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纳米复合体系中聚合物结构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戴利均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4-935,共12页
从计算模拟及实验角度系统总结了聚合物结构、聚合物构象、聚合物扩散及聚合物多尺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聚合物动力学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聚合物结构 构象 扩散 多尺度动力学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振峰 朱志国 +1 位作者 王锐 张大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碳纳米管除了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作为聚合物材料的增强体外,还具有耐热、传热、高温环境下高强度等一系列石墨的本征特性,因此,有关碳纳米管对聚合物材料阻燃作用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物的制... 碳纳米管除了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作为聚合物材料的增强体外,还具有耐热、传热、高温环境下高强度等一系列石墨的本征特性,因此,有关碳纳米管对聚合物材料阻燃作用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有关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进展,指出碳纳米管作为阻燃剂或协效阻燃剂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将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物 阻燃性能 协同效应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粒子-聚合物相互作用与粒子-粒子相互作用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少范 温向宁 +2 位作者 鞠维龙 苏允兰 王笃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7,I0002,共13页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物(PNCs)具有比传统高分子材料更加优异的光学、力学、热力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而纳米粒子(NPs)对材料性能提高的机理则是当前聚合物纳米复合物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聚合物纳米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物(PNCs)具有比传统高分子材料更加优异的光学、力学、热力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而纳米粒子(NPs)对材料性能提高的机理则是当前聚合物纳米复合物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聚合物纳米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众多,至今尚未明确并完整建立复合体系相互作用与性能增强之间的关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基体力学性能的研究,从粒子-聚合物相互作用和粒子-粒子相互作用角度阐述了聚合物纳米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并根据体系中不同的结构关系分别总结了聚合物/未改性纳米粒子复合体系和聚合物/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复合体系中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该部分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构建复合体系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微观层面调控PNCs的力学性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粒子-聚合物间相互作用 粒子-粒子间相互作用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反应型磷系阻燃剂对多壁碳纳米管的接枝功能化研究
4
作者 朱志国 刘培培 +1 位作者 王开仕 王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3期397-400,共4页
通过氧化、酰氯化以及酯化反应,将多壁碳纳米管与用于阻燃聚酯合成的磷系阻燃剂进行了接枝反应。对得到的接枝改性碳纳米管的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浓硫酸/浓硝酸可以使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一定数量的羧基,并... 通过氧化、酰氯化以及酯化反应,将多壁碳纳米管与用于阻燃聚酯合成的磷系阻燃剂进行了接枝反应。对得到的接枝改性碳纳米管的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分散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浓硫酸/浓硝酸可以使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一定数量的羧基,并且羧基的数量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进一步的酯化反应,可以将磷系阻燃剂化学接枝于碳纳米管上,接枝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提高,但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系阻燃剂 纳米 接枝改性 阻燃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伟峰 高俊国 郭宁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4,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的结构、热力学和力学特性,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碳纳米管填充率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聚乙烯和碳纳米管通过较强的范德华作用结合在一起,在...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的结构、热力学和力学特性,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碳纳米管填充率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聚乙烯和碳纳米管通过较强的范德华作用结合在一起,在聚乙烯基体作用下,碳纳米管壁上的碳原子排列的周期性下降,出现弯曲和褶皱。从能量上看,填充率较高的复合物更加稳定。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具有比聚乙烯体系更高的等容热容和与聚乙烯体系相反的负值热压力系数,热容随碳纳米管填充率的变化较小,但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热压力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温度稳定性比聚乙烯更好,但随填充率增加而减小。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物的力学特性表现出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张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比纯聚乙烯体系高得多,并且都随温度的升高和碳纳米管含量的降低而减小,说明加入碳纳米管可显著改善聚乙烯的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聚乙烯 纳米 热压力系数
原文传递
石墨纳米片/聚乙烯复合物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俊国 孙伟峰 +2 位作者 李明 房权生 张晓虹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74-2285,共12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石墨纳米片(GNP)/聚乙烯(PE)复合物的结构、力学和气体输运性质进行计算研究,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GNP填充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纳米界面形成、复合机制及结构与特性的关系。GNP/PE复合物呈现二维结构,GNP趋向于平面取...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石墨纳米片(GNP)/聚乙烯(PE)复合物的结构、力学和气体输运性质进行计算研究,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GNP填充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纳米界面形成、复合机制及结构与特性的关系。GNP/PE复合物呈现二维结构,GNP趋向于平面取向排列并通过范德华力和纳米石墨片层表面上的碳氢-π键使周围几个原子尺度内的PE分子固化为有序原子层,而PE基体仍然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GNP/PE界面上纳米复合作用使体系能量降低,与PE体系相比,GNP/PE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分别显著增高和降低。GNP平面取向导致GNP/PE的力学特性表现出二维各向异性的弹性常数张量,在石墨纳米片层平面方向上的杨氏模量明显增高,并且随温度的降低和GNP填充量的提高而增大,填充GNP有效改善了GNP/PE的力学性质。GNP/PE复合物的气体输运性质明显受到填充GNP的气体阻隔和取向的影响并且对3种气体渗透没有明显的选择性。GNP与基体的纳米复合导致N_2、O_2和CO_2的分子输运呈现二维各向异性,随着石墨纳米颗粒填充量的增加,取向GNP层面方向的扩散系数比垂直方向高5~8倍,可用于气体分子屏障与渗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石墨纳米 聚乙烯 气体输运
