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价交联的肝素/海藻酸盐水凝胶表面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艳 岳秀丽 +3 位作者 刘萌 彭涛 刘绍琴 戴志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4-1957,共4页
背景:虽然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体具有易于缝合、质地柔软和抗压迫等诸多优良性能,但由于血栓形成等原因,使这些材料的应用受限。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现有人工血管材料表面修饰与改性上,最终使其达到血管植... 背景:虽然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体具有易于缝合、质地柔软和抗压迫等诸多优良性能,但由于血栓形成等原因,使这些材料的应用受限。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现有人工血管材料表面修饰与改性上,最终使其达到血管植入的要求。目的:用共价交联的肝素-海藻酸钠水凝胶对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考察其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材料:实验所用直径4m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为W.L Gore& Associates,Inc.产品,海藻酸钠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购自美国Sigma公司,肝素购于Calbiochem公司,全氟磺酸和壳聚糖购于美国Aldrich公司。人α-凝血酶和抗凝血酶III购于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S-2238购于Chromogenix。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首先用全氟磺酸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然后用肝素-海藻酸钠凝胶进行灌注修饰,以乙二胺为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为引发剂,将多糖分子进行共价交联。用接触角表征了涂层前后人工血管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然后用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溶血试验以及凝血酶失活试验表征了涂层后人工血管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角。②用扫描电镜表征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情况。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④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⑤溶血度。⑥凝血酶失活试验。结果:①修饰后的人工血管,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在1626cm-1处出现了-CO-NH-基团的峰位。②修饰后人工血管的接触角由(125±1)°降低为(84±2)°。③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具有较长的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低的溶血度0.065%、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④凝血酶失活实验结果显示,凝胶灌注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对凝血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血栓形成的性能且稳定性好。结论:肝素-海藻酸钠凝胶修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肝素 抗凝血 表面修饰
下载PDF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缪鹏 谭正力 +4 位作者 田然 姚辰亮 曹放 郁正亚 陈忠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11-215,224,共6页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患者,包括即穿型人工血管23例,ePTFE人工血管144例,比较...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患者,包括即穿型人工血管23例,ePTFE人工血管144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临床数据、围术期及远期并发症、长期通畅率及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及拔除时间等结果。结果即穿型人工血管组23例随访18个月生存率为91.3%,ePTFE人工血管组生存率为94.5%。即穿型人工血管组及ePTFE人工血管组术后6、12、18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1.09%、57.52%、38.35%及73.05%、49.65%、26.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穿型人工血管组及ePTFE人工血管组术后6、12、18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5.65%、67.16%、55.97%及87.15%、72.63%、5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穿型人工血管组术后初次穿刺时间(3.2±2.0)d,术后透析导管移除时间(3.8±1.6)d。ePTFE组术后人工血管初次穿刺时间(29.6±9.7)d,术后透析导管移除时间(53.8±29.3)d。即穿型人工血管组相较ePTFE人工血管组在人工血管初次穿刺时间、同期合并中心静脉导管手术及术后拔除透析导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较ePTFE人工血管内瘘在通畅率及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无显著差异,但其在早期人工血管穿刺透析、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均优于ePTFE人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穿型人工血管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肝素/聚乙烯醇凝胶灌注修饰的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马艳 岳秀丽 +2 位作者 刘萌 刘绍琴 戴志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773-2776,共4页
背景:小口径(直径小于6mm)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由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在冠状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生物活性表面肝素涂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目的:为了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抗凝血性能... 背景:小口径(直径小于6mm)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由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在冠状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生物活性表面肝素涂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目的:为了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抗凝血性能,采用新型肝素涂层——共价交联的聚乙烯醇/重氮树脂/肝素凝胶修饰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以提高其通畅性,并观察其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5/2007-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直径4mm),全氟磺酸和聚乙烯醇购于美国Aldrich公司,肝素购于Calbiochem公司(MW12000~14000),重氮树脂由实验室自己合成。方法:①用全氟磺酸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②用聚乙烯醇/重氮树脂/肝素凝胶进行灌注修饰,在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重氮树脂作为交联剂,将肝素和聚乙烯醇分子进行共价交联。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角。②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③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④溶血试验。⑤血小板黏附试验。⑥凝血酶失活试验。结果:①修饰后的人工血管的接触角降低,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在2172cm-1和2224cm-1处出现了重氮基团的特征峰位。②与未修饰的人工血管相比,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具有较长的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低的溶血度、很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③与未修饰的人工血管相比,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对凝血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涂层稳定。结论:聚乙烯醇/重氮树脂/肝素凝胶形成的肝素涂层不仅具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性能,而且具有较低的溶血度,因此显著提高了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共价交联 抗凝血表面修饰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多巴胺处理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对体外种植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涛 赵珺 +2 位作者 张健 张震 于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多巴胺预处理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对体外种植内皮细胞相对增值率影响,并评价其对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内皮细胞与经多巴胺预处理后的人工血管片共培养48 h,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经多巴胺预处理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对体外种植内皮细胞相对增值率影响,并评价其对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内皮细胞与经多巴胺预处理后的人工血管片共培养48 h,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组材料浸提液(0、50%和100%)吸光度,并计算各组内皮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和毒性分级。结果:经多巴胺预处理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的贴壁和增殖无明显影响,且其培养上清液对内皮细胞毒性为0和1级。结论:经多巴胺处理后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对内皮细胞无毒性,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多巴胺 细胞毒性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共价交联水蛭素/海藻酸钠涂层抗凝血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畅 岳秀丽 +3 位作者 马放 刘萌 邢雷 任南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3765-3769,共5页
