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凸镜状砂体聚油模拟实验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陈章明 张云峰 +1 位作者 韩有信 付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本文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含水的凸镜状砂体聚油过程,认识了静水条件下毛细管力和排烃压力的综合作用.造成砂体油水交替聚油成藏。其中“源岩”内凸镜状砂体聚油作用最快,而有缝隙沟通“源岩”外泥岩中凸镜状砂体聚油作用则较慢,... 本文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含水的凸镜状砂体聚油过程,认识了静水条件下毛细管力和排烃压力的综合作用.造成砂体油水交替聚油成藏。其中“源岩”内凸镜状砂体聚油作用最快,而有缝隙沟通“源岩”外泥岩中凸镜状砂体聚油作用则较慢,其中,“源岩”在上者又比“源岩”在下者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 聚油 模拟实验 气藏形成
下载PDF
聚油古地貌成因类型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树同 张海峰 +3 位作者 王多云 陶辉飞 楚美娟 陈丹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2-969,共8页
运用地层厚度印模法(延9+延10+富县组地层厚度)恢复出了陇东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其形态为一级甘陕古河呈近东西向分布,二级庆西古河位于研究区南部向北注入甘陕古河,研究区的北部和南部分别发育姬塬和演武高地,在高地和河谷... 运用地层厚度印模法(延9+延10+富县组地层厚度)恢复出了陇东上里塬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其形态为一级甘陕古河呈近东西向分布,二级庆西古河位于研究区南部向北注入甘陕古河,研究区的北部和南部分别发育姬塬和演武高地,在高地和河谷的过度带分别发育姬塬南斜坡和演武北斜坡,此外,在一级河谷中央还发育有河间丘,在斜坡上发育残丘、残梁次一级单元的古地貌。在此基础上,结合下侏罗统油藏分布特征和规律,提出了聚油古地貌概念,即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能够有机的将油气成藏要素组合,进而使得形成有机的成藏配置条件,使之对油气成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古地貌单元;划分出了研究区内对下侏罗统油藏成藏起主控作用的残梁、残丘、河间丘3种聚油古地貌类型,聚油古地貌主要存在河流袭夺、河流转型、分水岭侵蚀3种成因模式。研究表明,聚油古地貌使得研究区下侏罗统油藏形成了构造主导、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的成藏模式,聚油古地貌对下侏罗统油藏成藏创造的有利成藏条件为:①具有刚性特征的聚油古地貌与上覆的延安组"软地层"所产生的差异压实小幅度背斜和穹窿构造;②聚油古地貌容易形成河道砂体分割和披盖砂帽,进而形成的孤立透镜状储层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模法 下侏罗统 聚油古地貌 成藏条件 上里塬地区
下载PDF
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与勘探实践——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5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姜文亚 肖敦清 韩文中 时战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2-1102,共11页
依据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三维连片地震数据、钻井、测录井、试油及分析测试数据,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洼槽区构造演化、沉积储集层、烃源岩成烃演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断陷盆地洼槽区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模式。沧东凹陷洼槽区成藏... 依据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三维连片地震数据、钻井、测录井、试油及分析测试数据,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洼槽区构造演化、沉积储集层、烃源岩成烃演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发展了断陷盆地洼槽区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模式。沧东凹陷洼槽区成藏要素储集层与烃源岩具有分区性特征,具有原型洼槽和改造型洼槽两种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模式。洼槽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常规油到非常规油的有序分布。洼槽上部构造油气藏发育,洼槽外环带为三角洲前缘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中环过渡带为致密油发育有利区,而内环带细粒沉积相区为页岩油气勘探区。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的发展为老油田开展二次勘探开辟了新的建产增储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洼槽聚油 地层-岩性气藏 页岩 有序成藏 渤海湾盆地 沧东凹陷 古近系孔店组
下载PDF
