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的含量
1
作者 梅炜华 吴小红 +1 位作者 汪家升 董芳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气相色谱法: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30℃... 目的:建立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气相色谱法:HP-5毛细管色谱柱;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2min,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柱流速:2mL/min;进样量:1.0μL,分流比30:1。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在浓度0.10~0.60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373.54589x+1.0870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准确度为98.8%~100.3%,精密度RSD为0.572%,定量限为1.20ug/mL;柠檬酸三乙酯在浓度0.02~0.12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259.92943x-0.1289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准确度为100.1%~100.3%,精密度RSD为1.016%,定量限为3.0ug/mL。结论:本法可用于医用胶中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乙酯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医用胶 Α-氰基丙烯丁酯 柠檬酸三乙酯 含量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中丝裂霉素C的含量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西晓 陈建海 +1 位作者 郭丹 谢庆东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丝裂霉素 C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中药物含量。方法:采用C_(18)柱(4.6 mm×150 mm,5 μm),以混合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65 nm。结果:丝裂霉素 C(MMC)浓度在5~25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6)为98.15%。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 MMC-PBCA-NP 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MMC) 氰基丙烯丁酯(pbca) 纳米粒(NP)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粒径对肝靶向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申良方 王欣 +3 位作者 王骋 赵凯 刘新菊 申海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2-736,741,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粒径的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driamy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ADM-PBCA-NP)及阿霉素(adriamycin,ADM)经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差异,研究不同粒径的ADM-PBCA-NP对正常... 目的:观察不同粒径的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driamy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ADM-PBCA-NP)及阿霉素(adriamycin,ADM)经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差异,研究不同粒径的ADM-PBCA-NP对正常肝脏的靶向性,旨在筛选出肝靶向性最好的ADM-PBCA-NP。方法: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游离ADM组、(22.3±6.2)nmADM—PBCA-NP组、(48.6±9.2)nmADM-PBCA-NP组、(101.9±20.3)nmADM—PBCA-NP组、(143.5±23.5)nmADM—PBCA-NP组和(194.2±28.4)nmADM-PBCA-NP组。每组30只,经小鼠尾静脉按2mg/kg的剂量分别注射上述ADM-PBCA-NP或游离ADM。每组于给药后5,15,30min,1,5,12h各处死5只小鼠,分别提取肝、肾、脾、心、肺、血浆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DM的浓度。结果:12h以内除(22.3±6.2)nm组外,其他纳米粒组小鼠肝脏中的ADM浓度显著高于游离ADM组(P〈0.05),而在心肌组织中未测到或ADM浓度显著低于游离ADM组(P〈0.05),肾脏组织中高浓度ADM维持时间不长;(101.9±20.3)nm组小鼠肝脏中的ADM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次为(143.5±23.5)nm组。(22.3±6.2)nm组的ADM浓度在肝、肾、心、脾、肺组织中均未测到。各纳米组小鼠肝脏中ADM浓度在各时间段缓慢释放。结论:(1)一定粒径范围的ADM-PBCA-NP具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并具有缓慢释药的特点,降低了心脏等脏器的药物分布,是治疗肝癌较理想的给药系统。(2)100~150nm粒径的ADM-PBCA-NP肝靶向性最强,这为临床应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药物治疗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丁酯 纳米粒 粒径 肝靶向性 阿霉素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8
4
作者 黄乐松 王春霞 +3 位作者 陈志良 万佳 阎玺庆 段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优化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GCTB-PBCA-NP)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GCTB-PBCA-NP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制备的GCTB-PBCA-NP平均粒径为(112±9)nm,包... 目的优化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GCTB-PBCA-NP)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GCTB-PBCA-NP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制备的GCTB-PBCA-NP平均粒径为(112±9)nm,包封率为(54.12±2.43)%,载药量为(11.08±0.89)%。结论制备的纳米给药系统为拓展吉西他滨的临床给药新剂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氰基丙烯丁酯 纳米粒 乳化合法 交设计
下载PDF
界面聚合法制备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及其质量考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菁 李新中 +1 位作者 刘韶 雷鹏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研究以界面聚合法制备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OA-PBCA-NC)的处方工艺条件,并考察其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筛选界面聚合法制备OA-PBCA-NC的工艺,并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OA-PBCA-NC的处方。另对其进行形... 目的:研究以界面聚合法制备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OA-PBCA-NC)的处方工艺条件,并考察其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筛选界面聚合法制备OA-PBCA-NC的工艺,并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OA-PBCA-NC的处方。另对其进行形态、粒径、包封率考察。结果:本品处方以OA与BCA用量比为60mg∶0.1ml,乙酸乙酯与BCA用量比为2.0ml∶0.1ml,油水两相比为1∶1为最佳;制得纳米囊外观圆整,较均匀,无粘连;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率为(214±8)nm,平均包封率为(76.8±0.4)%。结论:本研究所确定的OA-PBCA-NC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合法 齐墩果酸 氰基丙烯丁酯 纳米囊 交试验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的体外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阳德 孙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1,共7页
