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坏血酸/过氧化氢介导乳清分离蛋白与EGCG接枝聚合动力学
1
作者 熊厚盛 陈立莹 +2 位作者 解新安 李雁 李璐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0,共8页
以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c)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为引发剂,研究乳清分离蛋白(Whey Isolate Protein,WPI)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接枝聚合动力学。系统研究活化时间、... 以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c)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为引发剂,研究乳清分离蛋白(Whey Isolate Protein,WPI)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接枝聚合动力学。系统研究活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温度对接枝量的影响,通过测定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建立接枝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Asc/H_(2)O_(2)体系中,由抗坏血酸自由基(Asc^(-)·)介导WPI与EGCG接枝反应。当反应条件为Asc浓度0.014mol/L,H_(2)O_(2)浓度0.10mol/L,溶液pH值6,温度308.15K以及活化时间120min时,接枝量为42.08mg/g。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在Asc浓度0.01~0.022mol/L,H_(2)O_(2)浓度0.09~0.12mol/L,EGCG浓度0.0012~0.0042mol/L,温度298.15~308.15K变化范围内,建立了WPI接枝EGCG的聚合速率方程,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2.96kJ/mol。研究结果为蛋白质的结构设计和可控制备提供理论指导,拓宽蛋白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过氧化氢 乳清分离蛋白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复合阻燃剂对聚双环戊二烯复合材料聚合动力学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平 凌嘉诚 +3 位作者 杨利 许琼 刘文秀 冯绍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7,共9页
将固/液复合阻燃剂硼酸锌-磷酸三(2-氯乙基)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ZB-TCEP-MH-ATH)引入双环戊二烯(DCPD)溶液中制备了DCPD稳定分散液,并通过前端开环易位聚合(FROMP)制备了阻燃聚双环戊二烯(PDCPD)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阻燃剂的组分及... 将固/液复合阻燃剂硼酸锌-磷酸三(2-氯乙基)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ZB-TCEP-MH-ATH)引入双环戊二烯(DCPD)溶液中制备了DCPD稳定分散液,并通过前端开环易位聚合(FROMP)制备了阻燃聚双环戊二烯(PDCPD)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阻燃剂的组分及含量对DCPD的聚合动力学、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阻燃剂会影响DCPD的反应活性,降低材料的聚合焓和固化度。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聚合焓降低程度增大,但在相同阻燃体系中,材料的固化度仅受阻燃剂种类的影响,且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材料的固化度线性相关。复合阻燃剂的引入会降低PDCPD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明显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和阻燃性,当ZB-TCEP-MH-ATH的含量为55%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达41%,并通过UL-94 V-0级,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燃烧增长速率(FIGRA)值分别仅为PDCPD的8.51%和3%,烟生成速率峰值(pSPR)降幅达80.36%,火灾性能指数(FPI)提高了8倍,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双环戊二烯 复合阻燃剂 聚合动力学 阻燃性能 前端开环易位聚合
下载PDF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29
3
作者 单国荣 曹志海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4-788,共5页
用改进溴法对丙烯酰胺 (AM)在聚乙二醇 (PEG)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进行研究 .在单一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分别考察了引发剂、单体和PEG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动力学的影响 .得到AM聚合速率与过硫酸铵 (APS)浓度的 0 ... 用改进溴法对丙烯酰胺 (AM)在聚乙二醇 (PEG)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进行研究 .在单一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分别考察了引发剂、单体和PEG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动力学的影响 .得到AM聚合速率与过硫酸铵 (APS)浓度的 0 91次方成正比 ;单一APS和APS 三乙醇胺 (TEA)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AM聚合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96 1和 4 2 3kJ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聚乙二醇 水溶液 聚合动力学 改进溴法 引发剂 乳化剂HLB值 聚合温度
下载PDF
制备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共聚合动力学和粒径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洪涛 黄锦霞 +1 位作者 江兵兵 李小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26-730,共5页
以醇水为介质 ,由分散聚合制得粒径 4μm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 (CPS)微球 .研究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稳定剂、引发剂的浓度对粒子粒径及分布、聚合动力学与体系中粒子数目变化情况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 ,单体或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大 ,... 以醇水为介质 ,由分散聚合制得粒径 4μm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 (CPS)微球 .研究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稳定剂、引发剂的浓度对粒子粒径及分布、聚合动力学与体系中粒子数目变化情况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 ,单体或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大 ,使聚合速率增大 ,粒径增大 ,粒径分布变宽 ,粒子数目急剧减少 ;稳定剂浓度的增大 ,使粒径减小 ,粒子数目增加 ,而对粒径分布和聚合速率的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交联 聚苯乙烯 微球 粒径分布 聚合动力学 分散 聚合
下载PDF
