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利益的民主表达——聚合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岑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 14,14,共5页
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民主形式,聚合民主与协商民主都宣称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仅仅依凭票决方式和多数原则汇聚个人偏好的聚合民主理路难免陷入公共利益表达失灵,而协商民主通过互惠性、责任性、包容性等民主原则,实现个人偏好的公... 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民主形式,聚合民主与协商民主都宣称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仅仅依凭票决方式和多数原则汇聚个人偏好的聚合民主理路难免陷入公共利益表达失灵,而协商民主通过互惠性、责任性、包容性等民主原则,实现个人偏好的公共转换来满足公共利益。在公共利益的民主表达上,协商民主相较于聚合民主而言更具说服力。然而,协商民主并非万能的民主形式,它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一旦超越限度则无法达成共识,但经过充分协商之后再来聚合个人偏好,将使公共决策更符合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民主 协商民主 公共决策 公共利益 民主表达
下载PDF
民主的自我矫正:从聚合民主到协商民主再到多元激进民主
2
作者 邱明红 刘强强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6-81,共6页
传统的代议制民主是一种聚合式民主,强调通过投票的方式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聚合选民的偏好,来进行公共决策和形成公共政策。聚合式民主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却无法很好地解决个人偏好冲突和选民非理性选择所带来的问题,利益... 传统的代议制民主是一种聚合式民主,强调通过投票的方式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聚合选民的偏好,来进行公共决策和形成公共政策。聚合式民主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却无法很好地解决个人偏好冲突和选民非理性选择所带来的问题,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给公共决策带来了很大的难题。20世纪后期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在指出聚合民主诸多缺陷和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修正和改进。但协商民主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受到很多的质疑和诟病。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民主观——多元激进民主观,试图来矫正聚合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缺陷和不足,但其本身也远非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矫正 聚合民主 协商民主 多元激进民主
下载PDF
共治民主:应对气候变化的民主模式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江 《阅江学刊》 2011年第6期41-46,共6页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特殊的公共领域。为应对气候变化,民族国家和国际政治都已经悄然发生并将继续发生调适性变化,这就是共治民主的形成。在这一人类活动领域,无论聚合民主还是协商民主,抑或一种局限于二者之中的参与民主概念,都不敷使...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特殊的公共领域。为应对气候变化,民族国家和国际政治都已经悄然发生并将继续发生调适性变化,这就是共治民主的形成。在这一人类活动领域,无论聚合民主还是协商民主,抑或一种局限于二者之中的参与民主概念,都不敷使用。共治民主是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合作或自主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它是共治定向的而非共识定向的;它是合作的,而非博弈的;它是社会的,而非政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聚合民主 协商民主 共治民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
4
作者 燕继荣 李修科 《行政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民主具有语义上的简明性、内涵上的多歧性、实践上的多样性。在既有的民主讨论中,人们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民主是现代公共事务“公共性”的要求和体现;民主是公共生活权威秩序的系列化制度安排;民主是公共决策合法化的重要方式和过程。今... 民主具有语义上的简明性、内涵上的多歧性、实践上的多样性。在既有的民主讨论中,人们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民主是现代公共事务“公共性”的要求和体现;民主是公共生活权威秩序的系列化制度安排;民主是公共决策合法化的重要方式和过程。今天,中国基于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这在民主的广泛性和有效性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关键词——“民主”“人民民主”“全过程”,阐发其所蕴含的政治和理论属性,分析其现实的问题意识和重要意义所在,有利于我们全面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研究认为,“民主”这一关键词重申了公共事务民主性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是政治发展的评价标准;“人民民主”这一关键词揭示了真正的民主不仅在制度和程序上要向人民开放,而且在政策选择上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民生和民意优先的理念;“全过程”强调民主不能仅仅局限于“民主选举”和“上层政治”,还要体现基层民主的广泛性、全面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本土化 聚合民主 协商民主
原文传递
审议民主初探
5
作者 赵霞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3期232-233,共2页
