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计算下一种聚合流的有效带宽接纳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余建 杨晓冬 刘孙发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1-38,共8页
聚合流量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由多个网络用户数据源叠加后产生的一种聚合流。云计算存在高并发性,在多个服务同时请求接入网络时,传统的单流的接纳控制方法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其他服务要等前面的流被处理完才能接受服务,当并发请求的服务越... 聚合流量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由多个网络用户数据源叠加后产生的一种聚合流。云计算存在高并发性,在多个服务同时请求接入网络时,传统的单流的接纳控制方法只能处理一个请求,其他服务要等前面的流被处理完才能接受服务,当并发请求的服务越多,等待的延迟也就越大,用户的体验效果也就越差。为了提升网络并发处理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云计算的QoS,提出一种基于聚合流的有效带宽(effective bandwidth for aggregate flow,EBAF)接纳控制算法,通过估计聚合流所需的带宽来执行接纳控制,能同时处理多个服务请求。实验结果表明,EBAF算法的接纳能力相对传统的单流的接纳控制方法能较大的提高云计算服务保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聚合流 有效带宽 接纳控制
下载PDF
一种基于聚合流的端到端统计时延界的新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一A 张中荃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5,29,共4页
为分析融合网络中聚合业务的端到端时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聚合流的融合网络端到端统计时延界的新算法。该算法利用MGF(矩母函数)重新表征了网络端到端时延界的MGF形式的概率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算法很大... 为分析融合网络中聚合业务的端到端时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聚合流的融合网络端到端统计时延界的新算法。该算法利用MGF(矩母函数)重新表征了网络端到端时延界的MGF形式的概率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算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独立统计复用,对融合网络性能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流业务 融合网络 统计网络演算 矩母函数
下载PDF
基于双向共享树的MPLS多播流聚合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领治 朱艳琴 杨哲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71,共8页
可扩展性是影响多播在MPLS网络大规模使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共享树的多播流聚合算法。它根据节点之间的关系计算多播流的可聚合度,然后将标记边缘路由器聚类生成共享树的叶子节点集,并由树管理服务器计算双向... 可扩展性是影响多播在MPLS网络大规模使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共享树的多播流聚合算法。它根据节点之间的关系计算多播流的可聚合度,然后将标记边缘路由器聚类生成共享树的叶子节点集,并由树管理服务器计算双向共享树的拓扑结构,最后将可聚合度大于指定阈值的多播流汇聚到树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大幅缩小MPLS标记的占用,简化中间节点的处理过程,减少路由器的转发状态,大大提高了MPLS多播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播 MPLS 聚合 双向共享树
下载PDF
锂电黏接剂用聚偏氟乙烯溶液的流变性质及分析方法研究
4
作者 吴旭晴 吴于松 +3 位作者 欧阳希凯 邹丁艳 邵丽萍 许远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99,共6页
锂电黏接剂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高,根据聚合工艺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乳液法PVDF与悬浮法PVDF,两种PVDF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导致其流变性质相差较大。本文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旋转... 锂电黏接剂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高,根据聚合工艺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乳液法PVDF与悬浮法PVDF,两种PVDF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导致其流变性质相差较大。本文通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旋转流变仪,系统研究了乳液法和悬浮法PVDF的分子结构与流变性质。结果表明,乳液聚合PVDF存在一定量的微凝胶和少量的支化结构,悬浮聚合PVDF为长直链结构,悬浮聚合PVDF具有更高的熔点和结晶度。两种PVDF溶液的流变性质差异较大,乳液聚合PVDF在低剪切速率区黏度较高,剪切变稀的临界剪切速率偏低;悬浮聚合PVDF在低剪切速率时,表现为第一牛顿区,临界剪切速率高。此外,通过研究PVDF溶液流变性质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得到长直链PVDF溶液零剪切黏度与重均分子量之间的关系。该关系的建立使悬浮法PVDF通过流变测试计算得到重均分子量成为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合变性质 零剪切黏度 重均分子量
下载PDF
高渗区分布形态对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窜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业飞 曲正天 +4 位作者 张菁 钱程 丁名臣 康元勇 张以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9,共8页