目的 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BCA -NPs)的工艺条件 ,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 -NPs,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 目的 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BCA -NPs)的工艺条件 ,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 -NPs,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的制备条件。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质粒DNA ,并分析PBCA -NPs及CTAB修饰的PBCA -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 -NPs -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外的基因转染能力。结果 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 ,PBCA -NPs粒形圆整 ,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 10 6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 93%。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质粒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细胞转染实验表明 ,该纳米粒传递质粒DNA进入HepG2和 3T3细胞的效率较高。结论 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出的具备良好生物学特性的PBCA -NPs是基因转运和基因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非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丁酯(pbca) 纳米粒(NP) 基因转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利敏 李新中 +2 位作者 肖菁 刘韶 雷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OA-PBCA-NC)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OA-PBCA-NC试验组及齐墩果酸(OA)对照组,HPLC法测定小鼠心、肝、脾、肺、肾各脏器及血浆中OA的含量,比较两组体内分布特点,并进行靶...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囊(OA-PBCA-NC)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OA-PBCA-NC试验组及齐墩果酸(OA)对照组,HPLC法测定小鼠心、肝、脾、肺、肾各脏器及血浆中OA的含量,比较两组体内分布特点,并进行靶向性评价。结果:秩和检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OA-PBCA-NC试验组与OA对照组比较,其在肝脏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OA-PBCA-NC静脉注射给药后能显著增加OA在肝脏的分布。试验组各肝靶向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OA-PBCA-NC能增加OA的肝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氰基丙烯丁酯纳米囊 肝靶向
下载PDF
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如大 任非 +1 位作者 李国锋 刘思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3-766,770,共5页
目的评价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TX-PBCA-NPs)的不同制备工艺对紫杉醇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优选PTX-PBCA-NPs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界面缩聚法和乳化聚合法制备PTX-PBCA-NPs,进行对比... 目的评价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TX-PBCA-NPs)的不同制备工艺对紫杉醇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优选PTX-PBCA-NPs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界面缩聚法和乳化聚合法制备PTX-PBCA-NPs,进行对比研究。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结果界面缩聚法、乳化聚合法制备的PTX-PBCA-NPs的包封率范围均在94.39%~99.23%(n=3)之间,界面缩聚法制备的PTX-PBCA-NP的载药量可达(1.07±0.03)%(n=3),而乳化聚合法制备的PTX-PBCA-NP的载药量可达(0.86±0.01)%(n=3)。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PTX-PBCA-NPs载药量为0.80%,包封率为95.71%,粒径为235.6nm。结论两种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PTX-PBCA-NPs的包封率符合药典要求。经比较研究,界面缩聚法可能是提高PTX-PBCA-NPs载药量较好的一种制备方法(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氰基丙烯丁酯 纳米粒 界面缩 乳化
下载PDF
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冻干粉针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艳辉 李媛 +2 位作者 鲍美华 肖艳 肖志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5-428,共4页
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与工艺。所得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7.4±22.4)nm,包封率为83.8%,载药量为9.4%,体外释药具有双相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 苦参碱 纳米粒 氰基丙烯丁酯 冻干粉针剂
下载PDF
胰岛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在油介质中的稳定性及其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振清 张镇西 +3 位作者 徐正红 张红 仝泽峰 冷玉珊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 通过对胰岛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IPN)在油介质(含有 0 .5%吐温 20和 5%维生素E的豆油)中的稳定性及其口服后对链脲霉素引起的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希望得到一种稳定而有效的胰岛素纳米粒口服制剂。方法 依据IPN中... 目的 通过对胰岛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IPN)在油介质(含有 0 .5%吐温 20和 5%维生素E的豆油)中的稳定性及其口服后对链脲霉素引起的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希望得到一种稳定而有效的胰岛素纳米粒口服制剂。方法 依据IPN中的胰岛素含量,IPN的平均粒径和粒子跨度,及其体外释药来评估其稳定性。将IPN分散在含有 0 .5% 吐温 20,pH2 0的水溶液中作为对照。结果 研究表明,不论样品是在(25±2)℃条件下避光放置 1年,还是在体外与 3种消化道酶 37℃酶解 30min,油介质中的IPN都比水介质中IPN稳定性好。依据单剂量po给药后,在 0-144h血糖降低的百分数与时间曲线上面积(AAC)可知,poIPN的油溶液(50u·kg-1 )相对于sc胰岛素(2u·kg-1 )的生物利用度为 22 .4%,明显高于poIPN水溶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15. 5% )。结论 分散在油介质中的IPN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相对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含有 0 .5%吐温 20和 5%维生素E的豆油有望成为口服胰岛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有效而稳定的分散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给药 胰岛素 氰基丙烯丁酯 纳米粒 稳定性 降血糖作用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小鼠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楠 邹豪 +2 位作者 范国荣 温海 陈江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制备携载两性霉素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mB-PBCA-NP),研究其对血脑屏障的透过能力。