表面活性单体存在下的MMA/BA乳液共聚合(Ⅱ)聚合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茂根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研究了表面活性单体 [磺化 -十二醇 -烯丙基甘油 -丁二酸酯钠盐 (ZC-L ) ]的用量对 MMA/ BA/ ZC-L乳液聚合速率和粒径的影响 ,用 Coulter L S2 3 0型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聚合过程中乳液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变化 ,并与 MMA/ BA无皂乳液聚合... 研究了表面活性单体 [磺化 -十二醇 -烯丙基甘油 -丁二酸酯钠盐 (ZC-L ) ]的用量对 MMA/ BA/ ZC-L乳液聚合速率和粒径的影响 ,用 Coulter L S2 3 0型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聚合过程中乳液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变化 ,并与 MMA/ BA无皂乳液聚合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的 MMA/ BA乳液聚合作了比较 . [ZC-L]<CMC时 ,成核机理为均相成核机理 ,乳胶粒需依靠粒子间的凝聚来提高表面电荷密度而稳定 ;[ZC-L]>CMC时 ,成核机理包括均相成核和胶束成核机理 ,生成的粒子因吸收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单体而稳定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了聚合 表面活性单体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乙烯基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6
6
作者 单国荣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51-655,共5页
详细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对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腈(AN)等单一或混合单体与PMI、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和N... 详细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对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腈(AN)等单一或混合单体与PMI、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和N-邻氯苯基马来酰亚胺(o-CPMI)的共聚合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单体 马亚酰胺胺 聚合动力学 共聚物
下载PDF
氮官能化多锂引发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正胜 李杨 +3 位作者 张春庆 王玉荣 彭照亮 徐宏德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9-423,共5页
以自制氮官能化多锂(以下简称Li)为引发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极性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对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进行负离子聚合,合成了星形集成橡胶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SIBR),研究了不同T... 以自制氮官能化多锂(以下简称Li)为引发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极性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对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进行负离子聚合,合成了星形集成橡胶丁二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SIBR),研究了不同TMEDA/Li(摩尔比)下SIBR的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三元共聚合反应中,3种单体的反应速率与其各自浓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在SIBR的合成体系中,随着TMEDA/Li的增大,Bd的反应速率常数先升高后降低,St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增加,Ip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降低;当TMEDA/Li为1·0、二乙烯基苯(DVB)/Li(摩尔比)为0·8、引发剂浓度为7·69×10-4mol/L时,单体Bd,Ip,St的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分别为31·59,47·64,31·76kJ/mol,链增长频率因子分别为1·02×104,1·09×106,5·27×103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异戊二烯 丁二烯 负离子聚合 氮官能化多锂 星形集成橡胶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复合引发剂体系引发下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单国荣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928-1931,共4页
在建立复合引发剂分解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推导了复合引发剂体系引发下的氯乙烯 ( VC)悬浮聚合动力学模型 .用模型预测不同温度、引发剂复合体系引发的氯乙烯聚合动力学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 .其中 Tx EHP,Tx99,Tx2 3和 Tx3 6在 51和... 在建立复合引发剂分解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推导了复合引发剂体系引发下的氯乙烯 ( VC)悬浮聚合动力学模型 .用模型预测不同温度、引发剂复合体系引发的氯乙烯聚合动力学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吻合 .其中 Tx EHP,Tx99,Tx2 3和 Tx3 6在 51和 57℃下的引发效率由单一引发剂引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引发剂 悬浮聚合动力学模型 聚氯乙烯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溶液共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庆 陈正国 +2 位作者 程时远 管蓉 彭顺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St- BA- AA) ,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因素及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体系中 ,甲苯的用量、单体 St/ BA的配比、AA的用量、引发剂 AIBN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合的 Mw 有很大... 利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 Poly(St- BA- AA) ,对影响聚合反应的各因素及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体系中 ,甲苯的用量、单体 St/ BA的配比、AA的用量、引发剂 AIBN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转化率及共聚合的 Mw 有很大的影响 ;St- BA- AA在甲苯中的溶液聚合动力学方程为 :Rp=k.exp(- 7710 0 / RT) [St]1.55[BA]1.40 [AA]1.0 3 [AIB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聚合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聚合动力学 研究
下载PDF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共聚合动力学与成核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谭必恩 张洪涛 +1 位作者 胡芳 李建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4-189,共6页
