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塔提高聚合基丙烯产量的工艺分析
1
作者 陈丽 刘伟 +1 位作者 邵宴波 黄艳林 《炼油与化工》 2013年第6期27-29,62,共3页
为提高聚丙烯装置的聚合基丙烯的产量,分析了进料口、采出口位置变化对聚合基丙烯和化学基丙烯的影响以及塔底丙烯的损失量。结果表明进料口在第76塔板处、出料口在第145塔板处比较合理;且聚合基丙烯纯度保持在99.3%时,聚合基丙烯产量... 为提高聚丙烯装置的聚合基丙烯的产量,分析了进料口、采出口位置变化对聚合基丙烯和化学基丙烯的影响以及塔底丙烯的损失量。结果表明进料口在第76塔板处、出料口在第145塔板处比较合理;且聚合基丙烯纯度保持在99.3%时,聚合基丙烯产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聚合基丙烯 纯度 回流量
下载PDF
流变仪旋转叶片法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Ⅰ: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空闲时间测试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董满江 张兆泉 +1 位作者 刘茜 江东亮 《广东化工》 CAS 2006年第4期27-29,共3页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过硫酸铵(APS)和四甲基乙二胺(TEMED)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变曲线,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通过与传统的平行板夹具比较说...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过硫酸铵(APS)和四甲基乙二胺(TEMED)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变曲线,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通过与传统的平行板夹具比较说明了旋转叶片法测试丙烯酰胺聚合是准确、方便的。从丙烯酰胺聚合过程的模量曲线和温度曲线可以得到体系聚合的空闲时间(idl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叶片 流变仪 丙烯酰胺自由聚合 空闲时间
下载PDF
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5-氟尿嘧啶接合物的体外释药规律、体内分布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袁芳 张志荣 +1 位作者 杨云霞 黄园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52-1156,共5页
考察本实验室合成的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hydroxypropyl)methacrylamide,HPMA]聚合物-5-氟尿嘧啶(5-flurouracil,5-FU)接合物(P-FU)的体外释药、体内分布及抗肿瘤活性。以小鼠血浆为介质,考察P-FU中5-FU的释放规律;以小鼠H22... 考察本实验室合成的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2-hydroxypropyl)methacrylamide,HPMA]聚合物-5-氟尿嘧啶(5-flurouracil,5-FU)接合物(P-FU)的体外释药、体内分布及抗肿瘤活性。以小鼠血浆为介质,考察P-FU中5-FU的释放规律;以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皮下型)为肿瘤模型,考察接合物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药代动力学规律及抑瘤活性。结果表明,37℃时P-FU在小鼠血浆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半衰期(t1/2)为32.4 h。与5-FU相比,P-FU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明显延长(血浆中t1/2为原药的166倍),在肿瘤中的沉积量(AUC为5-FU的3.3倍)及滞留时间(t1/2为5-FU的2.3倍)均有明显增加。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P-FU组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69.09%)显著高于5-FU组(56.49%,P<0.05),瘤块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也显示P-FU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程度大于5-FU组。HPMA聚合物可被用于为5-FU构建一种新型实体瘤高分子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羟丙)甲丙烯酰胺聚合 5-氟尿嘧啶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建芳 赵慷 +3 位作者 雷福厚 韦微 谭凤莺 段文贵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1期12-15,共4页
以歧化松香胺、丙烯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五氧化二磷的作用下先合成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然后在催化剂三氯化铝的作用下催化聚合得到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通过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测定了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的... 以歧化松香胺、丙烯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五氧化二磷的作用下先合成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然后在催化剂三氯化铝的作用下催化聚合得到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通过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测定了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的溶解度、分子量、微孔结构及热稳定性,并讨论了制备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N-(歧化松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合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化松香胺 N-(歧化松香)丙烯酰胺聚合 合成
下载PDF
流变仪旋转叶片法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Ⅱ:影响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基本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满江 张兆泉 +1 位作者 刘茜 江东亮 《广东化工》 CAS 2006年第5期51-53,50,共4页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测试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变曲线,得到聚合反应的空闲时间(idle time),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研究了体系中四甲...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测试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变曲线,得到聚合反应的空闲时间(idle time),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研究了体系中四甲基乙二胺对实验温度的影响,过硫酸铵浓度、丙烯酰胺浓度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比例对空闲时间的影响。本文还详细讨论了体系pH值对聚合反应idle time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叶片 流变仪 丙烯酰胺自由聚合 空闲时间
下载PDF
肿瘤趋向性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米托蒽醌接合物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园 张志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379,共6页