方法:孵化法制备AmB-PBCA-NP,以聚山梨酯-80进行表面修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流动相选择乙腈-水(40:60)及4%乙酸,405 nm处检测。小鼠... 目的:制备携载两性霉素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mB-PBCA-NP),研究其对血脑屏障的透过能力。方法:孵化法制备AmB-PBCA-NP,以聚山梨酯-80进行表面修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流动相选择乙腈-水(40:60)及4%乙酸,405 nm处检测。小鼠分3组,每组28只,分别注射AmB粉针剂、脂质体(AmB-L)及纳米制剂(AmB-PBCA-NP),通过检测小鼠脑组织等脏器中的药物浓度,评价其主动脑靶向作用。结果:AmB-PBCA-NP平均粒径94.38 nm,平均包封率为82%,载药量56.1%。给药后AmB粉针剂组小鼠脑内未能检测出药物,AmB-L组于3 h后测得微量浓度,而AmB-PBCA-NP组小鼠30 min即测得可观浓度,3 h后达133 ng/g。结论:聚山梨酯-80修饰的AmB-PBCA-NP具有主动脑靶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氰基丙烯丁酯 血脑屏障
下载PDF
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锐 毛天球 +3 位作者 吴道澄 陈富林 陈书军 赵丽君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制备rhBMP - 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 ,检测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改良的乳化溶液聚合法制备rhBMP - 2纳米微球 ;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BMSCs的增殖状况的影响 ;碱性磷酸酶 (ALP)检... 目的 制备rhBMP - 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 ,检测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改良的乳化溶液聚合法制备rhBMP - 2纳米微球 ;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BMSCs的增殖状况的影响 ;碱性磷酸酶 (AL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微球对其分化状况的影响 ,并与单纯rhBMP - 2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该微球缓释系统有生物活性 ,能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及分化 ,并呈剂量依赖性。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rhBMP - 2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氰基丙烯丁酯纳米微球 缓释系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效应 检测
下载PDF
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巍 邓树海 李艳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研制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并对处方与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方法:以生物降解型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以载药量、包封率、形态和粒径分布为评价指标,通过单... 目的:研制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并对处方与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方法:以生物降解型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以载药量、包封率、形态和粒径分布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均匀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按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条件,制得纳米粒球形圆整、分散良好,算术平均粒径为113.4 nm,粒径分布范围为11.7-146.8 nm,载药量为18.57%,包封率为92.87%。结论:经优比筛选出的工艺是大蒜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纳米粒 氰基丙烯丁酯 均匀设计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在小鼠脑内的靶向分布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乐松 王春霞 +4 位作者 陈志良 徐越 王羽伦 钟延松 刘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研究聚山梨酯-80包衣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GCTB-PBCA-NP)在正常小鼠脑内靶向分布。方法:建立生物样品中GCTB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并测定了小鼠给药后的血浆及脑组织中GCTB浓度。结果:与GCTB溶液组、GCTB-PBCA... 目的:研究聚山梨酯-80包衣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GCTB-PBCA-NP)在正常小鼠脑内靶向分布。方法:建立生物样品中GCTB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并测定了小鼠给药后的血浆及脑组织中GCTB浓度。结果:与GCTB溶液组、GCTB-PBCA-NP胶体溶液组以及1%聚山梨酯-80+空白PBCA-NP+GCTB混合液组相比,1%聚山梨酯-80包衣GCTB-PBCA-NP能大大地增加脑组织内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聚山梨酯-80包衣GCTB-PBCA-NP有一定的脑靶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酯-80 吉西他滨 氰基丙烯丁酯 纳米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脑靶向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非 陈建海 陈志良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优化pH>6的乳化聚合法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处方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乳化聚合法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工艺条件对纳米球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冷冻和... 目的优化pH>6的乳化聚合法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处方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乳化聚合法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工艺条件对纳米球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冷冻和温湿条件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优化的乳化聚合法制备的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数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122.4±2.3)nm,(85.51±0.74)%,(8.61±0.04)%,(0.31±0.01)kA·m-1。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胶体溶液具有良好的抗寒和抗湿热性。结论在pH>6条件下乳化聚合制备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具有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质量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氰基丙烯丁酯磁性纳米球 乳化合法 交实验设计 包封率 稳定性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及肝脏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葛亮 卢曼 +1 位作者 陈跃坚 陈艳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3,共4页
