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家传统聚居形态及文化内涵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马继武 左小艳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3期49-54,共6页
通过对客家传统聚居形态的基本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得出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特征,并据此针对实例,剖析客家传统民居的精神溯源,探究并阐述了客家传统聚居形态物化表象下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客家 传统聚居形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巴”文化与三峡地域聚居形态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万民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0,共4页
文章通过对三峡“巴”文化与地域环境的分析,讨论该地区早期人类聚居点形成以及后来城市(镇)发展演变的内在关系,总结三峡聚居形态的特殊性。为我国地方建筑学的研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史料。
关键词 三峡地域 文化聚居形态 城镇发展 建筑学
下载PDF
文化认同与生活主体——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集市聚居形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毅 《规划师》 2005年第11期89-93,共5页
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建筑学、人类学五个学科领域关注集市聚居的研究。不同学科领域在集市行为习俗、集市场所和集市聚居方面因研究方式的不同而取得的成果各异。从经济人类学视野对集市聚居形态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关键词 集市 聚居形态 经济人类学 综述
下载PDF
集市场所与聚居形态分化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5年第4期73-77,共5页
以我国古代的聚居形态的代表里和聚的列梳和汉代出现的集市聚居———聚的分化为基础,本文对集市聚居的产生发展作了论述,阐明在漫长的演变发展中集市聚居是通过“集市场所”的介入开始发生量变,直至集市聚居形成从而完成质变的过程,并... 以我国古代的聚居形态的代表里和聚的列梳和汉代出现的集市聚居———聚的分化为基础,本文对集市聚居的产生发展作了论述,阐明在漫长的演变发展中集市聚居是通过“集市场所”的介入开始发生量变,直至集市聚居形成从而完成质变的过程,并对集市聚居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居形态 城市发展史
下载PDF
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 被引量:5
5
作者 贾莉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4-57,共4页
从徽州村落的历史变迁角度出发,探讨作为人类聚居地的乡村由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通过实例分析几种典型的聚居形态,阐明不同的经济模式下,要使民居村落既保留原先生态的人居环境,又要满足现代村民的生活需求,只... 从徽州村落的历史变迁角度出发,探讨作为人类聚居地的乡村由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通过实例分析几种典型的聚居形态,阐明不同的经济模式下,要使民居村落既保留原先生态的人居环境,又要满足现代村民的生活需求,只有运用有机更新的理论,才能让乡村聚居形态保持可持续发展,地区文脉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村 聚居形态 有机更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产生活视角下城郊型传统村落聚居形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世芬 邢淑敏 《当代建筑》 2022年第11期57-60,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型传统村落的发展潜力与多重矛盾日趋显现,其聚居形态正在不断演变。文章基于生产生活视角,选取淄博市三个不同类型的城郊型传统村落作为样本,解析其产居组织形态、村民生活形态,提取传统聚居类型,... 随着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型传统村落的发展潜力与多重矛盾日趋显现,其聚居形态正在不断演变。文章基于生产生活视角,选取淄博市三个不同类型的城郊型传统村落作为样本,解析其产居组织形态、村民生活形态,提取传统聚居类型,并推演适应性空间模式。基于不同类型村落聚居形态的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型 传统村落 聚居形态
下载PDF
“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治理模式思辨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元 陈刚 《工程与建设》 2006年第6期717-719,共3页
文章对“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的现象及本质进行了剖析,在评析“以地为本”的“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城中村”病理聚居形态治理模式,并对CLUS(廉租单元体系)进行了初步建构。
关键词 城中村 病理聚居形态 以地为本 以人为本 廉租单元体系
下载PDF
川南盐道古镇聚居形态特征及其更新设计保护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尤思 聂康才 《四川建材》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从历史特征、社会特征、产业特征、场所特征和建筑特征几个方面探讨川南盐道古镇的聚居形态的总体特征,研究分析盐业的发展对于川南盐道古镇的聚居形态的影响,结合盐业特点提出古镇及其聚居形态的更新保护设计方法。
关键词 川南盐道古镇 聚居形态 总体特征 更新保护设计
下载PDF
城中村流动人口的聚居形态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聂敏 《住区》 2011年第5期76-81,共6页
城中村——有多种形态空间、各种人流混杂聚居及业缘聚居等多种聚居方式。本文对其建筑、整体空间环境、卫生、社会配套设施等多方面进行调研,并对城中村与人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空间特点。
关键词 流动人口聚居形态 城中村
下载PDF