目的 制备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聚合物-米托蒽醌(DHAQ)接合物以提高DHAQ在实体瘤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DHAQ与四肽间隔基连接,再与HPMA进行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的方法,合成目标接合物;考察了接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及荷瘤小... 目的 制备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聚合物-米托蒽醌(DHAQ)接合物以提高DHAQ在实体瘤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DHAQ与四肽间隔基连接,再与HPMA进行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的方法,合成目标接合物;考察了接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及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合成的接合物经UV,HPLC和FPLC鉴定为目标化合物。其总DHAQ含量为132.4mg·g^(-1)接合物,游离DHAQ含量为3.5mg·mg^(-1)接合物。摩尔质量19000g·mol^(-1),分子量分布1.4。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及血浆中较稳定,在肿瘤中的释药明显加快。与原药相比,接合物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明显不同。肿瘤中AUC为游离药物3倍;血液循环时间延长;在心脏中的分布明显减少。表明接合物具有一定的肿瘤趋向性,并能降低原药对心脏的毒性。结论 将具有仲氨基的DHAQ连接于HPMA聚合物,能提高DHAQ在肿瘤中的分布,为实体瘤靶向高分子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趋向性 N-(2-羟丙)甲丙烯酰胺聚合 米托蒽醌接合物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流变仪旋转叶片法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Ⅳ:不同引发体系的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过程
7
作者 董满江 张兆泉 +1 位作者 刘茜 江东亮 《广东化工》 CAS 2006年第7期64-66,70,共4页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测试不同引发体系作用下的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曲线,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研究了过硫酸铵(APS)、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APS-TEMED)以及偶氮...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测试不同引发体系作用下的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曲线,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研究了过硫酸铵(APS)、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APS-TEMED)以及偶氮二异丁咪盐酸盐(AZAP)引发体系在不同温度下对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的影响,并说明了这三种引发体系的优点和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叶片 流变仪 丙烯酰胺自由聚合 引发体系
下载PDF
流变仪旋转叶片法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Ⅲ:有机羧酸对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的阻聚作用
8
作者 董满江 张兆泉 +1 位作者 刘茜 江东亮 《广东化工》 CAS 2006年第6期53-55,36,共4页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曲线,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测试了添加柠檬酸、聚丙烯酸和乙酸的丙烯酰胺聚合反应的... 使用装备自制的四叶片旋转叶片的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自由基聚合过程的模量曲线,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测试了添加柠檬酸、聚丙烯酸和乙酸的丙烯酰胺聚合反应的空闲时间(idle time),研究了有机羧酸浓度、体系pH以及缓冲溶液对丙烯酰胺聚合体系的影响,发现在较低pH(小于4.5)的体系中有机羧酸对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存在阻聚或缓聚作用,并且发现可以调节体系的pH到较高值(10.5)可使被阻聚的自由基被重新激活,激活后的聚合反应的idle time不受有机羧酸浓度和阻聚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羧酸 阻聚 丙烯酰胺自由聚合 空闲时间
下载PDF
丙烯酰胺基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鹏伟 杜文浩 +2 位作者 邹琴 高俊 张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2-596,602,共6页
为揭示水分散聚合方法制备的丙烯酰胺基交联聚合物微球的结构特征及其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硫酸铵水溶液为反应介质,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甲基丙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为引... 为揭示水分散聚合方法制备的丙烯酰胺基交联聚合物微球的结构特征及其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硫酸铵水溶液为反应介质,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甲基丙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复配物为交联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基交联聚合物微球。采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等方法表征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的结构,研究了丙烯酰胺基交联聚合物微球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工艺条件对产物的降滤失性影响较小,但对产物在钻井液中的增黏作用影响显著。随AM和交联剂加量增加,聚合物微球对钻井液的增黏作用增强;存在对钻井液增黏作用最小的引发剂加量和AA与DMC摩尔比。采用水分散聚合方法可制备出平均粒径8.04μm(粒径范围2.43数53.72μm)的丙烯酰胺基交联聚合物微球。该交联聚合物微球对钻井液具有显著的降滤失作用和一定的增黏作用,耐温性能优良,150℃高温老化不会降低交联聚合物微球的降滤失作用,但可降低对钻井液的增黏作用,减小其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交联聚合物微球 水分散聚合 降滤失作用 增黏作用 耐温性能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酰胺的可控共聚合研究
10
作者 任劭 王国祥 《石化技术》 CAS 2013年第3期5-7,12,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六水合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为配体,维生素C为还原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对苯乙烯/丙烯的共胺共聚合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聚合产...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六水合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为配体,维生素C为还原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对苯乙烯/丙烯的共胺共聚合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合成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 h,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为两个单体物质的量总和的3.5%,还原剂维生素C用量为两个单体物质的量总和的1.5%,配体六次甲基四胺用量为两个单体物质的量总和的1.25%,单体苯乙烯与丙烯酰胺摩尔比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苯乙烯丙烯酰胺工艺条件
下载PDF
聚N-乙基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电泳行为及性质表征
11
作者 周进康 马培华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采用正丁醇作辅助液,用界面电泳法研究N-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水溶液,在不同外加电场、浓度、温度下水解微粒的带电行为。认为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体系中能水解成带有正、负电荷的两种粒子。
