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氧等离子体预处理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吡咯导电复合薄膜的界面粘附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闻宇 李诺 +3 位作者 金欣 刘亚敏 肖长发 林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3-38,48,共7页
首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然后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使得吡咯单体在PET薄膜表面沉积聚合,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吡咯(PET-PPy)复合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ζ电位测试对... 首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然后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使得吡咯单体在PET薄膜表面沉积聚合,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吡咯(PET-PPy)复合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ζ电位测试对经不同时长的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的PET薄膜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耐磨性实验和表面电阻测试对PET-PPy复合膜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和电阻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预处理显著增强了PET-PPy复合膜界面粘附性。氧等离子体预处理使PET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电负性显著增强。特别地,当预处理时间为120s时,薄膜表面电负性明显增强,此时PET-PPy复合膜磨损后的电阻值变化最小,表明PET薄膜与PPy功能层界面粘附强度得到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 吡咯 氧等离子体 界面粘附 电负性
下载PDF
单层聚对苯乙炔薄膜器件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
2
作者 黄生祥 彭景翠 +2 位作者 夏辉 李宏建 瞿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从实验事实出发 ,根据不同注入情形分析了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 ,数值计算了载流子注入时的电流 ,阐述了各种因素对所注入电流的影响 ,简单地介绍了所注入的载流子在输运过程中 ,其密度在各种注入情形下随聚对苯乙炔 ( PPV)
关键词 PPV薄膜 注入 传输 注入势垒 聚对乙炔薄膜 载流子 注入电流 薄膜发光机理
下载PDF
自由体积理论在离子注入聚对苯膜导电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封伟 王辉 吴洪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1-113,共3页
采用离子注入掺杂技术 ,研究了聚对苯 (PPP)薄膜的离子束效应。当 2 0~ 70 ke V的 Ar+和 N+注入后 ,聚对苯薄膜的电导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剂量为 1× 10 1 7ions/cm2时 ,电阻率下降 7个数量级。FT- IR光谱图显示了 Ar+... 采用离子注入掺杂技术 ,研究了聚对苯 (PPP)薄膜的离子束效应。当 2 0~ 70 ke V的 Ar+和 N+注入后 ,聚对苯薄膜的电导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剂量为 1× 10 1 7ions/cm2时 ,电阻率下降 7个数量级。FT- IR光谱图显示了 Ar+注入使聚对苯分子链部分 C- C和 C- H的 σ键断裂 ,从而改善了它的导电性能。通过超高阻测试仪研究了聚对苯薄膜表面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从高分子自由体积理论的角度对离子注入聚对苯薄膜离子注入导电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积理论 离子注入 聚对苯薄膜 表面电阻率
下载PDF
针孔现象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透湿性能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张伟 赵俊霞 陈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3-186,共4页
采用物理方式模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针孔现象",然后对其进行透湿性能测试,研究3种温湿度条件下针孔个数、温度、针孔有无毛边对PET薄膜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最小二乘法探讨了针孔率与水蒸汽透过率之间的经... 采用物理方式模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针孔现象",然后对其进行透湿性能测试,研究3种温湿度条件下针孔个数、温度、针孔有无毛边对PET薄膜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最小二乘法探讨了针孔率与水蒸汽透过率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PET薄膜水蒸汽透过率均随着针孔个数的增加呈线性趋势上升,在38℃、相对湿度90%的高温高湿状态下,针孔个数对薄膜水蒸汽透过率的影响最大;针孔无毛边时的薄膜水蒸汽透过率明显大于有毛边时的水蒸汽透过率,且随着针孔数量的增加,针孔无毛边相对有毛边时的水蒸汽透过率增长率逐渐增大;在38℃、相对湿度90%的高温高湿度条件下针孔率与薄膜水蒸汽透过率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另外两种温湿度条件下为一次线性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孔现象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透湿性
下载PDF
聚酯薄膜光化学接枝共聚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向东 盛德鲲 +2 位作者 谈娟娟 高秀梅 杨宇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9,共6页
研究了光化学引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的改性方法,探讨了预辐照时间及表面结晶结构对接枝率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后PET表面粗糙度及... 研究了光化学引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的改性方法,探讨了预辐照时间及表面结晶结构对接枝率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后PET表面粗糙度及亲水性都有较大改善。实验证明,氮气保护下对PET进行预辐照处理,增加了表面无定形区含量,提高了AM的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丙烯酰胺 紫外光接枝 亲水改性
下载PDF
低温氧等离子体对PET薄膜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解林坤 杜官本 +2 位作者 代沁伶 柴希娟 刘刚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47,共4页
采用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作压力为20 Pa,功率为60 W的条件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了表面改性,借助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探针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薄膜改性前后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处理... 采用氧气低温等离子体,在工作压力为20 Pa,功率为60 W的条件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了表面改性,借助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探针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薄膜改性前后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薄膜表面引入了C—N、N—C=O、C=O等新的极性官能团,接触角显著减小;薄膜表面出现了圆锥状或圆球状的突起,粗糙度增加;薄膜的热性能(主要是结晶度)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表面改性
下载PDF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中的电场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景翠 黄生祥 +3 位作者 张高明 李宏建 瞿述 许雪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9,共7页
以单层聚对苯乙炔 (PPV)薄膜发光二极管为例 ,研究其薄膜中的电场分布 ,探讨其电场分布对载流子注入、输运和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其发光机理 ,为提高发光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 聚对乙炔薄膜 电场分布 发光层 发光机理 载流子