回族“寺坊”聚居形态变迁研究——以宁夏同心清真大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春梅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6期231-231,233,共2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回族“围寺而居”的聚居形态及生活方式逐渐被打破,赖以维系回族凝聚力的“寺坊”消失了,凭借“寺坊”发展起来的回族建筑以及聚居空间也随之消失殆尽,回族建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回族历史发展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回族“围寺而居”的聚居形态及生活方式逐渐被打破,赖以维系回族凝聚力的“寺坊”消失了,凭借“寺坊”发展起来的回族建筑以及聚居空间也随之消失殆尽,回族建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回族历史发展为线索,廓清了同心清真大寺及其教坊空间聚居形态的变迁轨迹,分析了现今同心县城的新的回族聚居特色,认识了其“环寺而居,依市而商”聚居形态特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寺坊 聚居形态
下载PDF
山里饶村聚居形态及空间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黎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1期148-148,共1页
文章主要介绍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偏远山区的一座古村落。从咸安区的咸宁高中出发,一路向西前往山里饶村,全程约53千米。山里饶村位置偏远,四周群山环抱,只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公路连接内外。现今,大部分村民都已迁出,只剩下20余人还在这偏远... 文章主要介绍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偏远山区的一座古村落。从咸安区的咸宁高中出发,一路向西前往山里饶村,全程约53千米。山里饶村位置偏远,四周群山环抱,只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公路连接内外。现今,大部分村民都已迁出,只剩下20余人还在这偏远的大山之中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里饶古村落 聚居形态 空间特征
下载PDF
浅析咸宁古村落的聚居形态特征
12
作者 董黎 《美术大观》 2012年第5期71-71,共1页
咸宁的古村落是在农耕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后又受到中原文化长期的影响,使得传统的礼制观念在这里发展与传承,其聚居形态也深受影响。然而由于咸宁多山地、多丘陵的地貌特征,古村落的聚居形态体现出了极强的地形适应性。宅院的分... 咸宁的古村落是在农耕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后又受到中原文化长期的影响,使得传统的礼制观念在这里发展与传承,其聚居形态也深受影响。然而由于咸宁多山地、多丘陵的地貌特征,古村落的聚居形态体现出了极强的地形适应性。宅院的分布虽保留基本对称的格局,但也会根据功能的需要以及地形地势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除了正房在布局中位置不变,其他的建筑空间则出现压缩或增减,宅院周围的附属建筑也会因为各种环境原因,出现不对称、不规则的布局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聚居 聚居形态
下载PDF
可“栖”的山水——传统山水画中的滨水聚居形态与空间营造解析
13
作者 王迪 严湘琦 +1 位作者 黄泽斌 李凌峰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1期8-13,共6页
"择水而居,栖水而生"是古人朴素而智慧的聚居观体现,深刻影响着古代聚居空间的营造。然而古代滨水聚落几乎没有实物原貌遗存至今,庆幸的是传统山水画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与媒介。本文尝试从滨水聚落的定义出发,依托聚居学的... "择水而居,栖水而生"是古人朴素而智慧的聚居观体现,深刻影响着古代聚居空间的营造。然而古代滨水聚落几乎没有实物原貌遗存至今,庆幸的是传统山水画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与媒介。本文尝试从滨水聚落的定义出发,依托聚居学的研究方法,并以传统山水画中典型的滨水聚落为研究对象,依次研究解析古代滨水聚居的环境类型、空间构成、动力机制以及意境营造,以期为当前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适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滨水聚落 聚居形态 空间营造
下载PDF
从瑶山到瑶村:明清时期广东瑶人聚居形态的演变
14
作者 宋永志 《暨南史学》 2014年第1期228-245,共18页
以往关于广东瑶族历史的研究,学者们较为关注瑶族的来源、分布、文化风俗及族群关系等方面,也有在宏观视野下以阶级斗争观点来探讨瑶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取向,这些研究及方法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当前... 以往关于广东瑶族历史的研究,学者们较为关注瑶族的来源、分布、文化风俗及族群关系等方面,也有在宏观视野下以阶级斗争观点来探讨瑶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取向,这些研究及方法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广东瑶族聚居形态的回溯式考察,从明清时期的王朝制度入手,分析王朝制度对瑶人聚居形态所产生的影响,以深化对明代以来广东瑶人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广东 瑶山 瑶村 聚居形态
原文传递
清代台湾开发初期汉移民的聚居形态——兼评尹章义先生的“多籍杂处论”
15
作者 肖通 《现代台湾研究》 2010年第1期54-60,共7页
聚居形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模式的重要构成,实质函刻着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移民地区,台湾早期的开发离不开汉移民的辛勤努力,其开发进程中汉移民的聚居形态也历来深值人们关注及研究。特别是康熙统一台湾后,汉移... 聚居形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模式的重要构成,实质函刻着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移民地区,台湾早期的开发离不开汉移民的辛勤努力,其开发进程中汉移民的聚居形态也历来深值人们关注及研究。特别是康熙统一台湾后,汉移民纷纷涌进,至乾隆末年时已形成'北淡水、南风山多广民,诸、彰二邑多闽户'、'近海属漳、泉之土著,近山多广东之客庄'的聚居局面。①关于这种聚居局面的初始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台湾 开发初期 祖籍 聚居形态 先生 诸罗县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流动人口聚居与分布——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敏 石爱华 +1 位作者 孙明洁 易晓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65,96,共4页
