口分别担任。杨福喜的爱人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经营着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杨福喜在通州区台湖镇北姚园村制作弓箭,同时一点点地把手艺传给儿子杨燚。从清初内务府造办处设立弓作算起,老北京弓箭行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杨福喜是"聚元号"弓箭铺的第十代传人,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用传统工艺制作弓箭的手艺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就是说,这一家人要是改了行,中国传统弓箭这门手艺就绝了。乾隆爷题写的牌匾开车出了东六环,在乡间小路上七拐八绕了20多分钟,才进入北姚园村的地界。冬日里的村庄非常安静,只有被惊扰的狗不时吠上几声。从胡同里走出来的杨福喜一头灰白长发、满面虬髯,全套黑色中式服装。
-
关键词
聚元号
弓箭铺
手艺人
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
造办处
内务府
市场经营
工艺制作
中式服装
-
分类号
E922.8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聚元号 从皇家御用到非物遗产
- 3
-
-
作者
张爱芹
张昊
-
出处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
2007年第2期77-79,共3页
-
文摘
聚元号,284年,传承之路跌宕起伏,现在,传统弓箭制作,只此一家。
-
关键词
聚元号
传承人
杨瑞林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聚元号”弓箭铺:最后一脉“皇家兵工厂”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仪德刚
-
出处
《世界博览》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
文摘
传统弓箭是冷兵器中最具杀伤力的射远武器之一,也是"射礼"及武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但随着近代火器的引进,弓箭渐渐丧失了射远武器的主导地位。2007年5月,当我再一次来到昔日北京弓箭大院的传人杨福喜家里时,满面春风的杨师傅热情地招呼我就坐,并很快端上了刚刚买来的热气腾腾的大个北京白面馒头,请我与其家人共进午餐。
-
关键词
聚元号
杨瑞林
冷兵器
体育用品
-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C49
[社会学]
-
-
题名“聚元168号”事故分析
- 5
-
-
作者
叶惠光
-
机构
台州市航务管理局船检处
-
出处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4,共2页
-
文摘
分析超载和装载不均匀对聚元 16 8号船造成的影响 ,提出了一般干货船不得随意装载重货 ,若要装载重货 ,则必须按 2 0 0 1《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要求进行特殊加强 ,对所装货物作一些必要的系固绑扎 ,以减少货物移动造成的危害。
-
关键词
“聚元168号”船舶
船舶事故
载货量
船舷结构
储备浮力
-
分类号
U698.6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题名器不如人乎——清代弓箭制作技艺与战例运用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卢勇
任思博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
出处
《阅江学刊》
2022年第1期156-170,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及深度利用研究”(18ZDA327)。
-
文摘
清弓是以满洲弓为基础,融合了开元弓的一些特点而形成的制作较为精细的筋角反曲复合弓。北京聚元号弓箭铺传承了清代弓箭制作技艺的精髓,借此可以分析清弓的制作技艺发展和特点。冷兵器时代,清弓小巧灵活,射速快,破甲能力强劲,明清鼎革之际,后金军的弓箭面对明军火器并不落下风,可谓达到了中国古代弓的巅峰水平。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无论射程、射速还是杀伤力,清弓与英国的步枪相比都不落下风,故可知并非“器不如人”。萨尔浒之战与第一次鸦片战争都是弓箭与热兵器的对抗,但胜负不同,说明武器的差异并非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从兵器性能可以管窥决定战争结果的其他维度,因地制宜的战法思想、以人为本的统兵之道、科学合理的后勤保障等都可以左右战争的走向,而民心是最根本的因素。
-
关键词
清代
长梢弓
聚元号
萨尔浒之战
鸦片战争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TJ28
[兵器科学与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
题名开弓已是三百年
- 7
-
-
作者
杨福喜
红袖
-
出处
《中华手工》
2007年第3期127-129,共3页
-
文摘
清朝时期北京的弓箭大院属于皇家特设的兵工场,那里的弓箭铺均属皇家专有,从业者大多为皇亲,并以满族为主,其产品均上交兵部、礼部、户部等,不得外卖。当时,“聚元号”做的弓以供应皇宫为主,定期由宫中按弓箭大院的人数发放钱粮。“聚元号”是清末北京东四大街“弓箭大院”十七家弓箭铺中唯一幸存者。它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弓箭制作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细腻的工序和精湛的技术,浓缩了中国传统弓箭发展轨迹和弓箭文化。“聚元号”到今天已流传了近300年,历经十代传人。杨福喜,便是“聚元号”现任当家。
-
关键词
聚元号
弓箭铺
中国传统
制作
体育用品
手艺
父亲
工序
北京市
作坊
-
分类号
J528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指上谈兵
- 8
-
-
作者
卢葳
-
机构
《中国收藏》记者
-
出处
《中国收藏》
2007年第9期54-57,共4页
-
文摘
扳指儿分文武,道理不稀奇,说法儿却多少有些新鲜,这是本刊记者在采访京城老字号弓箭作“聚元号”的老板杨福喜时听来的。扳指儿的文武之别不仅仅是功能上的划分,还是解开一系列传统文化问题的关键。
-
关键词
扳指儿
收藏
传统弓箭
“聚元号”
-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杨福喜 宝弓开张三百年
- 9
-
-
作者
胡新亮
路斐斐
-
出处
《三月风》
2007年第12期52-53,共2页
-
文摘
北京三环外团结湖的几间简陋平房就是杨福喜带领他的徒弟们制作弓箭的作坊,其规模已经全然不比清朝皇家兵工厂"聚元号"的声势了。如今,"聚元号"
-
关键词
聚元号
弓箭铺
制作技艺
作坊
清朝
团结湖
徒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兵工厂
中国传统
-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