油藏非均质性及聚油史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扬明 张敏 徐中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本文利用热解和热蒸发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塔里木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剖面上储层的含油性和原油组成变化,发现低孔渗层段油砂的含油性低,原油的成熟度较低,正烷烃呈前峰型分布;高孔渗层段含油性高,原油成熟度较高,正烷烃里后... 本文利用热解和热蒸发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塔里木轮南油田三叠系油藏剖面上储层的含油性和原油组成变化,发现低孔渗层段油砂的含油性低,原油的成熟度较低,正烷烃呈前峰型分布;高孔渗层段含油性高,原油成熟度较高,正烷烃里后峰型分布;孔渗中等的油砂中含油性和原油组成性质介于两者之间。油藏中不同孔渗层段的这种原油组成非均质性能反映油藏的聚油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非均质性 聚油 砂热解 热蒸发气相色谱
下载PDF
应用“聚油单元”研究济阳坳陷的石油资源潜力 被引量:8
5
作者 隋风贵 罗佳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 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石油资源评价中,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基本研究思路,加强主运移通道控烃的研究,提出了"聚油单元"的概念,强调"聚油单元"是盆地数值模拟和资源潜力分析的基本单元。根据研究,将济阳坳陷划分为28个聚油单元,并在盆地数值模拟和排、聚系数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量。从石油资源量、远景石油资源量和远景石油资源丰度等方面分析了各聚油单元的资源潜力后认为,济阳坳陷在新领域、新层系和新类型的石油勘探潜力仍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运移通道 聚油单元 资源潜力 气系统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潜山聚油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有良 范存堂 《复式油气田》 1998年第3期19-24,共6页
该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有机地球化学、薄片和储集层物性资料,以伸展盆地构造分析和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潜山圈闭发育特征,储盖组合,油源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表明,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及下古生界灰岩风化壳是潜山油藏主要储... 该文综合应用测井、地震、有机地球化学、薄片和储集层物性资料,以伸展盆地构造分析和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研究了潜山圈闭发育特征,储盖组合,油源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表明,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及下古生界灰岩风化壳是潜山油藏主要储集层;上古生界和第三系是潜山油藏的主要盖层;高青,平南潜山油源来自利津、博兴洼陷沙三段、郑家、三庄潜山油源来自利津洼陷沙四段上部;广饶,草桥潜山油源来自牛庄、博兴洼陷沙四段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气勘探 聚油模式 气藏 气圈闭
下载PDF
断陷盆地顺向断坡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安彬 罗群 +2 位作者 崔倩 张晨 姜振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4,I0004,I0005,共14页
为明确断陷盆地顺向断坡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运聚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采用构造地质学、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顺向断坡油气聚集表现为“综合控运”模式,... 为明确断陷盆地顺向断坡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运聚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采用构造地质学、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顺向断坡油气聚集表现为“综合控运”模式,其中断裂和砂体占主导,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断裂对油气进行垂向输导,汇聚型断裂相对发散型断裂具有明显的控运优势,在汇聚型断裂带上油气包裹体更发育,均一化温度分布范围更广。砂体是油气侧向输导的关键,与不整合构造搭配为油气侧向调整提供优势运移通道。在该聚油模式的控制下,顺向断坡带油气空间分布规律强,主要沿汇聚型断裂与输导型砂体耦合分布,地形上表现为沿“断鼻”分布。顺向断坡带是断陷盆地普遍发育的构造单元,该结果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运移通道 聚油模式 顺向断坡 孤北斜坡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伊舒地堑的构造-沉积演化及其聚油条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永胜 王东坡 +2 位作者 杨丙中 孙春岩 郭少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5期1-15,共15页