关键词 N-乙丙烯酰胺聚合 水溶液 电泳
下载PDF
洗滤-萃取法去除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PMMA-b-PLLA-b-PMMA嵌段聚合物中的Cu离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仲玉 沈珺 +1 位作者 魏荣卿 刘晓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采用洗滤-萃取法去除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L-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b-PLLA-b-PMMA)嵌段共聚物中残留金属Cu离子。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DCM)溶解共聚物,用水或酸水洗滤-萃取,当重复洗滤-萃取5次... 采用洗滤-萃取法去除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L-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b-PLLA-b-PMMA)嵌段共聚物中残留金属Cu离子。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DCM)溶解共聚物,用水或酸水洗滤-萃取,当重复洗滤-萃取5次后,Cu离子的去除率能达到99%,所得嵌段共聚物的收率高于80%。与过Al2O3层析柱或溶剂溶解-沉淀方法相比,洗滤-萃取法操作简单、可节省大量的有机溶剂,具有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甲丙烯酸甲酯-聚L-乳酸-聚甲丙烯酸甲酯 Cu离子的去除 洗滤-萃取法
下载PDF
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毛细管电色谱拆分地平类药物对映体 被引量:10
13
作者 聂桂珍 李来生 +2 位作者 程彪平 周仁丹 张宏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4-1422,共9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物基质,将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到毛细管内壁,制得了一种毛细管电色谱手性柱(SECDP),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其结构.磺酸基可提供足够稳定的正向电渗流(EOF),基于磺丁基醚-β-环糊精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手性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含量等条件,利用该开管电色谱柱拆分了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10种地平类手性药物对映体.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20mmol/L NaH2PO4(pH=4.0),含4.0mmol/L磺丁基醚-β-环糊精,乙腈的体积分数为10%-25%,施加电压15~25kV,温度为15℃,电动进样2kV×5s,检测波长为236nm.在上述条件下,分离度(R。)可达3.62,柱效达61011块/m,分析时间一般为6~15min.基于色谱分离数据,探讨了相关的手性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法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原位聚合 磺丁醚-Β-环糊精 手性分离 地平类 药物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致远 王占良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9-384,共6页
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用PAN(聚丙烯腈 )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过程和制备方法 ,提出了PAN基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介绍了采用共聚和掺杂陶瓷材料对PAN的改性方法 。
关键词 丙烯聚合 PAN 聚合物电解质 凝胶 锂离子电池 陶瓷 改性 离子传输 导电机理
原文传递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支化聚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逸良 薛小强 +2 位作者 黄文艳 朱剑 蒋必彪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以丙烯酸2-(2-溴异丁酰氧基)乙酯(BIEA)为引发剂单体(inimer),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Cu0/CuBr2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常温(25℃)下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 以丙烯酸2-(2-溴异丁酰氧基)乙酯(BIEA)为引发剂单体(inimer),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Cu0/CuBr2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在常温(25℃)下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合成支化聚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过程中,采用气相色谱(GC)、核磁共振(1H-NMR)和三检测体积排除色谱(TD-SEC)等测试手段跟踪分析和表征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ET-LRP方法,铜粉作为催化剂,常温下聚合反应就能快速进行,130 min之内MA的转化率已达99%以上,制备出高分子量支化聚合物.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聚合物支化程度不断提高,相比较同分子量下的线型聚合物其黏度不断下降,Mark-Houwink特征常数α最小可达0.290.此外,低分子量聚合物组分随着反应不断减少,在高单体转化率下,聚合体系中以高支化度的聚丙烯酸甲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聚合 丙烯酸甲酯 支化聚合
原文传递
反应速率和反应进度的辩证关系——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为例
16
作者 靳涛 彭若锦 张夏雨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进度是非常相似的概念和知识点,同时又密切相关。在宏观层面或者说表象层面上看,都描述了过程变化的程度,但二者确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一个是动力学量、一个是热力学量;一个是微观性质、一个是宏观性质。通过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进度是非常相似的概念和知识点,同时又密切相关。在宏观层面或者说表象层面上看,都描述了过程变化的程度,但二者确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一个是动力学量、一个是热力学量;一个是微观性质、一个是宏观性质。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过程的分析,深入讨论和揭示反应速率与反应进度的内涵、意义,明确二者的辩证本质关系,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如何提高聚合物产率、分子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促进在今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进度 反应速率 丙烯酸甲酯自由聚合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宏福 李来生 +3 位作者 曹志刚 曾春 李良 刘琳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4-552,共9页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毛细管手性电色谱开管柱(SECDP)。采用该电色谱柱,并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 采用原位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磺丁基醚-β-环糊精修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毛细管手性电色谱开管柱(SECDP)。采用该电色谱柱,并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磺丁基醚β-环糊精,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成功地拆分了手性农药粉唑醇对映体。考察了添加剂浓度、pH值、施加电压、温度及有机调节剂的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初步优化了开管电色谱柱拆分粉唑醇对映体的条件。优化的流动相组成为10 mmol·L^(-1)硼酸钠(pH=9.2),含3.0 mmol·L^(-1)磺丁基醚β-环糊精和体积分数为15%甲醇,施加电压15 kV,温度20℃,压力进样(3 psi×3 s),检测波长204 nm。在上述条件下,粉唑醇对映体分离度可达1.85,分析时间仅为8~12 min。黄瓜、梨、苹果和西红柿果蔬样品用乙腈提取,磁性石墨化碳净化,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测定果蔬中粉唑醇对映体的残留量。粉唑醇对映体在1.3~250μg·m 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第一个对映体y_1=92.56+176.81x_1,r_1=0.9993;第二个对映体y_2=46.46+177.97x-2,r_2=0.9998。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带负电荷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不仅能提供较强正向电渗流(EOF),同时有较高的手性分离选择性。所发展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分离测定快速,溶剂耗量小,测试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法 丙烯酸酯原位聚合 磺丁醚β-环糊精 手性农药分离 粉唑醇对映体 食品安全分析