下载PDF
AA接枝PET薄膜透光性变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卫东 贺昌城 顾振亚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4期14-16,共3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SiO_2粒子填充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接枝前后断面形貌的差异,揭示了其透光性变化的机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其透光性的控制。分析认为,由于聚丙烯酸接枝链的引入而导致的晶区与非晶区密度差异增大...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SiO_2粒子填充的透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接枝前后断面形貌的差异,揭示了其透光性变化的机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其透光性的控制。分析认为,由于聚丙烯酸接枝链的引入而导致的晶区与非晶区密度差异增大以及试样内原来均匀分布的SiO_2粒子与树脂基体脱粘和聚集,是丙烯酸接枝PET薄膜透光性变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 PET薄膜 聚对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丙烯酸 接枝 透光性 机理
下载PDF
不同成分等离子体对PET薄膜表面亲水性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瀚文 郭颖 +2 位作者 黄晓江 钟方川 张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5-258,共4页
采用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CCP)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不同气氛下的表面改性处理,研究氩等离子体和氩/氧混合等离子体对PET薄膜表面形貌、成分、亲水性和结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相较于纯氩等离子... 采用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CCP)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不同气氛下的表面改性处理,研究氩等离子体和氩/氧混合等离子体对PET薄膜表面形貌、成分、亲水性和结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相较于纯氩等离子体处理,由于氧的化学活性,提升了等离子体的化学作用,处理后PET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并引入大量含氧官能团,显著提高了薄膜的亲水性,提升了其与金膜的黏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 容性耦合等离子体(CCP) 表面改性 亲水性
下载PDF
温度对高压成型PET薄膜厚度与回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沈忠良 张强 +3 位作者 郑子军 欧长劲 孙圣 邓益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为研究对象,自制了板式辐射加热装置辅助的模内与模外装饰一体的超高压成型机,采用控制变量法,在6种不同加热温度下进行高压成型实验,研究了PET薄膜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与分析了温度对高压成型件周向...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为研究对象,自制了板式辐射加热装置辅助的模内与模外装饰一体的超高压成型机,采用控制变量法,在6种不同加热温度下进行高压成型实验,研究了PET薄膜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与分析了温度对高压成型件周向厚度分布和回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伸作用下,材料沿拉伸方向流动,高压薄膜厚度减薄明显,温度对薄膜的减薄有显著影响。当加热成型温度在160℃时,周向厚度的减薄率出现最大值,为47.6%;当温度为60℃时,出现最小值,为29.6%,并且减薄率和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回弹量在160℃时出现最大值,为6.3 mm;60℃时出现最小值,为0.7 mm,且回弹量和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另外,实验发现,在温度超过100℃时,回弹量的增长会骤然加快;在凹模圆角及其周边厚度减薄较小,回弹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厚度 回弹 温度 高压成型
下载PDF
阻隔性薄膜透湿性能的电解法和红外法测试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思宇 郭彦峰 +2 位作者 王思 夏荣厚 李治纲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采用电解法和红外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下阻隔性塑料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分析了温度、薄膜类型对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的透湿性能最大,其次是25μm的PET薄膜,25μm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和12μ... 采用电解法和红外法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下阻隔性塑料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分析了温度、薄膜类型对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的透湿性能最大,其次是25μm的PET薄膜,25μm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和12μm PET/铝箔(PET/Al)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相近且最小;这4种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对12μm PET/Al、25μm PVDC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影响较小,水蒸气透过率的对数形式与热力学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红外法的测试结果基本都大于电解法,对于25μm PVDC薄膜和12μm PET/Al薄膜,2种测试结果的差异较大,而对于12μm PET薄膜和25μm PET薄膜,2种测试结果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偏二氯乙烯薄膜 透湿性能 电解法 红外法
下载PDF
光伏组件背板用高反射率PET薄膜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祝炬烨 周玉波 +7 位作者 裴旺 王雄伟 刘海波 徐瑞玉 汪绪 郑小伟 艾诚 刘小青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9,共6页
通过双向拉伸制孔技术制备高反射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采用高压加速湿热老化(PCT)试验评价老化性能,使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力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表征了PET薄膜PCT 48 h前后的反... 通过双向拉伸制孔技术制备高反射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采用高压加速湿热老化(PCT)试验评价老化性能,使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力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表征了PET薄膜PCT 48 h前后的反射率、断面形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结晶度。使用击穿电压测试仪测试了PCT 48 h前PET薄膜的击穿电压(油)。结果表明,相比于半透型PET薄膜,由于微米级孔的产生使得高反射率PET薄膜的反射率(420~1200 nm)从34.8%提高到95.9%,密度从1.4 g/cm3降到1.2 g/cm3,微米级孔的直径为3~8μm,高度为0.2~0.8μm,击穿电压(油)从16.0 kV提高到26.0 kV。经过PCT 48 h处理后,高反射率PET薄膜的微米级孔结构和反射率没有明显变化,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在50%以上,结晶度从27.8%提高到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背板 聚对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高反射率
下载PDF
脂肪酶在负离子化PET表面的单分子层自组装膜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贤福 何琳 +2 位作者 徐立恒 吕德水 陈志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研究了脂肪酶分子在表面负离子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薄膜表面的分子自组装 ,由 AFM和FTIR-ATR等方法研究脂肪酶单分子层膜的表面结构 ;活力测定表明 :脂肪酶 /PET自组装单分子层膜的酶活力表现率约为 2 .