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的驱替介质窜流是制约砾岩油藏注水、注聚合物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非均质分布情况,针对油藏高渗区呈连通、零散及复合分布特征设计3种可视化填砂模型。通过水驱和高、低2种质量浓度聚合物驱实验... 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的驱替介质窜流是制约砾岩油藏注水、注聚合物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非均质分布情况,针对油藏高渗区呈连通、零散及复合分布特征设计3种可视化填砂模型。通过水驱和高、低2种质量浓度聚合物驱实验,分析不同非均质性分布下水驱窜流与聚合物驱窜流特征;选用弱凝胶和凝胶颗粒2种调驱剂来封堵窜流通道,探索不同类型非均质窜流的针对性治理方法。结果表明,高渗区之间的连通、零散及复合分布均易导致水驱窜流,中、低渗区及非主流线上的高渗区原油难以得到有效动用。不同非均质模型中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和治理方法不同:当高渗区连通或复合分布时,低质量浓度聚合物驱(1 000 mg/L)仍窜流明显,增大聚合物质量浓度(2 000 mg/L)能够扩大对非主流线上高渗区的波及,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中、低渗区原油仍未得到有效动用,凝胶颗粒调驱是治理聚合物驱窜流的最佳方法;当高渗区零散分布时,低质量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明显,而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难以大幅度提高,弱凝胶调驱是治理聚合物驱窜流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非均质 可视化模拟 聚合物驱窜 治理
下载PDF
基于会话流聚合的隐蔽性通信行为检测方法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兴蜀 陈敬涵 +1 位作者 邵国林 曾雪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8-396,共9页
采用隐蔽技术对抗安全检测并实现长期潜伏与信息窃取的网络攻击已成为当前网络的重大安全问题。目前该领域面临3个难题:1)攻击本身的强隐蔽性使其难以检测;2)高速网络环境中的海量通信数据使检测模型难以细粒度构建;3)隐蔽通信的持续性... 采用隐蔽技术对抗安全检测并实现长期潜伏与信息窃取的网络攻击已成为当前网络的重大安全问题。目前该领域面临3个难题:1)攻击本身的强隐蔽性使其难以检测;2)高速网络环境中的海量通信数据使检测模型难以细粒度构建;3)隐蔽通信的持续性和复杂性使标签数据缺乏进而加大了模型的构建难度。针对上述3个问题,该文在对长时间的校园网流量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隐蔽会话的隐蔽性通信行为进行了描述和研究,提出了一种隐蔽性通信行为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并行化会话流聚合算法聚合原始会话流,然后从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角度刻画隐蔽通信行为,并引入标签传播算法扩展标签数据,最后构建多分类检测模型。通过仿真和真实网络环境下的实验,验证了方法对隐蔽性通信行为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隐蔽性通信 网络行为 会话聚合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侧流层析技术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快速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淼源 卢佩珊 +3 位作者 李佳宁 李佳乐 郑炜欣 欧阳岁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技术(RPA-LFD)检测新冠病毒(SARS-CoV-2)核酸快速诊断方法,为基层医院和边远地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新冠病毒N基因核苷酸序列中保守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设计和筛选最佳... 目的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技术(RPA-LFD)检测新冠病毒(SARS-CoV-2)核酸快速诊断方法,为基层医院和边远地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新冠病毒N基因核苷酸序列中保守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设计和筛选最佳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引物及侧流层试纸探针,优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条件以及检验建立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利用RPA-LFD法在37℃下反应15 min可检测到每个反应最低100 fg含量的新冠病毒,并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没有交叉反应,因此据此可以建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新冠病毒快速诊断方法。结论通过RPA-LFD技术建立的新冠病毒快速诊断方法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灵敏度、特异性,为进一步研制新冠病毒核酸快速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重组酶聚合酶侧层析技术 快速诊断
下载PDF
一种基于流聚合与拥塞避免的SDN快速故障恢复方案
8
作者 姜厚海 庄毅 曹子宁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3年第10期77-83,91,共8页
针对主动式故障恢复方案会忽略备份路径的TCAM存储资源消耗和故障恢复后的拥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聚合与拥塞避免的SDN快速故障恢复方案FACAR。FACAR是一种具有拥塞感知、低存储开销的主动式快速故障恢复方案,将通过同一链路的流视作... 针对主动式故障恢复方案会忽略备份路径的TCAM存储资源消耗和故障恢复后的拥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聚合与拥塞避免的SDN快速故障恢复方案FACAR。FACAR是一种具有拥塞感知、低存储开销的主动式快速故障恢复方案,将通过同一链路的流视作一个或几个聚合流,并为这些聚合流提前配置保护路径。将FACAR方案形式化表示为一个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然后提出一种基于贪心的启发式算法ILP-FACAR以求解最少配置备份转发规则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FACAR可以满足单链路故障后的快速恢复需求,而且相比于其他故障恢复方法,FACAR可以保证在故障恢复后的网络中无链路拥塞问题,且大大减少了备份流规则的TCAM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单链路故障 快速故障恢复 聚合 拥塞避免
下载PDF
数据中心光网络多播业务流聚合技术研究
9
作者 宋学鹏 刘晶晶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7-59,共3页
介绍了数据中心光网络组网和多播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光树的多播业务流聚合技术,描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多播业务流聚合技术确实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中心光网络的资源效率,降低网络成本。
关键词 数据中心光网络 光树 多播业务 聚合
下载PDF
塑料(PMMA)微流控芯片微通道热压成形工艺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晓东 罗怡 +3 位作者 刘冲 马骊群 温敏 王立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61-2063,共3页