详细讨论了 [(NH4 ) 2 S2 O8/NaHSO3 ]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 (St)丙烯酸丁酯 (BuA)体系的细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成核机理的关系 .细乳液的聚合速率比相同条件下的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 ,引发期长 .随聚合温度、引发剂浓... 详细讨论了 [(NH4 ) 2 S2 O8/NaHSO3 ]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 (St)丙烯酸丁酯 (BuA)体系的细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成核机理的关系 .细乳液的聚合速率比相同条件下的常规乳液聚合速率低 ,引发期长 .随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的增加 ,聚合速率增大 .共乳化剂正十六烷 (HDE)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 ,反应的速率增大 ,然后再增加HDE ,反应速率下降 .建立动力学曲线数学模型 ,并深入讨论了细乳液的聚合动力学特征 ,与常规乳液所得结果相比较 ,探讨了细乳液的单体液滴成核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聚合动力学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饥饿”反应器中苯乙烯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贵平 乐慧慧 +2 位作者 张明华 沈景慧 朱中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对“饥饿”反应器中AIBN引发苯乙烯聚合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聚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由于初级自由基与单体反应生成单体自由基时所消耗的单体量,并将链终止速率常数与聚合物的累积数均链长进行校正。
关键词 饥饿反应器 苯乙烯 聚合动力学 模型参数
下载PDF
对苯乙烯磺酸钠聚合动力学及与丙烯酰胺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保娇 王旭鹏 李延斌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3-457,共5页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确定了聚合速率方程,测定了聚合表观活化能,并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与丙烯酰胺(AM )在水溶液中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利用聚电解质———共聚物P(SSS -co -AM)与阳离子表面活...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确定了聚合速率方程,测定了聚合表观活化能,并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与丙烯酰胺(AM )在水溶液中共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利用聚电解质———共聚物P(SSS -co -AM)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 ,N ,N- 三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的复合作用,采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从而测得了对苯乙烯磺酸钠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研究结果表明,对苯乙烯磺酸钠聚合速率方程为RP =K[M]1 .0 [I]0 .53,说明链终止为双基终止方式,引发过程与单体浓度无关;聚合表观活化能为84 . 96kJ·mol- 1 ;采用Kelen Tudos方法,求得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丙烯酰胺(AM)两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SSS =0 . 2 7,rAM =2 . 2 1;采用Alfrey Price经验规则估算了单体苯乙烯磺酸钠的Q、e值为QSSS=0 .2 2 ,eSSS=0 .4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乙烯磺酸钠 聚合动力学 丙烯酰胺 聚合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观活化能 速率方程 动力学行为 滴定法测定 膨胀计法 聚电解质 复合作用 十六烷基 研究结果 单体浓度 经验规则 水溶液 共聚物 竞聚率 溴化铵 三甲基 链终止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酯在钕盐催化体系中聚合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一烽 苏祺 +1 位作者 张勤 沈之荃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3-658,共6页
采用Nd(P507)3-Al(i-BU)3聚合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聚合.发现介质对聚合反应速率影响甚大.在石油醚中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MMA、BMA)、钕盐的浓度分别呈一级关系.... 采用Nd(P507)3-Al(i-BU)3聚合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聚合.发现介质对聚合反应速率影响甚大.在石油醚中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MMA、BMA)、钕盐的浓度分别呈一级关系.MMA.BMA聚合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33kJ.mol-1和24kJ.mol-1.PMMA的间同含量达70%左右.聚合反应属配位自由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酯 钕盐催化剂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正鸿 李军 +1 位作者 詹晓力 阳永荣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5,102,共6页
从构造聚合动力学模型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出发 ,对聚合动力学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机理模型及基于MonteCarlo模拟模型等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聚合动力学 研究方法 概率统计模型 机理模型 MonteCarlo模拟模型
下载PDF
丙烯腈在混合溶剂中的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引枝 李志敬 +1 位作者 贺福 王茂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84-88,共5页
研究了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丙烯腈在混合溶剂中的自由基聚合规律。发现随着混合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分为两部分,即溶液相反应和液固界面反应,后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但当混合溶剂中水含量超过50%(质量)时,反... 研究了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丙烯腈在混合溶剂中的自由基聚合规律。发现随着混合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分为两部分,即溶液相反应和液固界面反应,后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但当混合溶剂中水含量超过50%(质量)时,反应速率减慢。由实验结果求出了反应速率与引发剂、单体浓度的关系,建立了聚合反应速率方程,并求得了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Arrhenius指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聚合动力学 混合溶剂
下载PDF
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的光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史小靖 彭海炎 +1 位作者 廖永贵 解孝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7-1411,共5页