下载PDF
HPMA在骨靶向药物输送方面的应用
18
作者 刘衍志 崔燎 《齐鲁药事》 2011年第5期290-293,297,共5页
本文简要的阐述了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HPMA)在靶向药物输送方面的特性,并介绍了把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复合物应用在骨靶向方面的部分进展以及它们的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现状,以HPMA-D-Asp8-PGE1复合物为例介绍了N-2... 本文简要的阐述了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HPMA)在靶向药物输送方面的特性,并介绍了把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复合物应用在骨靶向方面的部分进展以及它们的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现状,以HPMA-D-Asp8-PGE1复合物为例介绍了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复合物的整体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羟丙-甲丙烯酰胺聚合 骨靶向 药物输送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nanometer calcium carbonate composite by in-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史建明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I CSCD 2004年第6期709-713,共5页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anometer calcium carbonate(nano-CaCO3) surface modified with 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MPTMS) was carried out to prepare poly (methyl ...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anometer calcium carbonate(nano-CaCO3) surface modified with 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MPTMS) was carried out to prepare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nano-CaCO3 composite. The reaction between nano-CaCO3 and MPTMS, and the grafting of PMMA onto nano-CaCO3 were confirmed by infrared spectrum. The grafting ratio and grafting efficiency of PMMA on nano-CaCO3 modified with MPTM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n nano-CaCO3 modified with stearic acid. The grafting ratio of PMMA increased as the weight ratio between MMA and nano-CaCO3 increased, while the grafting efficiency of PMMA decreas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showed that nano-CaCO3 covered with PMMA was formed by in-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yl methacrylate Nanometer calcium carbonat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 oxysilane GRAFTING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t-co-BA) Latex with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ompound as Emulsifier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俊杰 周树学 +1 位作者 廖建和 武利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83-488,共6页
A poly (St-co-BA) latex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using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ompound (OIHC), an aliphatic carboxylate sodium/nano-silica composite, as the emulsifier, and investigated by particle size an... A poly (St-co-BA) latex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using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ompound (OIHC), an aliphatic carboxylate sodium/nano-silica composite, as the emulsifier, and investigated by particle size analyz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optical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OCA)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zer (DMA).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tective agent, sodium polyacrylate (PA),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polymerization stability and the functional monomer,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could enhance the store stability of the latex. The particle size of poly(St-co-BA) latex decreased and then leveled off as OIHC content increased. TEM shows that the prepared polymers were actually organic-inorganic nanocomposites, and these films have better waterproof property than those prepared by traditional poly(St-co-BA) latex or organic silicone modified poly(St-co-BA) latex. The nanocomposite polymer has much highe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han organic silicone modified poly(St-co-BA) polymer containing the same organic silicon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compoun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NANOCOMPOSI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