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 ,通过实地考察和典型小区调查 ,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地区城镇流动人口聚居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呈现三种典型聚居形态 :(1)前店后室型 ,(2 )邻厂租住型 ,(3)前厂后宿型。认为流动人口的从业分异是导致... 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 ,通过实地考察和典型小区调查 ,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地区城镇流动人口聚居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呈现三种典型聚居形态 :(1)前店后室型 ,(2 )邻厂租住型 ,(3)前厂后宿型。认为流动人口的从业分异是导致其聚居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对不同聚居形态的流动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聚居形态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三峡沿江城镇传统聚居的空间特征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万民 赵炜 《小城镇建设》 2003年第3期33-37,共5页
1.传统聚居的总体特征分析 三峡沿江地区由长江--城镇--山地形成的聚居形态结构,是影响其城镇空间形态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样的形态结构一方面产生了限制城镇发展的内敛力,同时也形成了地域聚居特色的标志.其特征总的来说有如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 沿江城镇 空间特征 三峡 聚居形态 簇群空间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洁 《小城镇建设》 2012年第8期85-89,共5页
从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文化等方面对中部地区农村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而在经济增长、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乡人口流动以及聚居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 从聚居规模、聚居形态、聚居文化等方面对中部地区农村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而在经济增长、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乡人口流动以及聚居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空间结构特征越来越复杂,农村聚居开始由分散走向集中,聚居形态呈现多样化,聚居文化不断丰富,但同时农村空废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特征 聚居形态 中部地区 空间格局 农村 影响因素 聚居文化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发展的悖论——泸沽湖旅游村镇聚落形态发展的反思
19
作者 孙俊桥 习婷婷 彭燕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第2X期196-196,共1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下,旅游业这一战略性产业在我国今后的快速健康发展策略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泸沽湖为例,针对当下风景旅游村镇开发现状遇到的过度开发,本土特色迷失,文化传承断裂等种种非可持续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做...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下,旅游业这一战略性产业在我国今后的快速健康发展策略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泸沽湖为例,针对当下风景旅游村镇开发现状遇到的过度开发,本土特色迷失,文化传承断裂等种种非可持续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做以反思,使其在可持续发展主导思想上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沽湖旅游开发 聚居形态 文化历史传承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新城市主义实践案例对比研究
20
作者 邹邦涛 王思雨 《城市建筑》 2023年第6期94-96,10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末,新城市主义理论在美国兴起,其主张塑造紧凑型社区,解决城市无序扩张、公共空间衰落等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新城市主义及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梳理美国新城市主义的形成背景及邻里开发模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滨海新城、温莎... 20世纪80年代末,新城市主义理论在美国兴起,其主张塑造紧凑型社区,解决城市无序扩张、公共空间衰落等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新城市主义及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梳理美国新城市主义的形成背景及邻里开发模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滨海新城、温莎镇、肯特兰镇三个典型案例进行量化分析,探讨美国早期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聚居形态特征,试为国内住区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 住区 聚居形态 空间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