伊舒地堑早第三纪盆地的结构、充填形式和充填序列以及区域构造格局表明,它属于我国东北部(东部)新生代裂谷系中的一部分,其发育级别低于辽河裂谷盆地带,而优于佳伊地堑北段,为一初始裂谷盆地。该盆地经历了裂谷前隆升剥蚀(晚白垩—古新... 伊舒地堑早第三纪盆地的结构、充填形式和充填序列以及区域构造格局表明,它属于我国东北部(东部)新生代裂谷系中的一部分,其发育级别低于辽河裂谷盆地带,而优于佳伊地堑北段,为一初始裂谷盆地。该盆地经历了裂谷前隆升剥蚀(晚白垩—古新世)、张裂深陷(始新世)、充填淤积(渐新世)和后期改造(早第三纪末)四个阶段的演化。与我国东部其它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演化近同时同步。地堑中5000多米厚的早第三纪陆相沉积物具有良好的生储油条件。同时地堑的构造-沉积演化决定了所形成的油气藏具有个体多而细小的特点,在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形成复式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裂谷盆地 盆地构式 聚油条件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聚油理论及其应用——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为例 被引量:68
9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2 位作者 王权 韩春元 康如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4,共7页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通常被当作生、排烃区而非油气成藏区,故在被证实具有生排烃能力之后,往往被以寻找油气藏为主的勘探工作所忽视。依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和二连盆地白垩系多年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多元控砂... 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通常被当作生、排烃区而非油气成藏区,故在被证实具有生排烃能力之后,往往被以寻找油气藏为主的勘探工作所忽视。依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和二连盆地白垩系多年油气勘探实践,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洼槽区多元控砂、优势成藏、主洼槽控制油气分布、三主元因素控制油气规模富集、构造油气藏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具共生互补性等洼槽聚油新认识,指出洼槽区反转构造带翼部扇三角洲前缘、缓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湖底扇、断层根部河道砂等是形成规模富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和勘探的有利方向。应用这一理论,华北油田在断陷盆地洼槽区发现了数亿吨石油地质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洼槽区 聚油理论 成藏模式 勘探方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油气聚集带划分及聚油条件初探
10
作者 龚路 李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5-314,共10页
本文根据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构造、油气聚集特征及成藏规律,将该区划分出8个油气聚集带和21个油气聚集亚带。并在研究主要油气聚集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聚油条件和油气聚集带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天然气 集带 聚油条件
下载PDF
用乳状液稳定性实验考察化学驱中油滴聚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梅钦 吴肇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用乳状液稳定性实验考察了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化学驱中油滴聚并规律。结果表明 ,乳状液中油滴上浮、絮集、聚并过程受水相组成变化的影响较大。原油中石油酸与碱的反应和碱的强弱、浓度有关。高浓度强碱体系油水混合后易形... 用乳状液稳定性实验考察了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化学驱中油滴聚并规律。结果表明 ,乳状液中油滴上浮、絮集、聚并过程受水相组成变化的影响较大。原油中石油酸与碱的反应和碱的强弱、浓度有关。高浓度强碱体系油水混合后易形成 W/O型乳状液 ,低浓度弱碱体系油水混合后易形成 O/W型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化学驱 稳定性实验
下载PDF
癸烯-1聚α-烯烃合成油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志峰 丁洪生 +1 位作者 权成光 钱建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聚α-烯烃合成油(PAO)是重要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使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癸烯-1聚合物合成油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引发剂、催化剂与引发剂的摩尔比等工艺条件对癸烯-1聚合及合成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聚α-... 