采用热压成形的方法制作塑料(PMMA)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制作质量,而最佳的工艺参数取决于聚合物材料的流变特性。自行研制了用于塑料微流控芯片制作的热压成形机,能够对热压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压... 采用热压成形的方法制作塑料(PMMA)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制作质量,而最佳的工艺参数取决于聚合物材料的流变特性。自行研制了用于塑料微流控芯片制作的热压成形机,能够对热压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压力进行精确的控制,利用该设备研究了PMMA在热压成形过程中的流变性能,通过获得的温度压力实验曲线,确定热压成形的温度,并研究了在该温度下压力对变形速率和复制精度的影响,从而确定热压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微控芯片 微通道热压成形 聚合物的变特性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数值分析电诱导流变成型技术外部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洪淼 邵金友 +2 位作者 丁玉成 李欣 李祥明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36-742,共7页
电场诱导聚合物流变成型作为一种新型的利用外部电场实现微纳米复型的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深入理解复型本质与影响因素,提出了电流体动力学(EHD)理论与动网格方法耦合的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研究了电场诱导聚合物流变成型过程... 电场诱导聚合物流变成型作为一种新型的利用外部电场实现微纳米复型的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深入理解复型本质与影响因素,提出了电流体动力学(EHD)理论与动网格方法耦合的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研究了电场诱导聚合物流变成型过程中电场分布与诱导结构之间的关系,仿真分析了在此过程中各外部因素(电压、空气间隙与膜厚)对复型结构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初始时刻聚合物薄膜表面的电场分布在复型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合理地调节施加电压,模板与聚合物薄膜间的空气间隙以及聚合物薄膜厚度都可以有效提高复型结构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诱导聚合变成型技术 体动力学 动网格技术 微纳结构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渤海多层油藏聚合物驱注入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亮 姜汉桥 陆祥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3-632,共10页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评价渤海多层油藏聚合物驱的注入能力,考虑聚合物非活塞驱替过程中流体饱和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井网条件下多油层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对已有的聚合物驱注入能力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首先,基于聚合物驱分相流理论,求解...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评价渤海多层油藏聚合物驱的注入能力,考虑聚合物非活塞驱替过程中流体饱和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井网条件下多油层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对已有的聚合物驱注入能力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首先,基于聚合物驱分相流理论,求解驱替过程中各流动区域前缘饱和度及相关参数大小,建立了聚合物驱替含水饱和度分布模型;其次,应用等值渗流阻力法,推导出注采井间渗流压差的计算表达式;最后,考虑开发井网条件下多油层纵向非均质性的影响,对分层流量及注入能力进行表征,建立起多油层聚合物驱拟三维两相三组分注入能力解析解数学模型。模型求解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及评价多层聚合物驱油藏在不同开发阶段合层及分层的注入能力,为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注入体系的有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多层油藏 聚合物驱分相 等值渗阻力法 注入能力评价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新型阳离子聚合物NCP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丽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介绍了用高分子反应法在固态条件下合成高阳离子度阳离子聚合物NCP的方法,确定了其最佳反应条件,测定了聚合物阳离子度和反应效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得出合成NC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聚合物与阳离子化试剂质量比为11∶3;催化剂用量为1.... 介绍了用高分子反应法在固态条件下合成高阳离子度阳离子聚合物NCP的方法,确定了其最佳反应条件,测定了聚合物阳离子度和反应效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得出合成NC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聚合物与阳离子化试剂质量比为11∶3;催化剂用量为1.072%,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80℃。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和少量有机或无机溶剂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使用少量润湿剂,可最大限度地限制副反应,造成反应部位的局部浓度高,提高反应效率。阳离子聚合物NCP可作为增粘降滤失剂用于配制正电性钻井液,效果优良,且耐温性能良好,同时基于阳离子与阴离子聚合物在溶液中生成凝胶状沉淀物的特性,NCP还可用于解决注聚区块生产井产出水中含高浓度聚合物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 合成 增粘剂 降滤失剂 正电性钻井液 封堵聚合物窜
下载PDF
聚合物驱前区块整体调剖在普通稠油油藏的应用
14
作者 刘文华 孔柏岭 +3 位作者 丁诚开 李芳 魏建中 贾环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1,65,共4页