采用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以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丙烯酸异辛酯(EH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为单体,丙烯酸酯/液晶(P0616A)复合体系在-40~80℃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 采用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以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引发剂,丙烯酸异辛酯(EH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A)为单体,丙烯酸酯/液晶(P0616A)复合体系在-40~80℃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液晶复合体系光聚合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转化率在约50 s的时间内即达到增长平台,聚合反应速率和表观动力学常数在聚合过程中均存在最大值.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体系的最终转化率和最大聚合反应速率(Rp,max)均明显提高;当反应温度高于20℃后,其增长均趋于平缓.随着体系中液晶含量的增加,体系的Rp,max呈下降趋势,聚合反应转化率随时间的增长速率较慢,但是最终转化率差别不大,均接近80%.随着UV光强的增加,体系的Rp,max和最终转化率均明显提高,体系的阈值光强约为4 mW/cm2.而随着体系平均官能度的增加,体系的Rp,max和最终转化率则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丙烯酸酯 光差示扫描量热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接枝苯乙烯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晓旭 李杨 +4 位作者 李战胜 于志省 王淑敏 张春庆 王玉荣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76-280,共5页
以自制的4种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为增韧组分,采用本体聚合工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接枝聚合以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考察了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链结构不同的SIBR对苯乙烯聚合速率的影响,并比较了用不同... 以自制的4种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为增韧组分,采用本体聚合工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接枝聚合以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考察了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链结构不同的SIBR对苯乙烯聚合速率的影响,并比较了用不同橡胶改性聚苯乙烯时的聚合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SIBR的用量越大聚合速率越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聚合速率越大;按SIBR分子链序列结构的不同聚合速率还呈现出从大到小依次为线型嵌段SIBR、线型无规SIBR、星形嵌段SIBR及星形无规SIBR的规律。用不同橡胶增韧聚苯乙烯时的聚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IBR、丁苯橡胶及顺丁橡胶。苯乙烯的表观接枝率随着SIBR用量或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且远大于使用顺丁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 高抗冲聚苯乙烯 聚合动力学 接枝共聚 本体聚合
下载PDF
SnLi引发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一兵 梁汉东 +3 位作者 王妮妮 徐林 于国柱 李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共4页
以含锡有机锂(Sn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对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和丁二烯(Bd)进行阴离子聚合,合成了锡官能化St-Ip-Bd三元共聚物(SIBR),研究了不同THF/SnLi(摩尔比)和引发温度下的聚合动力学。结果表... 以含锡有机锂(SnLi)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结构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对苯乙烯(St)、异戊二烯(Ip)和丁二烯(Bd)进行阴离子聚合,合成了锡官能化St-Ip-Bd三元共聚物(SIBR),研究了不同THF/SnLi(摩尔比)和引发温度下的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三元共聚合中,三种单体的反应速率与其各自浓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随着引发温度的升高和THF/SnLi的增大,各单体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当THF/SnLi为30时,单体BdI、p、St的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8.486 kJ/mol,87.984 kJ/mol,76.351 kJ/mol,链增长频率因子分别为2.86×1010min-1,1.47×1013min-1,3.40×101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锡有机锂引发剂 苯乙烯 异戊二烯 丁二烯 官能化集成橡胶 阴离子聚合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新型过氧化物引发剂引发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挺 单国荣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675-2679,共5页
研究了新型过氧化物引发剂过氧化新癸酸-1,1-二甲基-3-羟基丁基酯(Lup610)在51.3与56.8℃以及过氧化新庚酸叔丁酯(Lup701)和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HPV)在61.8℃单一引发剂引发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并采用模型计算结果绘制转化率-时间曲线... 研究了新型过氧化物引发剂过氧化新癸酸-1,1-二甲基-3-羟基丁基酯(Lup610)在51.3与56.8℃以及过氧化新庚酸叔丁酯(Lup701)和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HPV)在61.8℃单一引发剂引发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并采用模型计算结果绘制转化率-时间曲线,取与实验数据符合最好的f值作为引发剂的引发效率,求得引发剂Lup610在51.3与56.8℃的引发效率分别为0.80与0.75,引发剂Lup701和HPV在61.8℃下的引发效率分别为0.55和0.50。研究了上述引发剂与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在各温度下复合引发剂引发氯乙烯悬浮聚合的动力学,与模型值相比较,发现两者能很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新型过氧化物引发剂 聚合动力学
下载PDF
苯乙烯热引发本体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贵平 朱中南 +2 位作者 奈波 严军 沈景慧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研究了加少量乙苯的苯乙烯热引发本体聚合于120~170℃聚合速率在0~95%转化率内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如下聚合动力学模型:(dx)/(dt)=A[M]_0^(382)(1-x)^(5/2)/(1+∈x)^(3/2)其中 A=[]A_0+A_1x+A_2x^2+A_3x^3,x 表示转化率A_i(i=0,1,2,3)... 研究了加少量乙苯的苯乙烯热引发本体聚合于120~170℃聚合速率在0~95%转化率内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如下聚合动力学模型:(dx)/(dt)=A[M]_0^(382)(1-x)^(5/2)/(1+∈x)^(3/2)其中 A=[]A_0+A_1x+A_2x^2+A_3x^3,x 表示转化率A_i(i=0,1,2,3)是温度和乙苯含量的函数。实验测定了不同聚合阶段的转化率,并进行了参数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聚合动力学 乙苯 本体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