聚α-烯烃合成油(PAO)是重要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使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癸烯-1聚合物合成油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引发剂、催化剂与引发剂的摩尔比等工艺条件对癸烯-1聚合及合成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聚α-烯烃合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压力为0.4 MPa,反应时间为3 h,以正丁醇作引发剂,催化剂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2.0。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聚合物合成油的组分进行了分析。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癸烯-1的转化率为99.8%,二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5%,三聚物的质量分数为64.5%,四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7.5%,五聚物的质量分数为5.6%。采用运动粘度仪和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器等仪器研究了聚合物合成油的物化性能,100℃的粘度为4.80 mm2/s,40℃的粘度为23.09 mm2/s,其粘度指数为132,凝点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烯-1 α-烯烃合成 合成工艺 性能
下载PDF
聚α-烯烃合成油制备过程中BF_3络合物的分离及回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卫江 王楠楠 +1 位作者 徐姣 李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68-1473,共6页
阐述了聚-烯烃合成油制备过程中BF3络合物的分离及回收方法,包括吸附法、萃取法、吸收法、沉降法和裂解法。吸附法中SiO2和金属氟化物容易制备,适于小规模应用。萃取法中醇类萃取剂价格便宜、毒性小,优于氟代烷烃类萃取剂。吸收法产生... 阐述了聚-烯烃合成油制备过程中BF3络合物的分离及回收方法,包括吸附法、萃取法、吸收法、沉降法和裂解法。吸附法中SiO2和金属氟化物容易制备,适于小规模应用。萃取法中醇类萃取剂价格便宜、毒性小,优于氟代烷烃类萃取剂。吸收法产生副产物酸性化合物,腐蚀性强,已逐渐被淘汰。沉降法耗能较大,适于小规模应用。本文还介绍了裂解法的4种工艺,包括闪蒸/蒸发工艺、闪蒸-络合工艺、蒸馏-相分离工艺和裂解-气液分离工艺。综合4种工艺的优点,本实验室设计出真空蒸馏与BF3络合相结合的工艺,此工艺裂解充分,裂解后的BF3气体能够得到充分分离回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烯烃合成 BF3络合物 分离 回收
下载PDF
不同结构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炭黑/白炭黑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蕊 陈益艺 赵素合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4,共6页
研究了炭黑/白炭黑填充的苯乙烯/乙烯基含量不同的充油溶聚丁苯橡胶(HPR 757 D和Buna VSL 5025-2 HM)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观察了填料在硫化胶中的微观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炭黑与白炭黑相互镶嵌地分布在橡胶基质中,形成交织的... 研究了炭黑/白炭黑填充的苯乙烯/乙烯基含量不同的充油溶聚丁苯橡胶(HPR 757 D和Buna VSL 5025-2 HM)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观察了填料在硫化胶中的微观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炭黑与白炭黑相互镶嵌地分布在橡胶基质中,形成交织的填料网络。高苯乙烯基含量的HPR 757 D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性能优异,滚动阻力较小,填料与橡胶间的结合力强,填料的分散性较好。用白炭黑等量取代炭黑可以提高胶料的拉伸强度,降低其动态压缩温升。但炭黑/白炭黑的最佳配比与橡胶基质的分子结构有关,主链双键含量越高,白炭黑的用量也随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 分子结构 炭黑 白炭黑 物理机械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充环烷油溶聚丁苯橡胶在胎面胶配方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学红 刘从伟 赵树高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7-231,共5页
研究充环烷油溶聚丁苯橡胶(SSBR)在胎面胶配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天然橡胶(NR)硫化胶相比,SS-BR硫化胶0℃下的损耗因子(tanδ)较大、60℃下的tanδ较小,用于胎面胶中可赋予轮胎较高的抗湿滑性能和较低的滚动阻力;SSBR与NR具有良好的... 研究充环烷油溶聚丁苯橡胶(SSBR)在胎面胶配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天然橡胶(NR)硫化胶相比,SS-BR硫化胶0℃下的损耗因子(tanδ)较大、60℃下的tanδ较小,用于胎面胶中可赋予轮胎较高的抗湿滑性能和较低的滚动阻力;SSBR与NR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当SSBR/NR并用比为20/80时,硫化胶综合物理性能良好;SSBR用于胎面胶中可提高轮胎的抗湿滑性能、干路面和冰路面的抓着力,降低滚动阻力,适用于高性能轮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环烷丁苯橡胶 天然橡胶 胎面胶 动态性能
下载PDF