为了控制聚驱过程中聚合物窜流,河南古城油田泌123区块实施了聚驱前整体深部调剖。选择聚合物铬凝胶为调剖剂,分较低、较高浓度的两个段塞注入,两段塞体积比为0.75∶0.25,成胶时间分别为24、10小时。该区块14口注聚井中,4口油井转注聚... 为了控制聚驱过程中聚合物窜流,河南古城油田泌123区块实施了聚驱前整体深部调剖。选择聚合物铬凝胶为调剖剂,分较低、较高浓度的两个段塞注入,两段塞体积比为0.75∶0.25,成胶时间分别为24、10小时。该区块14口注聚井中,4口油井转注聚井除外,其余10口井同时进行聚驱前调剖,调剖厚度2.0~6.5m,调剖半径35~50m,调剖剂单井注入量1718~6943m3,总注入量35526m3。调剖后10口井注入压力、启动压力上升,视吸水指数下降,平均改变量分别为+5.1MPa、+5.18MPa、-5.1m3/d.MPa;两口井同位素测试数据表明调剖后吸水剖面大幅改善。古泌123区块注聚1、2、3年时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分别为63、128、157mg/L,与其他6个注聚区块相比,均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整体调剖 深部调剖 聚合物驱前 聚合物凝胶 注入工艺 工艺设计 聚合物窜 聚合物产出 河南古城油田
下载PDF
一种通用的混合IP/SDN网络互联架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海龙 陈祥 江逸茗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27-533,共7页
针对传统IP网络与SDN网络的互通问题,提出一种路由器层叠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将SDN网络内所有交换机虚拟为一台虚拟路由器,通过虚拟路由器与传统网络进行协议互联.提出一种聚合流表拆分算法,将传统路由拆分为若干流表,实现传统路由在... 针对传统IP网络与SDN网络的互通问题,提出一种路由器层叠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将SDN网络内所有交换机虚拟为一台虚拟路由器,通过虚拟路由器与传统网络进行协议互联.提出一种聚合流表拆分算法,将传统路由拆分为若干流表,实现传统路由在SDN网络中的动态发布.同时,按需动态地利用路由重发布将SDN主机网络扩散到传统网络.通过在仿真环境下的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动态实现路由与流表的相互转化和自动发布,且与路由协议类型无关,是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混合IP/SDN网络互联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软件定义网络 虚拟路由器 聚合流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事件驱动的能量均衡多流聚合路由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亮 关新平 袁亚洲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如何在均衡地使用监测节点能量的同时降低监测数据的回传时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动式路由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综合网络传输快速性与能量均衡性需求,针对过程特征性事件,提出一种能量均衡的多流聚合路由算法(EB-MPA).该算法依据网... 如何在均衡地使用监测节点能量的同时降低监测数据的回传时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动式路由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综合网络传输快速性与能量均衡性需求,针对过程特征性事件,提出一种能量均衡的多流聚合路由算法(EB-MPA).该算法依据网络层次图选举区域中心节点,降低了数据到达基站的延迟.另外,EB-MPA引入能量耗损代价作为节点单跳路由选择的指标,在节点具备融合能力的情形下,进一步均衡了能量开销,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算法 能量均衡 聚合
原文传递
鳗鲡疱疹病毒基础RPA及RPA-LFD检测方法的比较
17
作者 林而舒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67-374,共8页
【目的】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是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对鳗鲡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达到早期预警和防止病毒扩增蔓延的目的,建立一套AngHV快速检测技术对中国鳗鲡养殖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 【目的】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是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对鳗鲡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达到早期预警和防止病毒扩增蔓延的目的,建立一套AngHV快速检测技术对中国鳗鲡养殖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根据AngHV ORF55设计了扩增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基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的基础RPA及RPA侧向流层析试纸条法(RPA-LFD)检测方法,探究了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基础RPA和RPA-LFD扩增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建立的AngHV基础RPA及RPA-LFD快速检测方法扩增产物大小为394 bp;2种检测方法都仅需20~40 min即可完成检测过程;温度的变化对检测方法的影响不大,37~43℃范围内均能得到较好的扩增效果;2种检测方法均与鳗鲡圆环病毒(Eel circovirus)、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和鲤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无交叉反应,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RPA-LFD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检出限至1.32×10^(0)copies/mL,基础RPA检出限至1.32×10^(3)copies/mL;检测实验室保存的20份鳗鲡病料DNA,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阳性率均为30%,表明AngHV基础RPA和RPALFD检测方法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结论】AngHV基础RPA和RPA-LFD检测方法十分适用于基层科研单位、鳗鲡产品加工场及养殖场的病毒检测,丰富了AngHV检测手段的可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鳗鲡疱疹病毒(AngHV)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侧向层析试纸条法(RPA-LFD)
下载PDF