制备了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OM-PBCA-NP),采用透析法观察OM-PBCA-NP体外释药行为,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氧化苦参碱溶液(OM-SOL)和OM-PBCA-NP,考察两种制剂在血液和肝脏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溶液在体外4h内已释放... 制备了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OM-PBCA-NP),采用透析法观察OM-PBCA-NP体外释药行为,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氧化苦参碱溶液(OM-SOL)和OM-PBCA-NP,考察两种制剂在血液和肝脏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溶液在体外4h内已释放完全,而OM-PBCA-NP4h仅释放出总药量的36.73%;OM-PBCA-NP与氧化苦参碱水溶液小鼠静脉注射后在肝脏中的AUC之比为8.338。结果表明,OM-PBCA-NP不仅可以缓慢释药,而且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纳米粒 氰基丙烯丁酯 体外释放 肝靶向
下载PDF
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英夫 宣兆博 +1 位作者 王鹤 廉晓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17-3918,共2页
目的探究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大鼠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将这些脑胶质瘤细胞SHG-44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空白,干预组则严... 目的探究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子(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大鼠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将这些脑胶质瘤细胞SHG-44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空白,干预组则严格按照Gd-PBCA-NP浓度进行分组,然后采用MTT比色法,对榄香烯不同浓度体外培养下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抑制作用给予有效的检测,然后借助流式细胞仪测定干预组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榄香烯的浓度不同,其对SHG-44脑胶质瘤体的抑制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区别。10.0 mol/L浓度的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2.50 mol/L浓度,且干预组的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d-PBCA-NP浓度越高,其对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抑制作用就越强。结论 Gd-PBCA-NP对SHG-44脑胶质瘤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凋亡与增殖,而且能够增强细胞抗肿瘤活性,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氰基丙烯丁酯纳米粒子 SHG—44 脑胶质瘤
下载PDF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NF-κB圈套基因的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路线 张阳德 +5 位作者 宋学勤 李文强 张红星 张燕 杨鸽 仲照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制备携载NF-κB圈套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研究其在大鼠脑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目的制备携载NF-κB圈套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PBCA-NPs),研究其在大鼠脑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NPs,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DNA,并分析PBCA-NPs及CTAB修饰的PBCA-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NPs-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结果激光粒度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PBCA-NPs粒形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90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96%。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在体试验证明PBCA-NPs-DNA通过侧脑室注射能以较高效能抑制大鼠皮质的NF-κB蛋白活性。结论PBCA-NPs能够与NF-κB圈套DNA结合组成基因转运体系,该体系可以作为研究NF-κB功能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丁酯(pbca) 纳米粒(NP) NF—kB 圈套基因
下载PDF
硫酸庆大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强 廖工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庆大霉素毫微球(GM-NP)主要特性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用乳化聚合法(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备不同配方的GM-NP,考察制备工艺,表面活性剂种类,投药量,添加剂和离子强度等对形... 目的:探讨影响庆大霉素毫微球(GM-NP)主要特性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用乳化聚合法(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备不同配方的GM-NP,考察制备工艺,表面活性剂种类,投药量,添加剂和离子强度等对形态,包封率,粒度及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面活性剂种类,制备工艺对包封率和粒度影响明显,添加剂种类对包封率也有明显影响。离子强度与包封率成正比。投药量与载药量成正比,而对包封率的影响不大。投药量增加,粒径增大,分布展宽。表面活性剂种类影响GM-NP的形态。结论:对影响GM-NP主要特性的制备条件有了较好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微球 氰基 丙烯丁酯 庆大霉素 制备
下载PDF
界面聚合法制备反义核酸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及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越 柯以铨 +3 位作者 杨西晓 阎玺庆 王建奇 黄乐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优化制备包裹反义寡核苷酸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SODN in NP)并考察稳定性。方法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utyleyanoacrylate,BCA)为载药材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ASODN in NP;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 目的优化制备包裹反义寡核苷酸a-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ASODN in NP)并考察稳定性。方法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utyleyanoacrylate,BCA)为载药材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ASODN in NP;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用含7mol/L尿素的2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察载药纳米粒在体外血清中的稳定性。结果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其形态规整、无黏连、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94.9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6.7%、10.1%,在体外血清中稳定性好并优于传统的吸附法制备的纳米粒。结论本实验制备的ASODN in NP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包封率和载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氰基丙烯丁酯 纳米粒 稳定性 界面合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