弱碱三元驱油剂对油滴聚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 陈庆海 +2 位作者 乔磊 邵黎明 高清河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12期68-71,共4页
弱碱三元驱是目前效果较好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技术,基于单滴法研究弱碱三元驱油剂对油滴聚并能力的影响,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增加Na2CO3浓度可压缩扩散双电层,对液膜影响较大,对界面膜影响较小;增加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 弱碱三元驱是目前效果较好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技术,基于单滴法研究弱碱三元驱油剂对油滴聚并能力的影响,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增加Na2CO3浓度可压缩扩散双电层,对液膜影响较大,对界面膜影响较小;增加石油磺酸盐和聚合物浓度可提高在液膜和界面膜的强度,可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驱 并能力 单滴法
下载PDF
AD4-10-1H井聚磺混油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庆港 李刚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AD4-10-1H井是伊拉克AHDEB油田的一口四开水平井。二开先后钻遇Fars层大段泥岩、盐膏层、Aliji层黑燧石。泥岩易水化,盐膏层易缩径和污染钻井液,燧石密度大,岩屑上返困难。三开、四开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定向段和水平段较长,要求钻... AD4-10-1H井是伊拉克AHDEB油田的一口四开水平井。二开先后钻遇Fars层大段泥岩、盐膏层、Aliji层黑燧石。泥岩易水化,盐膏层易缩径和污染钻井液,燧石密度大,岩屑上返困难。三开、四开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定向段和水平段较长,要求钻井液有良好的润滑性。根据以往井施工经验,本井钻井液使用聚磺混油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充分利用聚合物和磺化材料各自的优点,辅以原油提高润滑性。在钻上部大段泥岩段时,加足包被剂,抑制泥岩水化分散;在钻盐膏层时,用高浓度磺化胶液维护钻井液,增强钻井液的抗污染能力;燧石层钻进时,适当补充优质坂土浆,提高粘切,增强携岩能力;在定向段和水平段时,加大钻井液中原油和润滑剂含量,增强润滑性。良好的钻井液性能,再配合以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有力保证了本井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本井药品不限成本和良好的四级固控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混钻井液 抑制性 抗污染能力 井眼净化 润滑性 固控和成本 AD4-10-1H井
下载PDF
聚α-烯烃合成油的催化剂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谷振生 范洪伟 +2 位作者 黄付玲 高宇新 郭桂悦 《化工中间体》 2009年第7期12-14,共3页
介绍了国内外生产聚α-烯烃油合成油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铬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路易斯酸催化剂和齐-纳催化剂。对聚α-烯烃合成油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开发生产1-癸烯等高碳α-烯烃的高级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行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润滑 催化剂 α-烯烃合成
下载PDF
溶度参数对聚α-烯烃油溶剂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长海 《当代化工》 CAS 2011年第11期1131-1132,共2页
以溶度参数为溶剂选择依据,对α-癸烯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合成实验的溶剂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溶度参数的溶剂对PAO的影响。将溶度参数的概念引入聚合反应溶剂的选择中。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对PAO的影响明显。由于环己烷的溶度参数接近... 以溶度参数为溶剂选择依据,对α-癸烯齐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合成实验的溶剂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溶度参数的溶剂对PAO的影响。将溶度参数的概念引入聚合反应溶剂的选择中。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对PAO的影响明显。由于环己烷的溶度参数接近聚合物,可作为聚α-烯烃油的理想溶剂。产物收率高,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度参数 环己烷 α-烯烃
下载PDF
聚全氟丙醚油微观结构的研究
20
作者 严宝珍 袁汉成 杨和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91-96,共6页
聚全氟丙醚油是一种新型的性能独特的润滑油。本实验采用^(19)F-NMR波谱法,结合~1H-NMR和MS法,较详细地研究了油品微观结构。由谱线的化学位移和强度归纳出不同链节结构的分布,同时阐明了端基结构。
关键词 全氟丙醚 链节结构 润滑 端基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