关键词 脂肪酶 分子自组装 表面负离子化聚对一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单分子层膜 酶活力
下载PDF
强抗干扰复合超宽频带天线设计
14
作者 林斌 郑萍 +3 位作者 魏昕煜 潘依郎 洪志杰 李振昌 《电子产品世界》 2018年第11期34-37,共4页
本文针对微波多频段兼容智能终端对天线系统的性能要求,将折线螺旋天线、感应辐射阵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材料、陶瓷薄片、铁氧体涂层有机结合,设计了一款强抗干扰复合超宽频带天线。实测结果表明,该款天线能够对抗周围电磁... 本文针对微波多频段兼容智能终端对天线系统的性能要求,将折线螺旋天线、感应辐射阵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材料、陶瓷薄片、铁氧体涂层有机结合,设计了一款强抗干扰复合超宽频带天线。实测结果表明,该款天线能够对抗周围电磁场和金属物体干扰,实现对移动通信、射频识别、超宽带通信和移动数字电视等多个通信系统的兼容,辐射强度较高,性能冗余较大,是一款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多频段兼容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螺旋天线 感应辐射阵列 聚对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铁氧体涂层 超宽频带天线
下载PDF
XRD Study of PET Irradiated by 1.158 GeV Fe Ions
15
作者 Wang Ying, Sun Youmei, Zhu Zhiyong, Yin Yunfan and Wang Zhiguang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 2002年第1期63-63,共1页
The polyethylene terephalate(PET) film used in this study is a commercial film of about 15μm in thickness and 42% crystallinity. The films were cut to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1.5μ1.0 cm2 and piled up to a stack of ... The polyethylene terephalate(PET) film used in this study is a commercial film of about 15μm in thickness and 42% crystallinity. The films were cut to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1.5μ1.0 cm2 and piled up to a stack of thicknes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calculated ion projected range. PET stacks were irradiated under vacuum and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1.158 GeV Fe ions delivered by HIRFL to fluences ranging from 5μ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辐照 X射线衍射分析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单晶结构 结晶度损耗 离子物理学
下载PDF
轻工行业标准(下)
16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7年第4期7-9,43,共4页
关键词 合成革 试验方法 包装 氯乙烯树脂 检验规则 氯乙烯人造革 热升华转印纸 异丁酸乙酯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下载PDF
PCL对PBAT薄膜气体透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治洲 李晓芳 +3 位作者 宋树鑫 梁敏 王羽 董同力嘎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6-61,共6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流延拉伸机组制备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己内酯(PBAT/PCL)共混薄膜,并分别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研究了PBAT/PCL共混薄膜的气体透过率。结果表明:随着PCL用量的增加,PBAT/PCL共混薄膜出现较为明显的相分离,且... 采用双螺杆挤出流延拉伸机组制备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己内酯(PBAT/PCL)共混薄膜,并分别在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研究了PBAT/PCL共混薄膜的气体透过率。结果表明:随着PCL用量的增加,PBAT/PCL共混薄膜出现较为明显的相分离,且晶体间的结晶会提高材料的阻隔性;PBAT/PCL共混薄膜的透氧系数最多降低了104%,透湿系数最多降低了38%;对于同一厚度的共混薄膜,随着温度和湿度的提高,其气体透过率增大。适宜用量的PCL可以提高共混薄膜晶体间的结晶度,降低其气体透过率,并且温度和湿度与气体透过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内酯共混薄膜 温度 湿度 结晶度 气体透过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