MPLS应用于ATM环境中的两个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荔 陈忠根 王光兴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克服MPLS与ATM技术融合时的困难 ,基于ATM特点分析了MPLS应用于ATM环境下很多技术受到限制或有所改变的原因·利用处理路由环的检测方法解决MPLS应用于ATM环境下的路由问题·针对MPLS中的标记对应于ATM信元中的VPI/VCI域 ,流... 为克服MPLS与ATM技术融合时的困难 ,基于ATM特点分析了MPLS应用于ATM环境下很多技术受到限制或有所改变的原因·利用处理路由环的检测方法解决MPLS应用于ATM环境下的路由问题·针对MPLS中的标记对应于ATM信元中的VPI/VCI域 ,流合并意味着VPI/VCI合并的特点 ,应用流合并 /流聚合技术减少标记的使用以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 ,通过对VC合并中信元交织问题解决方案的剖析 ,指出虽然VC合并存在着合并点信元延迟增加以及需要更多缓存空间等缺点 ,但它以牺牲一级节点的转发效率为代价 ,而节省的是合并后的每一级节点的V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交换 多协议标记交换 标记交换路由器 合并 聚合 ATM
下载PDF
芋疫霉重组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荣波 陈姝樽 +3 位作者 赵玉梅 李本金 刘裴清 陈庆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4-1662,共9页
为建立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Ypt1基因特异序列,设计芋疫霉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可视化的芋疫霉重组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later... 为建立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Ypt1基因特异序列,设计芋疫霉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可视化的芋疫霉重组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LFD-RPA)检测方法,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优化,评估其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对田间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芋疫霉LFD-RPA检测方法最适反应条件为39℃恒温反应30 min。LFD-RPA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芋疫霉,而对其他卵菌近缘种和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未检出,且该检测方法对芋疫霉DNA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 pg/μL。对田间带病组织检测发现,LFD-RPA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从田间自然发病植株中检测出芋疫霉。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芋疫霉LFD-RPA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简单快捷,可用于芋疫病的田间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疫霉 重组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层析试纸条 Ypt1基因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dvanced Control for Gas-phase Olefin Polymerization in Fluidized-bed Catalytic Reactors 被引量:3
20
作者 Ahmmed S. Ibrehem Mohamed Azlan Hussain Nayef M. Ghasem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4-89,共6页
In this study, the developments in modeling gas-phase catalyzed olefin polymerization fluidized-bed reactors (FBR) using Ziegler-Natta catalyst is presented. The mod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to account for mass and h... In this study, the developments in modeling gas-phase catalyzed olefin polymerization fluidized-bed reactors (FBR) using Ziegler-Natta catalyst is presented. The mod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to account for mass and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solid particles and the surrounding gas in the emulsion phase is developed in this work to include site activation reaction. This model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subsequently compared with well-known models, namely, the bubble-growth, well-mixed and the constant bubble size models for porous and non porous catalyst. The results w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was very close to the constant bubble size model, well-mixed model and bubble growth mode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action but its overall behavior changed and is closer to the well-mixed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bubble growth model and constant bubble size model after half an hour of operation. Neural-network based predictive controller are implemented to control the system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giving acceptabl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ized-bed react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dynamic studies control syst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