原文传递
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伟峰 王暄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58-366,共9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形态结构、热力学性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纳米颗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态结构,铜纳米颗粒与聚酰亚胺基体之...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形态结构、热力学性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纳米颗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态结构,铜纳米颗粒与聚酰亚胺基体之间通过较强的范德华作用结合在一起使结构更加稳定,铜纳米颗粒表面多个原子层呈现无定形状态,在铜颗粒和聚酰亚胺基体之间形成界面层,界面区域随颗粒尺寸和温度的增加分别减小和增加.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等容热容随着颗粒尺寸增大而明显增高,随温度变化比聚酰亚胺体系更为缓慢,在较低温度下较小颗粒尺寸复合物的热容比聚酰亚胺体系更低.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热压力系数随颗粒尺寸增加而显著增大,比聚酰亚胺体系的热压力系数更小,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程度要小得多.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温度稳定性明显高于聚酰亚胺体系.聚酰亚胺/铜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力学特性表现出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张量,具有比聚酰亚胺体系更低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随温度升高分别减小和增大,与聚酰亚胺体系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且杨氏模量的温度稳定性显著提高,同时泊松比随纳米颗粒尺寸增大而减小,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加入铜纳米颗粒形成复合物可获得与聚酰亚胺体系显著不同的力学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聚酰亚胺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琳 王暄 +1 位作者 孙伟峰 雷清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9-317,共9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结构、极化率和红外光谱、热力学性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银颗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温度升高可提高银纳米...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的结构、极化率和红外光谱、热力学性质、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其随模拟温度和银颗粒尺寸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温度升高可提高银纳米颗粒的分散均匀性;银纳米颗粒表面多个原子层呈现无定形状态,并在银颗粒和聚乙烯基体的界面形成电极化层,界面区域随颗粒尺寸和温度的增加分别减小和增加;与聚乙烯体系相比,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的极化率高很多,且随温度的升高和银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银颗粒尺寸直接影响界面电偶极矩的强度和振动频率,红外光谱峰强度和峰位随颗粒尺寸发生变化;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具有比聚乙烯体系更高的等容热容和与聚乙烯体系相反的负值热压力系数,热容随颗粒尺寸的变化较小,但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热压力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小,但随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温度稳定性更好;聚乙烯/银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力学特性表现出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张量,具有比聚乙烯体系更高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并且都随温度的升高和银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加入银纳米颗粒可有效改善聚乙烯的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Improved photo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nanofibers based on aligned conjugated polymer an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被引量:1
9
作者 Florian Massuyeau Yuanchun Zhao +10 位作者 Abdel Aziz El Mel Abu Yaya Frederic Geschier Eric Gautron Serge Lefrant Jean Yves Mevellec Chris Ewels Chain-Shu Hsu Eric Faulques Jany Wery Jean Luc Duvail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We successfully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aligning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 and conjugated polymer chains in composite nanofibers for enhancing their opto-electrical properties. A pore-filling template ... We successfully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aligning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 and conjugated polymer chains in composite nanofibers for enhancing their opto-electrical properties. A pore-filling template strategy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pare such nanocomposites from SWNTs and poly(para-phenylene vinylene) (PPV) chains, with both species well-oriented aligned along the pore axis. Addition of the SWNTs leads to a remarkable increase in photocurrent of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as compared to equivalent pristine PPV nanofibers.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trong photocurrent enhancement is not simply an effect of alignment, but additionally benefits from alignment-enhanced interaction of polymer chains with SWNTs, as support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ular nanocomposites single-walled carbonnanotube (SWNT) PHOTOCONDUCTIVITY transport properties conjugated polyme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calc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