背景:对于直径小于6mm的血管,血栓形成或内膜增生等原因限制了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使用。目的:实验拟用共价交联的海藻酸钠和水蛭素层层自组装后对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观察其血液相容性。设计:... 背景:对于直径小于6mm的血管,血栓形成或内膜增生等原因限制了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使用。目的:实验拟用共价交联的海藻酸钠和水蛭素层层自组装后对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观察其血液相容性。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实验于2006-03/2007-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W.LGore&Associates,Inc.,Flagstaff,AZ,直径4mm);海藻酸钠购于美国Sigma公司;水蛭素购于Calbiochem公司。方法:首先用全氟磺酸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通过静电吸引层层自组装吸附多层海藻酸钠/重氮树脂/水蛭素提供锚定位点,应用BCA法推算吸附在人工血管表面的水蛭素质量。主要观察指标:①材料表面吸附蛋白浓度。②接触角。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④扫描电镜表征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情况。⑤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⑥溶血度。结果:①修饰后的人工血管表面吸附的水蛭素浓度为16.35μg/cm2。②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出特征峰位,证明水蛭素成功固定到人工血管表面。③修饰后人工血管的接触角降低,亲水性能增强。④修饰后的人工血管与未修饰的人工血管相比,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情况减少,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结论:共价交联水蛭素/海藻酸钠涂层抗凝血修饰可提高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的表面性能及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海藻酸钠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抗凝血涂层 血小板粘附
下载PDF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磊 赵豪 +3 位作者 马博 陈洁 张建彬 叶志东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到2020年3月为止发表的关于即穿...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到2020年3月为止发表的关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和普通PTFE人工血管对比研究的文章,提取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以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随访过程中的死亡人数进行meta分析。根据结果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0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069条人工血管植入。分析结果显示即穿型人工血管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相比12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5;95%CI:0.871~1.327,P=0.501),18个月初级通畅率(HR=1.127,95%CI:0.0.910~1.395,P=0.273),24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9,95%CI:0.0.793~1.470,P=0.628),24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74,95%CI:0.901~2.412,P=0.122),感染发生例数(OR=1.204,95%CI:0.765~1.896,P=0.423)以及死亡人数(OR=0.929,95%CI:0.567~1.515,P=0.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27,95%CI:1.048~1.944,P=0.024)和18个月次级通畅率(HR=1.531;95%CI:1.128~2.079,P=0.006)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假性动脉瘤发生率(OR=0.361;95%CI:0.138~0.943;P=0.038)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内瘘相比,虽然在并发症风险上,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几率更低,但两种治疗方案在24个月使用过程中通畅率没有明显差异,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 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 血液透析通路 人工血管内瘘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体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少彬 闫玉生 +5 位作者 李辉 陈坤棠 童健 陈群清 张福伟 肖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00-2103,共4页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复合血管)的抗凝血性能,并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涂覆有丝素蛋白膜的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复合血管,行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复... 目的研究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复合血管)的抗凝血性能,并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涂覆有丝素蛋白膜的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复合血管,行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复合血管的溶血相关安全性,同时行血小板粘附、动态凝血、复钙实验评价复合血管血液相容性。结果扫描电镜照片看到,普通人工血管表面有血小板粘附,且血小板完全展开,呈扁平状紧贴在材料表面上,复合血管组表面极少血板粘附;复合血管组吸光度-时间变化曲线位于普通血管之上,且下降趋势较缓,经历时间较长,与普通血管相比,其抗凝血性能较好;复钙实验中复合血管组平均时间为480s,小于对照组平均时间603s,两样本t检验提示P=0.000,提示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溶血安全性及抗凝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聚四氟乙烯丝素蛋白低温等离子体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二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艺琪 谭书波 +4 位作者 罗志刚 龙建华 刘佳 曾永茂 李建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报告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髂外静脉异常受者的移植肾静脉回流系统。方法:总结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和2017年的2例采用人工血管重建肾脏血流移植术。1例25岁男性,髂外静脉分枝畸形,髂总静脉很短,并且供肾静脉三支汇合后肾... 目的:报告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重建髂外静脉异常受者的移植肾静脉回流系统。方法:总结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和2017年的2例采用人工血管重建肾脏血流移植术。1例25岁男性,髂外静脉分枝畸形,髂总静脉很短,并且供肾静脉三支汇合后肾静脉共干部分很短,无法完成常规静脉吻合;1例45岁女性由于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髂外静脉无法与肾静脉吻合。结果:2例受者采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16 mm×8 mm(Y形),重建移植肾静脉回流系统,未出现血管及其他并发症,分别随访60个月和40个月,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肾移植手术中人工血管在遇到血管变异时可作为应急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髂外静脉
原文传递
应用PTFE旁路搭桥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3例分析
9
作者 牛志伟 崔玉清 +2 位作者 李振水 雷毅 刘南生 《武警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我院自1999年4月~2001年9月共完成13例,利用聚四氟己烯人工血管(PTFE)作为搭桥材料治疗股动脉硬化闭塞症,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手术适应证及术后相关治疗进行总结.
关键词 PTFE 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手术
下载PDF
累及重要分支的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米尔 刘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3626-3629,共4页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一类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通常发生主动脉破裂、脏器和肢体缺血,从而影响生命或生活质量,即使是在大的心脏中心,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也超过20%。早在1964年,Dotter就提出了腔内修复动脉瘤的观念,27年后Parodi研...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一类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通常发生主动脉破裂、脏器和肢体缺血,从而影响生命或生活质量,即使是在大的心脏中心,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也超过20%。早在1964年,Dotter就提出了腔内修复动脉瘤的观念,27年后Parodi研制出了第一代覆膜支架,当时使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固定在金属支架上,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修复,从而开辟了腔内修复主动脉疾患的新时代。由于该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破裂 肢体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