当前的民主理论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聚合式民主,另一种是审议民主,审议民主是针对聚合式民主提出的。审议民主是古典民主范式的复兴,但更是一种超越,它相对于聚合式民主有其独特的优越之处。审议民主是解决聚合式民主所面临难题... 当前的民主理论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聚合式民主,另一种是审议民主,审议民主是针对聚合式民主提出的。审议民主是古典民主范式的复兴,但更是一种超越,它相对于聚合式民主有其独特的优越之处。审议民主是解决聚合式民主所面临难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其自身也陷入了实践中的囹圄。本文试图对审议民主的概念及其与聚合式民主的关系和其面临的质疑作初步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民主 审议民主 政治学
下载PDF
公共协商:作为偏好强度问题的解决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2,共6页
偏好强度问题是指在聚合民主中少数的偏好强度强于多数的偏好强度的问题情形。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相对弱多数VS相对强少数,二是绝对弱多数VS绝对强少数。偏好强度问题破坏民主的平等性价值,使民主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增强决策的执行成本... 偏好强度问题是指在聚合民主中少数的偏好强度强于多数的偏好强度的问题情形。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相对弱多数VS相对强少数,二是绝对弱多数VS绝对强少数。偏好强度问题破坏民主的平等性价值,使民主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增强决策的执行成本或降低决策执行效率,对聚合民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公共协商通过三种方式为解决偏好强度问题提供了途径:一是通过拓宽公民参与决策的领域和时域为少数重新参与到民主进程提供途径;二是通过公共论坛提供了显示公民偏好强度的激励机制,并通过协商的公开性与决策背景的连续性提供了让公民真实地表达偏好强度的约束机制,有利于解决绝对弱多数VS绝对强少数的偏好强度问题;三是为少数与多数之间的流动性提供前提条件与现实保障,有利于解决相对弱多数VS相对强少数的偏好强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好强度问题 公共协商 多数原则 聚合民主
下载PDF
审议民主理论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流派 被引量:29
7
作者 谈火生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0-56,共7页
20世纪最后十年勃兴的审议民主理论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注意。本文试图对审议民主理论的基本理念及其内部的分野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把握这一理论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审议 聚合民主 审议民主 公共理性
原文传递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多维自由”及其局限 被引量:4
8
作者 齐艳红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8,共8页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视为自由民主之聚合模式的一种矫正。聚合民主模式根据公民个人既定偏好或选择之聚合进行民主决策,预设了个人的"消极自由"相对于集体决策的道德优先性。协商民主理论自兴起之初就强调主体参与公共对...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视为自由民主之聚合模式的一种矫正。聚合民主模式根据公民个人既定偏好或选择之聚合进行民主决策,预设了个人的"消极自由"相对于集体决策的道德优先性。协商民主理论自兴起之初就强调主体参与公共对话和协商的过程在民主决策中的核心性,在新近发展中,协商理论不止寻求为民主合法性确立规范性基础,而且意图表明民主协商过程蕴含一种"多维自由"。从自由的视角看,尽管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希望"拓展"聚合民主理论划定的"自由界限",但由于其未能超越自由民主发挥功效的社会结构,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分,因而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解放"的目标。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民主及其根源的深刻批判,指向了真正自由与人类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民主 协商民主 消极自由 多维自由 人类解放
原文传递
协商民主的实践理念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怀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似乎在中国早已有之并成为区别于西方民主的一种制度优势,但理论的滞后却构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完善与发展的困境。为此,准确把握协商民主的实践理念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路径选择。作为对聚合民...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似乎在中国早已有之并成为区别于西方民主的一种制度优势,但理论的滞后却构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完善与发展的困境。为此,准确把握协商民主的实践理念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的路径选择。作为对聚合民主的理性扬弃,协商民主始终以"政治平等"作为实践的逻辑前提,凸显民主价值的包容性和真实性;以"偏好转换"为实践的关键环节,凸显民主过程的审慎性和互动性;以"公共善"为实践的价值引导,凸显民主主体的社会性和责任性。三者相互关联,互为前提,共同推动协商民主跨越聚合民主的缺陷,从而实现民主理想的价值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聚合民主 政治平等 偏好转换 公共善
下载PDF
民主立法的基本模式辨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丰鹤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43,共7页
一直以来,民主立法被当作一个"政治正确"的口号而失去其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其中预设的聚合式民主的民主模式更是缺少应有的反思,事实上,聚合式民主早已遭受现代经济学的公共选择学派的严峻挑战,为了克服它在形成公民偏好与呈... 一直以来,民主立法被当作一个"政治正确"的口号而失去其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其中预设的聚合式民主的民主模式更是缺少应有的反思,事实上,聚合式民主早已遭受现代经济学的公共选择学派的严峻挑战,为了克服它在形成公民偏好与呈现公民偏好方面所遭遇的困难,审议式民主代之而起,在仔细辨析审议式民主在立法领域的各项优长之后,我们提出了一种双轨制民主审议的立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立法 聚合民主 公民偏好 审议式民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